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我心上的人!

他是我心上的人!

【門 1:8】 我雖然靠著基督能放膽吩咐你合宜的事,

【門 1:9】 然而像我這有年紀的保羅,現在又是為基督耶穌被囚的,寧可憑著愛心求你,

【門 1:10】 就是為我在捆鎖中所生的兒子阿尼西母(此名就是“有益處”的意思)求你。

【門 1:11】 他從前與你沒有益處,但如今與你我都有益處。

【門 1:12】 我現在打發他親自回你那裡去,他是我心上的人。

【門 1:13】 我本來有意將他留下,在我為福音所受的捆鎖中替你伺候我。

【門 1:14】 但不知道你的意思,我就不願意這樣行,叫你的善行不是出於勉強,乃是出於甘心。

【門 1:15】 他暫時離開你,或者是叫你永遠得著他,

【門 1:16】 不再是奴僕,乃是高過奴僕,是親愛的兄弟。在我實在是如此,何況在你呢!這也不拘是按肉體說,是按主說。

【門 1:17】 你若以我為同伴,就收納他,如同收納我一樣。

【門 1:18】 他若虧負你,或欠你什麼,都歸在我的賬上,

【門 1:19】 我必償還。這是我保羅親筆寫的。我並不用對你說,連你自己也是虧欠於我。

他是我心上的人!


時代在向前推進,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我們的生活便利許多,似乎什麼都不缺,什麼都可以得到。我們似乎早已忘記了缺吃少喝是什麼滋味。可物質豐富並沒有降低自殺,焦慮,精神分裂,抑鬱症和離婚率。人的心靈比以往更加飢渴。究其原因,掩蓋不了,這是一個冷漠的缺乏愛的社會,是不敢愛生怕被傷害的社會,是不願意愛不願意承擔責任的社會。 沒有愛,人際關係如履薄冰,你永遠不知道那個看起來陽光開朗的人為什麼會突然失聲痛哭,那個在人群中可以講無數搞笑段子的開心果為什麼會在深夜裡徹夜無眠獨自擦眼淚。

無愛的世界是誰都不在誰裡面,你心中沒有我,我心中也沒有你。而聖經中保羅卻把卑微的甚至很可能是個賊的阿尼西姆放在心上,稱他為心上的人,是在捆鎖中所生的兒子。我們好像看到在約翰福音中耶穌所向我們展示的新世界: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你們在我裡面,我也在你們裡面。在我裡面也在父裡面。

1. 因為愛神,所以愛人

沒有誰是真的可愛,真的無罪,真的善良。罪行玷汙了我們,我們也被罪惡扭曲了良心。所以,人與人之間相處久了,沒有悔改的本性暴露,少不了互相傷害,互相論斷。幾次三番之後,心中即便有你,確是眼中釘和肉中刺。愛人,把人的需要掛在心上,並想盡辦法去幫助,就成為又大又難的事了。

被上帝大愛得著的保羅把可憐的阿尼西姆掛在心上,哪怕自己被困監獄當中,為他向腓利門求情,甚至想盡辦法幫助這個一無所有,不能給他帶來任何利益的可憐人。他求情的迫切甚至促使他放下身體的不適親筆寫信,並用雙關語法表述阿尼西姆是個有益的人,更是請腓利門把阿尼西姆所欠的記在自己賬上。 這種愛,不考慮個人榮辱得失,不考慮世俗尊卑,甚至不懼怕想要加害他的人隨時可以為他扣上的解放奴隸的罪名。這種愛,世間少有。甚至在功利主義的今天看來,幾乎不可能出現。

於是,我們羨慕: 阿尼西母何德何能,一個在當時社會沒有尊嚴的奴隸,甚至是一個盜賊,無地位無紀念,卻有保羅為他掛心,為他想盡辦法。處處維護他,事事緊張他,凡事多為他考慮,在過錯中耐心指點他,背後不論斷他。他真是一個幸福的奴隸!因為他遇到一個如此呵護他的保羅,我想,即便讓他今後累死累活,拋頭顱灑熱血,他也是甘心的!這是愛所生髮的力量! 保羅愛人,是愛神的外化表現。愛神,所以愛了人。心中有神,所以眼中有人。愛神所以愛弟兄,不愛弟兄就不能說愛神。愛神是愛人的根基,愛人是愛神的體現。

馬丁路德解釋這段經文的時候,認為我們所有人都是主的阿尼西姆,因耶穌更是這樣愛了我們,為救我們想盡辦法,甚至用盡他自己。我們同樣卑微,同樣一文不值,同樣罪惡,可是耶穌卻動了憐憫,我們何德何能,我們何等有福。

2. 因為愛人所以容人

保羅看得到阿尼西姆的軟弱,卻在愛心當中遮蓋他,在困難中解救他,不得不佩服保羅的愛心所帶出的容人之心。耶穌更是如此包容他的眾門徒。多次的爭大小,多次的小信,多次的不理解不明白,多次的昏睡不警醒,而耶穌卻依然愛他們,像母雞聚攏小雞,在風浪當中靠近他們,搭救他們。

