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希特勒不打法國和英國,先對付蘇聯,那麼他會不會得到英法美的支持呢?

喬治85744078


對於這個問題,我們不談可行性只談可能性,因為德國根本無法在不得罪英法的情況下對付蘇聯。假定希特勒先對付的就是蘇聯,那麼英法美會如何應對呢?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英法美三國與蘇聯並無傳統友誼可言,這是由社會制度決定的,所以三國如何抉擇只需要看哪種選擇更符合本國的利益即可。英國是一個島國,他的對外政策十分簡單,那就是維持歐洲大陸勢力均衡的態勢,避免過多地捲入紛爭。從英國的外交政策來看,一旦希特勒與蘇聯開戰,英國絕對會袖手旁觀,而且對德國進攻蘇聯也會持一種默許的態度。當然如果雙方有一方出現明顯的劣勢,那英國自然會出面干預。總之,對英國而言,幫忙是有限度的,拼個兩敗俱傷是最好的結果。



對於法國可就不是這樣了。首先,他無法在這種爭霸中置身事外。其次,他與德國又有世仇。從這兩方面來講,法國是絕對不會願意德國再次變得強大起來。但是法國光憑自己的國力又很難遏制德國,所以他的外交政策還得看英國的臉色。因此,法國的策略就是: 絕不能讓德國好過!



美國雖然遠離歐洲,但他也有著自己的訴求。一戰結束後,隨著美國國力的增加,美國對於重建國際秩序的訴求也在增強,因此美國的對外政策就是要力圖打破凡爾賽體系,建立一個屬於自己的體系。歐洲越混亂,對英法國力的削弱也就會越嚴重。因此美國很有可能會像一戰時一樣,大發戰爭財,然後在合適的機會參戰。

如果希特勒先進攻了蘇聯,英美法最初只會看熱鬧,至於以後如何做,那要看各種態勢更符合自己的利益。


看更多軍事資訊,請關注歷史文齋!


歷史文齋


這倒是有可能的,叫做“禍水東引”。看看那一段時間的歷史軌跡,就能有個靠譜的判斷。

一戰時,俄國發生十月革命,很快沙皇被推翻,新生的蘇維埃政權宣佈退出一戰,這樣,在一戰中俄羅斯即不是戰勝國,也不是戰敗國。

一戰結束,德國戰敗,英法聯手對戰敗國進行了瘋狂掠奪,還簽了一大堆監管和限制協議,企圖壓迫得德國永世不得翻身。這也是德國與英法結下深仇的重要原因。

一次世界大戰,並沒能通過戰爭後的資源再分配和壓力釋放,而解決資本主義發展累積的深層次政治、經濟問題,在戰爭結束後,很快還是爆發了經濟危機,英法經濟遭受重創,連大洋彼岸的美國都進入了大蕭條,英法美實力大減。

而德國因為戰敗,本身國家命運就跌到了谷底,全歐洲的經濟蕭條讓英法加緊催要德國戰爭賠款,雖然讓德國雪上加霜,但本己低無可低,反而讓德國民眾加深了對英法的恨意,促進了德國民眾的團結。應該說在希特勒上臺前,德國民眾的復仇情緒己是全國上下一大堆乾柴,遭上希特勒這個火星,自是一點就燃。這就是希特勒發動二次世界大戰的德國民意基礎。

而蘇聯,在渡過了政權建立初期的戰爭和動盪後,開始推行社會主義制度,在當時,社會主義本身就是馬克思、恩格斯在研究了資本主義弊端後,由列寧和斯大林領導的大規模社會實踐,它克服了資本主義很多固疾,在蘇聯取得了巨大成功,使蘇聯經濟快速發展,工業化飛速進步,綜合國力極大提升。短短二三十年間,就讓蘇聯成為歐洲最大、世界第二的經濟體。

因為社會主義就是針對資本主義的相反政治經濟理論,是資本主義的掘墓人,而且列寧、斯大林都推崇暴力推翻資產階級統治,消滅資產階級。蘇聯強盛後,又向世界推行社會主義,對蘇聯的鄰國更是親自派兵去推翻當時政權,呈現出極強的擴張性。英法自是又怕又恨,可以說恨之入骨。苦於地理和實力所限,只能望洋興嘆!這時,如果己復甦過來的德國要於蘇聯發生大規模戰爭,英法一定會支持德國。讓德國去當炮灰與蘇聯對耗,正是英法求之不得之事。

