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源控股收購標的半年淨利僅310萬完成率9%

華源控股收購標的半年淨利僅310萬完成率9%

長江商報記者 魏度

李炳興家族控制的華源控股(002787.SZ)盈利能力越來越差。

華源控股是一家專業從事高性能金屬包裝容器製造商,於2015年登陸中小板。不過,上市之前,其營業收入和淨利潤持續增長,上市一年之後,營業收入和淨利潤背向而行。

財報顯示,去年,公司營業收入增長14.19%,淨利潤下降13.24%。而今年前9個月,其營業收入9.95億元,同比增長13.25%,淨利潤0.55億元,同比下降28.13%。

傳統主營業務盈利能力下滑,公司IPO時募投項目效益也未達預期。如中鱸華源年產3780萬隻金屬化工罐項目,累計淨利潤只有2000萬元,低於預期。

為了提升盈利能力,2017年,華源控股耗資3.77億元收購了蘇州瑞傑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簡稱瑞傑科技)。今年上半年,瑞傑科技淨利潤只有310.85萬元,不到承諾的全年業績3400萬元的十分之一。

此外,華源控股的應收賬款暴增,遠遠超過營業收入增速。截至今年9月底,其應收賬款賬面價值為4.10億元,較年初的1.57億元增長了161.15%。基於此,公司現金流急劇減少,貨幣資金只剩下1.50億元。

為應對流動性風險,公司擬發行規模為4億元的可轉換債券,用於前期項目建設。

上市一年後業績變臉

華源控股上市剛滿一年淨利潤數據就開始變臉,讓人詫異。

作為頗具規模的行業領先企業,華源控股擁有老乾媽、立邦漆、殼牌、艾仕得等國內外知名企業客戶,使得公司經營業績穩定。

數據顯示,2011年至2014年,華源控股上市前4年,其經營業績小幅穩步增長。這四年,其營業收入為5.16億元、5.43億元、7.08億元、8.32億元,淨利潤為0.53億元、0.58億元、0.69億元、0.73億元。

或許,正因為盈利能力穩定,華源控股才得以成功闖關IPO,於2015年12月31日正式在A股掛牌交易。

然而,上市之後,僅僅過了一年,公司的盈利能力就接連下滑。2016年,其實現的營業收入為10.07億元,淨利潤1.08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0.63%、27.79%。公司淨利潤首次突破億元大關,不過,這也是迄今為止唯一一個年度淨利潤達到億元級別。

從2017年開始,公司營業收入和淨利潤日益背離。2017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1.49億元,同比增長14.19%,而淨利潤為0.93億元,同比下降13.24%。

今年以來,淨利潤延續了去年下滑之勢。今年一季度,其淨利潤為1217.30萬元,同比下降45.10%。今年上半年,其淨利潤為3968.45萬元,同比下降17.94%。三季度延續了上半年走勢,以致今年前9個月,公司實現的淨利潤只有5514.14萬元,同比下降28.13%。

華源控股陷入增收降利困局,而其募投項目的效益情況也不十分理想。

華源控股IPO時募資4億元,扣除相關費用後募資淨額為3.52億元,這些資金主要用於5個募投項目。不過,在實施過程中,公司調減了兩個募投項目資金,增加了邛崍華源年產3萬噸彩印馬口鐵建設項目。截至目前,這些募投項目大多處於收尾階段,今年底將全部達到約定可使用狀態。

值一提的是中鱸華源年產3780萬隻金屬化工罐項目,使用募資8666.64萬元,2016年底就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2016年、2017年,其實現效益分別為981.66萬元、1118.28萬元,累計為2099.94萬元。對比招股書,公司曾預計達產後平均年增淨利潤2529萬元。從2017年實現的效益看,僅為預期的44.22%。今年上半年,其實現的淨利潤為531.56萬元。

重組標的業績難兌現

自身盈利能力下滑,試圖藉助併購延伸產業鏈提升盈利能力,華源控股的夢想或難以實現。

去年9月,華源控股通過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方式合計作價3.77億元收購瑞傑科技93.54%股權。此次收購因為存在溢價而產生了1.93億元商譽。交易對方承諾,2017年至2019年,瑞傑科技實現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的淨利潤分別不低於2800萬元、3400萬元、3900萬元。今年初,這單重組經證監會審核通過。

今年初以來,華源控股又分三次將瑞傑科技剩餘股權收入囊中,至此,瑞傑科技成為其全資子公司。

不過,瑞傑科技的盈利能力遠未達到預期。今年上半年,瑞傑科技自身僅實現淨利潤71.54萬元。根據企查查數據,瑞傑科技還投資成立了天津瑞傑塑料製品等公司。綜合這些子公司利潤數據,上半年,瑞傑科技共實現淨利潤310.85萬元,這與3400萬元的承諾數相距甚遠,僅為9.15%。

瑞傑科技是華源控股首個重組標的,目前來看,藉助併購重組尚未實現盈利提升目的。然而,華源控股自身的財務風險已經顯現。

財務數據顯示,華源控股的應收賬款大幅離奇暴增。截至今年9月底,其應收賬款達到4.10億元,較年初的1.57億元增長了161.15%。應收賬款佔當期流動資產的37.72%。

此外,公司存貨也從年初的2.50億元增長至今年9月底的3.47億元,增幅為38.80%。

應收賬款和存貨增長較快且處於高位,大幅擠佔了公司流動性,直接威脅到公司的償債能力。截至今年9月底,公司貨幣資金為1.50億元,而短期借款為3.37億元。上半年,公司經營現金流為淨流出7680.66萬元,同比大降340.78%。

二級市場上,公司股價走得也不好看。年初,其股價為23.42元,昨日收報7.59元,累計跌幅為67.59%。今年11月,公司董事、總經理張辛易減持套現約443萬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