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中為什麼要安排劉安殺妻招待劉備的情節?

第一軍情


《三國演義》第十九回《下邳城曹操鏖兵 白門樓呂布殞命》裡記載了這一則故事:

這個橋段之前的三國史志和相關文藝作品都不載,大概率是羅貫中(假如他是《三國演義》的作者)新編的,羅貫中的本意是為了彰顯劉備的仁德讓萬民歸心,但一誇張,活脫寫出了一個無恥人渣。

周樹人(魯迅)先生評論《三國演義》的時候是這麼說的:

至於寫人,亦頗有失,以致欲顯劉備之長厚而似偽,狀諸葛之多智而近妖。

這裡的劉備本人有驚問,有傷感,有灑淚,還不算噁心,比較扯淡的是劉安本人。

劉安是少年,妻子年歲料也不大,因為家裡來了一個仁德蓋世的劉豫州,本該最親近的丈夫把自己殺了,只是為了給愛豆提供一頓肉食,世上操蛋的事情或許莫過於此。

劉安潛在的動機也很可疑,雖然因為所謂老母在堂未敢遠行,但是交情是放出去了,以後找到本家愛豆劉司令當一個挎洋刀穿皮靴的劉副官不在話下,更沒想到短期就有收益,聽不下去的曹操送來的金百兩可能是他一輩子賺不到的收入,不要說再娶妻,多納幾個妾也不在話下。

和人們的美好期待不同,很多時候,人渣總是人生淫家。

羅貫中其人,明人王圻在《稗史彙編》中,稱他“有志圖王者,乃遇真主”,這個故事反映出他道德的最下限,在元末明初的群雄爭霸中,殺人吃人是常態,這些個人間慘劇反映到了羅貫中的筆下本不足為奇,但是能夠找出如此高大上的油彩粉飾,實在是讓人無語。


談古論金


通過“劉安殺妻”的虛構情節,反映《三國演義》“尊劉抑曹”的主張。

劉備被呂布打敗後,投宿到劉安家,因劉安家中沒有野味,故殺妻謊稱狼肉招待劉備。

《三國演義》全文主線是“尊劉抑曹”,劉安殺妻招待劉備更能體現劉備深得民心。

劉備聞之劉安殺妻,極為感動,因為劉安忠心可嘉。劉備可以說是實實在在的大男子主義,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畢竟在逃亡路上丟妻棄女是常有之事。

“劉安殺妻”不禁令人想到春秋戰國時期,吳起為功名殺妻,易牙為寵信殺子,但此二人下場均不得善終,可見這些“殺親”的事情不符合春秋戰國時期的價值觀。

但到了三國時期,則不一樣,曹操聽聞此事,賞劉安白金。可見這樣的舉動並不為當時人所不齒。

劉安的曹操賞賜白金,何愁不能另外取一妻呢。


五味社


在男權盛行的古代,女性只是男人的附屬品,隨時可以犧牲。舉個例子,在三國演義中,講述了劉安殺妻招待劉備的故事,用來襯托劉備的仁義。當時劉備被呂布打的到處逃跑,逃了一夜之後,劉備飢腸轆轆,結果遇到了農民劉安。劉安一聽劉備自報家門,十分熱情。可苦於家中只有野菜野湯,他一狠心一咬牙,就將自己的妻子給殺了,還從妻子手臂上割下肉來,做成肉湯,招待劉備。

劉備吃飽喝足後就問劉安,這是什麼肉,劉安回答說,這是狼肉。結果劉備走的時候發現院子牆角放著一具女屍,恍然大悟,他淚流滿面的對劉安說,以後我會報答你這恩情。劉備走後,劉安母親叫媳婦兒煮飯,結果劉安一不做二不休,認為自己妻子的屍體放著也是浪費,於是也燉了一鍋湯端給母親吃,母親很奇怪就問劉安,咱家斷糧多日了,哪來的肉吃。劉安就實話實話了,結果劉母聽了之後大怒,劉安連忙解釋說,反正她已經很瘦了,遲早要餓死,不如用來招待這種貴客,而且劉皇叔仁義,肯定不會忘記我的恩情。劉母聽了之後,只好作罷。

後來劉備半路遇到曹操,曹操聽了劉備說完此事,二話不說就命人準備了一百兩黃金送給了劉安。可見在劉備和曹操眼裡,女人就是一種商品,可以隨後用來做交易,就連劉母也只得默認現實。由此可見,在羅貫中的眼裡,古代女人是男人為達到目的而不擇手段的一種工具,隨時都能犧牲。


