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高歡與宇文泰是一生的宿敵?兩個人一生中有多少次交手?

王事情


二人具是一代豪傑,權臣。如果二人錯開二十年,他們二人都有可能成為統一南北朝的皇帝,可惜了,二人處於同一時期,同一地點。同一朝堂。頗有點“諸葛亮相逢司馬懿”的意思。也有“既生瑜何生亮”的感覺。說白了,就是為了歷史的精彩,讓他們不是冤家不聚頭。

宇文泰,小字黑獺。宇文泰是匈奴化的鮮卑人。宇文泰最大的功績是創立府兵制,宇文泰是關隴集團的創始人,包括他在內的八柱國將軍,孕育了出來三個皇帝的祖父,包括隋唐。可以說,如果宇文泰多活5年,定會一統天下。高歡,字賀六渾,是徹底鮮卑化的漢人。因此上,高歡善騎射,有武藝。高歡以平滅爾朱氏起家。是北魏第一權臣。後來成就天下,成為北齊實際開國皇帝。

高歡和宇文泰當初都在一代梟雄爾朱榮麾下為將,在晉陽初識、彼此印象不深,當時高歡的職務高於宇文泰。誰也料想不到對方是自己一生的對手。可以說在南北朝時代英雄豪傑多如過江之卿,名將也是不少,梟雄權臣篡位登基更是不少,但以上都佔了的。卻只有這二位,換句話說。如果二人不是生在同一時代,都是一統天下的人物,如漢高祖與光武帝。

高歡誅殺爾朱氏以後,自己成為第二個爾朱榮。北魏孝武皇帝不甘心當傀儡。在心腹大臣勸說下,出走投奔在關中的宇文泰。罷免高歡,加封當時在關中的宇文泰為左僕射,希望高歡和宇文泰二虎相爭,自己坐收漁人之利。但孝武帝忘了,一個沒有了權力的皇帝就是一個沒有毒牙的蛇,已經沒有任何作用,就是一個牌子而已。孝武帝的聖旨對於高歡來說,和廢紙一樣,高歡見皇帝沒有了,又立北魏宗室元見善為皇帝,史稱孝靜帝。逃到關中的孝武帝逃到宇文泰那是剛出虎口,又進狼窩,依舊是傀儡。但宇文泰和高歡都有了藉口消滅對方理由,二人都以皇帝的名義譴責對方是亂臣賊子(他們也許自己都想樂)各自累兵秣馬決一死戰,至此北魏正式分裂,即高歡控制的東魏,和宇文泰控制的西魏,東西二魏為了統一北方展開大戰。


高歡立新皇帝以後,立即遷都,把首都從洛陽遷往自己的老巢鄴城。讓高嶽,孫騰掌控朝局,自己領兵會鬥宇文泰,雙方在潼關開戰。二人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第一次會戰小關之戰開始了。宇文泰得知高歡來討伐自己,立即率兵迎戰。高歡讓手下大將竇泰駐守不戰,不可輕敵。但竇泰不聽,宇文泰派兵從小關出兵,竇泰猝不及防,東魏大敗。竇泰自殺謝罪。宇文泰帶領大軍直撲高歡。高歡身後就是黃河,由於沒有渡河的船隻,高歡只得背水而戰。;護衛將軍薛孤雁拼死抵抗,總算讓高歡得以逃脫。第一次雙龍會,以宇文泰獲勝告終。但高歡另一路大軍,高熬曹卻進展順利,高熬曹進軍的時候,高熬曹身中三箭。兩次昏死過去,但卻不下戰場,巡視軍營,安慰士卒。高歡得知以後,立即任命高熬曹的弟弟當幷州刺史,很會收買人心。由於高歡手下高級官員以鮮卑人為主,所以相互以鮮卑語溝通,但只要高熬曹在,高歡必用漢語講話。高熬曹此勝利以後,高歡加封其為大都督。東魏七十六個都督都歸高熬曹調遣。

公元537年,高歡帶兵二十萬,再次從黃河壺口發兵進攻浦津,第二次東西魏大戰拉來帷幕。高歡找的時機很好,當時關中大旱。宇文泰只能帶著一萬多人迎敵,糧食都囤積在在恆農,高熬曹三萬大軍把恆農團團圍住。高歡手下大將侯景(又一個牛逼人出現了)建議,宇文泰缺糧,我們只要死死圍住恆農這,宇文泰不死就得投降,我們將大軍兵分兩路。前後進兵,互為接應。高歡不聽,帶兵渡過黃河會鬥宇文泰。

