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試試,也就試試!

今天咱們討論的商業話題,是一個特別小眾的新聞,一家叫就試試衣間的女裝零售企業倒閉了。話說這女裝零售店,沒有千萬個也有十萬個,平均統計下來,一天恨不得就得倒閉100來家,同時又新出來100多攤,這麼個大攤子,怎麼就注意到“就試試衣間”這家企業了呢?咱得先看看背景,這兩年零售行業最牛逼的概念是啥啊,不用說,新零售啊。新零售這個概念,馬雲馬爸爸提出來的,雖然剛沒兩年,但是業界炒到天上去了,您要是幹零售的不知道新零售的概念,不把自己門店升個級,說句暴露年齡的話,別人看您,就跟看恐龍特急克塞號裡的恐龍一樣。這個“就試試衣間”,還有另外一個名字,叫“天貓品牌原創集合店”說白了,其實就是馬爸爸新零售概念的親兒子,咱線上有天貓,線下有“就試試衣間”,線上線上O2O,選店選在了杭州地標星光大道二期一樓,剛開業的時候,牛逼到了你來逛還不讓你進,得買五塊錢門票進去的地步,現如今灰溜溜的撤租,《聯商網》跑過去採訪才知道,人家“就試試衣間”品牌運營團隊早就解散了,全國其他的門店,也關的一個不剩了。這人一走,茶就涼,現如今新零售這把火,就連馬爸爸親自鑽木取火都搞不成,那些鼓吹新零售的專家們,下巴頦能不掉下來麼?

那這“就試試衣間”當年最火的時候,是怎麼搞的呢? 首先地點,一定要選最火地標的建築,面積800平往上,隔出來10幾個不同主題的試衣間,您是OL風格,還是名媛氣質,還是森女造型,挨個分門別類給您弄好,店裡面,咱就選天貓TOP100銷售榜上最優代表性的SKU商品往裡面放,平均價格300往上,往出打的名號,叫“全國首家專為女生打造的購物體驗樂園”,除了買衣服,這裡面還有什麼形體訓練啊,沙龍啊的服務,甚至還能走T臺。還能享受專人服務,一對一的形象指導。用專業的話來說,從第一次進店,導購就把客戶用電腦標籤化管理,根據消費者喜好推送優惠信息和產品,提高成單率。等您看好了要買的時候,您是店內提貨也行,是下單快遞迴家也行。背靠著網上天貓店,線下進行用戶拓展。另外,剛才咱說了,還要5塊錢門票呢,照著人家的說法,這種看似把消費者拒之門外的做法,非但沒有讓店鋪冷清,反而勾起了消費者的好奇心,讓進店的消費者更加精準。試衣間通過減少中間代理環節,做的“上新快,零庫存”,通過互聯網思維,反饋給品牌方,大數據分析消費者客群行為,讓人家優化生產線。瞅見沒有,這一個故事,把新零售那點名詞,什麼大數據啊,o2o啊,CRM啊都給串全了,曉雲老師琢磨著,讓這幫人放開了BB,一個人估計能承包半年的《哈佛商業評論》,您說不服行麼?

就試試,也就試試!

那這概念都飛到天上去了,怎麼就黃攤兒了呢?咱是做零售買賣的,又不是吹牛逼錦標賽,比的是誰流量好,轉化多,坪效高。咱一項一項說,您為了長臉,直接地標建築一層開店,還一租800平米,算過成本麼?您仔細瞭解過商場一層的牌子麼?您要不是像優衣庫或者LV這種錨定店鋪,再沒有30-50倍的溢價,您本兒能回來麼?這是其一,其二,您看看那些門店,就算是burbery,Gucci這些店,試衣間都小的可憐,想過為什麼?還不是省地方給產品展示?您可倒好,直接拿試衣間做賣點,為了所謂的那點空間體驗,設計那麼多走道,那麼多自拍點,真正擺貨展示的地方相對極其有限,您真以為您的客戶比LV的客戶對環境還挑剔,到底哪頭重哪頭輕啊? 這是其二,其三,還一對一的形象指導,您流量上去了,這麼貴的線下人工,又不是天貓對著電腦的客服,一對一百,您得僱多少人合適啊?其四,您為了o2o,線上線下價格一致不敢提價,您成本是怎麼個攤銷法啊?線上的流量,和線下的流量,人群成分一樣麼,您還不準備做精,要做多,把十幾種風格都照顧到,您是準備推多大的攤子啊? 最後,還他喵的收門票,叫囂著進店消費者更精準,勞力士都沒敢這麼玩,老子看新鮮花一次錢可以,您以為您是開的求子觀音廟,每次進去還捐點錢啊。供應鏈這邊就更別說了,一談就掉眼淚。做個零售2成這樣,要是咱們真的一個槽點一個槽點的吐,這一個項目能包辦曉雲老師半年的節目。就這樣一個破項目,還全中國的找創業者眾籌加盟,至今廣告還貼的到處都是,這智商欠費的水平,直逼全國各地的大學生創業大賽,您不服都不行。

就試試,也就試試!

那“就試試衣間”這個項目的失敗,告訴我們什麼呢? 用句俗話來說,就是“莫裝逼,裝逼被雷劈”。人家都說錦上添花錦上添花,您光有花了,錦在哪兒呢?線上好賣的東西,線下就一定好賣麼?流量性質能一樣麼?再說了,你線上流量的成本,偷稅漏稅那點錢,頂的上線下運營的零頭麼?一旦成本算不過來,價格還要一致,那您做的再花哨,裝修再投進去幾百萬上千萬,這不是全打水漂麼?曉雲老師說過一百遍了,零售沒什麼新舊之分,誰流量好,轉化多,坪效高,誰就是爺。您花兒再多,最後不落在這三件事兒上,也基本就是歇菜。不過啊,曉雲老師轉念一想,或許咱分析的也不對,說不定人試衣間的團隊,在後面早樂瘋了,這個故事,雖然商業不買單,但是有的是風投買單啊,就算風投不買單,放在各地,眾籌加盟,用加盟費交智商稅,這也是一大筆收入啊,所以說啊to B toC不如 to VC,to VC還不如 to VS,大家一愣,VC知道,是風險投資,VS是什麼啊,就是very stupid,to 二傻子,只要市場的創業的二傻子願意接盤,何愁商業大事不成啊?這或許,就是我國創新創業大潮的後期,最成功的商業模式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