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克最後一部黑暗作品,起訴香港政府才得以上映

1980年,30歲的徐克執導了人生中的第三部電影《第一類型危險》,此片最初名為《四人幫》。

三個男生在電影院放置炸彈尋求刺激,結果被女生阿珠發現,男孩們受阿珠脅迫,四人組成炸彈客團體,在混亂的香港走向毀滅。

徐克最後一部黑暗作品,起訴香港政府才得以上映

故事靈感來源於一宗新聞事件,被視為徐克對“六七暴動”的思考,與徐克的第一、二部作品《蝶變》、《地獄無門》合稱“混亂三部曲”。

為了避免政治麻煩,影片送檢時定名《第一類危險》。結果上映前一週被通知禁映,錯過了1980年的中秋檔期。那會兒徐克脾氣很大,當天就召開了記者發佈會。

徐克最後一部黑暗作品,起訴香港政府才得以上映

來源:香港 工商日報 1980.09.06

後來徐克和出品方影藝三告電檢處,但仍然經歷了補拍、重剪才得以上映,最終定名《第一類型危險》。

徐克最後一部黑暗作品,起訴香港政府才得以上映

有脾氣的海報

補拍時,徐克找了自己的幾位朋友,包括岑建勳、于仁泰等飾演政治部人員,徐克在片頭字幕特別感謝這幫救急好友。

徐克最後一部黑暗作品,起訴香港政府才得以上映

過審後,電檢處又禁止片方在廣告中使用“重見天日”一詞,而且要求上映期間每版廣告都遞電檢處過目,否則仍有禁映可能。(值得一提的是,當時已經問世9年的《發條橙》也在港過審上映。)

至此,影片拖到年底12月4日才開畫。公映14天, 票房超過200萬, 位列香港全年第十九名。

影片始於雷雨聲,逼仄的窗、生鏽的鐵刺網、陰暗的樓道……壓抑且黑暗。廣播裡,主持人播報的一則新聞,似乎也預示四個年輕人將走向悲劇——“今天下午,香港仔小學發現兩名十三歲學生屍體,據說這兩名學生可能是一時貪玩……”

徐克最後一部黑暗作品,起訴香港政府才得以上映

其中阿珠用針刺小白鼠、把貓扔下陽臺、自己跌落柵欄的場景令人觸目驚心(並不清楚是否有動物在本片中受到傷害)。最後車保羅飾演的阿高狂笑著向空中掃射的畫面,也讓觀眾如受雷擊。

徐克最後一部黑暗作品,起訴香港政府才得以上映

與原版相比,詳細製作、放置炸彈的情節被替換掉,“片名含義”被刪除。

當時,無論是公映版還是原版都未發行影像製品。

到了1997年,香港迴歸,第21屆香港國際電影節設置了名為“我和電檢有個約會”的放映活動,展映了十多部被禁映影片,原版《第一類型危險》本有機會參展,但不知何故未能成行。

2004年,一向聚焦香港電影的法國公司HK Video發行徐克的“混亂三部曲”(Coffret 3 films),提供了最接近原版的一版DVD,時長95分鐘。

徐克最後一部黑暗作品,起訴香港政府才得以上映

這也是觀看體驗非常奇妙的一版DVD,清晰和模糊兩種畫質交替出現。

原版似乎沒有保存膠片拷貝,徐克導演提供了碩果僅存的錄像帶畫面(VHS),這一部分內容無法修復如新。

公映版素材和原版素材交替使用,也產生了劇情bug,比如結尾阿高服毒口吐白沫,對另外兩個男生說“撞死人的也是你們……”實際在DVD版本中沒有出現“撞死人”的情節。

2011年香港舉辦“法國·五月”放映活動,杜琪峰為展映活動選了10部黑色風格的港產片,《第一類型危險》位列其中。

徐克最後一部黑暗作品,起訴香港政府才得以上映

放映日期選了6月4日,在香港百老匯電影中心,使用版本即HKV的重剪版,影片“足本”首次在大銀幕公開亮相。映後,徐克現身與觀眾交流了一個多小時。

徐克最後一部黑暗作品,起訴香港政府才得以上映

不知未來是否有機會在大銀幕觀看此片。

38年過去了,這部電影仍不過時。當年的預告片曾寫道“對時代的衝擊,一個將來的預言”,它似乎也不是將來,而是時時刻刻的當下,與《地獄無門》如出一轍。

徐克曾表示《第一類型危險》是他最後一部黑暗作品,確實如此。但“混亂三部曲”黑暗表象下的言志、追問、反思仍存在於徐克每一部作品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