第一軍情


答 | 江隱龍

放到今天,算得上是《三國演義》中的一個敗筆了,但在當時不是。劉安殺妻是一則虛構的故事,而且劉備生平中也不存在此事的歷史原型,與之類似的大概要數春秋時期介子推的“割股奉君”。不過介子推割的是自己大腿上的肉,劉安割的是老婆的肉,細揣摩二人心思,高下也就不需要多說了。

《三國演義》中安排劉安殺妻,無非是為了凸顯劉備之得人心。這一段出現在三十七回“呂布敗走下邳城”一節,正是劉備落魄的時候。相比於曹操、呂布這等不得人心的梟雄,劉備在逃難時還有人殺妻侍奉,那實在是與曹呂二人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我們現在看這段情節,可能比易牙烹子還殘酷陰森,但在三國故事的語境下倒也未必——文學中的三國中人(這裡還不談歷史)就是這般視妻子如衣物的。

劉備自己也是如此,觀其一生,未見劉備對他的妻子們有多少感情,其薄情之處倒時常表現出來。劉備攻袁術時被呂布佔了徐州,甘夫人被困,劉備立馬娶了糜夫人。這是《三國志》的記載,在《三國演義》中,被呂布控制的是甘、糜二位夫人,張飛因為沒保護好嫂子羞憤地想自殺,劉備又是一句“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衣服破尚可縫,手足斷安可續?”在古人心中,這也未必是薄情寡義,而是英雄氣概的表現。女性在男權社會中處於附庸地位,貴如孫夫人也不過是孫權意圖控制劉備的一枚棋子,更何況劉安之妻了。

曹操攻呂布,關羽(當時關羽在曹操帳下)看上了呂布部將秦宜祿之妻杜夫人,就要求城破後將杜夫人賞給他——他根本沒有考慮秦宜祿會不會戰死、會不會投降。如果秦宜祿投降與關羽同朝為官,關羽會不會尷尬?事後秦宜祿果然降了曹操,但關羽沒有機會尷尬了,因為杜夫人被曹操搶去了,秦宜祿也沒有什麼脾氣。說到底,妻子在他們心中也只是一個物件,能盡其用便可。既然如此,用來烘托劉備的民心,那也再好不過了。


隱語


這一事件出自《三國演義》,是羅貫中所杜撰的,歷史上並沒有其事。

杜撰劉安殺妻子,其目的是表現劉備的愛民之心

那麼,羅貫中為什麼要杜撰這一情節呢?

其實,是為了表現劉備的仁德之心。

這一情節出自《三國演義》第十九回,話說劉備被呂布打敗之後,單槍匹馬逃難,跑到一個村子中求食物。

一個名叫劉安的獵戶,聽說是“劉皇叔”到此,就像好酒好肉的招待,但是,劉備來的時候,正是半夜,劉安沒有辦法外出打獵。

於是,劉安殺掉了自己的妻子,並割掉了手臂上的肉。劉備問這是什麼肉,劉安說這是狼肉。結果,天快亮的時候,劉備在廚房裡看到死去的劉安之妻,大為驚異,“玄德不勝傷感,灑淚上馬”。

由此,就可以看出劉備愛民之心。

曹操後來還賜給劉安金百兩,與劉備的品德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後面在同一段,羅貫中還加了一個情節,引出了曹操,其目的就是將曹操與劉備做一個對比。劉備出得村來,正撞見曹操。劉備將此事說與曹操,“操亦為之下淚。又說劉安殺妻為食之事,操乃令孫乾以金百兩往賜之”

由此,就可以看出兩位梟雄的反應。劉備是“不勝傷感”,痛惜人命。而曹操卻是“下淚”,為劉安的這一行為而感動。

很明顯,曹操是以自我為中心的,凡是能幫我成就大業的人,不管他使用什麼手段,多麼傷天害理,我都感激他。

其實,還有一個相似的情節也可以反應這一點,那就是曹操殺呂伯奢。話說曹操刺殺董卓失敗之後,自己打算跑回鄉里,起兵反董卓,路上正好遇到陳宮。路過自己好友呂伯奢家,呂伯奢外出為曹操購買酒肉,很長時間沒有回來。

曹操害怕他去報官,於是殺掉了呂伯奢全家,並在路上殺掉了買酒肉回來的呂伯奢本人。陳宮問他為何這樣做,曹操說出了那句名言:“寧可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

陳宮一氣之下離開了曹操,投奔呂布。白門樓呂布戰敗之後,曹操曾勸降陳宮,或許就是因為這件事,陳宮沒有投降,而是慷慨赴死。

劉安殺妻雖杜撰,但在正史上有影子。古時候,殺妻子屢見不鮮

劉安殺妻這段事既然是杜撰的,那麼它是否又歷史上某件事的影子呢?

