秉越資本:動盪的澳洲 2018年財經大事件回顧

秉越資本:動盪的澳洲 2018年財經大事件回顧

2018年,澳大利亞發生了不少變化,不論是金融市場、政策、還是日常的生活。雖然,皇家委員會對整個銀行業、保險業和財富管理行業進行深度調查,金融行業“水生火熱”;政壇“大地震”,前財長莫里森接替特恩布爾成為澳大利亞新總理;樓市疲軟、股市動盪……但總體而言,澳洲經濟仍在持續發展當中,人口也突破了2500萬。

那麼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回顧一下,過去的一年裡,澳大利亞到底經歷了什麼?

皇家委員會對金融業進行深度調查

秉越資本:動盪的澳洲 2018年財經大事件回顧

皇家委員會專員Kenneth Hayne(圖片來自ABC)

在“洗黑錢”、“操縱利率”、“違規發放房貸”等一系列醜聞下,由澳洲四大銀行領銜的澳洲金融行業不斷受到市場抨擊,各群體呼籲進行全面金融業調查的呼聲多年來一直不絕於耳。

2017年底,澳洲政府宣佈,決定建立皇家委員會,對金融業進行為期12個月的調查,主題為調查澳洲銀行、養老金、和金融服務行業的不當行為。包括審查該行業以往存在的不當行動,以及有關其它不法行為的指控或過錯。與此同時,皇家調查委員會還將審視行業監管方面可能存在的漏洞。調查對象將包括全國各大銀行、財富管理公司、養老金管理公司、保險公司。

在2018年9月28日,皇家委員會公佈了調查中期報告。報告描述金融行業貪婪文化猖獗,銀行和大型金融機構的不當行為往往總是受貪婪驅使。報告還指出,不僅是“貪婪”導致了銀行業的不當行為,金融監管機構的軟弱處理讓銀行相信他們可以隨意決定什麼時候以及要如何遵守法律。

皇家委員會的最終報告,將於2019年2月1日前提交至政府。相信最終報告公佈後,會再次使金融市場掀起軒然大波。同時金融行業的審查標準、監管政策和立法,都有望出現新的變動以響應調查結果。

莫里森接替特恩布爾成為澳大利亞新總理

秉越資本:動盪的澳洲 2018年財經大事件回顧

莫里森和特恩布爾(圖片來自SBS)

2018年8月24日,澳大利亞執政黨自由黨舉行議會黨團投票。伴隨著45:40的領導人投票結果,原財政部長莫里森(Scott Morrision)擊敗達頓(Peter Dutton),接替特恩布爾(Malcolm Turnbull)成功出任新一任黨魁和第30任澳大利亞總理。

此前,前內政部長達頓已經挑戰了一次特恩布爾黨魁和總理地位,但特恩布爾在那次黨內投票中險勝。達頓隨即辭去內政部長職務,迅速徵集到43名議員聯署,24日向特恩布爾遞交召集議會黨團會議、選舉新黨首的申請。不過,特恩布爾本人這次不參加競選,財長莫里森和外交部長畢曉普(Julie Bishop)加入,最後莫里森勝出。

在競選的這三人之中,畢曉普和達頓一方面帶有明顯的極端政治傾向,另外一方面在帶動澳洲整體經濟方面的能力也尚未可知;只有莫里森是對市場最友好的選擇。他曾在社會保障、邊境安全等諸多方面的協商中取得成功,而且作為財長主持了預算平衡的大幅改善。在澳洲人民和市場的整體印象中,莫里森出任總理似乎比另外兩位都要“放心”。

這次領導人變更延續了澳大利亞長達11年的政治動盪,自2007年以來還沒有任何一位總理完成一個完整任期。莫里森的登臺雖然可能已經是一個較好的結果,但澳洲多年來的政治動盪趨勢並不是一個市場希望看到的情況。

監管之下,銀行收緊房貸,房地產市場下跌

秉越資本:動盪的澳洲 2018年財經大事件回顧

2018年伊始,澳大利亞審慎監管局APRA出臺一系列新細則,旨在遏制全澳房產貸款壓力問題。APRA規定銀行每年的房貸增速不得超過10%,只還息房貸比例不得超過新增貸款的30%。

