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很多香港演員在內地紅不了?

隔壁老王他爹老吳


香港演員在內地紅不了,一是文化背景上的差異;二是題材內容上的不同;三是演出風格上的區別;四是觀眾喜好上的差別。



香港電影和電視劇是在港英文化的土壤上成長起來的,其價值觀充滿法制精神。演員習慣於這種氛圍,在內地這個新的人文環境下難以適應。

香港藝人擅長於警匪片、古裝片和商戰片,這與香港的社會特徵有密切關係。港劇中的警匪片和商戰片凸顯法制社會特徵,與大陸人情社會反差很大。演員難以用真情實感去表現角色。

港片港劇的演出風格節奏較快,愛憎分明、大喜大悲。演員飽受此類場景的薰陶,難以接受內地婉約的角色風格。而且香港處於南方熱帶地區,南方的生活習俗和廣袤的北方地區反差較大,這在電影和電視劇中均有反映。

內地觀眾在節奏上慢了一二個節拍,在港片和港劇中難以欣賞到反映當代大陸題材的故事。而長期生活在香港的演員,難以扮演好內地題材的影視劇。即使馬鍾德、鄭嘉穎、袁詠儀這樣的香港大牌明星,都逃不出這個窠臼,沒有出色的表現。

然而,內地還是有一大批觀眾,喜歡TVB的節目,有人達到了每劇必追的程度。可惜香港影視劇如今人才缺乏、青黃不接,內容同質化嚴重,極少創新作品。

從歷史長河來考量,其輝煌已經成為歷史。

一家之言,歡迎批評指正,敬請點贊關注,順祝工作快樂!


陸燕青


 看到很多港臺藝人在內地淘金,比較火的有鍾漢良,鄭嘉穎,吳奇隆,劉愷威,蘇有朋,霍建華還有誰我就不知道了,上網看的影視和新聞就他們劇比較多吧。

但是他們的劇普遍有個問題,就是路線基本上以武俠,年代,古裝為主吧,都感覺是非主流的戲。 

但是內地小生往往能演出像北京青年(今年比較火)這樣類型的偏主流劇,甚至還有可能演紅色主流劇 

其實港臺演員難道就不能出任像北京青年裡面的角色嗎?如果說演技,我覺得沒有問題的。

不要跟我說港臺演員無法融入內地文化?那是狗屁,有些電視劇真的要那麼厚重的文化感嗎?當然不排除有部分需要,我覺得大部分是可以融入的。


微萌娛樂


關注小塵說電影,帶你瞭解電影圈。

對於80後90後來說,香港電影和演員陪伴著我們長大,伴隨了我們整個童年。提起香港老一輩演員,我們總會想起曾經歡樂的童年,每當手裡拿著功夫片、鬼片和槍戰片等碟片,放入VCD影碟後,內心充滿了開心和期待。

可是新一代的香港演員,好像大家也沒記住幾個,原因到底是什麼呢?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一是近年來香港電影的整體沒落。

由於香港電影整體市場太小,想當年,在香港娛樂圈最為繁華的八九十年代,香港投資過千萬的電影比比皆是,相反,大陸一個幾百萬製作的電影,就算是大片兒了。

近年來卻出現了相反現象,香港電影的傳統市場東南亞已經被好萊塢佔領,而且以商業片為優勢的香港電影由於投資小,製作規模不大,商業片質量自然下降一大截;相反大陸由於資本雄厚,並向好萊塢模式學習,特效大片越來越成熟,競爭力越來越大。

這樣沒有優勢的香港電影裡,也就紅不了香港演員。

二是長相和氣質差異。

也就是審美的差異,其實近年來由於內地娛樂圈的成熟,網絡的發達,人們可以迅速的瞭解很多內地演員,不像以前,網絡不發達,人們更多的瞭解演員是通過VCD看香港電影,因此只能粉香港演員,因為渠道就這麼小。

