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川家康成為天下人是歷史的偶然還是必然?

冇佢哋咁叻嘅


歷史的話,很難說偶然和必然,因為歷史本身就是由很多偶然組成的。但是如果說必然呢?必然就應該看這些歷史人物,在偶然發生時,能否把握機會,將偶然變成必然。


德川家康的偶然其實蠻多的,早年織田信秀攻略三河國,德川家康的父親松平廣忠不得已投降,並把幼年的德川家康送到了織田家做人質(舊說裡是被織田家劫走)。而後,松平廣忠又在織田信秀撤軍後立即叛變,投入今川家麾下。

此時的德川家康命懸一線,若織田信秀是武田信玄這樣的人的話,德川家康早就被殺死了,然而信秀卻沒有殺死家康,這就是偶然。

後來,德川家康回到今川家麾下成為三河松平氏的家主,在今川義元戰死以後,他抓緊時機在舊領擴張,趁機獨立。今川義元之死實屬偶然,德川家康把握機會獨立,而不是返回駿河,這便是他成為天下人所需的必然魄力。


元龜至天正年間,武田家侵攻德川家領地,德川家康與武田信玄父子來回拉鋸,為織田家守住後門。長筱合戰前,織田信長仍舊沒有來援的動向,德川家康憤而寫信給信長說:“若我家失去遠江,我家就會降服武田,並作為武田先鋒侵入尾張,將尾張作為失去遠江的補償。”這使得織田信長最終加快了腳步前來支援家康。

再後來,本能寺之變發生,清州會議後織田家決定讓德川家康接收武田家舊領,這便是偶然。而德川家康在天正壬午之亂中的出色發揮,奪取了武田家舊領,已然顯露出了自己超凡的能力,此即奪取天下的必然。


小牧長久手合戰,德川家康指揮部下擊潰了羽柴軍前鋒,隨後羽柴秀吉決定傾國之力征伐德川家,結果出兵前發生了天正大地震。德川家康在這之後及時降服,而羽柴秀吉也為了復興領內,接受了臣服。

慶長年間,羽柴秀吉、前田利家等先後去世,德川家康在這時候又趁著這個偶然的機會打贏了關原合戰,最後才開幕建府。

可以說,德川家康在各種偶然的歷史事件發生時,都採取了正確的決策,這便是他奪取天下的必然。


指尖看日本


不能簡單的說是偶然或事必然。

德川家康在發跡時,其實並無過人的身家。他所以能夠在群雄爭霸的局面中脫穎而出,來源於其幾次重大選擇的成功。德川家康的成功,與其幼年經歷有著重要聯繫。沒有他幼年時的悲慘遭遇,他就無法成長為日本的戰國三英傑之一。

德川家康生於公元1534年,本姓“松平”,祖松平清康,父松平廣忠。日本的戰國時代雖然遠不如中國戰國時代紛爭的波瀾壯闊,卻也習慣性地學習了”質子“這一套,爭奪的對象自然是年幼的德川家康。松平清康、松平廣忠二人被刺殺後,德川家康便徹底失去了依靠。

松平廣忠在時,多與今川義元接觸。不過今川義元看不上這質子,將他賣給了織田家。“綁架”了德川家康的織田信秀尚未付出代價,其父便遭家臣巖松八彌叛殺,松平家幾乎被連根拔起。

第二次小豆坂之戰中,織田信廣被抓,不久,德川家康作為交換人質再次前往今川家。

今川義元還是有些紳士風度,對他給予了良好的教育。

成年後,今川義元為其主持了成人禮,送他回了三河地區。德川家康在今川家的扶持之下繼承了松平家族的一切。

一個質子,在根基全失的情況上回到家族,能活下來已經算是不錯,他卻能坐上家主之位,靠的還是今川家族之力。這種情況下,常人自然是感恩戴德,那今川義元倒是梟雄心性,氣魄雄渾,下得好大一盤棋。

做了一段時間傀儡後,今川義元竟然死了。今川家失去頂樑柱,又有群敵環伺,理所當然地衰落了下來。德川家康一面藉機重掌了三河地區,一面也對織田信長的下一步動作忐忑不安。

德川家康也是很有氣魄,居然敢前往織田信長的領地與之洽談,這就是著名的清州會談。

說是會談,其實是一次生死存亡的抉擇,會談後,德川家康正式跟織田家的腳步前進。德川家康的野心暴露,在於他對三河地區攻伐時改了家譜,自以源氏。“弱國無外交”,德川家康只能選擇蠶食今川家的“屍體”,但對這屍體垂涎的,還有兩條惡狼,即武田家與北條家。

