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前就被佔領的捷克斯洛伐克為何在二戰中相對平靜?

、花月葬╮


二戰時期捷克斯洛伐克新任領導人主動投靠德國,再加之捷克人曾跟德國混了幾百年,所以二戰期間捷克斯洛伐克相對平靜


1938年的9月29到30日英、法、德、意在德國慕尼黑簽訂了分裂捷克斯洛伐克的《慕尼黑協定》,捷克斯洛伐克蘇臺德地區歸德國所有。這個協定是英法兩國強迫捷克斯洛伐克接受的。很明顯捷克斯洛伐克已經被英法兩國出賣,做了英法綏靖政策的產物。在失去蘇臺德地區後捷克斯洛伐克已經頻臨滅亡,再加上捷克斯洛伐克的現任領導人心灰意冷而辭職,新上任的領導者又主動投靠了強大的德國。

從地圖中可以看出捷克斯洛伐克位於歐洲的中心,戰略位置很重要,加之捷克的礦產資源豐富,又擁有比較發達的軍事工業。而捷克蘇臺德地區有三百多萬日耳曼人,當時德國希特勒想稱霸歐洲,開始實行擴張政策,本就對蘇臺德地區垂涎欲滴,再加之蘇臺德日耳曼之人之便利,便很輕鬆的吞併蘇臺德地區。

自從協簽訂《慕尼黑協議》後,德國便著手吞併捷克斯洛伐克。德國當時非常強大,英法不敢正面與之交惡,把捷克斯洛伐克當做“貢品”送給德國。捷克領導人自覺無法與強大的德國對抗,為理明事主動投靠德國。



在德意志第一帝國時期也就是神聖羅馬帝國,那時候就統治了捷克斯洛伐克大部分地區。奧匈帝國成立後,捷克斯洛伐克歸奧匈帝國統治。奧匈帝國跟德國一戰時是倆好基友。一戰結束後,奧匈帝國土崩瓦解,捷克斯洛伐克獨立出去成為一個主權國家。這個意思就是捷克斯洛伐克跟著德國混了幾百年,擁有良好的民眾基礎。



綜上所述,二戰時期德國強大捷克弱小;捷克被英法出賣,捷克領導人便主動投靠德國;在加上有幾百年的民眾基礎。所以當德國佔領捷克斯洛伐克時,民眾並沒有反彈,相對平靜。


抽菸的苦咖啡


捷克當時的確有較好的工業基礎,軍械也是優良品質的代名詞,軍隊也有近百萬。

但捷克在強大的德國面前還是不值得一提。德國索要蘇臺德地區,捷克不想退讓,但英法採取綏靖政策,逼迫捷克割讓蘇臺德地區。而捷克本身就是一個一戰後從奧匈帝國分離出來的並由多個民族拼湊起來的國家,蘇臺德被德國佔領以後,波希米亞等地區也開始鬧獨立,如此危難之際,波蘭又落井下石,藉機佔了捷克一塊地。捷克既然打不過德國,又沒有人幫助他,不如干脆投降德國算了,這樣捷克也可起勁地跟著德國去打波蘭了,也算可藉此報仇。


以上是德國佔領捷克後在捷克領土上建立的波希米亞和摩拉維亞保護國郵票。
本館珍藏許多波希米亞和摩拉維亞共和國郵票,見證了捷克二戰中的歷史。

正因為捷克二戰時沒有多大反抗德國,因此顯得相對平靜,這個就毋庸置疑了。


湘平古珍郵館


兔哥談談個人觀點,單從二戰的起始點看捷克斯洛伐克的確在二戰中的處境是平靜的,二戰整個歐洲戰場沒有一個國家能夠獨善其身,即便是西班牙,瑞士,瑞典,土耳其等等中立國,只所以能獨善其身,除宣佈中立原則外,都或多或少的暗中為納粹德國效力。而玩的最好的當屬弗朗哥,西班牙總統,兩頭撈油水,撈的缽滿盆滿。甚至要希特勒提供保護,且沒入夥。

和這些國家比,捷克這個二戰中看似“平靜”的國家其實是個可“可憐娃”,被人拋棄,被人出賣的“可憐娃”。這得從二戰開始的前頁說起。捷克工業基礎非常發達,繼承了奧匈帝國80%的工業,特別是軍工製造更是實力雄厚,我們熟悉的“捷克”式輕機槍縱橫中國抗日戰場,“斯科達”,大家一定會想到“斯科達”牌轎車,其實人家那時可是生產武器的,是當時歐洲第二大兵工廠,另外在以德裔為主的蘇臺德地區的兵工廠,其軍工產量是英國的總和。捷克人的戰鬥力也是非常了得,曾打的“老毛子”屁滾尿流。