當有了內地那麼多演員可以粉時,為什麼要去粉長相和氣質和內地演員差異較大的香港演員。

三是香港造優秀演員的時代終結。

香港知名演員:50後:成龍、周潤發、梁家輝;60後更是人才濟濟:劉德華、黃秋生、張學友、周星馳、梁朝偉、吳鎮宇、甄子丹、劉青雲、郭富城、黎明、張家輝;70後就有些沒落了:古天樂、陳奕迅、吳彥祖;到了80後,現在還活躍在影壇的有些知名度的好像就余文樂了,而且他還是81年的,至於年紀比他更小的香港男演員,大家估計也都記不起來,可見香港優秀演員的斷層有多嚴重。

四是合約在身,身不由己。

演員不是想去哪裡就能去哪裡發展,合約限制著他們。

五是在香港有名氣,在內地臉生,不如香港身價。

比如演過《太極張三丰》中董天寶的錢小豪、演過《殭屍叔叔》中四目道長的

陳友、演過很多賭片中特異功能的反派角色的程東、演過《破壞之王》斷水流大師兄的林國斌、演過《九品芝麻官》中常威的周兆龍等。

六是香港演員在香港混的風生水起,不缺錢,不需要內地來圈粉圈錢。

其實相對內地,香港娛樂圈風氣要好很多,什麼職業道德缺失、摳圖和替身等發生的比較少,大家還是有藝術追求的,在香港掙了很多錢,再沒必要去內地繼續撈錢。

七是語言差異。

“大渣好,我係咕天樂,貪挽懶月,介系一個你沒有挽過的船新版本,擠需體驗三番鍾,裡就會幹我一樣,捱上節款遊戲。”相信大家都被這句話洗腦,也成為了大家調侃的談資。

這個例子不難看出,香港演員的普通話水平真的差,其實像古天樂在內地混了這麼多年,普通話水平都這麼差,更何況那些新生代演員,普通話水平有多差,真是不敢想象,當他們在影視作品中普通話的對白,估計分分鐘讓人出戏,這樣肯定獲得不了內地觀眾的喜愛。



小塵說電影


關注令狐伯光,帶你瞭解影視娛樂大小事!


香港演員在內地紅不了,這還是得分很多種情況,如果要總結一下,大概如此。


香港老一輩男演員,在華語電影圈佔據半壁江山;香港老一輩女演員,在華語電影圈地位尷尬。香港中生代男演員,在華語影視圈漸成明日黃花,香港中生代女演員,在華語影視劇不上不下。


至於香港新生代的演員,歌手還有明星。他們如果沒有得到已經成為華語影視文化中心的大陸市場認同,便越來越淪為香港地區性的小明星。


第一、香港老一輩男演員,在華語電影圈半壁江山。

不說話,只需要列名字即可,成龍,周潤發,洪金寶,周星馳,梁朝偉,梁家輝,四大天王,劉青雲,吳鎮宇,黃秋生,張家輝等等。


第二、香港老一輩女演員,在華語影視圈地位尷尬

不說話,只需要列名字即可,張曼玉,林青霞,鐘楚紅,邱淑貞,關之琳,王祖賢,梅豔芳,朱茵,李嘉欣,李若彤等等。


上述香港電影全盛時期的女演員,要麼遺憾離世,要麼他國退隱,要麼嫁入豪門。現在還在華語娛樂圈參演影視作品的,只剩下絕對統治地位的劉嘉玲,陳可辛妻子吳君如,卡在年齡的鄭秀文等。


第三、香港中生代男演員,在華語影視圈明日黃花

當提到香港青年男演員的時候,不知道大家有沒有一個意識,怎麼老是那幾張臉的感覺。沒錯,如果單以年齡來計算,香港中生代男演員,數量真的不多。


古天樂1970年,吳彥祖1974年,張晉1974年(張晉已經大火,雖然是重慶人,但在香港發展能算一位)。張智霖1971年,在大銀幕上影響不大,但電視劇能絕對男主,也能算上一位。


