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韭菜的自我修養》精華集萃

《韭菜的自我修養》精華集萃

李笑來先生因為錄音洩露的事情遭受了許多的非議,可能是為了給自己正名,他寫了這邊小冊子,我也是花了三個小時左右就看完了。讀完之後發現與自己的一些想法不謀而和,當然我的想法實際上也是別人的思想,只是在潛移默化中被影響了,以至於自己已經不能分清是自己的觀點還是別人的觀點。現在談一下,我對這本書的認識與理解。

在這本書中,李笑來還是堅持了一貫的寫作風格,文本犀利,把一些別人不敢說的東西說了出來。其中他對韭菜的分析,算是一個比較經典。至少目前來看,我是認可的,這也是我用一個小散的自我修養做名字的原因,當然也有向周星馳電影裡《一個演員的自我修養》致敬的成分在裡面。

什麼樣的才能稱之為韭菜

《韭菜的自我修養》精華集萃

一般來看,大眾的理解是交易市場裡面沒有賺到錢甚至賠錢的的勢單力薄的散戶。李笑來的觀點“所謂的韭菜,指的是那些在本質上並不是零和遊戲的交易市場裡以為自己在玩零和遊戲的交易者。韭菜之所以是韭菜,只不過是因為他們腦子裡的基礎假設一模一樣的錯了,他們永恆的在一個非零和遊戲裡面按照零和遊戲的思維去決策。那什麼是零和遊戲?在交易中,自己賺到的錢是別人賠掉的錢;或者反過來說,他們自己賠掉了多少錢,一定是被別人賺走同樣數額的錢。實質上,並不是這樣,這部分人賠錢很大程度是因為進入的時機錯了,也就是說市場進入了另一個週期或者結束了上升的趨勢。

因為每一次行情結束的根本原因是因為“入場資金枯竭”。換言之,當連街邊賣茶葉蛋的大媽都在討論股票的時候,那麼股市的入場資金已經到了枯竭邊緣……你想啊,連你個八竿子打不著的人都知道了,要衝進來賺錢的時候,那交易市場的行情是不是到頭了?

韭菜不缺耐心缺的是實力

《韭菜的自我修養》精華集萃

韭菜的最終下場,並不是因為缺乏耐心,而是因為缺乏實力所致。如果進場時“那必然被套的部分”,事實上僅佔用他所有資產的一小部分,他會失去耐心麼?他會因此失去冷靜麼?他會因此焦灼不堪麼?他會因此羞憤難當麼?都不會。更可能的是,他會很冷靜,他會無焦慮,他會羞愧自己判斷錯了,但完全不可能因為羞愧而做出更不合理的行為。

這個理論在某種程度上是能夠成立,因為資金的原因,在大盤長勢良好時不能夠獲取大額利潤;在股市形式不好時,會因為股價下跌而心裡不安。這其實不只是在股市中成立,在現實生活中也是如此,資源的多少最終會影響到結局,正所謂富者愈富,馬太效應是也。

如何設置止損線

《韭菜的自我修養》精華集萃

估算交易標的的“日常波動幅度”。如果x的日常波動幅度是25%,那麼你的止損線,或者換個說法,你的“最大可忍受虧損”應該比25%更高,比如40%,因為你再考慮的是風險,由其是價格波動劇烈的交易市場的風險,所以“做更壞的打算”,永遠比”盲目樂觀“更靠譜。

這也是比較實在的一條,如果死板的設置10%為自己的止損線,那麼很有可能就在達到這一個數值時就清倉了,結果過了一段時間又往上漲了20個點。這種情況也時有發生。

頻次才是決定一切的根本因素

《韭菜的自我修養》精華集萃

一定要降低頻次,對於這一點,利弗莫爾也有相同的表述,而且一年中真正的大勢可能也就有一兩次,只要能把握這個就能在一定程度上賺到比平時多的利潤。頻繁交易的結果就是交易手續費累積,累積到吞噬你的所有利潤和本金。越是短期的預測,越接近於拋硬幣;越是長期的預測,越容易接近真實的邏輯推斷,所以,降低交易頻次的本質,是拒絕拋硬幣,堅持邏輯推斷。

關注週期,以及多個週期背後顯現出來的真正趨勢,會給你一個車全新且更為可靠的世界。

控制自己

《韭菜的自我修養》精華集萃

李笑來先生認為控制自己是天下最難的事情。當你反思自己行為的時候,你最難過的是想到那些“你自己明明知道應該怎麼做卻事實上沒那麼做的”的情節。越是簡單的遠離越是難以遵循,就是這個原因。而當你意識到自己沒有控制好自己的時候,你甚至很難想象究竟是什麼原因造成了那樣的情況。我也經常感覺莫名其妙——最後找到的解決方法也很含混:增加獨處的時間,增加自我責怪的時間,讓自己更難受一會兒,希望能記住那個痛苦,希望如此這般能夠避免下一次做出同樣的傻事……

正所謂自律者得天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