根據《三國志·先主傳》的記載,劉備被袁術打敗之後,

“飢餓困蹙,吏士大小自相啖食,窮餓侵逼,欲還小沛。”這裡面“吏士大小自相啖食”,應該就是羅貫中杜撰的基礎。

在古代,女性地位非常卑微,歷朝歷代,都有殺掉妻子的事情發生。比如,同時代,有一個名叫臧洪的將軍,根據《後漢書》的記載,他被袁紹圍困,城中斷糧。於是,他殺掉了自己的愛妾,讓士兵吃其肉,士兵都感其恩德。

我甚至覺得,這一情節或許就是羅貫中受到這段記載的影響。

那個時代,女性就如劉備所說,如同衣服,隨時可以棄。我們由此看到,歷史上殘忍的一面。


兮兮說事兒


在古代社會,即便是儒家正統理念。女性的社會地位也是極低的。低到不可想象的地步。不說夫為妻綱這種事情了。也不說劉備名言“老婆如衣服,兄弟如手足”了。更多時候,女性只是與“物”而非“人”。首先女人是可以作為婢女來買賣的。這事到了近代都還有。



在古代戰亂災年的時候,地位低下的女人通常會被作為食物吃掉。當然女人什麼時候能熬出頭,有人身安全呢?那麼你首先要投胎到有社會地位的世家大戶人家,還必須是嫡母所生。並且在到你出嫁年紀時尚未家道中落,那麼作為該大戶的千金小姐。你父母會把你作為政治博弈的資本,許配給某門當戶對的世家大戶家的公子。然後你運氣還要好到你生了在這個家族中有繼承權的兒子,最好是嫡長子。你的夫家沒有受到任何政治影響,家景持續旺盛。還要熬到你老公死了,你兒子繼承祖業,並且持續興旺發達。那樣你才算熬出頭,就像《紅樓夢》裡的賈母。

當然通常歷史上富不過三代,能夠真正熬出頭的女人少之又少。那麼作為一個沒有任何社會地位的窮人劉安的老婆,在災年的時候,她被吃掉的幾率是非常大的。

並且當劉安知道劉備是皇叔的時候,那自己的老婆基本上就是必死的。在劉安的眼裡,劉備那是皇親國戚,他們生來就應該錦衣玉食,他能夠在我家借宿,那是我的無限榮光。和皇親國戚攀上關係,那自己榮華富貴、光宗耀祖也是指日可待。所以一定要伺候巴結好劉備。那麼劉備總不能跟自己一樣吃糠咽菜吧?那必須食有肉。家中肉是沒有的,但是家中有三人,自己,老孃,老婆。殺自己,劉安絕對不會幹。殺老孃違反孝道,不能幹。殺老婆,這個可以,沒有到的壓力。

劉安殺老婆,在中國古代是有傳統的。我們都知道廚師的祖師爺易牙先生,殺了自己的兒子來敬獻齊桓公。放到現在,易牙這種人得不但要受到道德的批判還要接受法律的嚴懲。但在古時候,我們文化,特別是儒家文化,可不是批判地看待易牙。而是站在一個極為欣賞極為頌揚的角度來對待易牙的。而齊桓公也是對易牙大加賞賜與寵幸。



所以即便是《三國演義》也是把這個當做一個劉備的道德亮點加以放大的。劉備落魄的時候,劉安殺妻給劉備填肚子。劉備一站穩腳跟,立馬跟曹操提出了賞賜劉安。我不太懂所謂忠君典範的要求,但個人覺得這種事情即便在羅貫中的眼裡屬於可容忍,也不應該值得去宣揚吧?

