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後需要注意什麼?

SmileyMaggie


一旦發生骨折,應該立刻採取緊急措施。骨折者的生活會受到影響,有些動作不能做。有時候,由於患者沒有注意一些事項,導致需要更長的時間才能恢復。那麼,骨折後需要注意什麼呢?

1、固定不要太緊

骨折患者在進行整復和固定後,需要經過一段時間後才可拆石膏。而在這段時間中,需要注意石膏或者加夾板等工具的固定情況。若是固定的太緊,可能會影響到血液的流動。若是感覺到骨折部位的遠端出現腫脹、皮膚髮紫的情況,則可能是因為固定的太緊導致的。此時需要讓醫生來處理。若是石膏邊緣的皮膚髮紅或者有傷口,也需要及時告知一聲。

2、加強功能鍛鍊也很重要

骨折並不意味著不能鍛鍊。在治療期間,若是病情允許,可以進行功能的鍛鍊。儘早進行功能的鍛鍊是有好處的。長期不鍛鍊,會使得機體變得僵硬。而儘早鍛鍊的話,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從而促進骨的癒合,還能使功能恢復。若是不能下床,可以在床上做肢體運動。

3、抬高患肢

骨折的部位應該抬高,這樣做可以促進血液的循環,從而減輕腫脹的程度。抬高的方法有很多,比如:在患肢下墊枕頭。

4、患者的臥床護理

骨折者需要長期待在床上,可能有些人為了躺得舒服些,選擇軟床。其實,硬床相對而言,對患者比較有利。長期躺著床上不動,可能會發生褥瘡,為防止這種情況的出現,應該定時幫患者翻身,受壓的部位應該按摩一下。

以上是關於骨折患者日常活動的注意事項。在飲食方面,患者也需要注意一些事項。

骨折後的飲食應該是合理膳食,均衡營養,多吃蔬菜水果補充維生素,補充優質蛋白,如魚肉瘦肉雞蛋白等等。

骨折後的1到2周內,少吃油膩的食物。

總結一下,發生骨折後,需要注意的事項有很多,包括日常活動的注意事項和飲食的問題。


評論區各種神藥廣告請自行辨別!


關節重建醫生王健


骨折是骨科常見病、多發病,傳統老話兒說“傷筋動骨一百天”。

圖片上顯示的蹠骨骨折診斷明確,治療方案也比較統一,沒有太多異議,選擇保守治療,石膏固定,不需要手術。

蹠骨骨折後需要注意什麼?到底骨折多久後可以開始鍛鍊?作為醫生本人親自趾骨骨折,對足部骨折有親身體會,可以和傷者交流。

一、患者誤區

受傷後被醫生確診為骨折,大部分醫生的建議是:骨折沒有大的移位,不需要手術讓患者打石膏回家養著或者自己活動。

過度修養:患者多半遵循“傷筋動骨一百天”“臥床靜養”原則,患肢不敢活動,過度修養。

過度補養:為了促進骨折癒合而補鈣,過度高能量飲食、骨折癒合了,體型也豐滿了。

門診經常見到一些患者骨折雖然癒合了,但肢體、關節出現了不同程度的肌肉萎縮、活動度丟失、關節粘連,受傷肢體根本不能正常使用。

二、個人觀點:

骨折後的恢復不僅僅指骨折部位的癒合,還要受傷肢體功能的恢復,同時避免身體機能因受傷後休息而導致下降。骨折後儘可能早的開始鍛鍊,在適合康復鍛鍊的不同時期醫生的專業指導下進行康復鍛鍊,既可以有效預防骨折後併發症,又可以促進骨折癒合,使骨折部位乃至整體功能儘快恢復到最佳狀態。

三、注意事項:

1、未固定的關節、受傷部位鄰近關節:主動鍛鍊,患側膝、髖關節主動運動,預防患肢肌肉萎縮。

2、固定關節:足趾、踝關節周圍肌肉等長收縮訓練,在無明顯疼痛基礎上,患側肌肉可做靜力收縮,即肌肉收縮、張力增加,但關節不產生運動。

3、儘可能維持日常活動,保持良好心肺功能、肢體協調性,防止肌肉萎縮和靜脈血栓等併發症,千萬不要因為骨折而絕對臥床。

4、骨折患者康復鍛鍊需根據具體情況在專業人員指導下,積極主動、循序漸進,針對性治療。

5、患者抬高,局部腫脹部位可冰敷。

6、如果局部腫脹明顯,可請專業人員在受傷部位周圍適當手法處理、改善局部腫脹。

7、每月定期複查X片,一般4-6周去除外固定,4-8周負重行走。

8、正常飲食,適當補鈣。

建議:骨折後無論手術與否,儘早介入康復治療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要把握好鍛鍊的最佳時機,患肢不同時期有不同康復手段,根據受傷實際情況個性化治療,在合適的時間段做合適的康復治療,儘量減少受傷所帶來的不良影響,使肌體恢復到最佳狀態,恢復正常生活及運動能力。


