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利故事:四世同堂大家庭的幸福生活祕訣

慈利故事:四世同堂大家庭的幸福生活秘诀

唐銀彬拌豬食

慈利故事:四世同堂大家庭的幸福生活秘诀

唐銀彬的公公高德松剁豬草

慈利故事:四世同堂大家庭的幸福生活秘诀

唐銀彬的兒子高匯挑豬食

紅網時刻慈利12月11日訊(通訊員 彭莎莎)唐銀彬,51歲,是陽和土家族鄉楊家坪村的一名普通婦女。小時候唐銀彬家裡很窮,沒有讀過什麼書,但是她卻憑著自己勤勞的雙手、堅持不懈的毅力、友善的態度,將一個四世同堂的大家庭打理得井井有條,一家人和和睦睦、日子過得紅紅火火,深受街坊鄰居稱讚。

作為兒媳,唐銀彬勤勤懇懇、孝順老人;作為妻子, 唐銀彬溫柔體貼、善解人意;作為母親,唐銀彬無私奉獻、任勞任怨;作為婆婆,唐銀彬友善和藹、待媳如女。

八十年代,唐銀彬嫁入老高家的時候,家裡很窮,可以說是家徒四壁、吃了上頓沒下頓,再加上兩個兒子上學,本來就困難的日子更是雪上加霜。為了送孩子上學,為了改善家裡的生活,唐銀彬帶著丈夫毅然來到廣州打工,夫妻倆每天起早貪黑,將錢一分一毛的攥起來,悉數寄給家裡的父母,維持家計,就這樣,堅持將孩子送到大學畢業直至參加工作。孩子們工作之後,唐銀彬沒有那麼大的生活壓力了,就開始籌謀著她的養殖大計,考察、看書、上網等等,從一開始的幾頭豬,到現在一百多頭的養豬場,唐銀彬通過自己的努力,帶領全家脫貧致富奔小康。家裡富起來了,唐銀彬卻沒忘記村裡的鄰居們,她與村裡的39戶建檔立卡戶簽訂養殖、勞務合同,帶動他們就業,讓他們從自己的養殖場收入裡分紅。

現如今,唐銀彬的養殖場已經步入正軌,收入可觀,但她卻仍沒閒著,將產業交給丈夫打理,自己卻到來到楊家坪村“八度裡”民俗客棧務工,正是她的這份“不閒著”、影響著老高家一家人,一家子都像上了發條一樣,勤勤懇懇、互幫互助、和睦上進:大兒子在村裡開了一個商店,小兒子到武陵源檢察院上班,大媳婦到山裡碾子鋪上班,七十多歲的公公到本地打零工,七十多歲的婆婆在家帶重孫.......一到週末,一大家子9口人就像約好一樣,聚到養豬場,剁豬草、拌豬飼料、掏糞、餵豬食.......就連上小學的大孫子、襁褓中的小孫子都會來湊熱鬧.......好一副“四世同堂同樂”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