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碩士學歷有用嗎?

史嘉琪


肯定是有用的。

首先,你要知道本科生和研究生最大的區別在哪裡?有人可能會說研究生比本科生多學習三年,知識肯定會比本科豐富些。這不假,但這不是根本的區別,兩者最根本的區別是“眼界”。

其次,就資源來說,研究生也比本科生豐富很多。他們有優秀的導師(排除有些渣渣的人),大部分導師資源很豐富。另外本班同學也是未來重要的資源。

最後,如果有機會,並且有實力,我勸從還是讀個研究生。人生比的不是誰工作早誰就厲害,比的應該是沉澱,厚積才能薄發。謝謝


琪逢對手


感謝推薦,碩士學歷有用沒有用,這個答案是肯定的,為什麼呢?我們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分析一下。

第一、我們都知道物以稀為貴,在10年前本科生還是很搶手的,因為稀少,但是現在我們可以看看每年的畢業生的數量,本科畢業生從2008年到現在每年畢業生基本上都在500萬以上,10年就有50000萬人。那麼我們來看看研究生吧,2018年研究生招生在60萬左右,那麼等於10年的的研究生人數才是一年本科畢業生的人數,所以可以看得出來研究生數量還是很少的,況且還有蠻多研究生最後還考了博士生,出國深造。

第二、我們來看看研究生的畢業去向吧,在2010年前很多研究生畢業的都去了國企有很大一部分去了高校當老師,所以大部分的民營企業是很難招到研究生的。但是現在很多民營企業已經開始注重創新、創造,開始對不惜高價招聘研究生,所以現在研究生在國企、高端名企中還是很受歡迎的。

第三、我們來看看每年的研究生報考人數,你就知道研究生學歷是有用的了,之前我們都知道高考很難,但是現在我們來看看2018年研究生招生比高考更難,2018年考研招生人數60萬報考人數238萬,1:4的錄取率,211高校的報錄比基本上都在6:1以上,考研還在是一個選拔性的考試,能進去的大部分都還是天之驕子。

第四、我們來看看收入,一般研究生畢業現在的起薪就會比本科生高2000元左右,進入的企業大部分都是創新性、高科技研發型企業。所以研究生很多正在成為中國創新的領頭人。

望對大家有幫助,我們是知了網伴隨,大學生成長的趣味、高效在線學習平臺,歡迎關注我們每天的原創文章,更多的考研、四六級等內容請關注我,點關注不迷路,也歡迎大傢俬下交流,如若認同請幫忙分享轉發。


知了網


說學歷沒用的人,一般不是自己擁有學歷,就是把孩子送到名校讀書的人;說錢沒用的人,一般都是有錢人;說不要做大官、要做大事的人,一般自己都是大官;……沒有碩士學歷的人,怎麼評價碩士學歷有沒有用?猜測的成分居多。

說點自己的經歷和體會吧。讀碩期間,因為撰寫論文需要調研,幾個大衙門是遙不可及、想都不敢想的,居然憑著學校介紹信和身份證都進去了;一些資料至今仍然沒有公開,當時就輕易索要到手了。除了介紹信,當然也得靠導師組和本人協調,這種協調能力對畢業後參加工作大有幫助,甚至走了不少捷徑。讀碩期間,不僅僅和導師、同學經常打交道,也和校外同行時不時打交道,開展一些交流活動、研討會議等,結交到一些更高文化層次的朋友,他們在後來工作生活確實給予了不少幫助。我的一個同學,在生意上和不少碩士、博士同學及師兄弟經常有合作,加上同學這層關係,相互支持,互利共贏,更加順暢。

讀碩還提升了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邏輯思維能力。遇到任何問題或事情,基本上都能理清正確處理的思路,不會驚慌失措、忙中出錯。學歷層次的提升,也是學術研究層次的提升,專業技術能力的提升,這是向更高深領域邁進的必由之路,同時也是獲得更加優越的工作或任職機會的鑰匙。曾經幫助家人找工作,瞭解到一些行業在招聘人才時,如醫生,大醫院優選留學歸來的博士、碩士,國內如果不具有碩士以上學歷,就得有一定的臨床工作經驗,否則很難找到稱心如意的工作。醫生朋友應該深有體會,其他一些行業也有類似情況。

擁有碩士學歷,工資待遇、安家落戶等方面也佔先機。比如深圳,碩士學歷積分100分,直接可以申請深戶,甚至還有公租房保障。如果你是本科及以下學歷,積滿100分需要付出什麼代價,買5年以上社保、居住證1年以上,還有的考學歷和專業技術等級證、做義工,等等,想方設法增加積分,達到100分以上,落戶深圳。其他城市也大同小異,高學歷就被人高看。


兵民情


慢慢碩士成了雞肋

作者:李明陽,南京林大,森林資源與環境學院,教授。

2019 年碩士入學考試在即,網絡上有關碩士入學的話題迅速爆棚,課堂上畢業生聽課的狀態也越發心不在焉。課堂上反常地鴉雀無聲,但學生專注的,不是老師的授課,而是面前的考研輔導材料。學生們的心態很簡單:馬上都要考試了,臨門一腳很重要,其他的都可以忽略不計!