婁志堃醫生


從拍的X片上看,診斷應該是比較明確的:第五蹠骨基底部骨折,而且您也已經打了石膏,根據骨折的部位和影響學檢查上看,對位對線情況尚可,可以選擇保守石膏固定治療。

蹠骨基底部因為要承受站立位負重的力量,所以這個地方的骨折不能下地過早負重。蹠骨基底部的骨折治療多是以保守治療為主,這個地方不像蹠骨中央部位的骨折,可以切開復位後迷你鋼板螺釘固定或者閉合應用克氏針固定,大部分通過保守治療後骨折癒合,而且不會留有明顯的後遺症。

那麼打了石膏應該注意的問題隨之而來,首先,因為受傷的原因及打石膏後會出現足部腫脹、疼痛,這個時候要注意足部的顏色及腫脹程度,如果腫脹的特別厲害,甚至出現張力性水泡,最好能讓骨科醫生給予處理,必要可以重新打石膏固定,同時要注意足背動脈的搏動情況,避免受壓影響血運。第二,要抬高肢體,減輕腫脹;第三,要注意活動腳趾及踝膝關節,避免長久不活動,血液迴流緩慢,出現下肢深靜脈血栓及關節僵直的情況;第四,不能過早的下地負重,雖然打了石膏後可以扶拐下地活動,但是腳不能著地受力,影響骨折的癒合,具體的下地負重時間和程度,都要規律複查拍片後由骨科醫生告知;第五,飲食上可以多進食含鈣量高的食物,補充鈣劑和維生素D,提供骨折癒合所需營養,加速癒合過程。

關注“醫學慕課”頭條號,更多健康問答輕鬆看


醫學慕課




骨折的治療原則是:復位,固定和功能鍛鍊。關於前兩項一般都在醫院醫生的專業治療下完成了(如關節內的骨折要求解剖復位保持關節面平整等,這裡就不多說了)。但最後的功能鍛鍊是需要患者本人主動配合醫生的指導而完成的。



早期合理的患肢功能鍛鍊,可以促進患肢血液循環,減少肌肉萎縮,保持肌肉的力量,預防關節僵直,促進骨折癒合。成人骨折的初級階段(兩週內),大多數骨折只做患肢的主動肌肉收縮和放鬆鍛鍊,因骨折斷端仍不穩定,劇烈活動會存在骨折斷端錯位等風險。三週後患肢腫脹已明顯減輕,骨折周圍軟組織已基本修復,患肢骨折周圍關節可主動活動,適當加大活動度。



當患者三個月後回院複查,根據複查的X光片觀察骨折癒合進度,在醫生的指導下逐步負重加大活動鍛鍊。


骨科醫生解疑


劉醫生談骨論筋,給大家說一說第五蹠骨基底部骨折。

第五蹠骨基底部骨折大部分為腳踝向裡扭傷,腓骨短肌肌腱將第五蹠骨基底部拉斷引起的撕脫骨折。當然也有直接外傷引起的,畢竟比較少。

骨折後的治療分為保守治療和手術治療。以前都是保守治療,現在隨著技術的發展,可以開展手術治療。只要是骨折移位超過2mm或者累及第五蹠骨骰骨關節面百分之三十就可以手術治療。



1. 保守治療主要是石膏固定,石膏固定時要讓足外翻位,減少腓骨短肌肌腱的張力,也就是說減少骨折近段的拉力,防止骨折斷端分離加重。以利於癒合。這個一般2周複查正位和斜位X片,觀察位置變化。這時四周開始生長纖維結締組織包繞骨折斷端。固定4周後可以再拍片複查,去除石膏。但是這時骨折沒有癒合,還不能下床負重活動,但可以活動腳踝,防止關節僵硬的發生。可以拄拐行走。2個月後再拍片,這時可以適當傷足用力。3個月拍片一般都癒合良好。可以正常活動了。

