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泰伯

論語——泰伯

「泰伯第八——凡二十一章」


子 曰 : “ 泰 伯 , 其 可 謂 至 德 也 已 矣 。 三 以 天 下 讓 , 民 無 得 而 稱 焉 。 "

孔 子 說 : “ 泰 伯 , 可 以 說 是 品 德 達 到 最 高 境 界 的 了 。 三 次 把 天 下 讓 給 季 歷 , 民 眾 因 其 隱 沒 不 說 而 無 從 贊 譽 他 。 " (《 四 庫 全 書 》 中 《 論 語 注 疏 》 曰 : “ 此 章 論 泰 伯 讓 位 之 德 也 , 泰 伯 , 周 太 王 之 長 子 。 次 子 仲 雍 , 少 弟 季 歷 。 季 歷 賢 , 又 生 聖 子 文 王 昌 , 昌 必 有 天 下 , 故 泰 伯 三 以 天 下 讓 於 王 季 。 其 讓 隱 , 故 民 無 得 而 稱 言 之 者 , 故 所 以 為 至 德 , 而 孔 子 美 之 也 。 鄭 玄 注 雲 : “ 泰 伯 , 周 太 王 之 長 子 。 次 子 仲 雍 , 次子 季 歷。 太王見 季 歷 賢 , 又 生 文 王 ,有 聖 人 表 , 故 欲 立 之 而 未 有 命 。 太 王 疾 , 泰 伯 因 適 吳 、 越 採 藥 , 太 王 歿 而 不 返 , 季 歷 為 喪 主 , 一 讓 也 。 季 歷 赴 之 , 不 來 奔 喪 , 二 讓 也 。 免 喪 之 後 , 遂 斷 發 文 身 , 三 讓 也 。 三 讓 之 美 , 皆 隱 蔽 不 著 , 故 人 無 得 而 稱 焉 。 ” —— “ 民 無 得 而 稱 焉 ” 有 人 解 釋 為 “ 百 姓 簡 直 不 知 如 何 贊 揚 他 才 好 ” ,但 依 古 人 對 此 句 注 釋 可 以 看 出 民 眾 根 本 就 沒 有 人 知 道 泰 伯 三 讓 天 下 的 事 ,其 也 未 大 肆 宣 講 , 何 來 誇 贊 ,本 人 覺 得 應 該 譯 為 “ 民 眾 因 其 隱 沒 不 說 而 無 從 贊 譽 他 。”


子 曰 : “ 恭 而 無 禮 則 勞 , 慎 而 無 禮 則 葸 (xǐ) , 勇 而 無 禮 則 亂 , 直 而 無 禮 則 絞 。 君 子 篤(dǔ) 於 親 , 則 民 興 於 仁 ; 故 舊 不 遺 , 則 民 不 偷 。 "

孔 子 說 : “ 只 知 外 表 謙 恭 而 並 不 真 的懂 禮 , 就 會 煩 勞 不 安 ; 只 知 謹 言 慎 行 而 並 不 真 的 懂 禮 , 就 會 畏 慧 多 懼 ; 只 知 膽 大 敢 為 而 並 不 真 的 懂 禮 , 就 會 犯 上 招 禍 ; 只 知 心 直 口 快 而 並 不 真 的 懂 禮 , 就 會 尖 刻 傷 人 。 君 子 厚 待 親 族 , 老 百 姓 就 會 興 起 仁 德 之 風 ; 對 舊 交 不 厭 棄 , 老 百 姓 就 不 會 對 人 感 情 淡 漠 。”


曾 子 有 疾 , 召 門 弟 子 曰 : “ 啟 予 足 ! 啟 予 手 ! 《 詩 》 雲 : ' 戰 戰 兢 兢 ,如 臨 深 淵 , 如 履 薄 冰 。 ' 而 今 而 後 , 吾 知 免 夫 ( fú , 論 語 集 注 注 音) ! 小 子 ! "

曾 子 生 了 病 , 召 來 弟 子 們 說 : “ 看 看 我 的 腳 ! 看 看 我 的 手 ! 《 詩 經 》 上 說 : “ 小 心 啊 ! 謹 慎 啊 ! 如 同 來 到 深 淵 邊 , 如 同 走 在 薄 冰 上 。 ' 從 今 後 , 我 才 知 道 可 以 免 於 患 難 了 ! 學 生 們 ! ” (《 疏 》 曰 : 此 章 言 曾 子 之 孝 , 不 敢 毀 傷 也 。 “ 曾 子 以 為 受 身 體 於 父 母 , 不 敢 毀 傷 , 故 有 疾 恐 死 , 召 其 門 弟 子 , 使 開 衾 ( qīn , 被 子 ) 視 之 , 以 明 無 毀 傷 也 。 ” )


