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特會重演1973年的石油禁運嗎?

JoJo撒哇滴卡



沙特著名的批評人士,華盛頓郵報的記者Jamal Khashoggi失蹤、被殺、沙特確認、沙特承擔責任,事件持續發酵。


在事件初期,特朗普警告稱,如果確認這個事情與沙特及高層有關,將會讓沙特遭到嚴厲的懲罰,沙特官方媒體的一個高官迅速回應稱,“美國不喜歡80美元的油價,但是油價可能上漲到100美元、200美元,甚至400美元。”


這種回應,加上這個事件已經讓整個西方世界都攪進來了,與沙特形成幾十年來未見的激烈對抗狀態。使觀察人士自然而然地就想到,沙特會不會再搞禁運?



這種討論也就維持了幾天的時間,沙特油長法利赫說,

這一(記者被殺)事件將會過去。沙特阿拉伯是一個非常負責任的國家,幾十年來我們一直將我們的石油政策作為負責任的經濟工具,並將其與政治分開。我作為能源部長將為實現這個目標工作,並對國際能源市場的穩定,全球經濟的發展做出貢獻。


隨後,他還多次表示將增加供應,滿足任何現實的石油需求 - - 有一點討好特朗普的意思。


所以,從現在的發展來看,沙特不會重演1973年的石油禁運。




為什麼呢?嘉信盈泰高級石油分析師褚亮認為:


① 即使禁運也只是沙特一家,而不會是整個中東產油國對西方的禁運,這大大削弱了其破壞性影響。


沙特的鐵桿盟友同時也是大型產油國科威特、阿聯酋,不會加入!美國幫助科威特人趕走了伊拉克人,它怎麼會跟美國對著跟。阿聯酋給人的印象是很強大,其實只是個別酋長國有錢,比如阿布扎比、迪拜,其他幾個酋長國都很窮,政治及經濟實力很弱小。


其他的產油國,伊拉克,經歷兩次戰爭後已經被美國打服了,不敢。


剩下的,阿曼和巴林都是永久中立國,不會介入任何國際爭端。


卡塔爾被沙特搞了個六國斷交,處於對立狀態。


伊朗,一直是競爭對手,處於敵對狀態。


所以,可以斷言,無法形成1973年沙特為首的阿拉伯國家聯盟。如果有這個聯盟,可以造成的宏觀供應衝擊是 4000萬桶/天,約佔全球消費的40%以上。


但僅就沙特一家而言,沙特的產量1000萬桶/天,佔全球消費的約10%,沙特出口約為700萬桶/天,也就是說,對沙特以外的宏觀供應,最大隻會減少700萬桶/天


② 沙特經濟仍然嚴重依賴石油出口,上一輪禁運期間,所有參與的產油國全部蒙受了巨大的損失,而且也沒有達到他們的目的。所以,沙特不會再來一次。



③ 沙特及其他產油國知道 - - 國際市場有應對機制。在1973年石油禁運之後,成立了國際能源署(IEA),IEA本部是一個研究機構,多年以來,他們的研究方向非常明確,就是“如何應對嚴重的供應短缺”,並對各消費國的能源政策提供建議。


上次禁運之後,主要西方國家都建立了戰略石油儲備,各國的戰略石油儲備可以應付進口完全中斷的情況下 30 - 200天的國內原油供應。


這個緩衝時間看起來很短,其實對於高度成熟的石油工業來說已經夠了。夠做什麼?


可以激活大量的潛在產能。以加拿大為例,因開發成本高及管道瓶頸,大量的油砂企業在削減產量,這部分產能將會迅速激活。中國,正是因為近年來油價低迷,所以產量穩步下降,如果油價穩定在較高水平,很多油田可以迅速提高產量 - - 這種情況在20大產油國廣泛存在。


與此同時,美國將放鬆對伊朗和委內瑞拉的制裁,推動產量迅速增長。


以上幾種狀況全部觸發,肯定可以覆蓋700萬桶/天的供應中斷。



④ 後果相當嚴重。


且不談對沙特來說這是自殺行為。對整個石油行業來說,是毀滅性的,如果發生這種事件,越來越多的國家會選擇新能源,將刺激替代能源的蓬勃發展。




綜上所述,記者事件如果進一步白熱化,沙特國王即使讓王儲Mbs退位,也不會發動石油禁運。


嘉信期貨


沙特會重演1973年的石油禁運嗎?我覺得不會,我來說說我的看法。

北京時間22日消息,據路透社報道,沙特能源部長哈立德·法利赫週一表示,沙特無意對西方消費者實施1973年的石油禁運,並將把石油與政治分開。沙特政府人員表明不會實施1973年的石油禁運,沙特政府已經表明不可能會重演1973年石油禁運,這樣基本不會去實施石油禁運政策,那麼1973年石油禁運是什麼呢?