2.手術治療。治療方案就是將骨折復位固定,可選克氏針或者螺釘。儘量完全復位。手術不一定非要石膏固定,但一定注意不要內翻腳踝。術後也是不能下地負重活動。要定期複查,和保守治療一個樣。

不管是手術治療還是非手術治療,後期都要嚴格按照醫生交代的活動,要是下地活動早了容易引起骨折不癒合,以後會遺留疼痛的後遺症。再就是剛開始活動時,足會腫脹較重,但是抬高下肢後會消腫。這個也是要鍛鍊,我在上一篇《骨折後腫脹》一文中說了,大家可以關注我去看看。

後期可以加強鍛鍊,晚上熱水泡腳,也可以中藥泡腳。如果腫脹較重可以口服活血化瘀藥物。或者去正規醫院讓大夫看看。

關注劉大夫談骨論筋,給你更加詳細的解答。


劉醫生談骨論筋


本人骨折剛恢復,骨折後要制動,不能有任何活動受傷部位的行為,打石膏並不會讓骨頭生長,而是讓骨折處靜止,不再進一步的讓骨折處錯位,便於後期的回覆。一般來說四周後開始有少量骨咖生成,理論上這個時候可以拆掉石膏了,後期就是靜養恢復,西醫不會指導你用膏藥等方法,但是個人經驗中醫手段也可以嘗試,畢竟沒壞處嘛。沒有經過手術的骨折大概兩個月就可以恢復的差不多,我是腓骨斜性骨折,因為開始沒有制動,導致錯位增大,結果多躺了一個月,哎!多吃點蝦皮,牛奶,鈣片吧,會增加鈣的吸收。當然最重要還是要聽醫生的,根據x光來決定治療手段。


遠望30810224


第五蹠骨基底部骨折是足外傷後非常常見的一個骨折。這個位置正好是足掌平衡穩定,非常重要的一個著力點。這個部位的骨折一定不能夠負重去踩地,要等到骨折癒合後,逐漸負重鍛鍊,才能夠將骨折遠期併發症降到最低。


這個部位的骨折受傷以後,馬上需行石膏外固定。從x光片看,骨折對位,對線良好。如果有明顯錯位的骨折,需手術治療。回答本題主的問題,這個骨折石膏外固定以後,受傷48小時之內局部可做冷敷。超過48小時以後,可以進行熱敷治療。

右上角關注“骨科姚大夫” 更多健康知識分享

與醫生交朋友,讓大家成為自己的保健醫生!

石膏外固定理論固定時間為六週左右。為什麼是左右呢?這就要看局部損傷的嚴重程度,以及骨痂的生長速度,更要看年齡。如果是幾歲的小朋友,那也許兩個星期就長好了。


石膏外固定以後可以扶雙柺,健側下來走路。剛下來行走時,受傷的這隻腳下垂會出現腫脹疼痛,甚至青紫,這是正常現象,只要不是非常重,或者起水泡的情況可以不做特殊處理,睡覺時將腿抬高可以減輕腫脹情況。

一定不能夠在拆除石膏之前負重,因為骨折癒合不穩定,腳踩時會導致骨折移位,一旦移位位置不好則需要手術治療。這樣就得不償失了。

拆除石膏後,首先也不應該穿鞋負重,應該在軟床鋪上輕輕的以五公斤的力量去嘗試,沒有明顯疼痛,鍛鍊一到兩天以後再逐漸的增加負重重量。這樣循序漸進的增加,逐漸的可以擺脫臥床休息的尷尬。



骨科姚大夫


骨或骨小梁的連續性發生中斷或變形即為骨折,骨折可分為創傷性骨折、應力性骨折、病理性骨折。

有些人認為骨折去了醫院,找個醫生把骨頭接回去後就萬事大吉了,以後就可以想幹嘛就幹嘛!其實是錯誤的。所以有很多患者出現了內固定鋼板斷裂、骨折端不癒合、骨骼畸形癒合、骨髓炎、創傷性關節炎等問題後又重新找到醫院說醫生沒有醫治好。從而使醫患關係緊張。骨折後有哪些注意事項。