除此以外,來自監管機構接連不斷的質詢也給予了整個金融銀行業一拳重擊。自今年年中以來,澳大利亞皇家委員會啟動了針對銀行業的大清查活動,先後曝出了各大銀行在業務上的多項違規操作,並處以了鉅額賠款。在海恩皇家委員會(Hayne Royal Commission)中期調查報告中,更是對金融銀行業家庭貸款、商業貸款、保險、金融理財業務出現的不當行為一一進行了抨擊。

從今年9月開始,澳洲各大銀行接連宣佈加息。西太平洋銀行是第一個上調房貸利率的四大銀行,19日宣佈把自住房和投資房的標準可變利率上調14個百分點,以應對融資成本的持續上漲。隨後,澳新銀行和聯邦銀行先後宣佈其浮動房屋貸款利率分別上調16個和15個基點,上調幅度均高出西太平洋銀行。澳洲國民銀行最後也未能頂住壓力,在11月份也加入升息行列。

秉越資本:動盪的澳洲 2018年財經大事件回顧

銀行收緊信貸措施帶來的影響的最直觀體現是銀行房貸數量及金額都有所減少,全澳的房價繼續下滑,整個市場,尤其是悉尼和墨爾本兩大城市面臨著過去六年半以來最大的年度跌幅。與此同時,各大首府城市的清盤率紛紛出現下滑。

聯邦銀行深陷“洗錢門”,被開出7億天價罰單


秉越資本:動盪的澳洲 2018年財經大事件回顧


2018年6月4日,在長達10個月的調查後,澳大利亞聯邦銀行終於承認涉及多起洗錢違法行為,並且同意支付7億澳元的罰款,就澳洲金融情報機構提起的洗錢訴訟達成和解。

在2017年中,澳洲金融犯罪監管機構AUSTRAC(澳洲交易報告分析中心)發起了對澳洲聯邦銀行(Commonwealth Bank of Australia,ASX:CBA)的民事訴訟,起因是自2012年起,聯邦銀行失職於防止利用現金存款機器的洗錢行為,涉嫌違反《反洗錢及反恐怖主義融資法》。

AUSTRAC指出聯邦銀行自2012年5月引入“智能存款機”以來,違反了澳洲洗錢法大約5.37萬次,可疑交易的總金額高達約6.247億澳元。該機構認為,聯邦銀行沒有采取任何措施來評估通過智能存款機進行交易所涉及的洗錢或恐怖主義融資風險。在2012年推出這些存款機之後的三年時間裡,聯邦銀行也沒能進行反洗錢風險評估。這段時間約有89億澳元的現金,通過智能存款機進入銀行系統。

聯邦銀行在2017年醜聞曝出後,宣佈首席執行官 Ian Narev將於2018財年低退休離職。2018年4月9日,零售銀行業務主管Matt Comyn,成為Ian Narev之後的新任首席執行官。

聯邦銀行的醜聞也是導致澳洲政府宣佈進行金融業皇家委員會調查的因素之一,雖然聯邦銀行並不是澳洲金融業唯一的“醜聞來源”。但作為澳洲市值最大的龍頭金融機構,該銀行的一舉一動都會對行業造成廣泛影響。

美股暴跌使澳股重創

秉越資本:動盪的澳洲 2018年財經大事件回顧

10月10日,美國股市重挫,道指收跌3.15%,跌超800點,報25598.74點,創8月16日以來收盤新低;標普500指數收跌3.29%,報2785.68點,創2月8日以來收盤新低;納指重挫4.08%,報7422.05點,創7月3日以來收盤新低。

美國股市中,科技股是重災區,因美國公債收益率攀升促使投資者規避風險資產,引發全球大宗商品的回落,黃金上漲、美債尾盤上漲、避險情緒升溫。例如,亞馬遜下跌6%、蘋果下跌4.5%、Faceboo下跌3.9%、Netflix下跌8.3%、微軟下跌5.6%、Twitter更是下跌8.2%。

除了科技股,工業股也是同樣遭受重創,Nike下跌超過6.8%,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中的30支股票均全線下跌,領跌的五隻股票跌幅均超過4.6%。

隔夜美股大跌的利空已向亞洲區域擴散,亞洲股市10月11日早盤亦跟美股下跌而下挫,澳洲股市暴跌至8個月最低點,市值蒸發496億澳元。S&P / ASX 200指數收盤下跌166點或2.7%,收於5883.8點。

