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說弟弟不如哥哥,歷史上有名的雄才豪傑弟弟(一)

我們都知道蘇秦,曾一度掛燕、趙、韓、魏、齊、楚六國相印,並聯合六國而為“合縱抗秦”之謀,並任“聯合國秘書長”,使強大的秦國15年來不敢妄動六國,堪稱一代豪傑。而他的弟弟蘇代,也是一位出色的軍事家、政治家。他先仕於燕,頗有政績。後又至宋,宋王十分器重,委以重任。齊伐宋時,蘇代遣書燕昭王。昭王召他與謀伐齊之策,破齊救宋成功。其兄蘇秦死後,六國合縱之約解散,強秦逼迫六國又緊。於是燕王便差使蘇代約六國為縱如蘇秦之時,由此六國再次聚於蘇氏的合縱大旗之下,再舉抗秦大旗。可見,蘇代之政績不在其兄蘇秦之下,其英雄氣概亦不遜於其兄。


誰說弟弟不如哥哥,歷史上有名的雄才豪傑弟弟(一)


趙國自恃兵力強於燕國,遂起伐燕之念。蘇代當時仕燕輔佐昭王,為減少合縱內部的摩擦和實力的消耗,共同抵卸強秦的武力威脅,於是便為燕國計,也為六國計,前去遊說趙惠王。希望通過和平外交途徑解決兩國爭端問題。 蘇代一到趙國,趙惠王立即知其意圖。於是,惠王就故意避開趙、燕爭端問題,只是禮節性地說: “蘇卿遠道而來敝國,寡人有失遠迎,失禮!失禮!”

蘇代也知道惠王的用意,也隻字不提兩國爭端之事,更不說自己的來意,也十分客氣地同惠王寒暄了一番,然後又漫不經心地與趙惠王聊起天來: “臣今天來的時候,途經易水河,見一蚌打開蓋正在曬太陽,此時一隻鷸上前直啄其肉。蚌急忙合殼而緊緊鉗往鷸的嘴。鷸說:“今天不下雨,明日不下雨,你這個蚌就乾死了!”蚌也對鷸說:“你的嘴今天抽不出來,明天抽不出來,就要變成死鷸了!”兩者互不相讓,最後一漁翁連鷸帶蚌,一同得之。” 趙惠王聽了這個故事,覺得挺有趣,便隨口說道:“莫非蘇代你懂得野獸的語言?”


誰說弟弟不如哥哥,歷史上有名的雄才豪傑弟弟(一)


蘇代笑了笑,沉吟一會後,又說道:“現在趙想討伐燕國,趙、燕兩國倘若久以刀槍相見,血流飄杵,恐怕秦國會收漁翁之利啊,請大王慎重考慮!”趙惠王聽到這裡,方知蘇代聊天的真意。沉吟片刻後,惠王脫口而出道:“好!”之後,趙、燕再沒有刀槍相見了。而是兩國代表坐到一起,友好地進行了外交談判。自然,強秦這次也沒有當成“漁翁”。

兩國相爭,氣氛自然充滿了火藥味。當蘇代來到趙國時,趙王明確擺出拒絕的態度,只是一味作禮節上的寒暄客套,根本無誠意聽蘇代的話語。蘇代此時若是單刀直入,必定會吃一口閉門羹。蘇代根據實際情況,委婉曲折的不講來意,而是假裝與趙王閒聊,給趙王說了個有趣的故事,麻痺趙王,在隨和的氣氛中解除了趙王的防禦心理與敵對情緒後,話鋒一轉,一語點破故事的真意,使趙王如夢方醒進而達到自己的目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