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教育的問題到底是什麼?關鍵在哪裡?在大學、中小學還是幼兒園?

一點清風O學寫漂亮字


當前教育的問題其實有很多,義務教育階段就是減負問題,一直減不下去;再則就是教師方面的問題,教師待遇問題和職稱問題;大學嚴進寬出的問題,導致培養的人才質量下滑等問題,任何一個問題都可以講很長一篇,今天我們來講講最關鍵的中小學應試教育階段的問題和大學生培養的問題.

中小學教育的評價機制單一

中小學的學生負擔越來越重,學生越來越累,根本原因還在於評價機制單一,唯分數論.從公平的角度來看,看分數可以起到最基本的作業,就是公平,無論是誰都給出來溜溜,誰的分數高誰就牛.其實這樣的機制在二十年前是非常適合的,但是發展至今,問題多多.最突出的就是學生負擔問題,為了取得好的成績,通過大量做題,大量的補習,花大量的時間在刷題上,這樣就形成了循環,一分差距影響排名一千,為了分數也是拼了.幼兒園小學化,小學中學化,中學高中生等,給廣大學生帶來了巨大的負擔.其實這種評價機制結果就是這樣,發展到極致就是這樣的,家長、老師、學生都陷入其中,不可自拔.其實這種評價機制完全可以慢慢調整的,例如可以增加平時成績的權重或者等級制,學生只要達標就可,完全不必為了幾分而做過多的無用功.

大學生培養質量有待提升

只要上了大學,幾乎沒見過多少畢不了業的,除了那些掛科太多的.大學對大學生們的要求普遍過低,掛科了有補考,補考不過還有清考.只要學生不做得太過就會讓學生順利畢業,結果就是大學培養的質量普遍偏低.教育的最直接的目的是為社會培養有用之才,然而大學這一關沒把握好,那小學初中高中所花的力氣就算是白費了.不僅對無數家庭來是不利的,長期而言對整個社會的發展有巨大限制.如果能在大學這一環節控制好,那無論是對學生還是對社會都是有利的.

當然,上述兩大問題其實國家有在慢慢改革的,例如高考制度的改革和中考制度的改變;各大學也出臺了更嚴厲的政策來提高大學生的培養質量.這些變化正在發生,其效果還有待社會的檢驗.


學霸數學


教育這個詞太大了,無論從教育的程度,普及,歷史等任何一個方面都可以有很多分類方法。而問題也是一個相對主觀的詞,大多所謂的“問題”在不同人看來也許都不是問題。

隨便說幾個常聽見的,比如幼兒園的去小學化,那麼也許就存在怎麼銜接小學的問題。幼兒園如果不允許學英語和數學,為何小學要有入學測試?學生該如何準備?又拿高考來說,很多人覺得高考制度不好,那麼到底是制度上的不好還是內容上的不好?不高考又應該如何評定上大學的資格?

縱觀我國的教育歷史,從有教無類到八股取士,教育其實一直都在探索過程中,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也正是人類一直髮展的過程。


GowithWing



hebenben


我國的小學課程確實超出了負荷,小學知識初中化,嚴重的錯傷了孩子們的正常地健康成長與正常發育,口頭高呼不讓孩輸在起跑線,結果絕大多數孩孑都輸在起跑線上了。整得老師們心血白流,汗水空趟。孩孑們費盡精力承受壓力結果無成效,現在一二級的小學生的書包,至少有十斤書,請問.一個一二年的孩子能認多少個字,每天背那麼多書一能起好大個作用?小學教師所承受的壓力太重,學生的負擔擔不起,我個人認為教學方式改革到時候了。


華華7138


教育的問題就是產業化,解決產業化迴歸義務教育,現在很多教育問題都會得到解決。


家鄉的小河1968


就教育而談教育是沒有結果的,正如同歷史,特定的年代,特定的社會環境成就了特定的,不可更改的歷史


月殤星沉


小樹苗在從小的時候扶正了,長大才能長成參天大樹。孩子在幼兒和小學階段是行為習慣和優秀人格培養的黃金時期,這個時候如果行為習性沒有養好,長大了再怎麼弄都弄不好。一個人的良好習性,以及耐受挫折,創新力,意志力等等很多優良的人格,都是在幼兒和小學階段形成的。我們做教師的都有一個共同的經驗,就是如果孩子在初中以前比較熱愛學習,讀書好,那麼初中以後基本上不用去管了,他自己能夠把書讀好。而在初中以前還是不愛讀書,品行比較差的學生,之後也是很難改正的,父母總是要去操心他。


馬雲鄉村教育扶助團


關鍵在“專家”集團。


順天府尹999


每個階段的作用是不一樣的,我覺得嬰兒期(0-3)+幼兒期(3-6)+童年期(6-12)+青春期(12-18)都很關鍵,因為這是身心快速發展、人格定型的重要時期,很多成年的問題都是人生早期出現的,大學之後相對身心成熟一點了,大學時期確定職業規劃和個人生活定位。


孫先森的小情懷


智力開發在嬰幼兒,中,小學打基礎,大學期段為走向社會積畜力量!哪一段都不能少!加油,孩子們!未來是你們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