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認為目前國產新能源汽車面臨的最大問題是什麼?

憤怒的小杜


純電動車主不請自來,以我兩年半的用車經驗,應該算是挺有發言權的了。這幾年新能源行業飛速發展,但最大的問題依然是電池。

1.電池比汽油怕冷

①北方冬天續航大減(可逆):

25度時放電性能最佳,環境低於15度就有看得見的衰減。以北京冬天的平均溫度,電池容量要打75折。

②快充速度和能量回收力度受限:

以我的車為例,5度以下BMS為了保護電池,充電速度限制為常溫的一半,即充電時間翻倍。

③大功率放電(即急加速)容易導致鋰離子結晶,造成續航不可逆衰減。


2.暖風前6分鐘幹掉3公里續航

純電動車沒有發動機作為熱源,暖風純靠電加熱,雖然制熱速度比冷啟動的發動機快,耗電極高。我的車表顯瞬時功率高達6.9kW,相當於四五個電吹風。加上低溫本身電池性能差,純電動車在冬天的續航要比春秋天打5-7折。我的車春秋天續航300km+很輕鬆,最高350km,冬天正常開暖風只能跑170-220km左右。


3.能量密度比汽油低太多

目前民用車最高的也不到0.2kWh/kg,而汽油的能量密度是44kWh/kg,相當於電池的200多倍。就算考慮到發動機實際熱效率也就25%-30%,也有五六十倍。50公斤的汽油就能輕鬆跑七八百公里,而三四百公斤的電池只能續航300公里左右。而且電池的自重本身是一種負擔,電池堆得越多,百公里電耗也會隨之增加。有可能電池容量翻一倍,續航只能增加五六成。

比如我的帝豪EV電池容量45.3kWh,整備質量1590kg,29000公里平均百公里電耗15.7kWh。

同期的比亞迪e6 400電池容量82.5kWh,整備質量2380kg,標稱續航也才400公里,平均電耗百公里20多kWh。


4.充電速度遠不如加油

純電動車通常有直流快充和交流慢充兩個充電口,但充電的過程是一種循序漸進的化學變化,即便是快充,車企最多也只敢宣傳三四十分鐘充到80%,80%以上時會逐步減速限流,電量從80%-100%的時間和20%-80%差不多。完全充滿至少要一個半小時。慢充倒是可以恆功率充電,一般是7kW,但畢竟速度慢,續航越長的車充電時間也就越長。

還以我的帝豪EV為例,冬天在國家電網快充樁充電,從31%-83%充了21度電,花了一個半小時。而加油完全是物理澆灌,就算去收銀臺刷卡、開發票,撐死了也就5分鐘。


5.高速費電

汽油車跑高速之所以省油,是因為內燃機高效工況範圍窄,勻速時需要適當阻力來保證發動機處於最高效工況,90公里左右的風阻對轎車來說正合適,所以就成了經濟時速。而電動機的高效工況範圍比內燃機高得多,風阻始終是越小越好,可以說從20km/h以上,都是越快越費電,要知道風阻是和車速的平方呈正比的——120km/h的風阻是60km/h的4倍。以我的車為例,維持80km/h巡航需要12kw的功率,算下來45kWh滿電可以開3小時45分鐘,即300公里;而120km/h巡航大約需要23kw的功率,只能開倆小時,續航235公里。

以上幾點,導致純電動車不適合跑長途/高速,不適合冬天用,不適合沒充電樁的人用。


學究又不正經的雜貨鋪


個人觀點,本來車開的北汽EX260,差不多一年半了,有些人對新能源續航短,充電樁少,成本高三大問題有疑問,個人感覺,沒什麼問題,沒開過電動車費不要亂說,之前剛起步的時候就說300公里就還差不多,後又400差不多,又500,現在又要600,還有800公里的,就給他1000公里,他們沒開過的還是噴,什麼開高速跑不起來了,不能出遠門,給你一輛蘭博基尼你也跑不到140上去,給你一輛奔馳你也開三四個小時就累了,給你一輛房車你午飯點,晚飯點也餓了,不都服務區吃點東西,去趟廁所,休息片刻,現在每個服務區基本都有充電樁,半小時能衝個200公里左右,跑兩個小時沒問題,按照普通500公里旅遊計算,一輛400公里的,服務區衝半小時完全能夠了,別你家住西藏,新疆,再近你一年回家幾次呀?出去旅遊幾次呀?出遠門幾次呀?然後新能源電池成本高,就按照我的車電池8萬塊錢,家裡有充電樁8分錢一公里,就說不用充電樁合兩毛五,油車差不多6毛吧,這就是3倍差距,保養問題,我保養免費,就按照不免費200塊錢計算,你們5000公里一保養怎麼也600到1000吧,並且新能源1萬一保養,這就一萬公里差了1000塊錢吧,按照兩年兩萬算,我車總共0.25*20000+200*2也就5400塊錢,油車0.6*20000+800*4就15200,要是8毛錢,就19200了,電車要自己有充電樁,算了一下,就2000塊錢,按照0.25算,兩萬公里差不多多1萬到1萬5吧,這還是就正常行駛,不加上換換配件的,電車我開了2.5萬一個配件都沒壞過,還有電車加速快,安靜,夏天隨便開空調,不怕堵車,隨便在車裡睡覺等等,既然說不好的,我感覺200公里的,也就方圓300公里玩沒事,就是300公里的在500公里的玩沒事,沒事就是隨便玩,別噴,開慣了新能源怎麼知道找充電樁,知道續航問題,然後充電樁挺多的,不過就是有時候出門怕找到壞的而浪費時間,最大詬病就是冬天真不行,特斯拉也掉電100公里,超過10度吧,感覺就是電動車天下,低於就完了,因為開暖氣真的很費電,還有句話叫做長痛不如短痛,每次我也開油車,一次加油45百塊錢,開兩週,或者窮的時候加個150塊錢,也就加油車裡程表一格,開電車45塊錢充滿了,哈哈,每次衝個30來塊錢的,衝了500塊錢電費,玩了好久好久還沒用完,然後就是衝30塊錢,感覺沒花錢似的,使勁玩都沒事,尤其現在按了充電樁,去首都機場來回100公里了,家住石景山,費用也就10塊錢不到,每次上班比做地鐵便宜,上班中關村附近,上下班來回14塊錢地鐵,開車不到4塊錢,哈哈,就是停車費貴,包天20塊錢,之前早上拉個固定順風車,免費開車,停車,還能賺34百塊錢


咕嚕咕嚕吖


我個人認為,目前新能源汽車面臨的最大問題是充電樁短缺,充電實在不方便。





知足樂逍遙


噴新能源車你們都是外行,來,跟我走起:首先新能源車三大絕技。1、發電燒煤並不環保。2、廢舊電池汙染環境。3、過保電池天價更換。

噴完就走,別給他們解釋的機會。這三個問題,要說清哪個都不是三五百字能解決的。看頭條的絕大多數都是低智商,根本不會去看,只會跟著我們吆喝。長此以往,大事可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