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十萬塊錢,是存銀行好還是買理財產品好?有什麼好的建議嗎?

A發現更大的世界


理財的問題問我就對了,10萬元不是個小數目,需要好好分配下。\r

1.存銀行

首先存銀行肯定是可以的,但是利息實在太少了,一年才2%的利息,直接存銀行基本會被通脹影響反而是虧錢。\r

2.理財產品

理財產品是不錯的選擇,現在銀行也有在賣理財產品,收益率也是有高有底,保本保息一般能在4%左右,還是不錯,唯一的缺點就是時間比較少,200天或者更短就得重新買。還有收益率高的,風險自然也挺高的,一般不要超過8%,特別是P2P理財,收益上10%的還保本保息,那種大多數都有問題,千萬不要貪圖利息收益高就選擇。\r

3.配置股票

其次還可以配置一些股票,佔比不要超過30%,因為是有風險的投資,儘量配置 少一些,但也保留了日後牛市來臨的爆炸收益的可能。\r

4.配置國債

最後可以配置點國債,這個比例和理財可以自由協調,收益都還不錯安全性高,不過時間較長,急需用錢的話不太適合。\r

理財就是不要把雞蛋放進一個籃子裡,既要保證本金的安全(如固定收入類),也要有風險型投資佔有一定比例,增長多元化才能充分利用複利的作用。



領漲股APP



10萬存銀行還是買理財產品?這要看各人投資偏好,以及風險承受能力,適合的投資者買適合的產品。

一,如果你是保守型投資者,肯定選擇銀行存款,因為厭惡風險。但即使存銀行,也是有講究的。

存款期限的不同,利息也有高低。一般規律是存期越長利率越高,但很多銀行3年期與5年期利率差別不大,或者根本沒有差別,比如國有銀行普通3年期與5年期一樣都是2.75%。所以,為了保證一定流動性,以3年期為宜。


存款品種不同,利息也有差異。如今銀行定期存款種類逐漸增多,比如普通定期、大額存單、結構性存款和智能定期存款,而且利率上浮幅度逐漸增加。其中大額存單起存金額至少20萬,所以不能存。結構性存款雖然保本,但利率浮動區間較大,建議謹慎。目前最優的定期存款是智能定期存款,比如振興銀行的振興存,提前支取利率3.8%,滿期利率5.1%,在流動性和收益率上要超過很多定期存款。

選擇銀行不同,也有利差。據統計,國有銀行、股份制銀行、城商行農商行、民營銀行利率上浮幅度依次增大。國有銀行上浮幅度一般30%……40%,民營銀行可以上浮55%,比如億聯銀行5年期定期存款利率達到5.45%。


二,如果你是謹慎型以上投資者,完全可以購買理財產品。

說到理財產品,很多人認為銀保監會資管新規出臺後,打破剛性兌付後,風險會更大,銀行徹底不管了,其實這是認識誤區。首先,非保本理財產品並非新鮮事物,幾年前也就有了,而且銷售形勢也不錯;其次,據官宣,2017年銀行理財產品中,不能足額兌付的比例僅佔0.4%,比例很小,絕大部分可以全額兌付,應該是低風險產品。為了品牌形象的需要,銀行對理財產品的管理運營是十分謹慎的,因為他們知道後果。

當然,在平臺選擇上也應該謹慎,畢竟不是沒有風險。目前理財平臺很多,比如P2P、信託、互金平臺以及銀行系等,對於前二者,強調專業性和火眼金睛,畢竟良莠不齊,套路多,不懂的不要亂碰;互金平臺大部分充當代銷角色,與風險沒有瓜葛,即使是自營產品,也得選頭部平臺。因此,很多人認為,銀行系理財才是傻瓜理財,確實如此。在外部強監管和內部規範化管理下,銀行系理財相對單純很多,而且團隊專業性更強,投資者幾乎就是甩手掌櫃。目前,大部分銀行和大部分理財產品門檻已經降到了1萬,很親民。所以,10萬元也是可以選擇銀行系理財產品的。


