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軍隊還在用40火嗎?

士兵報到


40火,是軍隊內部的簡稱,全名為“1969年式40毫米火箭筒”,是基於前蘇聯RPG-7型火箭筒基礎上改進設計而來,最主要的改進地方,就是加裝了提把以及兩腳架,既方便行軍時攜帶,又提高了射擊時的穩定性。

此火箭筒誕生的時代背景,在1969年珍寶島衝突中,原先裝備我軍仿製前蘇聯RPG-2型火箭筒,被命名為1956式40火箭筒,發射的彈丸無法擊穿T-62坦克的前裝甲,因此新40火就面世了。

新40火一經問世,立即成了我軍步兵的中堅反坦克火力,在瀋陽軍區的戰鬥單位中,甚至出現過在一個步兵班內編制有多具40火的火力配置。

現在,40火配備的反坦克榴彈、高爆反坦克榴彈、縱列雙彈頭反坦克榴彈等彈丸,用來打擊有厚重裝甲防護的現代化主戰坦克,事實上已經非常困難,因此反坦克導彈才是反主戰坦克的中堅力量。

但新40火用來對付步戰車、裝甲車、越野車等軍用車輛,應該還是沒有太大的問題,特別是在攻堅作戰中,用來打擊堅固的鋼筋混凝土堡壘非常管用,70年代末南疆衝突中經受了嚴峻的實戰考驗,所以儘管40火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已停止生產,但目前依然在中國軍隊中服役。

但隨著70式、84式、89式火箭筒,特別98式、08式、11式不佔用固定編制的火箭筒裝備我軍,可以根據需要選擇攜帶量,除了傳統的反坦克戰鬥部以外,還有云爆彈、攻堅彈等適用於不同類型目標的其他戰鬥部。

現在,40火在軍中的位置,早已今非昔比,裝備數量已經大為減少,機械化步兵班組已極少裝備,目前已面臨功成身退的時候。

本文由“國平軍史”發佈。


國平軍史


用,但是用的不多了。

先說下40mm火箭筒吧,我們所使用的40火是在蘇聯RPG-7火箭筒基礎上仿製的型號。最普遍使用的叫做69式40mm火箭筒。

在裝備的時候會佔用兩人編制。一名射手和一名彈藥員。共計會攜帶8枚火箭彈參加戰鬥。


由於40火的靈活性和對輕型裝甲目標的殺傷力在我軍早期還是相當多的裝備的。但由於其佔用編制,並且對重裝甲目標殺傷效果有限,因此在被逐步淘汰的過程中。


最新的型號是2004型摺疊式40mm火箭筒。

整體上這個火箭筒的發射管可以摺疊隱蔽攜帶,但這款火箭筒未見裝備我軍,更多的是出現在外貿市場(你懂的)。


目前我軍步兵班主要裝備的火箭筒為89式、97式和08式一次性火箭筒

這種火箭筒在一個步兵班裝備4枚,不佔用編制。這是一種80mm口徑的火箭發射器,裝藥量和殺傷力均大於40火。在戰場上的靈活性也要比40火強。由於是一次性使用,因此維護保障能力也要強於40火。

在89式80mm火箭筒的基礎上,還有97式和08式,都是在89的基礎上進行的改進。


所以說RPG-7雖然是經典武器,但在大軍團作戰的使用上也稍微落後了,目前雖然還偶爾使用,但終究會被更方便的武器所替代的。


軍武數據庫


目前還在用,但估計遲早會退役的。


珠海航展唯一暢銷全世界的老武器?2004式40毫米火箭筒

本文章為薩沙原創,如果轉載請務必註明薩沙在2016珠海航展上看到2004式40毫米火箭筒時,真的相當吃驚。它是著名的69式火箭筒的簡單改良,後者已經生產了40多年。換句話說,它就是69式火箭筒,換了個造型而已。說起69式火箭筒,則是大名鼎鼎的RGP7火箭筒的一母兄弟,也是中國造武器暢銷全世界的典型。在亞非拉,隨處可見拖著兩條支架的69式火箭筒。簡單介紹一下69式火箭筒的歷史。二戰期間,德軍利用鐵拳火箭筒重創了蘇聯裝甲部隊。鐵拳火箭筒非常實用,德軍曾生產了670萬枚之巨,讓人十分驚歎。戰爭結束以後,蘇軍立即仿造了這種簡單有效的武器,這就是RGP1火箭筒。50年代,蘇軍推出了性能強大數倍的RGP2火箭筒。解放軍從1956年開始仿製RPG2火箭筒,命名為1956式40火箭筒,這就是老40火箭筒。56式40火箭筒經歷過1962年中印戰爭的考驗,證明它是一款非常實用的武器。中印戰爭的解放軍老兵回憶:在無風情況下,56式40火箭筒炮擊非常準確。有經驗的射手100米內可以大中胸靶大小的目標,曾經有9發火箭彈消滅印軍10個地堡的戰例。56式40火箭筒發射超口徑榴彈,威力不小!地堡被它擊中後,往往被炸得碎石、殘肢、機槍零件滿天飛。輕便的火箭筒比無後坐力炮機動性好,野戰中能跟上步兵猛打猛衝,及時進行火力支援。如某連火箭筒班班長黃緒林,衝擊時在50米距離上擊毀攔阻我步兵的機槍一挺,後又擊毀正準備逃跑的106.7毫米迫擊炮一門,牽引車一輛。 隨後的1969年中蘇珍寶島戰鬥中,56式40火箭筒就表現出了一些問題。最大的問題,就是威力不足。