與學生們的高度關注不同,導師們的心態出奇地淡定:王小二過年,一年不如一年。學生的生源越來越差,考上的學生主動性越來越差,混文憑的比例越來越大。與付出的時間、精力相比,指導研究生投入、產出越發不成比例,多一個研究生不多,少招一個不少,雞肋一個!


最好的學生出了國,次好的學生通過保研更上一層樓,考上本校的學生基本上是低一個臺階學校學生,導致研究生生源差。碩士的課程設置、培養方向與就業職業選擇嚴重脫離,導致碩士生學習動力嚴重不足。長期獨生子女政策實施的結果,致使90後研究生吃苦耐勞精神無法與60後、70後出生的導師相比。基礎差,主動性弱,學習動力不足,將大部分精力用於實習、兼職、考碗,這是大部分二、三流院校研究生學習生活的真實寫照。研究方向導師來定,數據、軟件需要導師準備,操作步驟需要導師反覆示範才能掌握,小論文、學位論文需要導師反覆修改才能過關,這是相當一部分碩士生獲得文憑的必然之路。辛辛苦苦好幾年,付出多,回報低,自然導師對碩士招生不感冒了。


由於本科教育質量不高,並非熱愛科研的逃避就業的心態,在研究生中佔有相當比例。 在國人生活水平普遍提高的背景下,安安心心地在高校待幾年,充分利用這段時間,拿張通往上層社會的敲門磚——文憑,考個體制內飯碗,順便學點東西,這種想法無厚非,也是任何思維正常的年輕人的理性選擇。然而,這種選擇對於導師來說,可能就是一場悲劇了:在科研績效門檻日益升高的背景下,招來的研究生非但不能為科研績效的大廈增磚添瓦,反倒消耗了不少資源,自然視碩士招生為雞肋了。


當然,很多人會說,教書育人也是一件很偉大的成果呀,發那些灌水的論文有什麼意思呀。這句話當然正確,然而放到個體的導師那裡,就有點站著說話不腰疼了。雖然全國反“四唯、五唯”的運動聲勢浩大,然而大家可以登錄各個高校的人事處、科研處網站看看,科研績效中的四唯究竟反掉了多少,育人的權重在科研績效中體現了多少?其實,從運動的發起方式就可以預知,封閉式的、自查自糾的運動結果,只能用呵呵來形容。


從責權利均衡的角度看,任何一件責權利不對等的事物都難以持續下去。在高等院校科研績效仍然高企不下,如果碩士生科研創新能力不強、科研產出質量低下繼續維持,必然導致導師對碩士生的關注、投入持續下降,引發碩士生培養質量進一步下滑。


在歐美國家,碩士只是研究生培養的一箇中間狀態,而我國則把其作為一個獨立的學位。如果在高校擴招之前,碩士生培養方向與就業選擇尚能保持較高相關性,在碩士大幅度擴招背景下,再將其作為培養科研人才的培養定位已經顯得不合時宜了。


因此,從研究生的培養現狀看,也許取消碩士生這一不尷不尬、培養目標含糊不清的層次,適當擴大博士招生規模,對於國家科研創新戰略、對於導師個人來說,都是個明智的選擇。從這個角度看,國家重視本科教育、西湖大學側重培養博士生的做法,都有其合理性。


碩士作為過渡學位,這個可以有!

