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標能不能稱得上是中國歷史上權勢最大的太子?

何時才能像你們這麼秀


中國歷史上總共五六百個皇帝,太子至少翻一倍。

如果說有權勢的太子,那看怎麼定義這個權勢。因為有些權勢是皇帝默認賦予太子發展的空間的,而有些就是太子自己偷偷的發展起來。

回到問題,粗略答一下。大概有這麼幾位我覺得是權勢比較大的。

1.漢武帝太子劉據。劉據生於元朔元年(前128年)春,於元狩元年(前122年)夏立為皇太子。劉據成年後,漢武帝每每巡遊天下,便以國事交付太子劉據。太子為政寬厚,屢屢平反冤案,深得民心。

因為劉據經常處理國事,那麼肯定積累自己的一套班子,所以在巫蠱之禍爆發的時候,劉據能夠發動起自己的隊伍起兵誅殺江充等人。

2.南朝宋文帝劉義隆太子劉劭。劉劭六歲被封為太子,在二十幾年的太子職業生涯中,積累了自己的班子。而且他的眼光事實證明還是有的,元嘉二十七年,老爸劉義隆要北伐北魏,劉劭和一班臣子力勸,結果劉義隆一意孤行,致使宋打敗,北魏軍隊長驅直入威脅建康。劉劭建議拉劉義隆寵臣江湛當背鍋俠,被拒絕。並且還讓江湛和劉劭聯姻,父子矛盾由此越來越大,最後又爆發“巫蠱之禍”。沒錯又是巫蠱之禍,又是老劉家。劉義隆因此想廢掉劉劭,被劉劭知道。劉劭當然不想坐以待斃,就聯合弟弟劉濬造反弒父弒君。

最後劉劭成功,當了三個月皇帝。

3.楊廣,李世民。兩個人一路貨,都是狼人。

4.李隆基。其實他的的太子之位完全是靠自己一刀一槍打出來的。為什麼這麼說呢?

因為他的爸爸和伯父兩個人都比較文弱,導致在武則天去世之後大唐的權利竟然把持在韋皇后家族手中,於是李隆基聯合自己的姑姑,也就是太平公主發動了政變,誅殺韋皇后家族集團,把權利搶回了李姓手中。當一切都塵埃落定之後,李隆基才告訴他的爸爸李旦。李旦知道這件事之後抱著他痛哭流涕的感謝為李唐江山做出的貢獻。

最後李隆基和太平公主逼李重茂禪讓皇位給李旦,李旦這才又坐上了皇位。本著嫡長子繼承的制度,本應該是李隆基的大哥李成器作太子的,但李成器堅決辭讓。這裡呢我覺得有兩個原因,一是李成器有自知之明自己是塊什麼料,二是忌憚李隆基在之後對自己下毒手,畢竟老爸李旦的皇位都是他弄回來的,選擇主動讓出來保住自己的性命。

最後,李旦還在世的時候不顧太平公主意見就把皇位讓給了李隆基,可見李隆基當時的權勢之大。

5.康熙的太子愛新覺羅·胤礽。康熙皇帝非常寵愛這個兒子,在滿週歲就立他當了太子。他自幼即聰慧好學,文武兼備,不僅精通諸子百家經典、歷代詩詞,而且熟練滿洲弓馬騎射;長成後代皇帝祭祀,並數次監國,治績不俗,在朝野內外頗具令名,這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康熙的負擔。在這樣監國的經驗之中肯定是積累了自己的小團隊的。當在康熙皇帝這樣的千古一帝的光芒之下,很難有過分的權勢發展,畢竟他經過兩次被廢。

那麼朱標呢?朱標很早就開始學習治國理政了,他的老師包括當時文臣第一人宋濂等人,由於朱標主政的理念與朱元璋有很大的不同,非常的仁德得到了各兄弟們,各大臣的支持,而且他的岳父是常遇春,雖然這時常遇春已死,但舊部還在,而且常遇春的小舅子是名將藍玉。有這成關係藍玉肯定是支持朱標的。藍玉在捕魚兒海戰役中基本摧毀了北元的職官機構,可見他的能力。所以朱標權勢還是很大的。

