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啥好看的美食紀錄片?

像光一樣奔跑


看美食紀錄片感受只有兩個字:下飯!看過的人都說:真香!

今年有一部良心美食紀錄片《風味人間》,他關於飲食給人的傳遞的感覺就是,溫暖誠摯,對吃一絲不苟的人肯定熱愛生活,先給大家看幾張圖。




風味人間的導演是舌尖上的中國1導演拍的,所以整體上的風格還是那麼的真誠,對食物對生活有很認真的態度,三餐茶飯,四季衣裳,人因食物而聚,人不散,家就在。煙火人間,風味長存。










應該搭配風味人間一起看的另一部美食紀錄片叫做《人生一串》,看完以後連我這個不喜歡擼串的人都覺得原來擼串也可以這麼高大上。

他包含了近30個城市、500多家傳奇燒烤攤,他獨特的市井氣息把鏡頭從廟堂拉至尋常攤鋪,真實地去展現燒烤的內涵與江湖風味。

說起來吃,最講究應該是廣州人吧,不管是什麼紀錄片肯定都少不了對廣州吃食的關注,老廣的味道就是對廣州人最地道吃法的記錄,使用簡單的調料就能煥發食材最鮮的味道,吃到食物的本味是廣州人不變的追求。






同樣一部講述海鮮的紀錄片叫《小海鮮》,每一集都只有25分鐘,一共也只有2集,第一集《討小海》,隨處透露著當地人的艱辛和勞作。一條船,一雙手,勞作一天,換來全家人的生活。

第二集則是關於海鮮的烹製,融合了各種情意。“一千個家庭就有一千種味道”,讓人印象深刻。


再說一個,火鍋,這個吃法南北都有,但是也的確是南北差異不小,或許在配菜上差距小一點,但是蘸料卻有天壤之別,不說別的,看圖就覺得很有食慾。



火鍋在北京叫涮鍋子,冬天吃人湊齊一桌,還特別方便省事,吃了身上也暖和,火鍋承載著老北京人的記憶,有獨特的溫情,關於火鍋的記憶,要比很多人的記憶都要長。


入行娛樂


美食紀錄片就是下飯必看的呀,小唐也喜歡看美食紀錄片,促進食慾,推薦幾部我喜歡的美食紀錄片給你。

《舌尖上的中國》▼

《新疆味道》▼

《老廣的味道》▼

《尋味順德》▼

《日出之食》▼

《一城一味》▼

《水果傳》▼

《小海鮮》▼

下面這幾部是國外的美食紀錄片,也很好看。

《壽司之神》▼ 日本

《日本食紀行》▼ 日本

《街頭美食鬥士》 ▼ 韓國

《發現中國:美食之旅》▼ 英國


小唐愛電影


對於很多吃貨來說,看美食紀錄片就是用眼睛來“吃”。

那種感覺,過來人都懂。小編今天給大家推薦幾部壓箱底的美食紀錄片哈哈。

1、《舌尖上的中國》

《舌尖上的中國》這部大型美食紀錄片的第一部絕對是巔峰之作。看的吃貨都喊口號:中華料理萬歲萬歲!!!

《舌尖上的中國》每一集都有一箇中心主題,圍繞主題來講述美食,講述美食背後的文化,近觀食物之美,又遠眺文化淵源。

2、《孤獨的美食家》

《孤獨的美食家》是電視劇不是紀錄片,但是擁有紀錄片一樣的對美食的細節展示。自12年至今已播出六季了,除了第一季8.9分,此後每一季都在9分以上——是美食界的長壽劇。該劇向我們展示了一個吃貨大叔,走哪吃到哪兒,不吃會死的吃貨經歷。

主人公五郎可以把“一個人吃飯”這麼簡單、日常的一件事,搞得跟愛情動作片一樣高潮迭起。劇集對食物以及飯店經營人員的描寫尤為詳細。觀眾不僅被五郎叔的美食帶得流口水,更被五郎每次享用美食時臉上洋溢的幸福感治癒!


