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營銀行推攬儲新招 定期存款收益權轉讓成“新寵”

“定期存款收益高於活期存款,但流動性差”,基於銀行存貸業務的屬性,長久以來,這一理財觀念深入人心。不過,近期市場上出現了一種新型“活期存款”,既有著堪比定期存款的較高收益率,同時又可以實現隨存隨取的靈活性,因而迅速引起市場的關注。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包括富民銀行、藍海銀行、百信銀行等在內的8家互聯網銀行紛紛推出了類似的創新型現金管理產品。那麼,為什麼這類產品既有長期限定期存款的高利率,又可以享受靈活支取呢?

記者注意到,這類產品介紹中均提到客戶提前支取存款,是將對應的定期存款收益權轉讓給合作金融機構,從而獲得較高的“提前支取利率”。

長沙銀行資產管理部副總經理向實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如果是收益權轉讓的話,對客戶來講基本沒有新增風險。但是規模小還好,如果規模做大了,對民營銀行流動性管理的挑戰會比較大。

年化到期支取利率4.875%

年關將至,對於銀行業而言,一場沒有硝煙的攬儲大戰似乎已經拉開了帷幕。除了傳統的定期存款、大額存單、結構性存款之外,一種兼具收益性與流動性的創新型現金管理產品成為多家民營銀行近期熱推的對象。

據融360不完全統計,目前有8家互聯網銀行在發行此類產品,其中包括民營銀行和直銷銀行。多數銀行除了在自己銀行的APP上售賣該類產品,還會選擇和互聯網巨頭合作代銷。

記者梳理產品介紹發現,這類創新型現金管理產品均對應3年或5年定期存款。客戶購買的產品均對應在銀行存入一筆定期存款。在到期日之前,客戶可隨時提前支取。目前來看,提前支取利率可以達到4.3%。同時,記者注意到,在產品介紹中稱銀行信用保證本金無風險。另外,這類產品的起投金額很低但利率往往較高,起投金額可以低至50元,到期支取利率可以高達4.875%。

記者諮詢了一名國有大行工作人員,該工作人員稱,一般來說,定期存款若是沒有存滿期限,都會按照活期存款利息計算。

不過,部分銀行為了吸收存款,推出的定期存款產品也會採取“靠檔”的方式計息。但是這類靠檔計息的定期存款產品往往對起投金額要求較高。

而這些民營銀行和直銷銀行推出的創新型現金管理產品不僅起投金額低,而且提前支取收益率可以達到4.3%,在產品介紹中稱銀行信用保證本金無風險、並且到期年化收益率和提前支取利率還高過市面上不少理財產品。

需讓渡定期存款收益權

從產品介紹來看,可以說,民營銀行和直銷銀行推出的創新型現金管理產品是高利率的“活期存款”了。那麼,為什麼這類產品對應的定期存款提前支取不僅不會換擋成為活期存款利息計息,又可以不靠檔計息,而是享受比市面上不少理財產品還高的利率呢?

記者以投資者的身份致電富民銀行想要進一步瞭解上述“富民寶”產品的運作模式。富民銀行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客戶購買了這款產品,如果提前支取,之後剩餘期間會由第三方機構把錢墊進來。

記者進一步詢問第三方機構具體是什麼機構,對方回答是信託公司,並表示富民銀行與信託公司之間雙方有合作,如果客戶提前支取,相當於將該筆存款剩餘期間的收益權轉讓給了信託公司。

藍海銀行工作人員也告訴記者,第三方金融服務機構是信託公司,目前是國通信託。“推出的‘藍寶寶’產品屬於現金管理類產品,而非理財產品,本身是五年期整存整取的定期存款。如果存滿五年,平均年化收益率為4.875%,如果提前支取,藍海銀行會將該筆存款收益權轉讓給國通信託,讓客戶提前拿到本金和收益。本金和利息都是在國家的存款保險制度保障之內。”藍海銀行工作人員告訴記者。

百信銀行工作人員也告訴記者,產品對應5年存款,現在客戶存3年取出來,剩下的2年就由第三方金融服務機構來存。當客戶把這筆錢取出來之後,客戶就跟這項業務沒有關係了,這項業務對於投資人來說已經終止了。

融360稱,這種所謂的“活期存款”,實際上並不是普通的存款,而是將定期存款的收益權轉讓的一種產品。投資者將資金存入後,實際上資金進入了三年或五年定期存款的資金池,投資者之所以買入就能確定利息,是因為提前計算了定期存款到期的利息,而投資者提前支取時,就將此收益權轉讓給第三方機構,全部資金到期後,銀行將再將部分定期存款利息分給第三方機構。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詢問這類創新存款產品高利率的原因時,一名工作人員表示,銀行進行產品銷售以及吸收存款都是有成本的,“我們這邊是犧牲了一部分成本,希望客戶來存入。”

那麼,是否如這名工作人員所說,銀行犧牲成本來吸收存款呢?

融360指出,而銀行之所以能給予投資者如此高的利息,是因為發行這種存款產品的主要是互聯網銀行,以利率水平相對較高的小額借貸為主營業務,所以這種活期存款實際上能讓銀行鎖定定期存款,從而支持貸款的資金。這樣高利率的貸款基本可以覆蓋定期存款的高息。

民营银行推揽储新招 定期存款收益权转让成“新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