但比較幾位太子之中,我覺得權勢最大的還是唐玄宗李隆基,畢竟他能夠靠自己力量捧自己老爸當皇帝。


鬼刀怪俠


歷史上真有稱得上權勢最大的太子,就是李淵長子,李世民之兄,李建成。李建成為太子,不但是真正掌權掌兵,而且太子宮中各位官職都是當時大唐的棟樑擔任,李淵身邊反而是前朝宿老為主。歷史公認,如果建成即位,可能唐朝會更快進入強盛。因為建成不僅老成持重,而且公正。他調離李世民手下將軍,也是戰事尾聲,論功敘職。

從玄武門之變,秦王區區人手能成功,說明建成真的無備。而李靖等人不幫世民,也可見建章平時為人。只可惜,民間與歷史對建成的傳頌與記載不多。


巴山肖鵬


朱標不是歷史上最有權勢的太子。

比朱標有權勢的太子都去了。李建成做太子的時候,太子令和聖旨具有同等效力,李淵只能用秦王李世民跟他制衡,結果引發玄武門慘案!

而朱標是唯一一個具有巨大實權卻又未受朱元璋猜忌的太子。


從早年間的感情而言,朱元璋對朱標的感情寄託不單單是朱標本人,還包含著對馬皇后的深厚感情。少來夫妻老來伴,馬皇后在朱元璋同志事業剛起步的時候便跟隨朱元璋,在朱元璋多次危難之時,挺身而出,這種感情裡不單單包含了夫妻恩愛之情,還包含了革命友誼。

在早期的郭子興的陣營裡,朱元璋見過太多危難時刻背後一刀的事情,也見過太多大難臨頭各自飛的情景。但是馬皇后不離不棄,時刻慰藉著朱元璋那顆越來越冷的心。


至正15年(1355年),這一年對於朱元璋的命運而言,是轉折的一年。因為在這一年他不但有了自己的隊伍,也有了自己的根據地,而朱標出生時,朱元璋正在全力攻打集慶(南京)。

朱標的出生,給了朱元璋對未來的無限憧憬。朱元璋興奮地在牛山上刻石曰:“到此山者,不患無嗣。”

這讓炒米想起《賀蘭雪》裡面,李繼遷帶著族人遷往利斤澤的時候,被宋軍一路圍追堵截,此刻一邊在打仗,而世子李德明的老婆騎在馬上突然要生了,李繼遷帶著將士衝了出去,大喝一聲:“偉大的賀蘭神山啊,保佑我拓跋家族生個兒子吧!”然後李元昊哇哇墜地!炒米以為這種情況之下,是最振奮人心的吧!


至正20年(1360年),朱元璋讓宋濂等名儒為師授朱標經學;至正24年(1364年),朱元璋在應天府自立為吳王(西吳),並冊立朱標為世子。洪武元年(1368年),大明王朝建立,朱元璋立朱標為太子。可謂一氣呵成,寄予厚望!朱元璋對朱標算是傾其所有在所不惜的,甚至可能朱元璋認為自己原本只是在亂世之中求口飯吃不被餓死,而如今所得到的一切都是為了朱標而已!

幾乎大明開國的所有功臣只要活著的,都被納入了朱標的班底。這和當下很多家長的心態是一樣的,一切為了孩子,為了孩子的一切!


而朱標的確也沒有讓朱元璋失望,因從小深受大儒的悉心教誨,朱標溫文儒雅,慈仁殷勤,頗具儒者風範。不但深得眾人之心,而且可以經常匡補朱元璋暴虐的過失!在政治上,朱元璋的”嚴”和朱標的”寬”,雖然理念想去甚遠,然卻產生了奇妙的互補。

朱元璋越是暴虐,朝臣們越是緊密地團結在朱標的身邊,也就形成了讓人忌憚的勢力!然而朱元璋卻並沒有對他產生猜忌!這應該在於朱元璋本身深不可測的強大!畢竟明初四大案,朱元璋敢於將整個國家機器當作敵人來處理!

這讓炒米想起康熙,康熙早年對待胤礽應該也是和朱元璋差不多的心情吧!


加之皇后赫舍裡的死,胤礽成為了有清一朝唯一一個由皇帝親自扶養的皇子。也是因為胤礽日後的勢力過於龐大,引起了康熙的猜忌,結果兩廢太子,引發康熙晚年的奪嫡大戰!


但是如此光芒四射的朱標,卻命中福薄。洪武24年(1391年),朱元璋派遣太子朱標考察陝西,染疾,次年朱標病逝。朱標的死,使得朱元璋性情大變,這是大明的災難,也是歷史的災難!