3、《小海鮮》

顧名思義是關於“海鮮”的紀錄片,只要你是熱衷海鮮的小夥伴,都會被這麼直接滿足了你的慾望哈哈哈~看這隻青蟹不自覺咽起了口水啊!

本片從“小海鮮”的獲取、烹飪及享用等一系列角度,巧用聚散悲歡的小故事,展示了美食給大家帶來的歡樂,和家庭、自然、友誼的觀念,畫面感很贊。

4、《壽司之神》

作為一個熱愛壽司的小編,發現了這部紀錄片順理成章。

本片在Rotten Tomatoes網站上好評率超過99%——講述了日本頂級壽司師傅小野二郎(全世界年紀最大的三星主廚)和他在東京地鐵口的一家小壽司店(這家餐廳被評為米其林三星)!這是一個被譽為值得花一生去等待的店家。

雖然是一家小店,可是很多吃貨不遠萬里、花費不菲到這裡排號,甚至於能碰到來這裡解饞的各國元首都極為常見。

本片不僅展示了壽司之美,也360度的展示了二郎的工匠精神的細節,看懂了這些細節,就懂了這裡的壽司為什麼這麼好吃。

比如,在小野二郎的店裡做學徒,首先必須學會用手擰毛巾,毛巾很燙,一開始會燙傷手,這種訓練很辛苦,但日本就是這樣——你沒學會擰毛巾,就不可能碰魚;然後,你要學會用刀和料理魚;十年之後,他們才會讓你煎蛋。

看完這部紀錄片第一件想做的事情就是訂張去東京的機票!!!

5、《蛋糕國王》

以甜品為主打的紀錄片,講述了Meilleurs Ouvriers de France每四年一次的甜品爭霸賽(參賽者需在3天之內完成40餘件手工糕點),頂級糕點師們聚集到一起為法式糕點界的最高榮譽——法式高級糕點師而奮鬥。

片子類似主旋律勵志片,許多男性同胞因這部以甜品主打的片子感動不已。喜歡甜品的老鐵們不可錯過喲~


6、《Sriracha》

這部長達一個半小時的紀錄片敘述了美國人民所鍾愛的辣椒醬的故事。

這簡直就是美國的老乾媽啊,每一個牛逼的產品背後都有一個牛逼的老闆。作為第一代的華人血統的越南難民,從一無所到創造奇蹟整整用了30年——在美國生產具有泰國血統的美國本土辣醬!

在美國,沒有不知道這個辣醬!這既是一個美食故事,又是一個多元文化的移民故事。

小編也是無辣不歡的人,下次去美國一定買一打回來。

7、《水果傳》

《水果傳》是一部好吃、好看、好玩的記錄片,色彩斑斕的水果猶如萬花筒般變形切換,甚是有趣!繽紛的色彩在此紀錄片裡成了最誘人的挑逗,水果從來沒有這樣性感。

看完之後原來草莓才是水果界裡的“心機girl”啊,但知曉真相的人卻依舊心甘情願陷入它的溫柔陷阱!

原來!!!可可果的果實也可以吃呀,味道還和山竹無二,裡面藏著的才是可可豆,真是處處驚喜!

還有眾多不認識的水果在片子中更是一一展現。

例如:生長在紅樹林深處的古老植物——水椰子,外表堅實莊重如“流星錘”一般,但知曉它背後的故事後,頓時恍然大悟!它孤獨的如同守望地球的孑遺老者,讓人不禁心疼。

8、《老廣的味道》

廣東人愛吃、會吃!他們對食物、對生活的熱愛在這一部紀錄片中體現的淋漓盡致。

《老廣的味道》講述了老廣記憶深處的廣東粵菜,深入廣東美食腹地挖掘原汁原味的美食美景。探索南粵大地深藏的最高食鮮;展現嶺南就地取材的生存智慧;迴歸老廣時令節氣的飲食法。

以前我們只是覺得廣東是美味之都,看了這個才知道廣東為什麼能成為美食之都。

得了,明天廣式早茶先走起。

此外,還有《碟碟相傳》、《I Like Killing Flie》、《好味廣州》、《吃在中國50城》都是很不錯的美食紀錄片哦,拿去不謝哈!!!