二戰結束後,許多國家都處於百廢待興狀態,特別是西方世界對石油的需求急劇增長,可是呢,西方石油公司卻不肯對生產石油的發展中國家的提價做出讓步,雙方的矛盾日益尖銳。在1973年10月,第四次中東戰爭爆發,期間西方國家對以色列是支持態度,甚至支援以色列大量的武器裝備對付阿拉伯國家,於是阿拉伯國家以禁運石油的方式抵抗西方國家的入侵。到了10月16日,阿拉伯國家就將石油價格提升3-4倍,原先每桶油3美元左右,提價後瞬間飆升11美元左右,因此阿拉伯國家石油的提價以及後面的禁運使得西方國家經濟陷入一片混亂之中。許多西方國家財政都出現赤字現象,最終引發了1973~1975年的戰後資本主義世界最大的一次經濟危機。可見1973年阿拉伯國家的石油禁運對西方國家起到了有力的打擊,由於油價飆升,後面美國和聯合國出面,制止了西方國家和以色列對埃及,敘利亞等國的軍事行動,後面才逐漸恢復平靜。



這次沙特又由於記者失蹤事件再一次被推向輿論風頭,美國開始宣稱要制裁沙特,不過後來經過一系列的劇情變化,美國的威脅之聲越來越小,也就是說,美國並不會對沙特怎麼樣,沙特也知道,現在美國和自己就是同一條船上的人,誰也離不開誰,既然這樣,如果沙特先對美國下手,必然會遭到多方勢力的聯合打擊,這樣是划不來的。前面說了,美國不會也不敢對沙特進行制裁,因為目前沙特已經通過提高油價來抗議美國的威脅了,如果繼續惡化下去,那油價可能又會出現70年代的情形,那樣又會引發新的經濟危機,對美國來說也是得不償失的。事情發展到現在,美國顯然不想再追究沙特的責任,把鍋全部推向了土耳其,土耳其現在全權負責蒐集證據,不過等土耳其和沙特談好價錢後,這件事也會平息下去。

可見,既然美國都不會繼續深究這件事情,那西方國家更不可能對沙特進行制裁,畢竟那些西方國家都是跟著美國走的,美國罵沙特的時候跟著罵兩句,現在好了,美國不罵了,它們也不會沒事找事,自找沒趣的。所以呢,沙特的壓力可以說幾乎沒有,事件早晚會被擺平,既然沒有70年代那種來自西方多國的壓力,沙特就不可能再次啟動石油禁運計劃。而最近沙特提油價純粹就是借力撈一筆而已,撈夠了油水自然會降下去,或者說賺夠和土耳其商量好擺平事件的價錢之後,就把油價恢復原狀。

(以色列在五次中東戰爭中的戰績)

加上沙特看到了五次中東戰爭阿拉伯國家所處的地位,幾乎都是被以色列和西方國家壓著打的,如果沙特無緣無故再次啟動石油禁運,必然會引發第六次中東戰爭,這樣一來那些阿拉伯國家就會被以色列和眾多西方國家聯手打擊,那樣一來美國出面也不頂用了,甚至美國也會加入到西方國家的行列中去,對以沙特為首的阿拉伯國家進行打擊,那樣世界就亂套了,結果就是,阿拉伯國家被慘揍一頓,西方國家陷入經濟危機,這是兩敗俱傷的事情,沙特和西方國家都不願意看到這樣的結局,既然沙特不想世界發生大變故,它就根本不可能會重演石油禁運。

所以呢,不論從沙特角度上看,還是從國際形勢上看,沙特都不敢也不可能重演石油禁運,一旦到了那種地步,無疑是沙特被西方國家拋棄,並且受到了它們的聯合打擊,沙特為了和它們同歸於盡才會冒險做的事,我相信這樣的事在很長一段時間都不可能發生。


國際時評


沙特最近的日子不好過,暗殺生生被土耳其的監控竊聽搞成了解密紀錄片,弄的世人皆知,各種聲明一而再再而三的被土耳其一點一點放出的實錘啪啪打臉。聯盟友美國都沒法保住他了,迫於國際壓力和自身國際形象,美國也派出了調查組,至於最後誰會背鍋,這個已經不太重要了,關鍵的國際聲譽已經毀了。

以至於接下來,沙特如果搞石油禁運之類的政策以試圖挽回顏面,那麼各種制裁措施將會接踵而至,結果對於沙特也只有百害而無一利,到時候就連美國都救不他了。

目前沙特最好的做法就是馬上認慫認栽,全面配合,儘快交出替罪羊。

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也許還有未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