其實這類事情在古代實在太多太多。荊軻說彈琴的姑娘手好看,燕太子丹就把姑娘的手砍了放在盤子裡送給荊軻。這個彈琴的姑娘這命是有多苦;張巡守睢陽,城裡無糧,殺愛妾以作軍糧,戰士奮勇。這個張巡的愛妾命是有多苦;珍妃貴為光緒的皇貴妃,關鍵兩人關係很好,有愛情的味道,可是慈禧都沒很光緒打個招呼,直接就把珍妃摁井裡去了。貴為皇貴妃哎,命是一樣一樣的苦啊!

所以看了現在很多穿越劇,特別是些女孩子總是幻想穿越到某某朝代,還咋咋呼呼的,還贏得愛情。我只能說但願你穿越的時候,小心腳底下,千萬別穿越成劉安的老婆!


炒米視角



只能說明當時娶媳婦真的不需要什麼成本,現在你試試?別說殺,罵幾句就得跪鍵盤


道隱於小成


每逢戰亂或者災荒,吃人這兩個字就經常出現於史籍之中,而動亂的三國時期吃人現象更是屢見不鮮。不過在《三國演義》中,吃人這個詞語幾乎是看不見的,可劉備卻是羅貫中唯一一個點名吃過人肉的人。羅貫中為何要這樣安排,這樣寫難道符合劉備仁義的形象麼?

答案是肯定的,因為在封建禮教的視野下,劉備這樣做是沒有任何問題的。

首先,“劉安殺妻”的原型應該是介子推“割股奉君”,羅貫中把劉備比作晉文公來寫。

晉文公重耳為躲避政治迫害出逃國外,在途徑衛國時糧食被人偷走,晉文公餓的幾乎昏死過去。晉文公身邊的忠臣介子推為了救他一命,便把自己大腿上的肉割下來和野菜煮在一起讓他吃,晉文公得以飽餐一頓。當晉文公得知真相後嚎啕大哭,許諾介子推他若能成為晉國國君,必將好好報答這份恩情。

“劉安殺妻”故事是這樣的:徐州被呂布偷襲後,劉備隻身逃亡山野,途中斷糧,夜晚留宿在獵戶劉安家中。劉安想款待劉備,但黑燈瞎火的一時也打不到獵物,就把自己的妻子殺死,割下手臂上的肉讓劉備吃。劉備起初有點懷疑,劉安說這是狼肉,劉備便大快朵頤起來。第二天一早,劉備見後廚躺著一個死去的婦人,手臂上的肉沒了,方知昨夜吃的是人肉,不禁傷感淚流。後來讓孫乾給了劉安一百兩金子作為報答。

大家看看這兩個故事像不像?晉文公出逃晉國,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吃了介子推大腿上的肉;劉備出逃徐州,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吃了劉安妻子手臂上的肉。雙方在得知真相後都為之落淚,要報答二人。

所以羅貫中分明就是把劉備比作晉文公來寫,這人肉吃了就吃了,在主觀上絲毫沒有貶低劉備的意思。那麼羅貫中是否在貶低殺妻的劉安呢?

其次,封建禮教下的女性沒有絲毫地位,只是男性的附屬品,所以在危急時刻犧牲女性是理所當然的事情,劉安殺妻合情合理。

既然羅貫中把劉備比作晉文公,那麼一定也把劉安比作介子推。在古人看來,劉安殺妻這種行為是值得肯定的,起碼在道德上是不受批判的,這就體現出封建禮教下的女性沒有絲毫地位可言。

所以春秋時期的大將吳起,為了取得魯國的信任,毫不猶豫地把齊國的妻子殺掉。

劉備為了保命,多次拋下妻女不聞不問,甚至說出“兄弟如手足,女人如衣服”這樣的話來,因為在劉備看來,女人和衣服同是身外之物,扔了就扔了,無所謂。

臧洪和袁紹交戰,堅守東武陽一年之久,在城中糧草殆盡的時候,臧洪把自己的妻妾殺掉,分食給城內眾人,藉以維持城內守軍的士氣。後來唐朝張巡堅守睢陽,用的就是臧洪這一手段。

像這樣的故事還有很多很多,那麼在羅貫中看來,劉安殺妻就是合情合理了。

可見在封建禮教的視野下,女性就是附屬品,是工具,可以在危急時刻將其拋棄犧牲。所以羅貫中安排劉安殺妻的情節,在主觀上沒有貶低劉備的意思,反而是為了拔高他的形象。不過這種觀念在現代社會是應該被批判和唾棄的。