重要的是,當時的捷克軍力要強於希特勒。但自從“墨尼黑協議”以後,一切都變了。1938年,希特勒開始了他稱霸世界的夢想。捷克斯洛伐克地處歐洲中部,物產豐富,軍工產業發達。而當時的希特勒羽翼未豐,捷克斯洛伐克強大的軍工製造能力能為他的霸業提供強有力的支撐,同時也是進攻波蘭,蘇聯的跳板。因此早就“垂涎三尺”。

但捷克斯洛伐克超越自己的軍力讓希特勒不敢妄動,捷克斯洛伐克是英法,波蘭的好朋友,一旦動手,後果難料。此時的捷克,面對危機已做好了準備。而有兩個國家,面對即將打響的德捷大戰,比捷克斯洛伐克還心急,這就是英法,這兩貨喜歡組團辦事,雖然是二戰戰勝國,美譽加身,其實不是什麼好鳥,沒少做“下三爛”的事,只不過是“勝者王侯敗者賊寇”罷了。

如果捷德開戰,作為盟友英法就要宣戰,引火燒身,因此英法就約希特勒,談談捷克斯洛伐克的事,希特勒正愁得滿屋轉圈圈,於是就飛到“墨尼黑”,利用他的三寸不爛之舌,大談德英法意等國的友誼,聲情並茂,差點把張伯倫,達拉弟聽哭了,突然希特勒話鋒一轉,恩威並施,提出要捷克斯洛伐克的“蘇臺德”地區,並表示,“如果捷克不服,我將是打進捷克的第一人”。


就這樣,英法等就把捷克斯洛伐克的“蘇臺德地區”給了希特勒,而捷克斯洛伐克來談判的代表此時正在“隔壁老王家”坐冷板凳,沒參會的資格。事情傳回捷克,民怨沸騰,而德國安插在捷克斯洛伐克的分離勢力乘機而起,捷克政權局面失控。希特勒出手了,而此時的斯洛伐克,摩拉維,波西米亞同時倒向德國,更讓捷克氣憤的是,好朋友波蘭不但不幫忙,反應趁火打劫,居然出兵戰領了捷克的“切欣”。

英法的出賣,波蘭的落井下石,加入國內各地的倒戈,使捷克政府萬籟俱灰。一怒之下,投降吧。百萬大軍啊,就這樣就被滅國了。後來有很多軍人加入了盟軍,在歐洲戰場,都有捷克斯洛伐克戰士的身影,英德空中對決時就有很多飛行員來自捷克斯洛伐克。當然當希特勒進攻波蘭時,捷克斯洛伐克士兵,一馬當先,殺入波蘭,個個玩命進攻,士氣高昂,“嗷嗷”直叫。看的波蘭人目瞪口呆,一臉懵逼。(以上是個人觀點,歡迎指正)

注:《六.一國際兒童節的由來。納粹德國黨衛軍上將,萊茵哈特-海因裡希被捷克抵抗組織刺殺身亡。德軍認為利迪策村的村民保護了抵抗組織人員,製造了“利迪策屠殺慘案”,(已被拍成電影)共有340人遇害,其中88名兒童,被裝上悶灌汽車用毒氣毒死,1949年民主婦女聯合會在莫斯科開會,把每年的六月一號定為“國際兒童節”》


兔哥42928


感覺和中國抗戰時臺灣的狀態一樣,日本拿臺灣當半個自己人,不會打它,甚至還在建設,至多抽掉了一些年輕人擔任軍隊後勤人員,同盟國同時又認為那是日本奴役的地區,不應該得到報復,所以灣灣就相對保持了安全。捷克當時出境類似,德國認為是自己的,盟軍認為捷克是被奴役的,得到了雙方的默契保護。


信行之


當時的捷克斯洛伐克被佔領,是出於民意,是它的人民請希特勒佔領的,所以幾乎沒有動靜。


觀軍事者


捷克斯洛伐克的蘇臺德地區本身就有很多的日耳曼人,該國的政黨也是親納粹的,國家也是一戰的戰敗國,也非常需要在國際社會得到認可,希特勒能夠給這個國家利益和榮耀,國家當然平靜。


魚遊的海


沒有啊,只是在德國戰前佈局的時候完成,到開戰時,它已經是德國腹地了。沒有直面戰爭,但依舊是裝備和士兵的輸出地,所以並不平靜。


真誠地看著你


有好國家好想借戰爭。解脫自己被他國控制。日本思辱。當走狗。目地就望美國發動大戰。好想乘機擺脫。美國的控制。美國也看出這個問題。小打小鬧不失控。一但大亂他老大位子必完蛋。


揚揚156319522


外打內壓,別無選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