羅民,寧夏大學,化學化工學院,教授

剛看了李明陽老師的博文“慢慢的,碩士生成了雞肋”,文中提到建議取消碩士學位,我認為不需要取消碩士生,這條路發達國家早在幾十年前就已經走過了,我們可以借鑑他們的做法。比如本科縮短成3年,最後一年的可以選擇作項目論文(相當於畢業論文)或繼續上一年到一年半的碩士。碩士生縮短年限,作為過渡學位的好處是給學生一個心理過渡期,在這段時間內決定自己是否還要繼續攻讀博士或者去就業。這裡的過渡不是說讀博士都要經歷碩士,可以直接讀,如果你本科就想好了,你無需通過碩士這個階段。如果你還在猶豫之中,還不知道自己是否適合讀博還是就業,或在哪一領域就業,這時候可以讀碩士,在這一年中檢驗一下自己的研究能力,思考未來,下定決心,做出選擇。


我們先來回顧一下我國研究生的培養體制的發展過程。碩士生作為研究生的培養已經在我國存在了很長的時間,早在80-90年代,那時候博士還很少,碩士學位具有較高的學術標準。後來我國仿效歐美,加強了博士生的培養,碩士生慢慢變成一種中間學位,尤其是在廣招博士的985高校,碩士生無外乎三種出路,其一,那些程度好,英文水平高的同學出國讀博士;其二,對科研有興趣的繼續深造博士;其三,對科研沒有興趣的選擇畢業後工作。而在一些211或以下學校情況更加複雜,很多學校僅有一級或二級的碩士點,博士點參差不齊。我國博士點的增設往往是缺乏長遠規劃,一段時間之內盲目增設,直到發現博士生培養質量下滑才一下收緊。那些趕上末班車的不禁暗自慶幸,沒有趕上的就錯過了發展的黃金期。在一些211或以下高校這種情況較為普遍,長期沒有博士點,研究工作只能讓碩士生來做。碩士生的培養目標不確定是目前存在的大問題,從導師的角度來看,是期望嚴格走學術培養的道路。而從學生的角度來看,他們還沒有確定要讀博士,或者準備就業。即使對於哪些準備繼續深造的學生,因本校沒有博士點,只能把目標放在去外校繼續深造,這就造成了碩士培養階段難以完成期望的學術目標。最終僅僅為其它有博士點的學校培養人才,不能有效的促進本校的科研發展。近幾年,國家為了進一步明確碩士生的培養目標,將碩士生分為學碩和專碩,有些學校在學制上做了區分,前者三年,後者兩年。這樣分類培養看上去是明確了培養目標,加強了針對性,但是僅僅是從考研分數上對學生做了分類,和實際的科研潛力,興趣,實驗動手能力還有較大的差距。有時候學碩的科研能力方面還不如專碩,造成了人才的錯位和培養困境。如果借用對國家的分類原則,我們也把高校分為發達高校(985,少部分211),發展中高校(大部分211,和其它實力較強的地方高校)和欠發達高校三種。近幾年,通過掛靠本校其它的一級博士點,很多學校自主增設了二級博士點,這為發展中高校提供了是上升的通道,但這還是權宜之計,不能長久解決問題。


研究生培養體制的改革牽一髮而動全身,所以單獨修改其中的一環就會造成脫節的問題,必須協調修改相互關聯的環節,才能理順關係。提出以下建議供大家討論,(1)碩士生的培養(方向和學制年限)應該更加靈活,過早的劃分學碩和專碩並不科學; (2) 逐漸取消國家對博士點的控制,採取各學校根據學科特點靈活設置博士點,並向教育部報備,每5年做一次全面評估;(3) 碩士培養逐漸縮短年限,和博士培養銜接起來,這樣不僅可以節約大量的科研資源,也可以有效促進高校的發展。


三觀糾正器


在我國本科及以上的學位考錄體系當中,有兩個階段的考錄是非常激烈的,一個是社會關注度最高的高考,另一個就是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也就是俗稱的考研。考研這些年來已經引起了社會的非常大的關注,原因在於考研的競爭激烈程度越來越高。在一些著名高校的名牌專業當中,考研的錄取率一點不亞於高考,百餘人當中錄取一人的現象也是經常可以看到的。那麼,在這麼強的競爭之下,碩士學位的真正價值究竟在哪?

碩士學位的設置初衷實際上就是為了讀博士而準備的,在某種程度上攻讀碩士學位像是攻讀博士學位的預科。碩士學位的第一個價值就體現在它是博士學位的準備期。在碩士畢業的要求當中,就包括完成一篇符合要求的碩士論文,而在大多數情況下,博士期間的科研是延續碩士期間的研究的。因此,對於要持續走學術這條路的人來說,讀碩士是一個必須要經歷的過程。

再者,即使不走學術這條路,擁有一個碩士學位也是有無窮好處的。因為本科生數量過多,所以在很多企事業單位招聘的過程中,對於學歷的最低要求就是碩士,招聘本科對於企事業單位來說需要篩選的工作量太大,招聘博士又擔心無法正常駕馭。因而,許多企事業單位喜歡招聘具有碩士學位的人,特別是名校的碩士。

