現代驅逐艦裝備有防空 反潛 對海等多種武器,還有必要保留主炮嗎

驅逐艦,是一種多用途的軍艦,19世紀90年代至今海軍重要的艦種之一,現代驅逐艦裝備有防空、反潛、對海等多種武器,既能在海軍艦艇編隊擔任進攻性的突擊任務,又能承擔作戰編隊的防空、反潛護衛任務,還可在登陸、抗登陸作戰中擔任支援兵力,以及擔任巡邏、警戒、偵察、海上封鎖和海上救援等任務,它是海軍艦隊中突擊力較強的中型軍艦之一,主要職責以護航為核心,同時擁有偵察巡邏警戒,佈雷,襲擊岸上目標等。

現代驅逐艦裝備有防空 反潛 對海等多種武器,還有必要保留主炮嗎

隨著反艦導彈的性能不斷提高,艦炮一度被認為已經過時,這種觀點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非常盛行,甚至有的戰艦乾脆取消了主炮。然而,多次實戰結果表明,艦炮非但沒有過時,反而有著更廣泛的用途。

那麼,主炮到底有什麼用處呢?

現代驅逐艦裝備有防空 反潛 對海等多種武器,還有必要保留主炮嗎

導彈上艦後,艦炮的作用地位確實下降,但還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比如作戰效費比、火力密度、火力持久度、近距交火。

作戰效費比,現代驅逐艦的主炮主流口徑在100-130mm之間,屬於典型中口徑艦炮。對於海上目標、岸上固定目標、空中慢速目標、水面狀態潛艇都有攻擊能力,配合合適的彈種,對裝甲目標、鋼混目標、活動人員造成破壞或殺傷效果。

現代驅逐艦裝備有防空 反潛 對海等多種武器,還有必要保留主炮嗎

火力密度,現代驅逐艦CIWS系統一般都是20-30mm小口徑火炮,射速幾千到上萬發每分鐘;主炮射速也可以達到秒發甚至更快,這種火力密度配上中口徑艦炮的殺傷力,提供了非常可觀的攻擊力,加上現代艦炮精準的指控系統,可以對點狀目標的火力壓制。

火力持久度,這主要相對導彈基數較少而言,即使當今世界公認的最先進驅逐艦之一阿利伯克,也只能提供不到100枚的導彈,還要分別承擔對空、對艦、對潛、對陸攻擊任務。艦炮彈藥相對而言較為充裕。但這不是電影裡以艦炮最高射速瘋狂卸彈的持久度概念。

近距交火,現代驅逐艦在日常任務中經常擔負海上目標查證跟蹤任務,艦艦間距通常在5-10海里範圍,這個距離正好是主炮最為有利的射程。如果在這個距離交火,一般艦炮為首選。而因為現代驅逐艦主炮多為艦首,因此往往艦長們更願意佔領對方側後的位置執行跟蹤監視任務。現代驅逐艦除了作戰指揮中心、彈藥庫這樣的核心要害區域有一定裝甲保護,一般為了減輕上層建築重量、增加武備載荷,都沒有裝甲,因此先開火的一方,一旦擊中導彈架等部位,引發殉爆,後果將是災難性的。

現代驅逐艦裝備有防空 反潛 對海等多種武器,還有必要保留主炮嗎

總而言之,主炮口徑小了、數量少了,是因為現代海戰形態已經完全步入超視距時代。對於近身目標的打擊能力,更多是應對索馬里海盜那樣的非傳統威脅。但世界各國經歷了上世紀短暫的彈炮之爭之後,還是保留了艦炮在軍艦的一席之地,原因跟古代武士長短刀兼備差不多——誰都給貼身肉搏留一手。可以預見,將來電磁炮的普及,也將掀起新一輪的彈炮之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