炒米視角


朱元璋白手起家奪得天下,深知皇位得來不易,所以在繼承人的問題上朱元璋可以說是慎之又慎,朱元璋還是吳王的時候朱標就是王世子,朱元璋稱帝第一年,朱標就是當仁不讓的太子。



按照繼承順序來說,朱標是嫡長子,也是目前唯一一個基本可以確定是馬皇后親生兒子的人,雖然朱棣也標榜自己是嫡出,但是實在禁不起推敲。



朱元璋對朱標有多重視,從他給朱標選擇的一套班底就可以看出,太子少師李善長,太子少傅徐達,太子少保常遇春,包括馮勝,耿炳文,劉基等都兼領東宮。

有這些人的教導和輔佐,再加上朱標生性善良待人寬厚,所以太子口碑一向很好,如果一切發展正常,朱標絕對會是一位合格的守成之君

從洪武十年,朱標22歲開始,朱元璋就將很多政務交予朱標處理,意在鍛鍊他處理政務的能力。



如果憑這些就說朱標是權利最大的太子,有失偏頗,在朱元璋這樣強勢的皇帝面前,太子權利再大也是太子。

由於朱標的施政理念和朱元璋不和,所以很多政令難以實施,權力也受到很大限制,但是朱元璋對他的信任和期望卻從未減少。



說到權利最大的太子,李世民在玄武門之變後被立為太子,才是歷史上權利最大的太子,而朱標權力甚至不如朱棣的兒子朱高熾,朱棣北伐期間朱高熾基本算是總理朝政了。


一點點歷史


題主您好,感謝提問!朱標,是否稱得上中國歷史上權勢最大的太子?我的答案是肯定的:他無疑是中國歷史上權勢最大的太子。而且是真正的權勢最大,且最幸福的太子!為什麼?原因如下:

首先,客觀上作為太子權利確實很大。朱標生於元至正十五年(1355年),洪武元年(1368年), 大明王朝建立,朱標被立為太子。朱元璋對朱標極其愛護,任命眾多柱國大臣及當時的大儒學者輔助教導朱標。洪武十年(1377年),朱標二十二歲,朱元璋見他年紀已長,遂令今後一切政事並啟太子處分,然後奏聞。有意讓太子“日臨群臣,聽斷諸司啟事,以練習國政”。充分表明了朱元璋給予朱標的儲君權利是很大的。因此,從客觀上講,朱標作為太子儲君,權利是很大的!

其次,主觀上看,太子的權勢大是實實在在的,毫無威脅的!朱元璋所生皇子眾多,由於朱標的嫡長子身份,朱元璋對他的愛護是無以復加的。而且,還有一方面是很有影響的。朱元璋是真正的草根出身而奪得天下的,幼時的家難,讓他飽嘗骨肉親情生離死別的痛苦。也正因此,朱元璋不同其他王朝的開國之君,他沒有經歷過骨肉親人因為皇權的爭奪而互相廝殺,尤其是父子皇權的爭奪。基於這些原因,朱元璋對這個太子的信任是歷朝罕見。作為皇帝,他不信什麼萬歲,因此,在朱標被冊立為太子的那天起,他就堅信這個兒子將來一定要繼承他的皇位,也為了這樣的目的,他為朱標所做的一切都是其他王朝皇帝難以企及的。因此,從這個層面上講,主觀上,太子朱標的權利大,是實實在在的,君對儲君是百分百信任的!

最後一方面,朱標的成長是隨朱元璋的心願的!經歷了元末的戰亂,以及明初朱元璋的果斷治理。朱元璋希望的繼位之君是以仁政治天下的。而朱標的學習和成長以及他的內心世界都是與朱元璋的意願相符的。因此,朱元璋都朱標可以說是期望極大,雖是儲君,但在父皇朱元璋的心理,儼然已經把朱標看做君了。因此,朱標的太子權利是真正的大!

哎,怎奈時不他與,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5月17日,朱標病薨。這沉重打擊了朱元璋,使他原定的遷都計劃也因無法承受打擊而終止。

綜上所述,所以我說朱標是中國歷史上實實在在的權利最大的太子,沒有之一!希望我的回答能得到您的認同。再次感謝提問,我是AndyBoya!


