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超見不到國內主帥,CBA快見不到外籍主帥了,洋帥在中國籃球界為何不好用?

球哄哄


這個問題不難回答。 與中國足球一樣,中國籃球在國際上也不是一流的水準。美國第一,歐洲第二,中國的水平也就是和非洲一樣處於第四界別。可是這樣的級別怎麼就不能有外教呢?我們請來的外教都來自世界上籃球水平比較高的國家隊。以澳大利亞的戈爾為例,當年他也是國家隊的主教練,中國隊的水平和澳大利亞相差太多,我們也沒有什麼不服氣的。

外教掌握著國際上的先進的訓練手段,以及技戰術的設計能力。可是他們往往存在一個很重要的短板——溝通。與足球比賽不同,籃球比賽教練的鼓動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而外教的話經過翻譯的二次加工後就容易出現問題。美國教練還好,不是美國的教練都說英語,他們說的本來就模稜兩可,翻譯再傳達一下,意思是這個意思,程度差了許多。曾經有這樣一個例子,一個來自歐洲非英語為母語的教練,他說的意思是“加油,兄弟”,可是按照他母語的意思就應該是:“衝啊,兄弟嗎?”你看看哪一個更有感染力呢?彼此熟悉是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的,而不是賽季開始前三個月來到球隊,熟悉隊員,然後就開始打聯賽了。

其次,外教不成功的原因是他們往往不能正確處理隊內的關係。鄧華德當年在上海為什麼成功,就是他懂得中國的人情世故,他明白該做什麼和說什麼。具體的訓練上鄧華德就要差許多,靠著雞血可以讓隊員認同一陣,但長時間有效是不可能的。而處理隊員關係,國內教練往往是這方面的行家裡手,籃球比賽在關鍵要緊的時候,教練的一句話,有時候是可以給隊員信心和鼓勵的。

第三就是彼此理念不同。外教認為好的,國內球員不這麼認為。外教讓他這麼做,國內球員有牴觸情緒,這就是最大的問題。上賽季一球隊輸了超過50分,這是為什麼?絕對是有讓教練出醜的因素在裡面。國內主教練就沒有這樣的短板,他明白隊員想什麼。


球哄哄


這確實是個有趣的現象!中超聯賽,洋帥吃香。CBA聯賽,本土主帥吃香。究其原因,我認為還是我國籃球的整體發展水平較高,有足夠的本土教練人才可用。反觀足球,實在是沒有什麼能人!

目前CBA聯盟20支球隊中只有6位洋主帥,他們分別是北京首鋼隊的雅尼斯、江蘇隊的貝西洛維奇、同曦隊的金納拉斯、四川隊的鮑曼、天津隊的武賈尼奇和廣州隊的胡安。這其中,只有首鋼是排名前八的球隊,四川隊和天津隊則是聯賽最後兩名的球隊。

CBA外教不吃香,很大部分原因在於與國內球員溝通不順暢。外教不瞭解球員的特點,往往就一棍子打死,不給球員機會了。最明顯的例子,山東前任主帥凱撒,死活不用老將張慶鵬!本賽季在吳慶龍手下,這位37歲的老將場均能得到10.8分,是他近五個賽季以來最高的。

很多外籍主帥,來到球隊之後總喜歡改變球隊的打法,向球隊灌輸自己的戰術理念。但在這個過程中,很多時候伴隨的是球隊戰績的下滑。由於外教在球隊缺乏根基,缺乏威望,導致很多時候戰術改革半途而廢,近而下課。

反觀本土教練,不管是杜鋒、李春江、李秋平還是郭士強,他們都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對本球隊非常熟悉,威望很高,利於戰術的貫徹實施,這也是多數外籍教練所無法獲得的優勢。

從本土教練的“吃香”程度來看,CBA和中超相比正好掉了個個兒,孰優孰劣,成績才是硬指標。CBA本土教練至少在未來幾年內繼續“吃香”的局面很難改變。


球事百科


籃球和足球區別巨大,足球雙方二十多人對決,教練還是有充足的時間運籌帷幄。而且球員上場踢球后不需要每秒鐘有教練控制。每場只能換三個人,換人早晚差個十分鐘問題不太大。每場球賽之間有一個星期,這也考驗教練員訓練的水平。籃球就不用了,教練站在場邊每秒鐘都在與球員溝通,等你讓翻譯說清你的用意又過兩個來回了。比賽間換人如走馬燈,教練要隨時向每個人傳達意圖。每場比賽之間只有一天,沒有大規模改變戰術的餘地。當然不能一概而論,籃球外教有成功的,當年上海的鄧華德,如今北京的雅尼斯。足球高洪波,李霄鵬都很成功


回擊噴子


這個問題不難回答,那就是中國籃球足球表面上的職業聯賽,實際上根本與職業聯賽大相徑庭。不職業的教練,不職業的球員,最關鍵的是沒有職業的環境和機制,沒有職業的裁判。足球已經爛透了改看籃球,沒兩年,籃球也沒法看了,裁判瞎吹,球員瞎打,教練狂吼,老闆瞎插手,球迷亂喊,簡直是悲催!花大價錢請了外教,一定要改造教練熟悉中國的花花腸子,熟悉中國的潛規則,對於熱愛籃球足球的球迷來說,除了無奈,無語,你奈它何?


迷戀籃球好多年


中國籃球本土教練靠名氣鎮球員,錢哄,不讓上場手段指揮隊員,根本打造不出訓練自律,技術過硬,戰術多變,配合默契,充滿激情的團隊。一句話教練球員為錢而戰!外國教練與國內球員思維,籃球境界不在一個層面,互動不起


翠谷居士


Cba某種程度像日本足球j聯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