龍門山財經


很高興來回答這個問題,理財是多方面的可以選擇存款,或者買理財產品,或者買高收益的產品,國債都可以。

十萬元的話,現在銀行理財都是五萬起步,並且現在年化收益不到4%,並且銀保監會現在不允許理財銷售有剛性兌付,所以導致了銀行現在的理財產品不是很好銷售。

國債收益相對高點,但是存款期限有些長,對於那些需要流動資金的人來說可能不是很方便。

定期存款,利率不高,並且期限也長,目前很少有人去接受。

十萬元我個人認為可以買點起點低的理財產品,留一部分資金,如果想獲得高的長期收益,那我我覺得指數基金ETF可以每月定投點,雖然說目前金融市場來說不太好,但是總體來說還是地位,指數基金未來還是能跑贏大盤。

以上就是個人看法,不喜勿噴。


雲遊股海


你好,能夠提出來這個問題,說明你對於個人的資產是有規劃的。

在選擇存銀行或者買理財產品之前,要先確定一項內容,那就是這筆資金是遇到急事需要使用的時候隨時可以取出來,還是不用取出來,可以一直放著的。

若是這筆資金一直不動用,按照一年期存款的利率來算,根據銀行不同,一般是1.5--2.1%,10萬元一年大致在1500--2000之間,一年期的理財產品的收益一般在3--5%,算下來 一年是在3000--5000元,單純從收益上來看,理財的收益更高些。

如果是資金隨時需要隨時取出,無論是定期存款還是理財產品,都是有時間期限的,提前取出的話,收益會受到很大影響。

不如餘額寶或者微信裡面的零錢通,雖然有金額和提現方面的限制,但時效性會更好一些。


山高為谷深谷為峰


有10萬塊錢存在銀行,那也就是說銀行會拿的這些錢去做其他的投資,給大家舉一些成功的例子:

2004年深圳發展銀行投資5000萬,《夜宴》;2007年工商銀行投資1.2億,《狄仁傑》《風聲》《追影》《唐山大地震》;2014年中信信託投資1500萬,《黃金時代》等等

一個行業的興盛,天時、地利、人和!作為一個高度創新的影視行業,資本的力量對他的正常發展尤為重要,這些年,沒有一些個人和企業的民營投資方,中國影視劇製作,也支持不到今天

你存錢去銀行,銀行卻拿你的錢來投資電影,為什麼不主動參與影視投資呢?

大家有什麼看法?歡迎交流

本人從事影視行業多年,想要了解影視項目的,可以關注私信小編


專注影視投資


有個很有趣的問題,銀行存入的錢是你的私人財產嗎?

可能你會覺得,這就是我的錢啊,沒毛病

但實際,你存入銀行的錢是被銀行拿去使用了,不管做了什麼用途,但其實很有可能就不再是你的財產。

當然,說這個但意思是,銀行拿了你的錢去生錢,而你為什麼要選擇低收益的方式來處理這筆錢呢?當然,如果不想冒險,這是個不錯的選擇。

買理財產品的話有風險,但是看買什麼,比如你可以分配你的資金,拿出一部分買基金,一部分做定投,一部分買期貨或者股票(不建議買股票),可能當下的利潤很小,但是複利會讓你的錢更多。

現在你手上是十萬,存入銀行幾年取出十萬多一點點,你以為自己好像沒有虧反而賺了,但實際呢?隨著通貨膨脹,你的錢會越來越不值錢。


叭叭菲特


  從收益上來說,自然是買理財產品好,但收益與風險成正比,相對而言理財風險要高於銀行存款。因此,具體是存銀行還是購買理財產品要看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和投資經驗,產品本身沒有好壞之分,既然存在就有其合理性,只是所適合的人群不同罷了。