宇文泰在長安附近的外渭蘆葦沼澤之地埋伏,準備劫殺高歡,高歡的先頭部隊果然在蘆葦地裡路過。宇文泰手下大將李必李標親自帶兵殺敵。高歡手下也不弱,突遭襲擊。卻不驚慌,也是全力迎戰,高歡帳下彭樂腸子都出來了,彭樂把腸子填回去。繼續打仗。由於宇文泰指揮得當,東魏大軍潰敗。八萬大軍喪於宇文泰之手。高歡只好退步東退黃河,宇文泰再次大獲全勝。輜重糧食獲得無數。高熬曹得知高歡兵敗,只好從恆農退兵。第二年高歡大將侯景攻克西魏重鎮金墉。宇文泰得知以後,立即帶兵臨陣斬殺莫多嘍。侯景得知以後,開始排兵佈陣,北距南依。雙方大戰的時候,宇文泰戰馬受傷倒地,宇文泰摔於馬下,侯景大軍殺到。護衛李牧揪住宇文泰並用鞭子抽打罵道。你們王爺跑那裡去了,給我帶路,侯景部將沒有在意。宇文泰也算逃過一劫。此役,高歡大獲全勝,總算扳回一局。

此時,高熬曹在觀察敵情,宇文泰無意中看見了高熬曹。立即派兵突襲高熬曹。高熬曹抵擋不住,敗退回河陽城。河陽主將高永樂一向反感高熬曹,拒不開城,大英雄高熬曹被宇文泰手下一個士卒宰殺,宇文泰大喜,賞賜錦緞萬匹。這錦緞萬匹直到宇文泰的兒子建立的大周亡國都沒有發完,可見宇文泰是多高興啊。那邊呢,高歡得知高熬曹戰死沙場以後,肝膽俱裂,把族弟高永樂活活打死。

高歡立即發兵給高熬曹報仇,發兵河橋,東西二魏從早打到晚上,夜間看不清,宇文泰大軍發生混亂,誰也找不到誰,宇文泰也只有逃遁,這次河橋大戰,高歡是勝利者,但損失大將高熬曹得不償失。

公元543年,兩個活曹操的芒山大戰開始了,高歡手下將領高中秘投降宇文泰,導致戰略要地虎牢關落入東魏。宇文泰陳兵洛陽,高歡提兵十萬北渡黃河,雙方隔邙山為陣,各自都是守而不戰。宇文泰想夜襲高歡。哪隻直高歡早有預見,已經埋伏好人馬,大將彭樂(填腸子那位)親自帶兵大敗宇文泰,活捉東魏四十多位將領,追的宇文泰就差一匹馬的距離,宇文泰大喊,你不知道兔死狗烹嗎,我死了,你也完了。彭樂覺得宇文泰說的有理,就把宇文泰放了。養寇自重的把戲玩的不錯。轉過天來,雙方再戰,這次是高歡大敗,宇文泰大將賀博勝差點被活捉高歡,高歡好不容易逃脫到鄴城,立即把賀博勝在鄴城的幾個兒子都給宰了。賀博勝活活氣死了。

三年以後,雙龍會最後一戰玉臂之戰開始了。已經五十多歲的高歡進攻玉壁,玉壁主將韋孝寬一共不過數千人馬,高歡十萬大軍打了五十多天沒有攻克。高歡部將祖廷往城裡射書,擒拿韋孝寬拜太尉,封公爵,韋孝寬在書信背面寫上,抓獲高歡者亦如此。高歡此時已經病危,為了安定軍心,天天在大營內飲酒安定人心。公元547年,正逢日蝕。高歡流涕而言,此上天要收我,臨死之時,想起自己一個大頭兵歷經風雨。二十餘年奮鬥,終成一代權臣,可以說不負此生。當夜,一代梟雄高歡病死軍中,時年五十二歲

宇文泰和高歡都是大軍事家,久經戰陣,經驗豐富,從公元536開始到公元547年,雙方歷經關西之戰,沙苑之戰,河橋之戰,邙山之戰,玉壁之戰。這五場大戰高歡和宇文泰各贏兩場,平一場,可以說半斤八兩,但在最關鍵的玉壁之戰中。高歡敗北,而且敗的很慘。

高歡病逝以後,宇文泰開始攻擊南朝的梁。數次擊敗梁武帝,也使得西魏成為當時三個國家裡(東魏,西魏,南梁)國土面積最大,軍事力量最雄厚的國家,

但宇文泰在公元556年在北巡的時候去世。時年49歲,如果宇文泰多活5年,定能統一華夏。高歡和宇文泰二人的一時之瑜亮。司馬懿對曹孟德,如果不生在同一個是時代,都會有統一天下的機會,但歷史讓二人處在了一個時代,這也許就是歷史的精彩之處吧。

