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好!P2P社會價值越發得到行業認可

在11月中旬,中國政府網發佈了《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職能配置、內設機構和人員編制規定》,網貸行業監管制度正式確定為銀保監會職責。

此舉意味著一直以來以“野路子軍”成長起來並備受爭議的P2P網貸,開始正式進入了國家“編制”,成為金融行業正規軍,未來將與銀行一起受到銀保監會管理,分屬普惠金融部和銀行監管部。

利好!P2P社會價值越發得到行業認可

可以預見的是,今後P2P業務活動的監管將會更規範。有關人士認為,P2P網貸一定程度上彌補了傳統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的短板,在普惠金融發展方面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且主要滿足了實體經濟尤其是小微企業的融資需求,被納入國家監管對整個行業來說可謂是重大利好。

回顧P2P網貸在國內的發展史,可謂是一部草根的奮鬥“上位史”。從2007年國內第一家P2P網貸機構成立起,行業至今已有十餘年的發展史,期間創造了萬億級不可小覷的體量和遍地開花、最高峰時全國有9000家平臺運營的繁盛景象。不過與此同時,在野蠻生長、無序擴張的過程中,在“三無狀態”——“無准入門檻、無規範操作標準、無金融監管”下,行業也累積下了重重的問題、為後續的發展埋下了多層隱患。且伴隨著一次次行業的自我淨化、雷潮的爆發,期間千家平臺的退出或倒下,給P2P帶來了巨大的輿論衝擊,網貸被冠上了各種帽子,甚至一度揹負著罵名承壓而行。

尤其是在今年的雷潮中,整個行業跌入谷底,市場資金流數月來持續為極弱狀態,市場疲軟難振。幸運的是,行業也從此迎來了更嚴厲的監管,備案工作重啟,合規檢查工作開始陸續展開。

就在8月中旬,P2P網絡借貸風險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下發了《關於開展網貸機構合規檢查工作的通知》和108條《P2P合規檢查問題清單》,可以說是為行業接下來的發展和整改指明瞭方向。按照通知要求,合規檢查工作將於今年的12月底完成,此後會根據檢查情況,“基本符合信息中介定位和各類標準的網貸機構將接入信息披露和產品登記系統,經過一段時間運行檢驗後,條件成熟的機構可按要求申請備案。”如今距合規檢查工作截止僅剩一個月的時間,各地市監管正穩步有序推進相關工作。

而且監管在對行業展開嚴厲整頓的同時,也逐步開始引導一些網貸機構良性退出。據統計,目前全國已有12個省市先後發佈了退出指引,包括深圳、濟南、杭州、北京、廣州、安徽、上海、瀋陽、莆田、大連、廣東、江西等。多位行業人士表示,當前行業內的泡沫仍有較大的擠壓空間,不合規及問題平臺的出清尚需時日,而這些機構能否良性退出、軟著陸,關係著出借人的合法權益和社會穩定,以上退出指引有著重要意義。

總之,被納入金融行業“正規軍”的P2P網貸,其社會價值越發得到認可,相信在監管之下,隨著行業出清的完成,行業將迎來更健康和理性的新生,為普惠金融事業發揮自身更積極的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