曾 子 有 疾 , 孟 敬 子 問 之 。 曾 子 言 曰 : “ 鳥 之 將 死 , 其 鳴 也 哀 ; 人 之 將 死 , 其 言 也 善 。 君 子 所 貴 乎 道 者 三 : 動 容 貌 , 斯 遠 暴 慢 矣 ; 正 顏 色 , 斯 近 信 矣 ; 出 辭 氣 , 斯 遠 鄙 倍 矣 。 籩(biān) 豆 之 事 , 則 有 司 存 。 "

曾 子 生 了 重 病 , 孟 敬 子 去 探 望 他 。 曾 子 說 : “ 鳥 快 要 死 的 時 候 , 叫 聲 是 悲 哀 的 ; 人 快 要 死 的 時 候 , 說 出 的 話 是 真 誠 善 意 的 。 君 子 應 在 三 個 方 面 予 以 重 視 : 儀 態 威 嚴, 就 可 以 避 免 別 人 的 粗 暴 和 輕 慢 ; 表 情 肅 穆 , 就 顯 得 誠 實 可 信 ; 注 意 說 話 的 措 辭 , 就 可 以 避 免 鄙 陋 悖 理 。 至 於 禮 儀 的 具 體 細 節 , 則 有 主 管 的 人 員 。 "


曾 子 曰 : “ 以 能 問 於 不 能 , 以 多 問 於 寡 ; 有 若 無 , 實 若 虛 ; 犯 而 不 校(jiào) , 昔 者 吾 友 嘗 從 事 於 斯 矣 。 ”

曾 子 說 : “ 自 己 才 能 高 , 還 能 向 比 自 己 才 能 低 的 人 請 教 ; 自 己 學 識 淵 博 , 還 能 向 學 識 不 多 的 人 請 教 。 有 才 能 , 卻 像 沒 有 才 能 的 樣 子 ; 學 識 很 充 實 , 卻 像 學 識 空 虛 的 樣 子 。 受 到 冒 犯 也 不 計 較 。 從 前 我 的 一 位 朋 友 就 是 這 樣 做 的 。 "


曾 子 曰 : “ 可 以 託 六 尺 之 孤 , 可 以 寄 百 裡 之 命 , 臨 大 節 而 不 可 奪 也 。 君 子 人 與 ? 君 子 人 也 。 "

曾 子 說 : “ 可 以 將 幼 主 託 付 給 他 , 可 以 將 國 家 的 執 政 權 暫 時 託 付 於他 , 面 臨 生 死 安 危 而 不 動 搖 屈 服 。 這 樣 的人 , 可 說 是 君 子 嗎 ? 這 就 是 君 子 ! ” ( 《 疏 》 曰 : ○ 注 “ 孔 曰 : 六 尺 之 孤 , 幼 少 之 君 ” 。 鄭 玄 注 此 雲 : “ 六 尺 之 孤 , 年 十 五 已 下 。 ” 言 “ 已 下 ” 者 , 正 謂 十 四 已 下 亦 可 寄 託 , 非 謂 六 尺 可 通 十 四 已 下 。 )


曾 子 曰 : “ 士 不 可 以 不 弘 毅 , 任 重 而 道 遠 。 仁 以 為 己 任 , 不 亦 重 乎 ? 死 而 後 已 , 不 亦 遠 乎 ? "

曾 子 說 : “ 君 子 不 能 不 寬 宏 堅 毅 , 因 為 他 使 命 重 大 , 前 程 遙 遠 。 以 仁 作 為 自 己 的 使 命 , 不 也 重 大 嗎 ? 到 死 才 停 步 , 前 程 不 也 遙 遠 嗎 ? "


子 曰 : “ 興 於 詩 , 立 於 禮 , 成 於 樂 。 "

孔 子 說 : “ 探 尋 聖 人 之 道 , 用 《 詩 》 來 振 奮 志 氣 , 在 禮 上 得 以 立 身, 在 樂 上 得 以 完 成 學 養 。 " (《疏》曰 : 此 章 記 人 立 身 成 德 之 法 也 。興 , 起 也 。 言 人 修 身 , 當 先 起 於 《 詩 》 也 。 立 身 必 須 學 禮 , 成 性 在 於 學 樂 。 不 學 《 詩 》 , 無 以 言 。 不 學 禮 , 無 以 立 。 既 學 《 詩 》 、 禮 , 然 後 樂 以 成 之 也 。)