為什麼?這值得嗎?這對我們今天有什麼借鑑意義呢?我們相信世界上每個民族都存在能夠隱喻真理的文化習俗。這些文化習俗通常會成為該民族認識、歸順上帝救贖的伏筆和引線。在中國文化中,按照孟子和儒家的看法,認為政治統治有兩種,一種是王道,一種是霸道,而王道是聖王之道,孟子認為,王道是君王施行仁愛的結果,仁愛離不開容人之心。按照這個理論,耶穌推行的是王道,而不是依靠暴力實行統治的霸道。行王道者得民心,而得民心者得天下。正所謂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面對教會形形色色的人群,信仰狀況不一,渴慕程度不一,悔改深度不一,牧人若沒有容人之心,我們看到的羊群盡都是劣跡斑斑,盡都是不同不和諧,我們的事工一定打不開局面,陷入攻擊論斷、暗箭四處亂射的惡性循環,導致人心渙散,心力不齊。而施行王道,以容人之心得了民心,必因得道多助而得天下,得人如得魚。如此,我們還愁沒人做神的聖工,教會里面缺人嗎?古人說得好:宰相肚裡能撐船。想要做宰相,先練就一下氣度。

其次,大的格局帶來美好結局。亞伯拉罕和羅得的牧人在牛羊加多,財富增添的時候,面對水和草的有效資源如何分配的問題,起了爭執。亞伯拉罕依靠神,逃避爭競忍讓羅得,即便眼看著吃了大虧,卻可以做到不動聲色。既沒有斤斤計較翻出陳年舊賬,也沒有瞬間變了臉色而聲嘶力竭。大的格局為他帶來的不是眼前的一點點蠅頭小利,而是神所賞賜的:天上的星,海邊的沙,以及世世代代居住的以色列地。

甚至當羅得居住在在所多瑪被擄走的時候,他不計前嫌救他回來,並在神的使者毀滅所多瑪之先,反覆為那城掛心、祈求。羅得,依舊是他心上的人。大氣如亞伯拉罕。因為愛人,就能容人。

3、因為容人所以得人

我想我們都知道雨果筆下冉阿讓的故事。他因為偷一塊麵包 被抓起來關了19年,從監獄中出來的時候物是人非格格不入。有一個好心的主教收留了他。可他卻偷了主教家中的一套銀器逃走。很快被警察抓回來,主教竟然沒有以惡報惡,沒有責備他忘恩負義,反而為他辯護,另外加送他一對銀燭臺。主教的大愛得著冉阿讓的靈魂,自此他的生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他一下子變成了仁愛的化身,專門去愛城市中孤苦無依的人。

我不由得想起撒馬利亞婦人。她曾經像過街老鼠,人人喊打,過著羞恥慘淡的人生。害怕別人的攻擊和嘲笑,儘管她是那麼的渴望得到愛,不惜以5個丈夫來尋求愛的滿足。可惜,沒人理解她的苦衷,也沒人能容忍她的故事。或者說人們根本不關心她為何會這樣。她趁著最炎熱的時候慌慌張張來打水,竟然有以色列人問他要水喝。這是久違的被需要被接納的經歷。進一步的交談更讓她情不自禁:因為她發現這位以色列人耶穌不是對她一無所知而盲目的接納她,而是比任何人都要清楚她的痛苦和羞恥,卻依然容忍接納她,願意賜活水給她這樣一個連自己都看不起自己的人。如果你感受過愛,你就會知道愛帶著多大的能力!撒馬利亞婦人被改變了,她不打水了,反而從黑暗的自我保護狀態下來到光明的無私奉獻福音事工當中。不懼怕別人的眼光甚至是扔來的石頭,反而,要把耶穌傳給曾傷害過她的鄰舍。這就是完全接納而帶來的奮不顧身。無論是阿尼西姆,是撒馬利亞婦人,是曾三次不認主的彼得,都是在上帝大愛的包容當中被得著,被改變,從此可以放下一切顧慮的為主擺上,甚至為主豁出命來!

保羅掛心阿尼西姆,我們心裡有沒有掛念一個阿尼西姆呢?我們的教會是我們的阿尼西姆,我們牧養的羊群中有阿尼西姆,我們的同工中有阿尼西姆!他貧窮,軟弱,可憐,無助,彷徨。幫助他可能不會給我們帶來任何益處,而他們卻急需要我們拉他一把,需要我們掛在心上,為他出謀劃策,想盡辦法!

神愛了我們,使認識他慈愛的人可以愛人,在愛人之中有了容人之心,以容人之心掛慮神的家,得著神的百姓。還是那句話,得道者多助!我們如此行,即便是得到大衛的那三個以命取水的勇士也不是難事,更何況是復興神的教會呢?願你們平安!

他是我心上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