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了,藥店!剛剛,北京打響第一槍!

別了,半夜生病沒有藥的日子!

別了,半夜藥店不開門的歲月!

從現在起,買藥難,買藥貴的時代即將成為歷史!

一、藥店鉅變,北京打響第一槍

近日,北京市發改委推出一道新政:允許便利店賣非處方藥。

消息一公佈,遍佈全國各地的藥店頓時坐不住了,便利店行業更是炸開鍋了。

別了,藥店!剛剛,北京打響第一槍!


別了,藥店!剛剛,北京打響第一槍!


在這份剛剛印發的《關於進一步促進便利店發展的若干措施》通知中,北京市發改委明確指出兩點:

1、連鎖便利店可以申請零售經營乙類非處方藥;2、連鎖便利店申請二類醫療器械經營。

分別解讀出來就是:

第一,從今以後便利店可以名正言順地售賣乙類非處方藥了;

第二,B超等二類醫療,也可以在便利店解決了。

那麼什麼是“乙類非處方藥”?

我們都知道,藥品分為處方藥和非處方藥,處方藥必須要醫生的證明才能買,非處方藥不需要任何證明就能買到。

別了,藥店!剛剛,北京打響第一槍!


乙類非處方藥就是非處方藥中綠底白字的一類,這類藥比較安全,可自行診斷服用。治療傷風感冒、頭痛胃痛等常見症狀的藥物,比如阿司匹林,小兒感冒顆粒,清涼油都屬於乙類非處方藥。

這意味著以後我們再也不用擔心半夜藥店不開門,甚至連拍片這樣的操作都可以在樓下便利店完成,實在太方便了!

這是一個劃時代的鉅變!

別了,藥店!剛剛,北京打響第一槍!


二、別了,藥店

真是忽如一夜春風來!這一天,我們等得太久!

現在,我們買藥往往選擇藥店,但是,在這個4000多億的零售藥店產業中,開店租金和人力成本極大地推高了藥價。

而且這些藥店大部分開在大街上,對居家人群來說,方便性大打折扣。更重要的是,藥店基本上都在晚上9點關門,而這正是用藥的高峰期。

比如,前段時間,北京的張大伯,半夜孫子發燒,70歲的他騎著電動車四處找藥店買退燒貼,結果全部吃了閉門羹。無奈之下,只有抱著孫女打車去了大醫院掛急診,折騰到凌晨3點,才抱著孫女把藥帶回家。

張大伯的遭遇,其實正好折射出傳統藥店帶給我們的痛點。這個問題不解決,“半夜生病只能熬”的現象就難以終結!

別了,藥店!剛剛,北京打響第一槍!


大門緊閉的大藥房

而反觀便利店,樓下、街上、商場、公園、地鐵站,24小時全覆蓋了我們的生活網點,任何地方、任何時候,只要想買藥就能買到。

最最重要的是,在便利店裡賣藥,無需額外增加租金和人力成本,藥價自然應聲而降。

既然藥店能賣處方藥,零售網點更多,更為方便的便利店,為何不能賣?

其實,在北京之前,2015年福建就曾允許連鎖便利店設置便民藥櫃,而在政策出臺一年後,莆田市的便利店,正式開設便民藥櫃,打響便利店進軍醫藥領域第一槍。在2017年,遼寧瀋陽也宣佈:以連鎖或特許方式經營非藥品的企業,可申請經營乙類非處方藥專櫃。

相比之下,這次北京新政更徹底,不僅僅允許便利店公開銷售非處方藥,更是連部分醫療器械經營特許也放開。

這意味著,以後我們在便利店不僅可以購物,還能買藥,更能拍X片、做磁共振檢查。

必須指出的是,作為中國的政治中心,北京從來都是行業政策變革的風向標,一旦行動起來,將帶動更多的地方跟進。

一場借勢便利店倒逼藥店自我轉型的變革,就此拉開帷幕!

三、藥店不改變,就改變藥店

馬雲曾經說:“銀行不改變,我們就改變銀行!”

現在,我們把這句話送給了全國大街小巷的藥店:藥店不改變,我們就改變藥店。

別了,藥店!剛剛,北京打響第一槍!


真的很慶幸,在“亂花漸欲迷人”的時代,總有人能 “咬定青山不放鬆”,明白中國需要什麼,老百姓需要什麼,並且對那些抱殘守缺的行業實行一場場摧枯拉朽的變革:

汽車不改變,特斯拉、蘋果新能源汽車來了;

傳統媒體不改變,新媒體時代到來了;

出租車行業不改變,滴滴、神州專車殺進來了;

互聯網不改變,人工智能進場了;

……

如今藥店變革的號角已然吹響,是坐等被時代無情的拋棄,還是順勢而變,化危為機,這是無數傳統藥店正面臨的抉擇。

要知道,潮流滾滾向前,不可阻擋!時代拋棄你,連一聲再見都不會說。

面對每一次創新,我們都應該積極擁抱。

最可怕的不是那些緩慢接受創新的人。而是明明看到了危機,卻仍不願做出絲毫改變的守舊者!

我們面對的是一個越來越動盪的世界;沒有一種商業模式是長存的;沒有一種競爭力是永恆的;沒有一種資產是穩固的;為了讓大家徹底認清時代究竟在發生什麼,水木然寫了這2本書《個體崛起》和《時代之巔》:

別了,藥店!剛剛,北京打響第一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