可歷史卻沒這麼演繹,原因一是德國並沒有把握能打贏蘇聯,二是壓榨戰敗後德國的是英法,而英法這時卻極其衰弱,德國民意的基礎就是找英法尋仇,希特勒也無法違背,這就讓德國鋼鐵戰車,必然先壓向英法。正是應了那句話,出來混,總是要還的。英法種下仇恨,自當有此一劫。





淨月暖陽


實際是二戰德國攻打蘇聯,是為德國攻打英國法國的戰爭長期化做準備,希特勒發動二戰,是英法尤其是法國所逼,法國被佔領後,攻擊英國,遇上麻煩,發現戰爭需要長期化了,沒有海外殖民地的德國,需要蘇聯的歐洲糧倉與油田,這才下決心攻擊蘇聯,其它戰爭宣傳口號都是遮羞布而已,別太當回事,資本主義世界,真的是為了錢,可以把絞死自己的絞索都出賣給別人的!

比方哈默,他不在經濟危機中把破產企業的設備都倒騰到蘇聯,我懷疑蘇聯自己都挺不到二戰,所以希特勒不會無腦為什麼主義的事情,去進攻蘇聯,去主動給英法當小弟的。希特勒征服世界的夢想,其實比較現實,就是讓德國取代英國,成為日不落帝國那樣一個世界霸主,並不是無腦到真的打遍全世界,佔領全世界。所以該架空問題不成立,世界是現實的,德國去攻擊蘇聯,英法反感蘇聯不假,但是對德國也沒什麼好感,最大的可能,是一邊看好戲,希望雙方朝死裡打,掏錢的話,是誰快倒下就支持誰,直到雙方都倒下,絕不會支持一方直接乾死另一方!


以英法的德性,多半還各種使絆子,用詭計,企圖把對方推進德俄大戰的火坑裡,只有自己一個人落到好處才罷休,這才是國際局勢的真面目,國際之間,不但要追求利益,而且要追求最高利益,二戰前的英法,沒有後來美國的大格局和長遠眼光,所以希特勒先進攻蘇聯,也只會被利用和出賣,別指望能落到好處。


李三萬的三萬裡


希特勒不可能先打蘇聯,因為在簽訂《慕尼黑協定》以後,德國又將捷克的剩餘部分以波西米亞和摩拉維亞保護國的形式吞併了。此時英法已經認定德國缺乏外交信用,隨即與波蘭等國簽訂條約,共同防禦德國。

而德國和蘇聯之間有著波蘭阻隔,德國除非先進攻波蘭,否則是無法和蘇聯作戰的。而德國一旦進攻波蘭,英法就會對德宣戰。

此時德國去進攻蘇聯,英法也不可能相信德國。有些人覺得英法會禍水東引,但是要注意,歷史上在德國吞併捷克以後,英法主動和波蘭等國達成協議,為波蘭提供擔保,這不符合禍水東引的目的。

所以英法選擇和蘇聯聯合的可能更大,德國會比歷史上更危險



不沉的經遠


希特勒倒是想這麼幹,但是英法不會同意的,所以他才要先打英法。

希特勒上臺後沒多久就開始重整軍備,此後不斷的突破凡爾賽體系的制約。希特勒的戰略很明確,就是要消滅蘇聯,奪取所謂的生存空間,然後稱霸世界。在希特勒的流氓手段下,英法一直採取綏靖主義,寧願犧牲小國利益,也不採取實際行動制止德國。1938年的慕尼黑協定更是將綏靖主義推上了頂峰。

英法的行為在蘇聯看來,這是想禍水東引啊。本來蘇聯還想跟英法訂立攻守同盟,但英法反應並不積極,蘇聯更是加深了這種觀念。

但是從歐洲的局勢來說,無論如何,德國都要先擊敗英法,尤其是法國,之後才會進攻蘇聯。如果德國真的直接進攻蘇聯的話,恐怕下場會比較慘。

一、法德矛盾不可調和

德國崛起之後,法國和德國就在爭奪歐洲大陸的霸權。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法國是極盡所能的要削弱德國,要不是英美反對,德國早就被肢解了。即便如此,德國還是遭到了極大的懲罰。法國成為歐洲大陸事實的霸主。