這是自2018年2月“bondcano”期間市場下跌3.2%以來最糟糕的一日跌幅,因為對美國加息的擔憂,引發了為期兩天的激烈拋售。

由於原油價格連續第二個交易日下跌,週四能源相關股票成為市場上最大的權重之一。必和必拓領跌,收跌3.8%至33.40澳元。主要金融股也均收低。而 “市場寵兒”科技板塊今日下滑最甚,Afterpay Touch領跌,下跌11.1%至13,76澳元。Wisetech Global收跌10.5%至16.43澳元,Appen下跌10.3%至11.25澳元,Altium下跌7.9%收於22.15澳元。

有分析人士認為,除了全球宏觀經濟因素影響,房地產價格疲軟和選舉的不確定性增加了澳大利亞股票的風險。

澳洲人口迎來里程碑,突破2500萬大關

秉越資本:動盪的澳洲 2018年財經大事件回顧

8月9日凌晨,澳大利亞人口歷史上迎來新的一個里程碑,首次突破2500萬大關。

回溯過去,澳洲人口從1500萬增長至2000萬花費了23年的時間,但是從2000萬增長至2500萬,則僅花費了14年的時間。值得一提的是,從2400萬增長至2500萬的過程僅花費了2.5年的時間,增速明顯加快。按照目前的趨勢,到2020年底或2021年初,澳洲人口有望達到2600萬;到2030年,澳洲人口則有望增長至3000萬。

人口增速快於預期表明澳洲實際增加人口已經明顯超過了澳洲官方在上個世紀末的官方預計。就澳洲各州/領地的人口增速而言,新南威爾士州人口占澳洲全國人口的比例約為32%,低於1970年的36%。但是首府城市悉尼佔新南威爾士州的人口比例則從1970年的61%升至65%,表明大量人口向主要城市集中。事實上,早在1901年,新南威爾士只有36%的人口居住在首府城市悉尼。

就維多利亞州而言,首府城市墨爾本的人口集中程度更為明顯,佔維州總人口的比例達到77%,明顯高於1970年的71%。目前,悉尼和墨爾本是澳洲的兩大主要城市,兩地人口占澳洲總人口的比例約為40%。2016年,悉尼人口首次突破了500萬大關。墨爾本也將於今年年底達到這一數字。

中資領銜,澳洲醫療健康行業再現數筆重大收購

秉越資本:動盪的澳洲 2018年財經大事件回顧

2018年全球資本市場波動較大,跨境投資方面力度有所減弱。但全球資本,特別是中國資本對澳洲優質的醫療健康資產仍然有著強烈的興趣。2018年澳洲的醫療健康行業,仍然出現了數筆重大併購交易,其中中資佔主要地位。

1月,中國保健品企業湯臣倍健宣佈,擬以現金方式購買澳洲益生菌品牌Life-Space Group Pty Ltd 100%的股份。該交易在8月31日完成,總對價約為6.7億澳元。Life-Space集團總部位於墨爾本,創立於1993年,是澳洲益生菌市場領先的企業之一。

4月,中國建投(JIC)發佈公告稱,其已和添馬聯盟合夥基金聯合組成買方財團,就澳大利亞膳食營養補充劑Nature's Care多數股權達成了具有約束力的協議。行業知情人士稱收購規模預計在8億澳元左右。8月,中國建投表示已正式完成交割。

5月,鼎暉投資聯手香港上市公司遠大醫藥,以19億澳元報價收購澳洲肝癌治療企業Sirtex。Sirtex主要產品是一種針對肝癌的靶向放射治療技術,有助通過最佳的腫瘤覆蓋而達至最大的疾病控制。該筆交易已於9月完成。

8月,澳大利亞最大蜂蜜企業Capilano宣佈,澳大利亞私募股權基金 Wattle Hill RHC Fund與Roc Partners組成的中澳財團,對公司進行私有化收購,本次交易總額達2億澳元。Capilano創立於1953年,是澳大利亞的標誌性品牌,市場份額常年位於澳洲蜂蜜行業第一。Wattle Hill由知名澳中跨境投資專家Albert Tse先生與Lisa Fang女士創立。Wattle Hill RHC Fund基金投資人包括中國與歐洲的大型保險集團,以及中國知名電商與零售商的家族辦公室。

8月底,澳洲醫療保健運營商Zenitas 宣佈,澳洲私募公司Adamantem Capital Management和Liverpool Partners 組成的財團,將對公司進行私有化收購。價格為每股1.46澳元,相對於當時該公司的股價有著30%以上的溢價。該筆交易已於12月完成。