電影爛番茄


5部紀錄片,看中國人的中秋餐桌


今天

DOCO君帶大家領略

中秋餐桌上的

家鄉味道

1. 《豆腐味道》

豆腐起源於中國,很久以前,古人已在詩詞中將豆腐比喻為田中之肉。中華民族的營養素質,在很大程度上是靠豆製品來維繫的。

豆腐中所包含的豐富營養,以及美味的口感和製作上的多樣性,使豆腐在數千年以來,始終受到

中國人的喜愛

▲ 長按識別圖中二維碼

跳轉觀看在線視頻

2. 《新疆味道》

《新疆味道》是新疆首部大型美食紀錄片,也是國內第一部以美食為線索的新疆人文地理紀錄片。

本片以全方位、多角度、大範圍、高品質的方式將新疆美食和新疆地區的美食文化呈現給全國乃至世界人民

▲ 長按識別圖中二維碼

跳轉觀看在線視頻

3. 《螺螄粉》

《紀錄廣西》是廣西收視第一的紀錄片欄目,彙集百味故事,集萃民族文化,山水文化和民間味道的紀錄片

螺螄粉是一道非常能夠代表廣西最愛的特色主食,本片帶你從螺螄粉的製作、選材中體會廣西的飲食文化

▲ 長按識別圖中二維碼

跳轉觀看在線視頻

4. 《臺灣味道》

臺灣特色飲食以小吃為大宗,“蚵仔煎、鴨滷味、奶凍卷……”

《臺灣味道》所記錄的,不僅是四十餘道臺灣本地菜的味道和特色,更是其背後的歷史往事、多元文化、生活習慣,以及屬於臺灣人的獨特情感體驗

▲ 長按識別圖中二維碼

跳轉觀看在線視頻

5. 《託食物的福》

紀錄片《託食物的福》,分享有回味的美食和美食背後的故事。

每一集美景與美食躍然而出,通過對美食活動的真實記錄,展現正能量的生活態度。託食物的福,我們得以享受美好的生活。

▲長按識別圖中二維碼

跳轉觀看在線視頻


DOCO熱紀錄


作為最能吃、最會吃的民族,提到美食紀錄片,不得不先說說我們中國的美食紀錄片~

前方高能,就挑幾部比較好看、有特色的吧~(深夜勿看!B站都能找到資源哦)


中國各地美食篇:

廣東——《老廣的味道》

介紹各種各樣的廣東美食。清遠雞、白切雞、炭爐羊腩煲、酸筍鴨、盆菜、煲仔飯、炒牛河、炒菜心、叉燒包、蝦餃、溏心鮑魚、菠蘿咕嚕肉……各式廣東美味值得舔屏!共五集。

《老廣的味道》第二季

以獨特視角深入廣東美食腹地追根溯源,挖掘原汁原味的廣式美食美景。上山下海,探索南粵大地深藏的最高食鮮;味蕾冒險,展現嶺南就地取材的生存智慧;依天而食,迴歸老廣時令節氣的飲食法則;原聲原味,搜尋天間特色環境的自然之味。

北京——《這裡是北京——吃遍衚衕》

北京的哪條衚衕最出名?衚衕裡又有哪些美食記憶?帶你走進北京的衚衕小巷,尋找那些巷子深也藏不住的北京美食。烤串、炸醬麵、烤肉、滷肉飯……

臺灣——《臺灣食堂》

多元融合、煎煮炒炸、酸甜苦辣、滋味豐富是臺菜的特色。本片以樸素的紀錄手法,還原了這片土地上的人,以及這群人和美食的關係。饒富情節、情趣、情調,並且故事動人。跟隨著紀錄片,從臺灣小吃到野味,去了解真正的“臺灣味”。共兩季。