德川家康夠忍,這是他成功的要素之一。

當年織田信長為打壓其勢力,其實不太好在明面上動手,遂以其子欲行反叛,逼德川家康弄死兒子——德川家康也真的夠殘忍。織田信長過後,豐臣秀吉冒出來跟德川家康演對手戲。雖然開局時德川家康完全不是對手,但豐臣秀吉甚至同時與朝鮮、明朝開戰。德川家康和小早川家族之力改動關原合戰,參戰各方除了德川家康皆損失慘重,他也就最終脫穎而出。


煮酒君


織田信長不明不白的死在本能寺是偶然

豐臣秀吉死後的諸多亂象是必然

這就是答案

德川家康屈居於豐臣秀吉之下只不過是蟄伏,他不像北條氏政那樣偏執不屈,形勢所逼,他可以和伊達政宗一樣卑躬屈膝。

因為他看出來了豐臣家並非可以長久,豐臣家後繼無人、沒有譜代家臣、手下人心不齊內訌、後宮混亂、秀吉剛愎自用等,總之家康一直隱忍。

但是換成織田信長就不一樣了,從小到大都穩壓家康一頭,比秀吉更加有成為日本統治者的名分,行事作風豪放不羈,我懷疑在小時候當人質的家康對信長已經有了陰影......

偶然和必然結合在一起,在成就了德川幕府三百年的江山。

但是,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的。

......

“鳥不鳴叫怎麼辦?”

信長:“殺了鳥。”

秀吉:“想辦法逗弄小鳥,讓它唱歌。”

家康:“等,靜靜地等鳥開口。”


歷史區總柴


偶然的成分居多,德川家康之所以笑到最後,還是因為豐臣秀吉執意發動侵朝之戰,即明朝三大徵之一的援朝之役,朝鮮人稱壬辰倭亂,日本人稱文祿・慶長の役。這一戰從明朝萬曆二十年(公元1592年)一直打到萬曆二十六年(1598年)。日本以37.8萬平方公里的蕞爾小國先後動員九州、四國、本州西部為主的大小諸侯88人,並讓他們按照領地大小出動軍隊,出動了數十萬大軍,並且造了三千多艘戰船越海作戰,最後面對大明這一龐然大物,豐臣秀吉屢次迫於兵源與國力不繼退兵,最後發出一句“吾不幸生小國兵力不足——奈何”的感嘆。實際上,這一戰,損失的多為豐臣秀吉的嫡系部隊,日本第二號人物德川家康並未受到損失。其原因還是在戰前的一次換地。

  • 壬辰之戰結束後(豐臣秀吉已死),日本實力大名領地對比:10,佐賀——鍋島直茂:36萬石。9,名島——小早川秀秋,36萬石。8,水戶——佐竹義宣:54萬石。7,岡山——宇喜多秀家:57萬石。6,仙台——伊達政宗:59萬石。5, 鹿兒島——島津義久:60萬石。4,金澤——前田利長:84萬石。3, 會津——上杉景勝:120萬石。2, 廣島——毛利輝元:121萬石。1, 江戶——德川家康:256萬石。

在1584年的小牧•長久手之戰,秀吉見無法用武力收服德川家康,只好雙管齊下,用政治和外交手腕拉攏家康,並改為重點攻擊家康的盟友織田信雄。織田信雄不敵,單方面與秀吉議和。德川家康獨木難支,於是雙方罷兵。締結和約的德川家康思前想後,考慮到雖然目前自己的軍事實力與秀吉旗鼓相當,在短期內不會吃虧,但是若秀吉征服四國和九州,其實力必將大增。同時,秀吉控制中央政府,有“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政治優勢。最終,德川家康於1586年向秀吉稱臣。  

兩年後,秀吉收服四國和九州的大名,並於1586年出任“關白”一職。至此,除了統治關東八州的北條家,秀吉已基本統一日本。1589年,秀吉出動20餘萬大軍攻滅了北條氏。戰後,參戰的家康因戰功被豐臣秀吉強迫轉封到關東八州。(“轉封”也就是迫使家康離開統治穩固的原五國領地,轉而治理原北條家的八國領地)

雖然家康已經臣服,但是豐臣秀吉還是難以忘懷當初家康給他的窘迫。所以,豐臣秀吉欲將家康從其世代經營的根據地連根拔起,轉而封往家康不熟悉的關東地區,並讓家康的實力消耗在北條家的殘餘勢力的騷擾中。同時,秀吉又將家康的原有領地封給了自己的嫡系部下,山內一豐、中村一氏、崛尾吉晴、田中吉政等人,他們可以為秀吉起到監視家康的作用。當然,實力強橫的豐臣秀吉其實還有明白的意思:最好能激起家康的反叛,然後麻溜地收拾他。

