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政府的“窮”

林世鈺


美國政府的“窮”


前幾天收到鎮政府發來的一封信,說聖誕節快到了,政府想把主街兩旁的樹木裝飾一下,好讓我們美麗的小鎮不要godark。但是政府財政有限,能否請居民捐點錢,多少隨意。

信封裡放著一個已經貼好郵票的空白信封,供捐贈者裝支票或現金。態度如此真誠,工作如此細心,你好意思不捐嗎?

然而我又有點疑惑:我寄居的鎮是新澤西的好學區,房產稅很高,政府收入應該還是不錯的,他們把錢都花哪了?出於好奇,我上鎮政府的網站查了查,結果如下:2018年鎮政府的財政收入是4450萬餘美元,稅收3464萬餘美元,一年下來,政府把錢都花完了(其中最大的一項花在居民的社會福利上),難怪要向居民募捐裝飾主路兩旁的樹木了。

在美國,不單很多地方政府囊中羞澀,就連聯邦政府也是如此。據媒體報道,剛剛過去的2018財年,美國聯邦政府財政收入為3.329萬億美元,財政支出達到4.108萬億美元,財政赤字高達7790億美元,創2012年以來新高。根據美國財政部的預估,美國聯邦政府在2019財年的財政赤字將進一步增加至8330億美元。窟窿越來越大了。

美國是世界上最富的國家,家底殷實,那麼政府到底把錢花在哪裡了?原來,大部分錢花在老百姓的養老、醫保和福利上了。據瞭解,美國政府60%的錢為強制性支出,包括社會保障、醫療保險和醫療補助、移民改革津貼等。

值得一提的是,我特別關注的政府行政支出這一塊,在美國基本不超過當地財政收入的10%。就拿我所住的小鎮來說吧,2018年是9.6%左右。因為沒有太多可花的錢,所以美國多數政府辦公樓都很樸素,甚至寒酸。因為政府沒錢,所以工作人員非常“小氣”。今年夏天,一個非營利機構去美國移民局表演中國文化,我負責拍照。表演完快下午兩點了,以為他們怎麼也會準備一個漢堡和一瓶飲料給我們充飢,但是,工作人員只端來一盤糖,熱情地招呼我們吃,然後就把我們送到停車場。後來才知道,如果他們要給我們準備午餐,需要提前很長時間向領導申請,還要層層審批,為了省事,乾脆就不申請了。

與政府的窮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民富。美國是世界上最大的消費市場,國民的消費興趣很濃,消費能力也很強。雖然他們的個人儲蓄賬戶上沒幾個錢,但是比較完善的社會保障使得他們可以放膽消費。而且,美國的高科技發展迅速積累起來的社會財富,美元在世界上的支配地位,也使佔盡世界金融管家便宜的美國人特別有底氣消費。

美國政府窮、民間富由來已久。當年獨立戰爭結束時,英國人沒有留下任何財寶,華盛頓的新政府窮得叮噹響。《美國憲法》簽署的1788年,也就是清帝國庫存銀6000多萬兩的時候,美國政府手裡卻有鉅額公債要還,算是一個破產的國家。作為第一任財政部部長的亞歷山大·漢密爾頓,其首要任務是償還鉅額公債。當時政府稅收極少,於是漢密爾頓設計了國債制度、稅收體系、中央銀行等,催生了金融市場,為後來的華爾街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因為美國一直是窮政府,所以官員想傲慢也沒啥資本,反而要討好老百姓,尊重他們的合法權利,才能有飯吃。

(作者原為本報記者、現旅居美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