子 曰 : “ 民 可 使 由 之 , 不 可 使 知 之 。”

孔 子 說 : “ 老 百 姓 可 以 讓 他 們 遵 行 政 令 即 可 , 不 用 讓 他 們 知 道 為 什 麼 要 這 樣 做 。 "


子 曰 : “ 好 勇 疾 貧 , 亂 也 。 人 而 不 仁 , 疾 之 已 甚 , 亂 也 。 "

孔 子 說 : “ 喜 歡 逞 勇 而 厭 悉 貧 窮 , 會 導 致 禍 亂 。 對 於 不 仁 的 人 , 痛 恨 太 過 分 , 不 留 餘 地 , 也 會 導 致 禍 亂 。 "


子 曰 : “ 如 有 周 公 之 才 之 美 , 使 驕 且 吝 , 其 餘 不 足 觀 也 已 。 "

孔 子 說 : “ 即 使 一 個 人 具 有 周 公 那 樣 完 美 的 才 能 , 只 要 嬌 矜 而 鄙 吝 ,那 其 他 方 面 也 就 不 值 一 看 了 。 ”


子 曰 : “ 三 年 學 , 不 至 於 穀(gǔ) , 不 易 得 也 。 ”

孔 子 說 : “ 讀 了 三 年 書 , 還 沒 有 學 會 善 , 是 很 少 有 的 。 ” (《四庫全書》釋:孔 子 曰 : “ 穀 , 善 也 。 言 人 三 歲 學 , 不 至 於 善 , 不 可 得 言 必 無 也 , 所 以 勸 人 學 。 ” 《疏》: 子 曰 : 三 年 學 , 不 至 於 穀 , 不 易 得 也 。 ” ○ 正 義 曰 : 此 章 勸 學 也 。 穀 , 善 也 。 言 人 勤 學 三 歲 , 必 至 於 善 。 若 三 歲 學 , 不 至 於 善 , 不 可 得 言 必 無 也 , 所 以 勸 人 學 也 。 ” )


子 曰 : “ 篤 信 好 學 , 守 死 善 道 。 危 邦 不 入 , 亂 邦 不 居 。 天 下 有 道 則 見 (xiàn) ,無 道 則 隱 。 邦 有 道 , 貧 且 賤 焉 , 恥 也 ; 邦 無 道 , 富 且 貴 焉 , 恥 也 。 "

孔 子 說 : “ 篤 信 聖 人 之 道 , 努 力 學 習 它 , 誓 死 固 守 道 義 。 不 進 入 將 要 大 亂 的 國 家 , 不 留 居 發 生 禍 亂 的 國 家 。 天 下 政 治 清 明 , 就 出 來 從 政 ; 政 治 晦 暗 , 就 退 隱 。 國 家 政 治 清 明 , 自 己 沒 有 官 祿 而 貧 賤 是 一 種 恥 辱 ; 國 家 政 治 黑 暗 , 出 世 為 官,貪 圖 富 貴 也 是 一 種 恥 辱 。 ”


子 曰 : “ 不 在 其 位 , 不 謀 其 政 。 "

孔 子 說 : “ 不 在 這 個 職 位 上 負 責 , 就 不 參 與 這 個 職 位 的 事 務 。 ”


子 曰 : “ 師 摯 之 始 , 《 關 雎 》 之 亂 , 洋 洋 乎 盈 耳 哉 ! "

孔 子 說 : “ 從 樂 曲 開 始 時 師 摯 的 演 奏 , 與 樂 曲 結 束 時 奏 起 《 關 雎 》 曲 , 美 妙 的 音 樂 讓 我 完 全 沉 浸 其 中 。 ”


子 曰 : “ 狂 而 不 直 , 侗(tóng) 而 不 願 , 悾 悾 (kōng)而 不 信 , 吾 不 知 之 矣 。 ”

孔 子 說 : “ 狂 妄 而 不 正 直 , 幼 稚 而 不 老 實 , 貌 似 誠 懇 確 不 講 信 用 , 我 完 全 不 知 道 這 是 什 麼 樣 的 人 。 "


子 曰 : “ 學 如 不 及 , 猶 恐 失 之 。 ”