一戰對法國的傷害其實更大,西線戰場主要在法國境內。戰爭結束後,法國元氣大傷,非常虛弱,對英國的依賴很深。基本上就是如果法國想要幹什麼,英國如果不支持,法國也就沒辦法。但是這不能掩蓋法國對德國的擔憂。

希特勒重新武裝德國時,就遭到了英法強烈反對,尤其是法國。英法德意開始就裁軍問題進行談判,墨索里尼提出了一個四國公約,要求德國放棄擴軍方案。當時領袖還不是很看好元首,還站在英法一邊。

但是希特勒看清了英法的虛弱,他一意孤行,重整軍備。

法國非常擔心,但自己又無能為力,此時蘇聯提出跟法國籤互助條約。法國就只好希望蘇聯在東方牽制德國。

法國為啥不直接干涉德國呢?因為英國不同意,英國人的出發點是所謂的大陸均勢原則。

二、英國的均勢原則

英國作為歐洲大陸邊緣的島國,一向奉行大陸均勢原則。它依靠強大的海軍維繫海洋霸權,同時以海制陸,讓大陸國家相互制衡,避免出現大陸霸主。

英國出於這個角度考慮,在凡爾賽堅決反對法國徹底解決德國的計劃。

德國重新武裝,一定程度上對英國是有利的,符合均勢原則。重新武裝的德國可以牽制法國,削弱法國的霸權。英國可以更好的控制大陸。

反正說白了,英國是不希望看到歐洲大陸出現一家獨大的狀況,不然怎麼對得起攪屎棍的稱號呢!

順便說一下美國,美國在一戰之後,繼續保持孤立。其實孤立的主要原因是美國要取代英國的世界霸主地位,華盛頓會議上,美國的海軍已經跟英國持平了,但英國怎麼可能心甘情願的放棄霸主地位呢。對美國來說,既然暫時沒什麼機會,那就在家先待著吧。

三、如果德國直接進攻蘇聯會怎麼樣

英法美雖然不喜歡紅色蘇聯,但是他們更不願意看到蘇聯被德國吞併。

如果德國吞併了蘇聯,那就意味著法國的大陸霸權沒有了。也意味著英國的均勢失敗了,這不符合英國的利益。而對於美國來說,舊霸主還沒退位呢,又出現了一個新的競爭對手,這是不能容忍的。

所以,英法美會樂意看到德國去顛覆蘇聯,但不會幫他吞併蘇聯。如果德國直接進攻蘇聯,最大的可能是坐山觀虎鬥。當他們看到蘇聯如果撐不住了,肯定會援助蘇聯。如果蘇聯想反攻滅了德國,他們又會支持德國。

對法國來說,最好就是兩國都完蛋。但英國和美國是不會同意的。

在這種情況下,德國可能會發生政變,希特勒會下臺或者被暗殺。


我是迷蝶夢,以上為個人淺見,如果你有不同看法,歡迎留言喲。


迷蝶夢文史社



陪伴Loveflower


對待歷史已經發生的事情,暫且假設一下,假設二戰德國不攻打英法,這個問題會成立嗎?以史為鑑,第一次世界大戰,德國的陰影在歐洲瀰漫,戰後英法等國把德國抽筋扒皮,已經點燃了德國復仇的火種,也為二戰埋下了炸彈。

民族大義上來說,德國對英法是有深仇大恨的,不可能消除的,是深度的。同時德國也有更深層次考慮的,畢竟是關係國家命運的大事件,先打擊蘇聯的話,畢竟蘇聯的國家戰略縱深太大了,如果沒有充足的把握是吃不下來的,德國當時還沒有信心,同時它們也害怕,英法兩國,背後捅刀子,坐收漁利,同時打擊英法能報一戰的恥辱,是一雪前恥的大好機會,還可以大大團結國家內部統一,維穩大後方基地,一舉兩得。於是乎,“閃電戰”就把歐洲國家搞得毫無還手之力,也為自己,統領世界奠定的基石。