造假、亂收費醜聞曝光,AMP多名高管辭職

秉越資本:動盪的澳洲 2018年財經大事件回顧

4月份,在銀行業皇家委員會揭露了澳大利亞財富管理巨頭AMP集團涉及130億澳元的令人震驚的不當行為醜聞之後,AMP首席執行官Craig Meller立即宣佈辭職並對公司包括獨立報告造假以及誤導監管機構等不當行為進行“毫無保留”的道歉。

醜聞曝光後,AMP股價短短几日內急挫超過15%,一路跌至過去四年內最低點。截至年末,公司股價在過去一年蒸發一半以上。

9月份皇家委員會聽證會上,AMP承認接獲死亡通知後,仍在繼續收取死亡客戶的人壽保險金。公司已經確認有4645名客戶在死後仍被收取了人壽保險金,總額達到130萬,而這些錢有的還沒有退還,有的退還數額不對。雖然早在2016年AMP公司就曾接到過客戶投訴,內部也曾對此表示擔憂,但在接到客戶死亡的通知之後,該公司仍從他們的賬戶上扣取保金。

Myer深陷危機,高管“大換血”能否挽回頹勢?

秉越資本:動盪的澳洲 2018年財經大事件回顧

自今年年初以來,Myer已有多名高管相繼離職。其中包括,在3月份突然離職的首席執行官Richard Umbers,5月份離職的商品計劃部執行總經理Damian Walton和首席法律顧問Richard Amos,8月初離職的品牌戰略和營銷部執行總經理Michael Scott,商品採購部執行總經理Karen Brewste,以及備受關注的Myer營銷執行和客戶關係總經理Louise Pearson。

管理層動盪,公司業績也一振不撅,2018年財報錄得淨虧損達到4.86億澳元。EBIT(息稅前利潤)同比降低48%至5540萬澳元,低於市場預期的5700萬澳元。與此相對應,公司股票今年繼續一路下跌,股價縮水一度達到40%。

百年老店深陷危機,新任首席執行官John King臨危受命,試圖力挽狂瀾,扭轉公司困境。在掌舵後重新審視公司管理架構後,立刻削減30個執行和高級管理人員的職位,以降低墨爾本總部的運營成本並加強與客戶之間的聯繫。

在澳大利亞零售行業大環境形勢依舊不好的情況下,Myer新官改革是否有效,未來能否扭轉困境,我們拭目以待。

澳洲傳媒巨頭Nine 和 Fairfax 宣佈合併

秉越資本:動盪的澳洲 2018年財經大事件回顧

2018年7月26日,澳洲兩大傳媒巨頭Nine Entertainment(ASX:NEC)和Fairfax Media(ASX:FXJ)宣佈同意以現金+股權的方式進行“歷史大合併”,共同打造一家價值42億澳元的公司,重塑澳洲傳媒行業版圖。這也是自澳洲的跨媒體所有權法改變以來規模最大的一項合併。

據瞭解,合併後新公司將取名為“Nine”,由Nine Entertainment公司現任首席執行官Hugh Marks負責管理。換言之,擁有177年曆史、旗下囊括《悉尼晨鋒報》( The Sydney Morning Herald)、《時代報》(The Age)以及房地產數字廣告業務Domain的Fairfax公司名稱將不復存在。

兩家公司合併後,Nine Entertainment公司持股51.1%,Fairfax股東則持股48.9%。Fairfax現有三名董事將受邀加入新公司董事會,董事長則由Nine Entertainment公司現任董事長Peter Costello擔任。兩家公司表示,他們預計未來兩年將每年至少節省5000萬澳元的成本。

在科技巨頭步步緊逼的背景下,傳統傳媒公司則開啟了一場“併購大賽”,以擴大自己的規模。從AT&T和時代華納的合併,到21世紀福克斯和迪士尼的合併,可以說傳統媒體併購熱潮正在湧現。在傳統傳媒行業不斷“走下坡路”的情況下,參與者紛紛進行戰略轉型以求有新的發展。

以上就是對澳洲2018年財經大事記的總結,若要關注更多財經知識,特別是境外上市,納斯達克迪拜上市信息,也可關注我們公眾號,每週都有最新的消息推送,希望能和讀者有個更為深入的溝通


秉越資本:動盪的澳洲 2018年財經大事件回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