我是清水空流,歷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關注和點評。


清水空流


高歡本來是北魏末年的重臣,也是後來東魏的實際掌權人。高歡攔在宇文泰的前途正中央如同鐵索橫江,阻礙並折磨了宇文泰二十餘年,成了宇文泰心頭上的頑石,壓得宇文泰根本喘不過氣來。兩人一生對戰不下於五次。


糾結5182


俗話說。不是冤家不聚頭。也許是歷史的宿命。高歡和宇文泰這兩位亂世梟雄。就是前世的冤家?今世的對頭他們都是一世盛世的能臣。亂世的梟雄。為了一統天下。兩人一生交手四次。各有輸贏。可謂平分秋色。一小關之戰公元536年,高歡率領大軍造三座浮橋。在蒲板準備搶渡黃河。山外有山。人外有人。他的意圖被宇文泰叔侄算到。宇文泰此人身高八尺。垂手過膝。啊!這不是劉皇叔嗎將?。這我不知道。反正史書是這樣寫的?不過此人比劉備有謀略。他一眼看出高歡的企圖,是想兩面夾擊我們。我們反其道而行之。派輕騎兵出小關。高歡手下大將竇泰一勇之夫必出戰迎敵?而且他屢戰屢勝。驕兵必敗。高歡事事謹慎。他絕不出兵幫竇泰。竇泰一敗。高歡手下必震動。不戰而敗。於是宇文泰的族侄宇文深親率精銳騎兵出小關迎戰竇泰竇泰一點防備也沒有。被宇文深的精銳騎兵打敗。自殺身亡。高歡棄糧草輜重不要。逃了回去。二河菀之戰。由於西魏連年災荒。宇文泰不得已冒險關中搶糧。高歡準備報仇以血前恥。手下勸他說。只要圍住他的糧倉。讓糧食運不出去。待到麥熟時。宇文泰不死既降。何必勞師遠征。不戰而屈人之兵多好。高歡一意孤行。非得率師出征。結果棋差一招。宇文泰化妝改辦。摸清了他的底魏差細。兩軍對累。互有傷亡。誰也沒有站到便宜。打成平手。三河橋之戰。侯景收復落陽。宇文泰率軍趕回。被侯景圍在陣中混戰中宇文泰馬失前蹄。被掀落馬下,東魏大軍眼看就要活捉宇文泰了?多虧都督李穆急中生智。下馬用馬鞭指著宇文泰說。你個倒黴蛻的人。你家主子那裡去了。宇文泰指了指西方。東魏將士急馳而去?他們要活捉宇文泰。等他們走遠了。李穆慌忙謝罪。宇文泰說卿何罪之有,大恩大德?將來必報。說吧。二人打馬如飛逃了河橋大戰基本上是平局。不過高歡痛失愛將高傲曹。四氓山大戰東魏大將高中迷投降西魏。致使東魏喪失戰略要地虎牢關。宇文泰親率十萬人馬接應高中迷。高歡怒不可遏。帶領二十萬人馬前來作戰。此一役高歡差點死在賀拔湖手裡。賀的槍尖幾次就挨著高歡了。但還是被高歡逃了。後來高歡轉敗為勝。但也是強弩之末了。無力再追擊宇文泰了。戰役詳細經過我就不說了。我這裡重點說說歷史上真正的空城計。為宇文泰堅守恆農糧倉的王思政聽說西魏大敗,不僅不逃。反而大開成門,自己解衣躺在成樓上慰勉將士,激勵士卒。幾天後,東魏大軍將至,他們看到城們大開。又熟知王思政的名聲。心中起衣。以為有埋伏。不戰而逃。所以空城計的版權屬於王思政。不管諸葛孔明事。總上所述。高歡和宇文泰是將遇良才。棋逢對手。不過笑到最後的是宇文泰。因為他的後人將高歡的後人全部殺了。





約定9521


錯,不是什麼宿命,每個戰亂時對會群雄並起最後只有兩三家在打,哪是因為他們比別人能看清局勢?戰略目光遠,運氣有好了些?最後贏的未比就強於輸家?輸家不聽忠言才會輸得很殘。運道存在也是有點關係的?後代不在此列!比竟輸的一方都是要斬草除拫的?沒有軍權再力害也沒用?


寺塢


照這麼說如果二戰後沒有美國蘇聯就統治世界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