珍寶島戰鬥中,56式40火箭筒對付不了蘇軍的T62主戰坦克。看看這一段記載:於洪東(一等戰功英雄)指揮著兩架40火箭筒和兩挺機槍也開了火,子彈打在蘇軍“烏龜殼”的 鋼板護甲上,發出“叮叮噹噹”的響聲,後面有一輛裝甲車被40火箭筒命中,冒起了黑煙。突然,於洪東身旁的賈玉明喊道:“排長,敵人坦克從後面衝過來了。”於洪東回頭一看,果然,4輛蘇軍坦克和2輛裝甲車,繞過了島南端,從我國內河的島西江叉上包抄過來。於洪東心裡一陣暗喜,來得好,反坦克雷場該發揮威力了。隨即命令戰士周錫金說:“用40火箭筒,敲它兩炮,把他們引過來。”周錫金熟練地裝上射彈,瞄準第一輛坦克的側甲板,擊發了扳機。“嗵!”地一聲,火箭彈準確地命中了坦克的腰部,但沒有鑽透,只震得蘇軍坦克巍巍一顫。
鑑於這些問題,蘇軍很快裝備了改進版的RPG7火箭筒,在60年代全部淘汰了老式的RPG2火箭筒。西方認為,RPG7的性能強於RPG2三倍以上,相當了得。美國統計,到今天共110個國家擁有500多萬具RPG火箭筒(還有大量沒有記錄的黑RPG),至於火箭彈藥數量更是不計其數。這500多萬中間,就有中國生產的一部分。

中國在1969年仿製了GPR7火箭筒,製造出了1969式40火箭筒。

中國在1970年投入生產,很快裝備部隊,淘汰了老的56式40火箭筒。1969式40火箭筒,也被稱作新40火箭筒。

它的射程達到了300米,威力也更大,精度更高,深受部隊的歡迎。

有意思的是,69式40火箭筒和RPG7還有些不同。

外觀上最大的不同,在於設置了一個腳架和一個提把。這都是接受解放軍官兵的意見,進行的實用化改良。

以腳架為例,讓火箭筒發射的時候能夠有所支撐,大大提高了炮擊精度。

剛剛裝備幾年,69式40火箭就接受了中越戰爭的考驗。戰前解放軍一個步兵排下轄2個40火箭筒班(每班3具發射器,每具發射器備彈8發)。40火箭彈筒組為2人,1名發射手1名彈藥手。發射手攜帶火箭筒和3枚火箭彈,彈藥手則攜帶5枚火箭彈。原則上,一次戰鬥有8發火箭彈就足夠了。

在中越戰爭中,越軍基本沒有使用什麼坦克,解放軍初期以攻堅為主。

在攻堅戰中,69式40火箭筒發揮了極大的作用。

越南人一直對中國深有警覺,邊境縱深100多公里都修建數量相當多的防禦工事。其中一些工事修建的非常巧妙,解放軍火炮無法摧毀。解放軍士兵主要使用69式40火箭筒摧毀越軍的碉堡,大大減少步兵的傷亡。

一個戰例:27日12時15分,在行進至山凹處時,解放軍2排4班先與敵人遭遇。戰鬥中,副營長馮帝萬被擊中胸部,4班副班長黃順緒、戰士陳玉文先後犧牲;另有幾人受傷。教導員徐永培(54軍副政委陳得祿女婿)頭部被炸傷!看到戰鬥打響了,7連副指導員李自金同40火箭筒班長黃贛洲從隊後衝了過來,他們發現山頭上一大岩石右邊有一敵重機槍正在向我方瘋狂掃射,立即令黃贛洲用跪姿向敵火力點發射40火箭彈。黃贛洲一發並命中敵機槍,將它打掉。經50分鐘戰鬥,我軍斃敵20餘人,繳獲了槍管被40火箭彈打彎了的重機槍、高倍望遠鏡、衝鋒槍等一批敵軍物資。

解放軍戰士曾有發射4彈,從碉堡射孔進入碉堡摧毀之的戰例,共摧毀4個碉堡,斃越軍21人。163師班長蔣榮偉,連續發射了10枚69式火箭彈,摧毀了炮臺的9個火力點,立下一等功。

相比另外一個步兵攻堅殺器82無坐力炮,69式40火箭筒更輕便,更適合越南叢林戰的需要。82無坐力炮重達35公斤,單兵攜帶它在叢林中行軍非常艱難。

薩沙本人聽過一個82無老兵抱怨赴負重太大,尤其是武裝越野中更是苦不堪言。拉練中,他經常恨不得一顆流彈打在頭上,直接啥也不知道算了!