孔 子 說 : “ 學 習 就 好 像 追 一 個 東 西 , 只 怕 趕 不 上 ,趕 上 了 又 擔 心 失 去 它 。 " ( 此 為 勸 學 , 知 識 來 自 外 人 , 學 會 到 熟 知 要 很 久 , 所 以 要 勤 學 , 害 怕 忘 記 所 學 。)


子 曰 : “ 巍 巍 乎 ! 舜 禹 之 有 天 下 也 而 不 與(yù) 焉 ! "

孔 子 說 : “ 舜 和 禹 擁 有 天 下 , 完 全 是 因 為 功 德 而 獲 得 禪 讓 , 沒 有 刻 意 爭 奪 , 那 真 是 偉 大 啊 ! ”


子 曰 : “ 大 哉 堯 之 為 君 也 ! 巍 巍 乎 ! 唯 天 為 大 , 唯 堯 則 之 。 蕩 蕩 乎 ! 民 無 能 名 焉 。 巍 巍 乎, 其 有 成 功 也 , 煥 乎 其 有 文 章 。 ”

孔 子 說 : “ 堯 作 為 君 主 真 是 偉 大 啊 ! 只 有 天 是 真 正 巍 然 高 大 的 , 只 有 堯 能 夠 以 天 為 法 。 他 的 恩 德 真 是 浩 蕩 啊 , 人 們 不 知 怎 樣 稱 贊 啊 。 他 的 功 績 真 是 崇 高 啊 ! 他 的 典 章 制 度 是 那 麼 美 好 光 明 ! "


舜 有 臣 五 人 而 天 下 治 。 武 王 曰 : “ 予 有 亂 臣 十 人 。 " 孔 子 曰 : “ 才 難 , 不 其 然 乎 ? 唐 虞 之 際 , 於 斯 為 盛 , 有 婦 人 焉 , 九 人 而 已 。 三 分 天 下 有 其 二 , 以 服 事 殷 。 周 之 德 , 其 可 謂 至 德 也 己 矣 。 ”

舜 有 五 位 賢 臣 , 天 下 大 治 。 周 武 王 說 : “ 我 有 治 國 之 臣 十 人 。 " 孔 子 說 : “ 俗 謂 人 才 難 得 。 不 正 是 如 此 嗎 ? 唐 堯 和 虞 舜 交 匯 之 際 , 人 才 最 為 興 盛 。 然 而 武 王 十 臣 中 還 有 一 位 婦 女 , 實 際 上 只 是 九 位 罷 了 。 周 文 王 擁 有 天 下 的 三 分 之 二 , 卻 依 然 對 殷 商 執 臣 子 之 理 。 周 朝 的 道 行 , 可 以 說 是 最 崇 高 的 德 行 吧 。 " (《四庫全書》:“舜有臣五人”,孔曰:“禹(yǔ)、稷(jì)、契(xiè)、皋陶(gāo yáo)、伯益。”;馬(融)曰:“亂,治也。治官者十人, 謂 周 公 旦 、 召(shao) 公 奭 (zhì)、 太 公 望 、 畢 公 、 榮 公 、 太 顛 、 閎(hóng) 夭 、 散 宜 生 、 南 宮 適(相傳指太姒〈sì〉) , 其 一 人 謂 文 母 。 ” 已 。 孔 曰: “ 唐 者 , 堯 號 。 虞 者 , 舜 號 。 際 者 ,堯 、 舜 交 會 之 間 。 斯 , 此 也 。 言 堯 、 舜 交 會 之 間 , 比 於 周 , 周 最 盛 , 多 賢 才 , 然 尚 有 一 婦 人 , 其 餘 九 人 而 已 。 )


子 曰 : “ 禹 , 吾 無 間(jiàn) 然 矣 。 菲(fěi) 飲 食 而 致 孝 乎 鬼 神 , 惡 衣 服 而 致 美 乎 黻(fú) 冕(miǎn) , 卑 宮 室 而 盡 力 乎 溝 洫(xù)。 禹 , 吾 無 間 然 矣 。 ”

孔 子 說 : “ 對 於 禹 , 我 沒 什 麼 可 指 責 的 了 。 他 吃 得 很 差 , 卻 把 祭 品 辦 得 很 豐 盛 ; 他 穿 得 很 簡 單 , 卻 把 祭 祀 祖 先 的 衣 服 做 得 很 講 究 ; 他 住 得 很 簡 陋, 卻 用 全 力 興 修 水 利 。 對 於 禹 , 我 沒 什 麼 可 指 責 的 了 。 ”

論語——泰伯

道德高尚是中華民族處世箴言,先賢教導我們待人以謙恭仁德,處世與君子坦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