AndyBoya


權勢最大倒談不上,但是最安全倒是真的,家中長子,出生時父親正在打天下,屬於那種從基層開始見識過戰爭的殘酷,又明白父親打天下的不易,肯定也吃過不少苦,這段經歷可以說他不會想他兒子那樣是個書呆子,從資歷上看,他肯定是太子也必須是太子,無人可以有異議,後來得以宋濂的指導,為人寬厚,仁慈,跟他老子完全不一樣,頗有明君之像,他這種性格當皇帝是沒問題的,他老子為他鋪路如此大殺官員,可以說有點殺過頭了,要不是殺人太多也不至於後來無人可用,只好讓幾個兒子當藩王來鎮守邊界,所以在這種情況下,朱標如果能當皇帝是再適合不過了,因為他的任務就是守住大明江山就好,對於底下的大臣,以他的資歷跟性格,還是能壓得住他們的。更不用擔心朱棣會造反,因為造反成本太高,自古以來造反失敗的都死了。而且朱棣根本沒有造反的理由,就算造反,以朱標的為人,殺了朱棣平息叛亂還是很容易的,所以朱標就是活的太短,太可惜!這可能也是對朱元璋濫殺無辜的報應吧……


小莫君啊


朱標可以稱得上是史上最有權勢的太子,也是最幸運的太子了。

有人會問,朱標稱最具權勢的太子,這個可以理解,因為朱標在世之時,深受朱元璋喜愛,得到滿朝文武的擁戴,在軍中,在百姓中間也是一個好太子,是最佳繼承人。他可以在朝堂處理政務,讓文武大臣給他行儲君之禮。這樣看來他是一人一下萬人之上。歷朝歷代也沒有這麼有權勢的太子。


但是我為什麼說他是最幸運的太子呢。因為他在最該死的時候,自己死掉了。我們可以歷數歷朝歷代的開國皇帝或者千古一帝,他們有幾個太子得到了善終。

周朝姬昌把伯邑考吃了,秦朝太子扶蘇被設計自殺,漢武帝太子劉據謀反被殺,隋朝太子楊勇被楊堅廢掉,唐朝太子李建成被李世民殺掉,李世民的太子也讓他廢掉,宋朝趙匡胤的太子被囚禁,繼承康熙皇位的也不是太子。

要知道一個千古一帝或者是開國皇帝,他們都有一個共通的特點,那就是重權勢,他們把皇位看做自己的一部分。所以當他們老的時候,看著自己的身體一天天變虛弱,太子還是那麼的健康長壽,文武大臣都在太子身邊圍繞,那個時候他會感覺到自己的權利和皇位正在遠離自己。他會對自己的太子產生一種畸形的嫉妒心理,最後的結局就是另立太子。所以說每一個在位的太子都是夾著尾巴做人,只有這樣才能最終得到皇位。那些翹尾巴的,都是失敗者。


朱元璋,作為一個開國皇帝,起於微末,最後打敗眾多勢力,奪得皇位。可想而知他是多麼重視自己的皇權。朱標在世之時,那個時候的朱元璋身體還是很硬朗的,權勢還是在他的掌握之中,沒有人可以挑戰他的威嚴。所以他會讓聽話懂事的朱標參與朝政,讓大臣對他行儲君之禮。


朱標死的時候,朱元璋63歲,還有六七年就要死了,那個時候朱元璋的身體已經開始走下坡路了,可以想象,當朱元璋看著自己三十幾的兒子一天天的在奪取自己的權利。我想如果朱標不死。沒幾年他就會被朱元璋廢掉的。

所以說朱標是權勢最大的也是最幸運的太子


歷史鹹談


朱標是明太祖朱元璋和馬皇后所生的嫡長子,草根出身的朱元璋對這位生性寬厚,天資聰慧的太子是無比的喜愛。朱標的每個身影,在老朱眼裡都是那麼賞心悅目。他的一言一行,都符合朱元璋對於大明帝國未來的優秀君主的完美構想。



為此朱元璋在他身上投注了幾乎畢生的心血,同時朱元璋還給予他尋常帝王家少有的父愛和信任。朱元璋早早的就為朱標建立了一套未來的領導班子,李善長,徐達,馮勝,常遇春,劉伯溫都是他的老師……在他22歲,便主動讓其處理政務,使其日臨群臣,聽斷諸司啟事,以練習國政”。