如果德國先打蘇聯,首先後勤補給方面也是有問題的,加上英法等國,早就有所耳聞,或許會趁著德蘇戰爭去攻打德國,與其前後受敵,倒不如近水樓臺先得月。

發動戰爭的風險太大了,關乎國家的命運,德國不可能不深度研究戰法戰術的,如果時機可以,他們也可能會先攻打蘇聯的,只是當時的歷史環境,他們不得不作出選擇,因為這是國運,誰都不會把兒女情長放在心上,有時候結合戰爭的走勢,民族大義也可以置之不理的,只要是贏得了勝利,一切都是值得。


中華磚窯廠首席燒磚師


您這一提問,屬於對歷史進行“假設”推斷,只能用“腦補”來回答:

一、他會得到英法的支持,尤其是當時“英相”張伯倫。

二、美方動向,難以判明。

因為當時美國“孤立主義”盛行,與各方交易之大發戰爭財,不會輕易介入爭端。

另外美方之未來國際戰略定位、現今地緣政治環境因素等等方面,美與英法也有不同/區別。

三、希魔即使得到美英法的支援,其攻蘇仍會以失敗告終。

因為蘇俄自身就具備強大雄厚的戰爭持續能力--遼闊戰略縱深、豐富自然礦產、先進科學技術、巨量產製能力、充足人力資源等等。

以及其獨有的“戰鬥民族”特質之精神作風!

四、“普魯士”佔蘇之後、反攻英法,這不會發生及存在的。

雖是說沒有“虎、虎、虎”之軍港被襲的巨大刺激,政治家羅斯福既使再偉大/再能幹,也無法改變美國“孤立主義”不出兵的既定國策。

但是老美也不會讓德國藉機發展到“一家獨大”、成為“大西洋區域霸主”,這就不符合美國的國際戰略利益了。

因為“唇亡齒寒”,由於英美具有相同的背景之“盎格魯-撒克遜”;英法如亡,下一目標就是與大洋彼岸的美國開仗。

美國即使不參戰,也會在除軍事外之所有方面盡力對德國“使絆子”,在法國與蘇俄(英國還有一道海峽屏障)之提前佈署並執行對德整體“牽制”方案。

況且蘇俄會鬥爭到底、英法會全力反抗……

所以,預估推演為蘇德大戰一場、兩敗俱傷;但是蘇聯仍然是存在,這等同於三國時期“華容道上捉/放曹”,以此牽制東吳力量的道理一樣;蘇聯對美英法還有利用價值。

英法危機解除,德國元氣及實力大幅消弱,美國不費一兵一卒取得大西洋“準盟主”資格。

其實,此事還有另一推斷版本,題主如有興趣,請搜索“蘇聯紅軍之歐洲大雷雨計劃”,我在此就不再贅述。


野草Yc


假如德國不打英法,蘇德開戰的話,英法一定高興的。但是這種事不可能發生,。是戰前形勢造成的歷史就是這麼發展的,因為一戰後,英法瘋狂壓榨德國,德國很不高興的,蘇聯伸出援手拉了德國一把,兩國經貿大發展,兩國關係特別好,國家社會主義和社會主義國家走的近,雙方你一口,我一口的吃中東歐,根本就不存在先打蘇聯,後打英法。


東龍45


問題的關鍵是,英法等國首先向德國宣戰的。也就是說,英法隨時隨地可以向德國的背後發起攻擊。在德國武力侵犯了波蘭後,英法等國就已經向德意志第三帝國進入到了戰爭狀態了,只是由於戰爭準備不足,沒有首先發動對德國攻擊。在這樣的態勢下,德國還怎麼可能首先展開對蘇聯的攻擊?(德國和蘇聯合作瓜分了波蘭)所以首先發動對於英法等國的戰爭,勢在必行。德國必須首先擊敗一方,才可能避免兩線作戰。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失敗,有很大的原因就是因為德意志帝國兩線作戰。那麼,德意志第三帝國還要重蹈覆轍麼?綜上所述,德意志第三帝國,怎麼會再次犯下德意志第二帝國的錯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