重慶——《舌尖上的重慶》

這是一部純公益紀錄片,全面介紹重慶美食。主要內容由小面、火鍋、家常菜、江湖菜、下飯菜和小吃6大類組成。

雲南——《味道雲南》

與傳統的美食節目不同,《味道雲南》在地域上採取了大範圍的跳動,並且不以地域和菜品分類進行劃分,反而每集都有自己的主人公。節目對食物樸素細膩的描述,對人和食材關係的微妙理解,也使得本片不僅僅是一部表現美食的紀錄片。雲南美食的底蘊,質樸簡單,就在一塊塊大理鶴慶秘製的吹肝裡,就在一罐罐巍山殷記的鹹菜裡。

四川——《川菜的品格》

麻辣是川菜最突出的特徵,嗜好麻辣的川人也有著與辣椒一般熱情奔放的性格。那麼,從沿海傳到內陸的辣椒為何能在四川紮根,川人又為何善調麻辣,而川人由於辣椒產生了哪些奇特的化學反應呢?

香港——《食的秘密》

香港文化融會中西,美味眾多。片中詳細介紹不同菜品的歷史典故,揭秘烹調秘訣。蝦餃、腸粉、蛋撻、滷味、盆菜、叉燒包、煲仔飯、糯米雞、芝麻糊、菠蘿油、雲吞麵、生滾粥、絲襪奶茶,精緻講究的食物背後,承載著香港人的集體回憶。

《一城一味》

共7集,每集紀錄一個城市。從全國精心甄選七個城市作為拍攝地。囊括東南西北各個方位的特色美食、地域文化。揚州;蕪湖;香港;天津;宿遷;眉山;銀川。

《中國人的零食》

共4集——果殼裡的喜悅; 新鮮的記憶;大地的滋味; 甜蜜的生活。都是家鄉的記憶,童年的回憶,過年的味道。中國人愛吃零食,除了零食味道之外,零食的背後其實是千百年工藝的傳承,快來透過零食品嚐我們的各種生活味道吧!


最後再來幾部其他國家的相關美食紀錄片吧!

《日本食紀行》

一共42集,介紹日本各地的美食,以及當地的名店,鰻魚飯、宮崎牛肉、烤雞肉串、天婦羅、佐伯壽司、雜燴麵、拉麵、野菜鍋、章魚燒……

《意大利食物有故事》

從好戰的古羅馬,到如今的意大利,在文明與習俗演變的過程中,意式料理作為重要的一環,與歷史的各環節密切相關。本片跟隨一位古羅馬史學家,在探訪遺蹟的同時,還原出意大利美食曾經的模樣。

《上食堂》

該系列紀錄片介紹了新加坡的美食,雖然新加坡華人頗多,文化和中國十分相近,但新加坡的美食還是融合了很多東南亞地區的特色,別具風味,值得一看。


好啦,就先推薦這些~希望各位吃多多,變瘦瘦,哈哈哈~


二環觀影少女


《舌尖上的中國》

我國最具代表性的美食紀錄片,將中國人對美食細節的追求和背後的故事與文化講述的淋漓盡致,更是將無數美好的極點的食物文化宣揚廣大,除第三季以外可以隨便觀看,不僅養眼還極其下飯。

《味道雲南》

一部讓你從此對雲南美食充滿憧憬的紀錄片,每集都有一個主人公,並通過美食看到當地特有的風土人情,充滿純粹的人文氣息。

《小海鮮》

“海鮮迷”的美味指南,講述了海中的美味從打撈到烹飪的過程,不僅顯示出海鮮的魅力更是將沿海地帶人們真實而又平淡的生活體現的分外真摯。

《尋味順德》

節目以順德人的生活和食物為主角,將此人傑地靈的傳奇背後豐富的底蘊和精神描繪,可以在觀看的過程中感受到其積極的生活態度。

《日食記》

極其溫暖治癒的美食節目,講述了主人姜老刀與貓咪燒餅既可愛又好吃的快樂生活。


神的電視機


《舌尖上中國》第一季兩位導演在火爆,卻沒有再次拍攝美食主題。

轉而對準15個普通中國人,記錄了他們為生存和希望而奮鬥的過程。


這部作品叫做《生活萬歲》,記錄著在底層掙扎,卻笑著面對生活的場景。其中人物有以下這些:

  1. 獨自開出租車的單身母親
  2. 接受心臟手術的病人
  3. 孤獨的流浪者
  4. 失戀的舞蹈演員

導演把六張以《生活萬歲》部分主角的繪畫肖像,投放到美國紐約納斯達克大屏幕上。

生活不易,致敬努力活著的普通人。


電影最後,導演留下一段文字:

感恩生活中的不幸

感恩生活中的痛

感恩宿命

我們才更有力量

感恩不如意

我們才開始珍惜

進窄門

走遠路

見微光

這就是生活萬歲

---

祝福每一個努力生活的人


米田主動設計


燒烤約不約啊?


還記得去年國產版的《深夜食堂》嗎?

這部劇因為簡單粗暴地照搬原版日劇,完全感受不到本土化氣息,讓不止10W網友在豆瓣給出了2.8分的評價。

確實,居酒屋、和服哪裡是中國的深夜食堂?

但凡夜宵點去街上走走,就會發現,真正符合中國國情的不是深夜食堂,而是燒烤大排檔。

在煙霧繚繞中,就著啤酒和煙火氣大口吃肉,竹籤堆了滿滿一桶。

於是,B站聯合旗幟傳媒做出了中國首檔燒烤紀錄片《人生一串》。目前這部紀錄片僅播出四集,就已經在豆瓣獲得9.0的高分。

據說為了拍這部片子,攝製組走遍了全國近30個城市的500多家傳奇燒烤攤,其中很可能就有你家樓下那個攤。

沒有肉的燒烤有靈魂嗎?

第一集就來勢洶洶,直接呈上《無肉不歡》。

燒烤的主角從來都是肉,各種烤肉串烤雞翅烤魷魚烤生蠔扇貝秋刀魚脆皮腸......

簡直人間美味。

先來幾個動圖感受下:

肉,當之無愧是燒烤界的主角。

在跳動的火焰上被烤得滋滋作響、香氣撲鼻,撒上孜然和辣椒粉,佐上一杯冰啤酒。“嘶”——真的,離成仙就只差那麼一點。

從西昌小二哥的涼山小豬肉到雲南昭通的牛肉小串,再到喀爾曲尕的紅柳燒烤,尉犁縣的烤全羊,最後是廣東湛江的烤生蠔......

看完第一集,博庫君就已經流著口水拿起手機點起了燒烤外賣.....

燒烤吃的竟然還是個心跳

第二集《比夜還黑》相當“不善良”,甚至還會引起不適。為此,片頭還提前做出了預警:

“什麼能讓世界上所有的生物聞風喪膽,答案,就藏在燒烤攤前的笑容裡。”

知名度最高莫過於烤蠶蛹。那些蠶蛹被活活串成了糖葫蘆,在炭火上極力扭動,直到被烤得焦黃酥脆。

後續更加勁爆的腦花、豬眼睛、豬鞭登場時,彈幕裡的重口味者也開始投降。廣東人連連表示,我還是去吃hujian人好了。

百色人最愛吃的烤豬眼睛,滿滿一大盆瞪著你的時候,簡直毛骨悚然。為了保持完整,必須有技巧性地串籤,才能保證吃到嘴裡的爆漿快感。

對當地好這口的人來說,不僅大補還味道美妙。甚至有位大姐吃出了初戀的感覺....