從這一角度說,朱標無疑可以稱得上中國權勢最大的太子。

1392年,完美繼承人朱標病逝,朱元璋白髮送黑髮人,年近七十的朱元璋傷心無比,痛哭流涕,受到沉重打擊的他將對朱標的喜愛轉嫁到朱標的兒子朱允文身上,並且拿起屠刀大開殺戒為皇長孫繼位開路,這也為靖難之役埋下了伏筆。




每次談到朱標,我都會感嘆天不佑大明,朱標這樣一個德行和才能都十分出眾的太子,居然早亡了。所以對於我們這種愛好歷史的,往往會想象朱標如果順利當上皇帝,那麼大明該會是個什麼樣子。甚至可以說朱標不早亡,大明何置於陷入靖難之役,也就不會有遷都之舉,屆時何置於受制於胡虜。


公元1355年朱標出生,此時朱元璋正處於橫掃天下的時期,朱標的到來無疑讓朱元璋大喜過望,把朱標視為了這江山的未來繼承人。但是朱元璋害怕朱標沒有經歷打天下的過程,不知道這來之不易的江山。於是朱元璋刻意培養這個長子,朱標也沒有讓他失望,朱標聰慧知禮,待人寬厚。並且朱標對這天下治理頗有看法,朱元璋也對這個兒子刮目相看,認為這是大明社稷之福。

朱標在一些政策上都為朱元璋提出了不少建議,例如大明初期矛盾重重,年僅17歲的朱標便可以敏銳的看出來,首先要把元朝徹徹底底趕到漠北去,如此漢人才會相信大明,擺脫被元朝奴役的觀念。朱元璋打出的便是“驅逐胡虜,恢復中原”,這些政策都保證了新生的大明可以獲得百姓的支持。



洪武十年,朱元璋迫不及待的下令,讓大臣把一切事務先交給太子朱標處理,然後在交給自己過目就行。朱元璋對朱標的相信由此可見一斑,並且朱標處理的也頗為妥當,這時候大臣也十分看好這位大明的繼承人,百姓也十分擁戴這位儲君。然而上天卻給大明開了個玩笑,洪武二十五年四月,太子朱標因病逝世,朱元璋痛不欲生,這場變故也導致了後面大明宮廷的第一次大規模流血事件。


小司馬遷論史


向敬之

洪武元年(1368),朱元璋創建大明王朝,即以長子朱標為皇太子,對其極為愛護,且命人參考歷代東宮官制,選拔以左丞相李善長、右丞相徐達為首的朝廷要員重臣,兼領東宮,輔導太子。

尤其到了洪武十年,朱標已二十二歲。朱元璋下令,今後一切政事並啟太子處分,然後奏聞。有意讓太子“日臨群臣,聽斷諸司啟事,以練習國政”(《明太祖實錄》卷一百一十三)。朱標正式監國理政,成為了朱元璋處理日常政務的好幫手。

由於朱元璋有心下放部分權力,使得朱標作為儲君的處分政務之權接近了皇權。但是,真正的權力掌控在朱元璋的手中。朱元璋從嚴馭下,製造了一系列大案,奉行儒家治統的朱標,只能心有不平而不能插手。

若論朱標是不是中國歷史上最有權勢的太子,此問有些偏頗。

在一個強勢皇帝之下,太子永遠是太子。

就如清康熙朝的胤礽雖然做了三十多年的太子,長成後代皇帝祭祀,並數次在康熙外出親征時監國,治績不俗,在朝野內外頗具令名,但軍政大權均牢牢掌握在康熙手中。

只有太子遇到一個孱弱的皇帝,那他的權勢就有取代皇權的可能。有不少人以唐初的李建成為例,說他成為太子後,“高祖憂其不嫻政書,每令習時事,自非軍國大務,悉委決之”(《舊唐書·李建成傳》),李淵將日常政務交由李建成處理,使之權力凌駕於天策上將兼尚書令李世民之上,但並無平庸的李淵還是真正的最高統治者,而且有虎視眈眈的李世民制衡。

只有在秦王李世民取勝玄武門之變後,被李淵立為皇太子,“自今以後軍國事務,無論大小悉數委任太子處決,然後奏聞皇帝”(《舊唐書·太宗本紀上》)。李淵被迫提前讓出軍政大權給予李世民,使之在即位前的兩個月裡成為了完全取代皇帝的皇太子。

所以說,中國史上最有權勢的太子,不是明初的朱標,而是唐初的李世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