骨折病人在早期會出現疼痛.局部腫脹等症狀,其餘時間裡大多沒有任何症狀,所以和一般健康人的日常飲食相仿,選用多品種、富有各種營養的飲食就可以了。骨折患者在治療期間不要吃辣椒、芋頭、糯米、紅燒肉、骨頭湯等刺激性、易脹氣或不易消化及油膩的的食物,宜多吃蔬菜、水果,這樣能更好提高治療效果,促進骨骼癒合、血腫吸收、骨痂生長,減少併發症的發生。骨折復位治療後若固定的太緊,會出現壓迫性潰瘍、壓迫性神經癱、缺血性壞死的併發症,因此需定期觀察患肢情況,並與健側對比,如果患肢出現持續性疼痛、腫脹、麻木、發涼、青紫或蒼白等情況,應及時到院就診處理。患肢固定以後常會出現不同的腫脹,休息時可適當抬高固定的患肢,讓患肢遠端的位置略高於心臟,以利於靜脈迴流,促進水腫消退。對於下肢骨折、脊柱骨折及老年患者等需要臥床的骨折患者,需定時翻身、按摩,預防褥瘡。

功能鍛鍊是治療骨折一個重要環節。骨折患者在醫護人員的指導下,進行正確適量的功能鍛鍊。通過主動及被動運動,改變局部組織的營養狀況,加速骨折癒合,防止肌肉萎縮。早期傷後2周以內,此時骨痂尚未形成,局部疼痛,肢體腫脹,骨折端不穩定。功能鍛鍊以促進局部血運,改善局部症狀,防止肌肉萎縮、關節粘連為目的。中期骨折後3~6周,骨痂已逐步形成,骨折局部症狀已基本消退,骨折端基本穩定。此期以主動活動為主。下肢骨折者練習患肢足部輕度蹬床及直腿抬舉動作,逐步扶拐下床負重鍛鍊。晚期傷後7~10周,骨折達到臨床癒合標準,外固定已除去。此期應抓緊時間,迅速恢復肢體功能,進行全面的肌肉關節鍛鍊和肢體的持重能力。骨折後功能鍛鍊須注意幾點①既要鼓勵積極活動,又要循序漸進。隨著骨折穩定程度的增加和病人全身情況的改善,功能鍛鍊活動範圍由小到大,次數由少到多。②嚴格控制不利於骨折端穩定的活動③功能鍛鍊以恢復肢體的生理機能為主,④功能鍛鍊以患者不感到疲勞,骨折部位不發生疼痛為度。⑤有以下情況者不宜進行功能鍛鍊:骨折延期癒合,關節內有骨折片及損傷性關節炎。

骨折復位固定後,翻身或轉變體位時應注意肢體位置,避免固定鬆動、骨折斷端再次錯位。固定2周內需拍片複查一次,如果發現錯位,可及時重新復位並固定。拍片檢查的間隔時間要根據具體情況而定。一旦骨折復位穩定,就不必頻繁照片了。石膏固定或夾板固定後,由於肢體腫脹消退,會使固定鬆動,對於不穩定骨折來說,容易發生再錯位,故要定期檢查外固定有無鬆動,如有鬆動應及時到院就診處理。


放射科小菜鳥


首先骨折石膏固定一週內要注意肢體末稍血運變化,並根據情況調整石膏鬆緊度,一般骨折後頭三天腫脹期,這時需要觀察石膏不要過緊,否則影響肢體末梢血運,三天以後開始消腫,此時石膏會變鬆,這時候應該加緊石膏,其次,一週左右應該複查X光片,監測骨折對位對線情況,若複查提示骨折端移位,對位對線比從前差,醫生會建議再次手法復位重新外固定,或建議手術治療,該處骨折是腓骨長短肌腱止點處,若癒合欠佳易出現足外翻無力,建議定期複查X光片,最後骨折後一般石膏固定4-6周,期間要注意患肢功能練習,避免肌肉廢用性萎縮,影響愈後效果,拆除石膏後雙柺輔助下肢體負重練習,練習要循序漸進,切勿操之過急,一般骨折後3個月拍X光片骨折線消失提示骨折骨性癒合,結合患肢疼痛消失,可考慮骨折癒合了,這時要恭喜您了


骨科界的郝健


根據你的X線,應該是第5蹠骨基底部骨折,這個地方骨折沒有明顯分離,可以考慮保守治療,但是這個地方是腓骨長肌的附著點,有移位的風險。建議石膏制動4周,骨折後2周複查X線,如果出現移位考慮手術治療。

石膏固定保守治療,在固定過程中要繼續進行等長肌肉收縮鍛鍊。避免肌肉萎縮。傷後早期需抬高患肢,活動足趾,減輕下肢水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