(為了避免引起不適,小編就不放圖了)

偶爾也要小清新

鑑於第二集的重口味給部分觀眾帶來了“心靈重創”,隨後第三集終於上了素菜,給觀眾《來點解藥》。

相信烤韭菜、烤金針菇、烤豆皮、烤土豆都是不少擼串人士心頭的白月光。

錦州彪哥家的烤豆腐卷,長沙的烤韭菜,趙師傅的烤土豆...都是素菜界的王者。

民以食為天,煙霧繚繞的市井生活有時候更貼近生活的本質。

在燒烤攤上,我們約上三五好友,幕天席地,就著啤酒和串串談天說地,就著夜色盡情敞開心扉,所謂生活的壓力、工作的煩惱、無盡的思念和愁苦,都沒有一場燒烤解決不了的。

“老妹兒,你知道我為什麼這麼黑嗎?”

“因為我不想白活一輩子。”

“幾串烤肉、一杯美酒

這就是深夜路邊的那份得意

這就是平凡熱辣的市井人生”

“沒了煙火氣,人生就是一段孤獨的旅程”

《人生一串》不只是一串燒烤,更是一串人生。

看到這兒,是不是突然想起了那些年陪你深夜擼串的朋友?

但是博庫君友情提醒:擼串雖爽但傷身啊,還是要節制!

-END-


博庫圖書館


我國自古以來以農為本,以食為天,以口代人。吃的文化具有獨特的地位。今天的這部充滿著煙火氣的紀錄片

《人生一串》就詮釋了“吃”魅力。看名字就知道它講的是美食界一霸“燒烤”,開篇的畫風是這個樣子的。

獨家配製的昭通牛肉串、肥而不膩的涼山小豬肉、Q彈鮮香的蒜蓉生蠔。如何?看著這些鮮嫩可口的食物,是不是感覺口水直流。有一種立即呼朋喚友,擼串啤酒走起來的衝動?

可是接下來,畫風大逆轉,進入了黑暗料理篇章“比夜更黑”。

友情提示,以下部分圖片可能會引起不適,小朋友速速退散

一位大哥眉飛色舞的說“越吃越有味道”。一位大姐深情的說“那是初戀的感覺”。

是什麼美味呢?原來是是咬下去滿口爆漿的豬眼睛的味道。

文案又調皮了。不過,大姐你到底經歷了什麼樣的初戀啊,

如此重口味

然後就是喜聞樂見的“吃啥補啥”環節了。

細想想,人類有時候真的挺變態的,縱觀整個自然界。把人家五臟六腑吃光後,連生殖器官都不放過的雜食性動物只有人了。

關鍵的問題是,補腎的食物那麼多,多吃點黑豆枸杞不行麼?好在第3集的“來點解藥”終於出現了素食盛宴,導演組也知道上一集有多麼挑戰人的生理極限啊。沒錯。這部紀錄片有6集,一集一個小主題。


詩和遠方雖然重要,美食也不可辜負啊。這部並不矯揉做作,輕鬆詼諧,製作精良的美食安利片,B站上就可以觀看。


狄南電影


國內的好多的,從舌尖到味道,還有新起的一些地方美食節目感覺都不錯,這個看別的答案都說了,我就推薦點幾個國外的吧,

《奇妙美食之旅》,安德魯那個大胖子,走遍全世界,斬獲各類美食,在中國也有四川,廣州,北京新疆啥的,當年是引進的視頻,國語配音,看完了覺得地域美食文化差異衝擊特別大。

還有個個人最愛的,也是老片子日本的《料理東西軍》,基本就是分成兩隊,兩道美食PK,然後兩隊人員選擇想吃的菜,多數者獲勝,失敗者沒得吃!

這個節目啊,用的都是特別頂尖的食材,期期都讓人覺得奢侈的要死,絕對勾引食慾。最後的戰隊環節娛樂性又十足,錄一期大概三四個小時一直看美食,結果有些人還吃不上,太特麼崩潰了。另外我好多日料都是從這裡學的。

最後當然少不了戈登大廚的《戈登拉姆齊終極烹飪教程》每道菜都讓人食指大動,而且烹飪技巧跟食材不會太生僻,大多都可以自己學來複制的,而且教很多烹飪的小技巧,十分實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