石頭說歷史


劉安殺妻這是真實的故事,當年劉備失敗後與兄弟失散,剛打過仗,那時候糧食都被徵收充當糧草,百姓餓死的也不少,劉備當時來到一戶人家,這個劉安一聽說是劉備,打算好好的招待他,畢竟都姓劉。可是他發現家裡連菜都沒有,於是把妻子騙到廚房,一刀砍死,砍掉一條手臂為劉備做紅燒肉吃,劉備當時感覺還不錯,就問是什麼肉,劉安說這是昨天在山裡打獵打的狼肉。劉備也沒吃出來是人肉畢竟以前沒吃過,劉備走的時候看到廚房血淋淋的才問劉安怎麼回事?劉安這才道出了實情,劉備當時非常感動,想讓劉安跟他一起走,奈何他家裡還有一個老母,劉備說日後定當相報,後來劉備投靠了曹操,把這事告訴了曹操,曹操派人給送去了100兩銀子。



沒錢要搬磚




我是三國水滸狂,看更多精彩,就上關注。

蒙昩的古代,亂世飢寒交迫的老百姓,女人做為弱者,無地位,戰亂的古代,女人的作用只是做為能生育的機器存在,隨時有被拿出來犧牲的可能。



梟雄劉備在亂世中奮戰,終於混得一皇叔的地位,古代國家最高,當時天子的叔叔(雖然不是真的親叔叔),在劉備被呂布追殺的四處躲藏的時候,到了本家劉安家中,劉安一介草民,見自己家門劉備,當今的皇叔劉備,心想這真的天上掉下來了一個大貴人,老天賜予的一個天大的改變命運的機會,可千萬不能錯過,一定要招待照顧好這個貴人。



可怎麼招待好貴人呢?家中窮的頓頓吃野菜,還上頓不接下頓,也沒多大力氣幹活弄野菜,餓的,生活是如此艱難,隨時有餓死的可能,這野菜招待皇叔,沒什麼印象,得想辦法讓皇叔吃好,吃飽,可想想家裡,也實在沒什麼拿得出手的東西,出去打個野物,可一時那打的到,就算能打到,也沒力氣打,難。



劉安在破屋寒窖裡轉來轉去,百思不得其解決,忽然看見坐在角落裡發呆的槽慷之妻,餓的面黃飢瘦,瑟瑟發抖,可憐兮兮,唉!跟著我也是受苦啊!遲早的餓死,劉安自責而又難過,可憐的人,轉念一想,招待皇叔的晚餐還沒著落呢,怎麼辦,又見和自己朝夕相處的女人,有了,不如這樣這樣,不就解決了嗎?劉安狠狠心,終於幹了在當時社會逼不得已情況下平常的事情,殺妻做糧。



劉皇叔劉備飽餐一頓,問劉安,招待自己的肉是什麼肉,劉安遮掩著說:“這是從後山辛苦打來的狼肉。”劉備信以為真,也不想想,劉安天天野菜充飢,那兒還有力氣打狼,好了,劉備剛剛飢腸擄擄,好歹飽餐一頓,那管得了那麼多,得感謝本家樸實善良的劉安,劉備想。



第二天,劉備轉到院子,見一女屍,頓時什麼都明白了,思道,這飢餓是有多可怕呀!劉安劉家門不錯,捨得,對我太好了,得報答他,殺妻招待,可這也是沒辦法呀!



劉備走後,劉安又給老母親做了吃,一會兒,老母門兒媳呢?叫他去外面做事,劉安見老母親追問,只得和盤托出道出實情,劉母大怒,大罵劉安一頓,可又能有什麼辦法呢!人都死了。

劉備走後,後來遇上曹操,說起此事,曹操有感此事,是籠絡劉備這大英雄的機會,劉備這能人已經是我的人了,命人給劉安送一百兩金子,幫劉備還掉了人情。



此事說明在戰亂的古代,社會秩序遭到破壞,社會生產荒費,饑荒,疾病,是常有的事,常常發生人相食的慘劇,生在底層的老百姓,受苦受難永遠是他們,活的不如草芥,朝不保夕,為生存什麼都顧不了,生在和平年代是多麼的重要,和平年代,秩序井然,殺人者死,看誰敢亂殺人,亂世中可憐的婦女兒童,唉!寧做太平狗,不做亂世人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