  但是可以考慮兩樣都選,比如5萬存銀行,5萬進行理財,這樣反而可以分散風險的同時獲得較高的收益。

  有很多人提到某些小型城商銀行或信用社五年定期利率高達5.5%,是否比理財更好?未必,不能因為銀行存款購買了存款保險,就以為無風險,照樣存在違約風險、流動性風險和利率風險等風險。

  《存款保險條例》最高50萬的賠付是存款保險基金所賦予的,跟銀行倒閉違約風險沒有關係。就像我們購買支付寶賬戶財產險,不能因為購買了財產險而將賬戶密碼隨意洩露一樣。存款保險也一樣,屬於保險範疇,並不是說銀行不存在違約風險,比如破產倒閉。

  而我們購買理財產品只是沒有相應的財產險罷了,但可以多出風險補償收益,多出來的收益遠遠可以自己承擔相應的保險,畢竟保險公司存在經營成本。

  如果是要存五年期的小型城商銀行或信用社的定期存款,那麼真不如購買中低風險理財產品,不管是收益還是風險都優越於該存款。

  把錢存入銀行是與銀行建立債權債務關係,而中低風險理財產品主要投資標的就是高信用評級的國債、金融債和企業債等,標的的存在形式就是債權的存在形式,而一些民營銀行的債權可能不如高信用評級的企業債,更別說是金融債和國債了。但小型銀行卻要將吸收的存款按照12.5%(大型金融機構為14.5%)的比例上交給央行作為存款準備金,本身就存在較大的運營成本。

  所以,中低風險理財產品在非極端的情況下是不會虧損的,看見虧損的理財產品都為中風險及以上理財產品,因為其可進行股權投資,比如投資股票。

  在流動性方面,中低風險理財產品期限一般在一年以下,如果是債券基金可以進行隨時贖回,流動性極強。而接近一年期的中低風險理財產品收益率一般在5%上下,每年存在一個複利,以5年一個週期計算,收益率為1.05^5-1=27.63%;而五年定期以5.5%計算(不存在複利)只有5.5%*5=27.5%的收益率(流動性差)。

  如果不是那麼保守,更建議將更多的資金配置於中低風險理財產品,而不是定期存款。那麼為什麼不考慮中風險以上的理財產品?比如中風險以上定期理財產品,以及混合基金股票基金等,主要是因為想著存款的人都比較保守,並不建議投資中風險及以上理財產品,存在本金損失的可能性,投資者未必能接受得了。


三人聚眾


首選考量你這十萬的投資期限,在投資期限內是否會有急用的可能,當然這個是規劃的問題,潛在概率,比如突然可能的突發事情等等,有,是否全部要用上,有,這就直接存銀行,低利息高流通。部分要用,比如五萬,那就分開投資,五萬直接銀行,需要可以購買貨幣基金或其他短期理財,甚至可以期限匹配來做響應的長短安排投資。

其次,十萬投資,從本質上我覺得應該是更看重本金的安全,低風險低收益,所以哪怕購買理財產品也要選擇好標的資產,這點尤為重要,具體怎麼選擇,這塊你可以諮詢相關銀行,說出你的需求,他們匹配你需求的產品,合適就搞定了。

謝謝


幽解默


這個要看你自己的個性了,首先存銀行收益低但是風險小,投資理財收益高同時風險也大,如果你這個屬於那種愛闖的性格我還是建議你投資一些東西,人這一輩子誰沒有經歷過什麼大風大雨的。



青少年熬夜大人


如果你是謹慎型投資者,那麼你可以買理財投資產品,當然,銀行的一些理財產品,相應的收益可以抵消物價上漲的幅度,但總體無法讓我們的錢達到保值,貨幣是在貶值的,如果這筆錢是長期不用的,建議做其它的一些有價值的投資,因此,現在的時代,也需要我們自己掌握一些投資的能力,現在市面上的投資方式很多,基金,債券,證券,期貨等,但做任何投資首先要學習,其次是有專業的分析師指導你,在國外這方面的程度都比較高,在我國現在還是比較欠缺的,因為起步比較晚,很多人業餘理財能做好,收入往往比自己上班的工資還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