而69式40火箭筒僅為5.6公斤,同一把自動步槍重量差不多,火箭彈也不過2公斤,非常適合叢林作戰。

進入80年代以來,69式40火箭筒已經不可避免的過時了。相比先進的反坦克導彈、強力反坦克火箭筒,69式40火箭筒的威力和射程都無法企及,也沒有什麼改進的餘地了。

中國在80年代中期停止了69式40火箭筒的生產。

只是,40火箭筒具有價格低廉(黑市價格僅僅200美元),操作簡單(非洲童子軍都可以熟練使用),威力適中(可以對付除了主戰坦克以外的大部分輕型坦克和裝甲車),所以短期內絕對不可能被淘汰。

在隨後的海灣戰爭、南斯拉夫內戰、車臣戰爭、利比亞內戰、敘利亞內戰等等各種戰爭中,隨處可見40火箭筒的影子。最近我國維和部隊在蘇丹遭受襲擊,造成多人傷亡,罪魁禍首也是一枚40火箭彈。

我國沒有停止外銷40火箭筒和火箭彈,這同AK自動步槍一樣是中國傳統武器出口項目。

鑑於實際情況,中國方面對火箭彈進行了深入改造,推出了一系列較為先進的彈藥,比如:溫壓火箭彈、攻堅火箭彈、高精度殺爆彈甚至照明彈等等。

除了彈藥以外,中國的北方工業公司又推出了2004式40火箭筒。該火箭彈筒和前輩沒什麼區別,最大特點是可分解成為兩節攜帶,減少了長度,以適應現代化作戰。

2004式的長度只有655毫米,裝配後戰鬥全長910毫米,可以發射69式的所有彈藥。

2004式基本都用於出口創匯,性能一般。它不過是新瓶裝老酒而已,針對一些低端客戶。話又說回來,一種武器能夠在中國出口40多年,本身也就夠了不起啦!


薩沙


答40火是什麼?不瞭解的朋友可能一頭霧水,軍迷朋友們可能會知道其實所謂的40火指的是我國1969年式40毫米火箭筒,簡稱40火。最早的40火是1956年式仿的是蘇聯RPG2,而69式仿的是蘇聯RPG7。

全長91釐米,筒身口徑40毫米,配備85毫米火箭彈,最大射程據說達到1900米,初速120米每秒…………

關於數據輕武君就不做過多的介紹,數據永遠是最無趣的,想了解的早就上網查了,看問答就是要看大活人有溫度的回答而不是冷冰冰的數據。



40火的最大的優點就是容易操作,容易到什麼程度,去大街上隨便找個人來都能耍起來。其次是整體結構相對而言比較簡單,且成本低這點是最主要的。隨著時間的推移,40火也逐漸的退出歷史舞臺,被各種新式武器取代。但在國外的戰場上我們還能偶爾看見它那熟悉的身影。

以上回答是由頭條輕武君X原創手打,圖是網上的,內容是自己的。


輕武君X


40毫米火箭筒,俗稱40火,在我軍的地位不亞於八一槓。其原型是老毛子的RPG火箭筒,我國仿製成功並大量裝備部隊,雖然研發了新式的火箭筒但目前我軍依然裝備有40火,還在繼續為國效力。




原特戰旅戰狼中隊冷鋒


40火是一種簡稱,標準稱呼是40毫米火箭筒,在中國軍隊的武器序列中,屬於資格非常老的武器。確實有些部隊還在使用,但逐漸會被新式火箭筒所取代。40火主要打擊裝甲車輛的履帶,打擊固定碉堡,或者對付輕型車輛,而且重量也比較輕,便於攜帶,操作也簡單,很受戰士們的喜愛。預計在今後很長的一段時間裡,40火都不會退役。當年,兩種40火生產了幾百萬枝,替換都需要時間。其實40火在國際市場也有很大的份額,在南美和東南亞很多部隊中,至今都裝備著很多40火或者RPG火箭筒。





正步軍旅


能存在就有它的道理。RPG是步兵近距離支援武器,對付輕裝甲目標和混凝土工事遠好於榴彈和槍榴彈,造價也低於新一代的重型火箭筒,而且可以大量裝備一線步兵部隊,不能在密閉空間發射可能是最大的缺點。40火箭筒需要進一步改進,這東西好處不在於威力有多大,關鍵在於其便攜性可操作性,這東西如果在威力上更上一步臺階,使用超小型溫壓彈及串聯部彈頭,可能更受士兵喜歡。40火箭筒是一款優秀的步兵火力。不管怎麼說,我認為目前不會被淘汰。




格式化90655671


間諜啊,想知道我軍裝備和火力配屬?就不告訴你,大夥都別回答啊


懶得和你比誰懶


己經打不動新式坦克了,退役了,士兵都用上肩扛式反坦克導彈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