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槐堂沉思—記劉慶邦創作研究會暨周口文學論壇沈丘舉辦

三槐堂沉思—记刘庆邦创作研究会暨周口文学论坛沈丘举办

周口市文聯老師特別打電話問我來參加這次集會(這是個學習的機會)—劉慶邦創作會揭牌儀式暨周口文學論壇,劉慶邦來了,《十月》雜誌副主編趙蘭振、《長城》主編李秀龍,《長江文藝》常務副主編何子英,《莽原》主編李靜宜老師們都來了,寫小說寫了幾年了,結集起來估計也有三十萬字了,但是並沒有在小說領域有多少突破,聽了這幾位老師的講解確實很受啟發。小說寫作更需要沉淺,我想我身邊也不乏這樣的人,他們在小說上面取得的成績也是我學習的地方。上次給周朝發的中短篇小說集說過,還希望有生之年,將我的思想和野心能夠昭然於市,不過也可能是我的一廂情願罷了。

三槐堂沉思—记刘庆邦创作研究会暨周口文学论坛沈丘举办

沈丘縣宣傳部部長致辭到三槐堂,對沈丘有這種去處頗感詫異,槐樹遍地都是,假若你想到五月的槐花季節便很快回到了童年,槐樹並不挺拔,但是它彎曲的枝幹和裂開的樹皮總會讓你想到歷史的厚重和歲月的滄桑,這種味道不是現在的法國梧桐和白楊樹所具有的。小河白橋,環亭曲水,幾隻小船倚水而立,頗有幾分水墨風韻,同行的有位老師是個攝影行家,總是在構圖中將那些我根本看不到的美景拍攝下來,也應了那句羅丹的話:”生活中不是沒有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

三槐堂沉思—记刘庆邦创作研究会暨周口文学论坛沈丘举办

項城市作協副主席馬震宇在槐園雪橋

三槐堂沉思—記劉慶邦創作研究會暨周口文學論壇沈丘舉辦

槐園一角

我在一首詩中寫道。

此刻正當遠行,忘卻鏡花水月。 熱愛一草一木,虛懷若谷。 如若於觀內飲酒縱樂, 理應與白雲高山 流水, 若鳥鳴不是句號, 修辭理應比盧崖更長。

朋友們今年似乎都不順利的樣子,心情抑鬱,事業不順,學業堵塞,所以我應該用這些話奉勸他們的,此刻正當遠行,熱愛一草一木,虛懷若谷,便豁然開朗,所有不幸之事均煙消雲散。很多時候自己的想法容易受到自己的誘惑而一騎絕塵,當發現自己回頭的時候已經無路可走。

三槐堂沉思—记刘庆邦创作研究会暨周口文学论坛沈丘举办

《長江文藝》副主編何子英,《莽原》雜誌主編李靜宜,《長城》主編李秀龍,《十月》常務副主編趙蘭振講小說的發表和創作小說寫作上就是這麼回事,停留在故事上的小說只是故事而不是小說,你的所有努力都必須在正確的方向上才起到作用。

三槐堂沉思—记刘庆邦创作研究会暨周口文学论坛沈丘举办

聽劉慶邦和趙蘭振的文學講座

周口作家群是一個非常龐大的群體,在全國的影響力也十分巨大。剛剛當選省作協主席的邵麗老師也是周口人,在朋友圈裡還讓我代她向到來的各位主編問好,在晚上的詩歌小組討論中,我向他們介紹了很多周口的寫詩的年輕人,智啊威在開封,蘭童在南京等等,這個龐大的群體正以紮實的寫作實力走向全國,在評論家夏漢老師寫的90後詩人的4萬多字的評論中就提到了不少河南的90後詩人,智啊威,楊國傑、胡立偉、徐方方、何婧婷等等,元詩歌也特別邀請鄭州大學文學院碩士研究生黃鋆鋆對河南的90後詩歌進行系統的梳理,各項工作都有條不紊的進行中,我想每一代的都會有薪火相傳,不管整個時代是如何,儘管文學期刊的社會、教育功能被剝離,僅僅剩下一個文學功能,即使最後會消失,但是文字的力量是不會變化的,不管它的載體是何種形式。

三槐堂沉思—记刘庆邦创作研究会暨周口文学论坛沈丘举办

周口散文作家們的合影

三槐堂沉思—記劉慶邦創作研究會暨周口文學論壇沈丘舉辦

著名詩人邵超

此刻外面嚴寒地凍,酒店內溫暖如春,大部分周口的作家們都去採風去了,我在這裡寫篇隨記吧,我非常開心的看到,我們獲得首屆元詩歌獎的智啊威、朱來磊都在《延河》上的青年進行時發表了小說了。

2015年11月29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