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拒售中國這一關鍵欲卡住東風系列導彈車:而法國早就給了中國

西方拒售中國這一關鍵欲卡住東風系列導彈車:而法國早就給了中國

東風-41洲際導彈高機動底盤

隨著東風-31AG洲際導彈服役和東風-41洲際導彈在2018年11月再次曝光,我們發現中國高機動式洲際導彈底盤發展十分順風順水,特別是動力方面。除了白俄羅斯明斯克車輛廠曾經確實給我們一些八軸聯動重型運載車的技術資料,而我們自身其實很早就研製自己的洲際導彈運載車,只不過採用了半拖掛式。而當時支援我們技術的居然是一個西方國家。

西方拒售中國這一關鍵欲卡住東風系列導彈車:而法國早就給了中國

法國越野卡車至今性能仍然很穩定

上個世紀60年代初時期,中國軍力得到了強大的發展,特別是當時東風-2導彈的研製和遠程炮兵的火炮裝備,令中國急需一款強大的具有越野能力的載重卡車。當時除了我們自己研製外,我們還積極引進了國外技術。這個國家就是西方世界的法國!法國本身作為歐洲汽車工業的先驅,在第五共和國成立後,戴高樂再次走上了臺前。這個時候法國一方面要求法國必須在北約、西方國家內部擁有一定的話語權;另一方面致力於發展特殊的關係,特別是親近中國。

當時法國處於比較尷尬的情景。因為此時歐洲還是以美國為主導,美國提供戰略核保護。法國則處於是否需要發展自己核力量討論的關鍵時期。戴高樂主張是需要學習中國這個第三世界國家,發展獨立自主的核打擊體系和不依靠英美的核彈體系。也正是因為戴高樂的對外政策,我們贏得了第一個朋友:法國,此後中法經濟提高相當高的程度,特別是重型卡車領域。

西方拒售中國這一關鍵欲卡住東風系列導彈車:而法國早就給了中國

引進貝利埃汽車的國產化產品

中國早在1959年就開始引進法國貝利埃汽車,當時主要通過摩洛哥轉手賣給我們。後期法國直接對中國進行汽車輸出,1965年中國和法國正式簽訂購買法國貝利埃汽車公司的重型汽車技術,並且需要法國全部轉讓,車型包括了GLM、T-25、TCO、GBU-15等,包括相關配套的3款發動機。合同價值850萬美金(當年市值),同時由法國出面幫助購買中國需要引進貝利埃汽車所需要的機床設備,特備是法國人自己生產不了的機床,直接從西方其他國家購買的。而整體項目費用超過了1460萬美金。並且我們考察法國貝利埃汽車僅僅一年時候,就計劃全部引進技術生產,從另一個角度看出我們當時部隊多麼需要可靠的重型卡車。

西方拒售中國這一關鍵欲卡住東風系列導彈車:而法國早就給了中國

法軍自己裝備的重型卡車

法國貝利埃重型卡車的特點就是具備重型越野車風格,特別是採用了多燃料發動機技術,馬力強勁,輸出扭矩力大,採用了衝壓焊接重型車橋,越野能力和涉水能力較強,本身就是法國陸軍主力裝備,其民用版本12噸級遠銷各個國家。隨後中國對法國貝利埃卡車進行了技術消化。

西方拒售中國這一關鍵欲卡住東風系列導彈車:而法國早就給了中國

法國炮兵裝備貝利埃重型卡車

法國貝利埃重型卡車被我們當時稱為“大戴高樂”,並且法國還有一款6前速手波、帆布駕駛室的載重車叫“小戴高樂”。法國貝利埃重型卡車當年主要用於牽引152毫米重炮,特別是國產以後中國將該車81式122毫米40管火箭炮、野戰油料運輸加註車、重型機械化橋等裝備。

西方拒售中國這一關鍵欲卡住東風系列導彈車:而法國早就給了中國

引進法國貝利埃公司的GBC越野卡車技術製造的

法國貝利埃卡車的引進,成功解決了中國建國初期重型軍用卡車和拖炮車嚴重不足的狀況,並且我們第一次學到技術,幫助我們東風-2、東風-3彈道導彈實現了有效的掛載。提高了中國綜合軍事大國力量。而中國仿製該車後還實現了國產重型越野車大批量出口的突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