林家棟現在發展勢頭不錯,未來基本能成為一位,但林家棟1967年,現在都已經51歲了。

35歲——40歲左右:余文樂1981年,謝霆鋒1980年,如果陳冠希哥不出事,肯定能算一位。


在電視劇方面,鍾漢良1974年,林峰1979年。 劉凱威1974年,他除了楊冪的老公,真不知他留下什麼角色,但能擔任第一男主角,也算作一位。譚耀文1969年,電視劇擔任絕對男主不多,勉強就算上。

張家輝1967年,經常與古天樂,吳彥祖等人一起,實際都已經51歲,跟張家輝同年齡的鄭中基、鄭伊健,陳小春,他們不管退隱還是如何,人氣確實大不如前。


香港中生代年紀小一些的電視劇演員,吳卓羲、黃宗澤、郭晉安等等,跟tvb電視圈的女演員相同,由於香港電視產業的衰落。一如倒閉的亞視,死撐的tvb,明日黃花,令人只能哀嘆!


第四、香港中生代女演員,在華語影視劇不上不下

香港中生代女明星更少,楊千樺1974年,混電視圈香港中生代女演員很多,比如鄧萃雯,邵美琪, 蒙嘉慧, 周麗淇,宣萱,楊怡, 胡杏兒, 鍾嘉欣, 郭羨妮,伍詠薇等等。


香港女演員在電影大銀幕上面,出現幾率越來越少,她們多參演香港電視劇。現在的港劇在內地,真的不太行,沒有太大的火爆度。只能憑藉大陸電視劇作品,還有角色重新火爆。

這樣重新翻紅很高的有兩位,都是憑藉宮鬥劇,《甄嬛傳》的娘娘蔡少芬,再到《延禧攻略》的佘詩曼,相信原因大家都懂。


多提一句:香港女演員在電影大銀幕越來越少,原因香港電影圈現在非常愛用一種模式,內地商業資本,香港故事背景,香港的男演員,但女主角基本選擇大陸女演員,比如近十年來,我們看到香港警匪片,女主角都是高圓圓,佟麗婭,袁泉,馬伊琍,朗月婷等等。


第五、香港新生代的演員,歌手還有明星。他們如果沒有得到已經成為華語影視文化中心的大陸市場認同,便越來越淪為香港地區性的小明星。

還需要全面分析嗎?


只需要列幾位名字即可,鄧紫棋在參加湖南衛視《我是歌手》之前,已經火爆整個香港,但在大陸還有整個華語地區知名度如何?


陳偉霆在參演《古劍奇譚》之前,在香港是新生代佼佼者,大陸觀眾知名度如何?

楊穎在成為黃曉明女朋友之前,所得到的一線和頂級資源,又是如何了?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世事滄桑變化,香港演員現在紅不了,因為歷史環境和整個行業改變了,如是而已。


更多關於香港演員的問題,歡迎大家關注討論!!!


令狐伯光


其實不是紅不了,只是他們的發展重心不在內地,比如古天樂等等很少在內地拍電影。況且香港電影很久已經全球商業化發行了。

別忘了英聯邦還有52個國家。

現在中國大陸資金也湧入香港娛樂圈。通過香港這個商業化平臺推廣中國文化。

特別是於老闆一直是香港電影的幕後投資商推廣者。

利用香港這個商業化平臺。

香港的電影在外埠市場有非常好的 銷售成績。

大陸市場只是香港商業化電影其中之一的一個銷售市場。


股海人生260


因為香港演藝界人士大多數在內地紅不起來的原因是因為他們的思想觀念和文化素養及自身發展路線都與內的文化和發展有很大的區別,我們的大眾都是接受所能接受發展想要發展的東西,而不是標新立異和違背民族發展需要才去背道而馳的……


蹉跎歲月211284952


其實不是紅不了,只是他們的發展重心不在內地,比如古天樂,張家輝等很少在內地拍電影,參加綜藝,他們的工作重心在香港,也是一心為了振興香港的電影事業,不是跟內地的一些小生一樣,他們的演藝事業生命週期很長,他們給自己的定位就是演員,不是當紅炸子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