因此,擁有一個碩士學位進可攻,退可守,價值和意義還是很大的。


青年史學家


碩士學歷當然有用,不管過去還是現在。

很多名企招聘都對學歷有要求,我畢業時海康研究院招聘只要985的碩士,而且只要排名前幾所院校的碩士。再比如說去電網,本科只能進縣級,碩士才能進市級。研發行業對學歷的要求更是嚴格,當然工資也是對得起學歷的。現實中確實有一部分人,沒有好的學歷也能有很高的工資,但是那個比例又有多少呢?我們不能僅僅因為一部分學歷不高的人的成功來否定學歷的重要性。學歷真的是一塊敲門磚,不要隨意否定學歷的作用。


風光向晚好


答案是顯而易見的:在學業上追求進步,總會有利於人的成長!下面小編分情況來談一下:


如果你選擇做學術研究,則碩士研究生是必經階段。因為在大學本科教育階段,專業化程度並不高,只是學一些學科的基本知識。要想對某一學科做深入研究,那就要進入研究生階段學習。從學術上講,碩士階段基本是為博士階段打基礎的,所以國外的碩士階段比較短,僅有1-2年;

如果你想選擇高質量的工作,最好是研究生畢業。就各類大學生畢業後的工作狀況來看,多數高職院校畢業生大多從事的是“藍領工作”,一般本科畢業生大多從事的是“白領工作”,而研究生畢業的學生大多從事的“金領工作”。另外,由於高等教育的大眾化,每年畢業的各類畢業生高達700萬以上,致使許多好單位提高了用人門檻,直接明確了研究生的入門條件。再加上各大城市的搶人大戰,研究生畢業落戶後有許多優惠待遇;



在工作崗位上,本科與研究生的薪酬也是與學歷掛購的,並且以後以升職加薪大多對研究生是優先的。

綜合以上因素來看,碩士研究生還是值得一讀的。


姜運倉


沒有用的話怎麼還會有那麼多人考碩士呢。不過還是要看你的工作性質的,如果你從事的工作對不需要學歷的話那就沒什麼用。不過有些工作可以對學歷要求很高的。

我們學校2018年招聘工作人員彙總表









自己看一下有沒有用。雖然能力很重要,但是你也得有機會發揮吧。

當然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現在的社會好像是往注重學歷的方向發展的吧,所以碩士學歷還是有用的。比如我們縣一中,新聘老師最低學歷都要求到碩士了。怎麼說呢瘦死的駱駝比馬大,能考還是考吧,省的因為學歷將來有所受限。


趙小包


目前大學生擴招現象很嚴重,為了增加自身找工作及未來的起點,很多人會選擇考研,於是我們早出晚歸複習,終於不辜負自己,考上了自己認為很好的985高校研究生,然而畢業找工作碩士學歷真的會有優勢麼?本人在讀博士之前曾在一個國企中工作了幾年,當初面試的時候所有的本科生都被刷了,只留下了985高校的研究生進入面試,因此如果自己進私企,能力更重要,學歷只是輔助,但是如果靠自身想進國企,能力和學歷都要跟上,碩士不是說沒用,而是還沒到你用得到他的時候,讀個碩士還是有必要的!



知智不忘初心


感謝關注:誰不曾彷徨! 研途有我,不再孤單

我怎麼感覺題主剛剛問了一道題:談博士的含金量,我剛剛回答完,轉眼就看見了對於碩士的討論,你說,你是不是一會還要問大學生能不能找到工作?

碩士學歷價值

我認為讀研很有用啊!這能直接提高你進入工作的起點高低,相信最近找過工作的人都能夠知道,很多用人單位對於招聘的要求都有明確指標:本科及以上學歷—碩士及以上學歷—博士學歷。


就從這招聘要求上就可以看出上學讀書肯定是有用的!因為你能力再強,水平再高,你達不到這個硬性指標,那都是空談,沒有人會去考察你到底有沒有能力!

為什麼工作不好找

工作不好找的原因很簡單,就是你的競爭對手變多了,比你強的人也更多了,那麼同等條件下,哪家單位會選擇一個直觀體現稍差的人呢?

有很多人在疑惑,為什麼企業在招牌的時候都要求學歷、出身院校,這難道都有名校情結嗎?

答案肯定不是你們說的那樣,為什麼選擇更好的學校,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降低風險,985-211-一本-二本,在這些院校的學生,都是經過高考的選拔才分開的,這就讓企業有了一個很直觀的依據去挑選職工,可以降低很大的風險。

希望大家能夠關注我,我為大家帶來更多考研信息,研途有我,你不再孤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