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比遺傳更可怕的是“傳染”?

我國兩次全國性糖尿病流行病學調查顯示:近兩年糖尿病的患病率為

9.7%11.6%,已成為糖尿病大國。

英國劍橋大學研究人員進行長達十年研究,將2型糖尿病患者和健康人士進行基因和生活方式對照,研究結果顯示,體重正常者患2型糖尿病的比例,依據其遺傳風險的大小,在0.25%0.89%之間,而對肥胖者來說,這一比例則擴大至4.22%7.99%之間,多了4倍左右。

糖尿病的易感性 來自原生家庭的羈絆

眾多研究證實,糖尿病有遺傳傾向性。II型糖尿病的遺傳概率情況為:1.父母一方患有糖尿病,孩子的發病率為40%;2.父母雙方都患有糖尿病,孩子的發病率為60%;3.同卵雙胞胎中,如果其中一個患有糖尿病,另外一個孩子的發病率高達90%

如果某人有兩個兄弟姐妹都得了糖尿病,那麼這個人得糖尿病的風險是一般人的30多倍。這告訴我們,兄弟姐妹之間“共享”的那一部分基因,在糖尿病發病中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

從嚴格意義上講,糖尿病不是傳統意義上的遺傳病,他們遺傳的並非是疾病本身,而是遺傳給後代易發生糖尿病的體質,即糖尿病的易感性。簡單來說糖尿病病人的後代更容易患上糖尿病,但不是絕對。

糖尿病,比遺傳更可怕的是“傳染”?


糖尿病會“傳染”,生活方式很重要

有一個現象,如果家裡有一個人得了糖尿病,那麼他的家人也很容易得糖尿病。如果說兒女、兄弟姐妹得病和遺傳基因有關,那麼沒有血緣關係的伴侶竟然也容易得病,難道糖尿病會“傳染”嗎?

調查顯示沒有血緣關係的夫妻之間,若有一方患有糖尿病,那麼另一方患糖尿病的風險是一般人的1.3 倍。

90%得糖尿病的人都有吃得多、愛喝飲料、生活作息不規律、熬夜、不運動、精神緊張壓力大等不良的生活飲食習慣。通常,生活在一個屋簷下的一家人生活習慣是相似的,所以當其中一個人因此得上糖尿病,那其他人也在危險的邊緣!

糖尿病,比遺傳更可怕的是“傳染”?


防治糖尿病,從改善生活方式入手

糖尿病,比遺傳更可怕的是“傳染”?


▲ 糖尿病與遺傳、後天環境因素和行為方式有關,我們不能改變遺傳基因,但能通過糾正不良的生活習慣,儘量降低被“傳染”上糖尿病的可能性!用健康的行為方式降低糖尿病發病風險,防患於未然。

一、飲食上要注意合理搭配。儘量做到均衡飲食,粗細搭配,多吃雜糧穀物,少吃肉類,多吃果蔬,少吃快餐。

二、堅持運動,鍛鍊身體。運動不僅可以強身健體、減輕體重,還能為身體保留一些肌肉,可有效降低患糖尿病風險,運動能激發胰島細胞的活性。

三、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不熬夜,保證充足睡眠,保持樂觀心態,及時釋放壓力,調整情緒,積極面對生活,充分享受生活。

四、定期體檢。每半年或一年進行一次體檢,以便早期發現自身可能存在的異常狀況。

糖尿病,比遺傳更可怕的是“傳染”?

▲ 糖尿病本身對人體的影響不大,可怕的是由糖尿病引起的併發症。據世衛組織統計,糖尿病併發症達100多種,是目前已知併發症最多的一種疾病,常見併發症有冠心病、高血壓、腦血管病、腦血管病、大血管動脈硬化症、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糖尿病腎病、糖尿病性神經病變、糖尿病足、大血管等,死亡者有一半以上是心腦血管所致,10%是腎病變所致;截肢的患者是非糖尿病的10~20倍。

在如此可怕的疾病面前,我們要改掉錯誤的認知和生活方式,和家人一起對壞習慣說“不”,堅決拒絕糖尿病進入你的家庭!

(免責聲明:文章圖片除項目產品圖外,均來自網絡,僅供參考,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繫我們,我們將在24小時內予以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