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藝謀的秋菊打官司算經典嗎?

兩個黃狸嗚翠柳


《秋菊打官司》是張藝謀前期的“紀實性”題材作品的代表作。

首先,技術和視聽層面。

細心的觀眾可以發現,《秋菊打官司》這部電影在進行剪輯的過程中,大多是全景的長鏡頭,背景中的環境雜音也都未刻意消除,張藝謀刻意地保留了電影拍攝過程中真實的環境音,這種純客觀的冷峻風格鏡頭,為的就是呈現給觀眾一種儘量擺脫情感傾向的故事,提供觀眾以更多的獨立思考空間。這與張藝謀前期的“國際大片”風格是相吻合的,比如《活著》、《紅高粱》等電影。而新紀元後期,張藝謀開創了“商業大片”的電影熱潮,引入了大量了速剪鏡頭以及超現實的架空武俠場面,如《英雄》、《滿城盡帶黃金甲》,包括最近大火的《影》。



而在故事方面,同樣是現實主義的,相對於故事過於敏感的《活著》,《秋菊打官司》可以說是委婉很多了,鏡頭對準了沒什麼文化、骨子裡卻相當執拗的農村婦女——秋菊一角,她雖然身處當時消息閉塞、物流不通,連進縣城都要半晌日子的山村,但是骨子裡的固執勁兒卻引領著她非要跟村長“討個說法”、逼村長道歉,這種人物的設定其實在當時幾乎是不存在的,“息事寧人”多半是現實版故事的解決方法,但是電影這麼講故事的方法,在當時那個國人思想仍舊簡單而封閉的年代,是有絕對意義的普法意識的。



這種“普法”意識貫穿了電影的始終,包括如何走訪、如何上訴、如何立案,甚至包括結局最終,秋菊已經默認原諒了村長,但是村長依舊被警車帶走了,這種法律大於人情的劇情設定,在某種意義上還是具有一定的普世價值的。

在演員選擇方面,飾演秋菊的鞏俐應該是最大的亮點了。



不同於《大紅燈籠高高掛》和《紅高粱》裡的少女,鞏俐這回直接“土到了家”,言行舉止、步伐喘息,甚至皺一下眉,都完全不見作為一個“演員”加工過的痕跡,這種樸實的質感和渾然天成的氣質是相當難達到的境界。當初編劇在進行劇本創作的時候,想到鞏俐主演就幾曾寫不下去,覺得對方過於高貴、華麗,而在張藝謀的反覆堅持下,終究讓鞏俐拿下了這個角色,而看了成品的我們也可以看出來,鞏俐給張藝謀、給自己、給中國電影,交了一份很令人滿意的答卷。

你還有哪些觀點想要分享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參與討論哦~看完了記得點個贊、轉個發、加個小小滴關注哦,狗蛋兒愛你們~


狗蛋兒的私人影院


怎麼說呢,說出來可能就有歧視或偏見。這本身是一部教育片,反應下層人也就是農民沒文化,是一種愚昧,何來經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