德川家康對秀吉的算盤心知肚明。再三思量後,他還是清楚了自己的優勢。家康原有五國領地,總共約140萬石。新領地關八州足足有250萬石之多,增加了100多萬石。同時,關八州河川縱橫,利於各地溝通以發展經濟,且關八州囊括著日本最大的關東平原。冷兵器時代,有地就有糧,糧多兵更多。這讓德川家康想起了平安時代末期的源平之爭,先敗後勝的源賴朝以關東地區積蓄實力,最終消滅平家,開創了鎌倉幕府。

最後一點很重要,豐臣秀吉性情急躁,且一直覬覦明朝的土地,他十分看不起僅僅由一幫野武士組成的倭寇集團就被折騰沒招的國家,而且在為織田信長效力期間,豐臣秀吉也不止一次表示出有朝一日要征服大明的意圖。德川家康料定,統一後的豐臣秀吉聚集了日本自古所未有的武力,必定會發動戰爭來滿足自己的夢想。而且,朝鮮之戰一旦開啟必定是曠日持久。若德川家康還位於海岸西邊,無論如何會被派為先鋒。而且,海外作戰的變數極多,況且明朝倒驢不倒架,若戰事不利,作為先鋒的德川家很可能會屍骨無存。同意轉封關八州,德川家康則可以藉口鎮壓北條家的殘餘勢力而暫緩出兵。


於是,正如日本戰國那句有名的諺語“織田搗米,豐臣做餅,德川坐享其成”所說,信長打破日本舊勢力,為開創新時代打下了基礎;秀吉東奔西走,極盡軍事外交之能事才統一日本;但是這兩位宛如朝露的霸主卻為歷時265年的德川幕府做了嫁衣。這很讓人有興趣地聯想起當初這三位霸主的杜鵑故事:有人問,杜鵑不鳴,當何處之?信長:殺之不足惜。秀吉:誘之使其鳴。家康:莫急待其鳴。


大福讀史


歷史事件沒有必然只有偶然,但是你可以說最後歸為一統是必然。只是統一的有可能不是德川家康而是織田家康,或者羽柴家康。

換一個角度德川家康為什麼能成為天下人?

1、活得長,德川家康很能活,他的主要對手織田信長活了49歲,豐臣秀吉活了62歲,他不但比他們小還活的比他們長。能壓住他的都死了,想壓住他的石田三成又玩不過他。活得長不是沒有理由的,德川家康很注意養生,連女人都只要知根知底的,人家嫌外面的姑娘不乾淨。

2、有一個穩定的團隊,身為官二代他身邊有一幫家臣中心的跟隨在他身邊。跟劉備一樣也是有一個走哪跟哪的團隊,團隊在希望就在。

3、性格隱忍,百折不饒。從做人質到投靠織田信長,再到投靠豐臣秀吉,誰強就和誰混。不像某些大名非要死磕。德川家康一直在蟄伏等待時機。

4、政治手腕高明,利用豐臣家的內部矛盾,分化豐臣家,最後拉一派打一派。然後滅了豐臣家。


在野猛將


日本歷史有一個一二三原則就是一破壞者,二草創者,三建立者!從聖德太子(大化改新),中大兄皇子——天智天皇(消滅蘇我族草創引進唐制唐律),大海人皇子——天武天皇(最後建立律令制國家)到平清盛(開創武家政治)源賴朝(建立第一個幕府)北條家(打敗京都朝廷建立武士在日本的統治)德川家康也是如此套路,織田信長開始統一日本,消滅室町幕府流放足利義昭,豐臣秀吉降服多數諸侯,建立初步的幕府統治基礎(最重要的是太閤檢地)德川家康則成為最後的收穫者,其策略手段幾乎與天武天皇,北條家如出一轍(天武天武謀反逼死天智天皇的兒子大友皇子,北條家陰謀殺光了源賴朝的兒子)而在這些建立者篡位之前他們都是草創者的親戚或者是盟友,這點無論是天武天皇還是北條家,德川家康無不如此


萬歲1148858845


既有必然性,也有偶然性,必然性在於他的心性,無論是信長還是秀吉時期,他都有必反的局面出現過,他遇到的局,九成九的人會反,他能忍常人不能忍的這一點,具有了梟雄的條件,說偶然性,他運氣的確好,從頭到底,運氣差的都能死個十次八次了,每次閻王都不收他,賭命沒輸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