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国税局有效管控严防非居民企业税收流失

针对非居民税源流动性和隐蔽性强,税收收入流失风险较大的特点,青海省国税局主动提升站位,不断加大对非居民企业的管控力度,深入查找漏洞,严防税收流失。截至11月底,全省国税系统累计实现非居民企业税收收入2515万元,其中查补税款122万元,滞纳金40万元。同时进一步加大反避税工作力度,2015年查处反避税案件缴纳所得税61万元,滞纳金53万元。

一、分节点督促检查,实现非居民企业税收管理规范化

突出工作重点、科学统筹安排。在非居民企业税收管理中进一步明确工作目标、检查内容、检查对象,及时将《特许权使用费、利息非居民税收风险要点》下发各地并要求各地结合本地非居民企业取得来源于中国境内的特许权使用费、利息所得的特点,重点安排非居民企业税收风险管理各项工作事宜,切实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周密制定方案,严格落实责任。积极按照工作方案,根据风险等级排序情况,向各基层局推送了风险应对任务,并定期、不定期通过实地检查、电话指导等多种方式开展督导和跟踪监控工作,确保各地在全面掌握风险要点和风险识别指标的基础上,对推送的重点核查项目做到无遗漏分析核查,部分地区在核查完重点核查项目后,还开展了全面核查工作。加强全程督导,务求规范高效。针对非居民税收风险核查工作零星分散、不易被发现等特点,省局成立了督导组,督促检查各地工作开展情况,并根据督导情况,向各地下发了《督查通知》,对非居民企业取得来源于中国境内的特许权使用费、利息所得的情况和税款缴纳情况进行审核,进一步做好风险应对工作,积极堵漏增收。同时省局督导组对各地提出的疑难问题,及时给予了政策辅导。

二、多元化信息收集分析,提升非居民风险管理精细化水平

基础信息收集多方联动。建立与工商、商务、地税、外管、银行等单位涉税信息交流和互动机制,及时取得非居民企业股权转让、技术转让、利润再投资以及企业对外付汇信息等资料。并通过商务部门的股权变更、增减资、机器设备进口等审批信息,掌握非居民企业股权转让、股息、特许权使用费以及设备安装、技术指导、咨询服务等相关情况;利用外汇管理部门的对外付汇明细进一步核实企业支付特许权使用费、利息等情况。涉税信息分析精准全面。根据我省非居民企业取得来源于境内特许权使用费、利息所得的特点,研究设定了风险识别重点和风险特征指标,实现了对跨境交易合同履行,过程及税款扣缴情况的动态监控;通过对股息、利息、特许权使用费、财产转让等所得项目的风险特征进行分析,实现了对各类所得项目的针对性监控。风险信息应对积极主动。结合我省非居民企业取得来源于境内特许权使用费、利息所得的特点,积极和外汇管理局沟通,取得了近三年涉外收支交易明细数据,研究设定了风险识别特征指标,对2012年1月至2015年5月涉外收支交易明细数据3677条,以及征管数据及财务报表等纳税人涉税信息进行扫描、分析和识别,测算企业潜在税款流失偏离情况,找出容易发生风险的领域、环节和纳税人,检查出涉及51户企业的重点核查项目327个,按照风险等级由高到低的顺序,确定需采取措施的应对任务数量,向涉及非居民税收风险的基层局进行了推送。

三、个性化纳税服务,营造非居民企业税收贴心化管理环境

“精准化”服务主动对接企业个性需求。通过重点企业走访、纳税人座谈会、税收政策咨询、税收宣传月等活动,及时了解企业涉税需求,提前介入,以现场办税、现场咨询、现场受理、现场解决问题等多种形式,增强面对面沟通,点对点服务,受理并及时回复非居民企业涉税需求。“客户式”服务架起税企沟通“连心桥”。积极开展“客户式”服务,特事特办,急事急办,将纳税服务和税收管理的环节前移,同时与风险管理相结合,帮助企业充分理解政策,提高纳税人遵从度,降低涉税风险。通过加强对企业的政策宣传和税收业务辅导,明确政策执法依据,提高了纳税人的税法遵从度,加强了与企业的沟通,营造良好的税企交流沟通氛围。

四、动态化管控,进一步加强非居民企业税收后续管理

“台帐式”管理提升标准化管理水平。将非居民企业税收征管工作纳入日常管理,安排专人定期进行实地调查,在主动调查的基础上建立非居民企业管理信息台账,将境内机构、扣缴义务人、支付对象、转让对象、合同信息等内容及时分户归档。“动态式”管理确保风险管控无死角。针对非居民企业税后利润转增资本、平价或底价转让股权,利用劳务和特许权使用费混合合同避税等行为,定期开展非居民企业税收数据分析,加强对股息、利息、特许权使用费受益所有人身份的判定,对居民企业与非居民企业外汇支付款项、资金往来等项目实行动态监控,防止非居民企业通过滥用税收协定等手段转移股息、租金、特许权使用费等收入所得。

五、专业化队伍建设,有效夯实非居民企业税收管理基础

全方位学习,不断提高税务人员的业务素质。充分利用网络学校、干部自学、处室互学及举办培训班在理论知识上拓宽税务干部的视野,在管理理念上进行更新,提高税务人员对非居民企业的管理水平。先后举办各类培训班80多人次。同时组织人员及时对各项新出台的政策进行学习,重点将BEPS最终报告列入业务学习计划,加速与国际反避税管理工作接轨。现场式指导,不断促进税务人员能力培养。利用下基层进行工作调研、督导等时机,建立起现场业务督查、现场业务指导、现场辅导、现场评估指导四位一体提的现场业务督导活动,对基层部门进行现场业务指导,争取在一线发现问题,把问题解决在一线。同时积极开展案例剖析讨论,总结非居民税收的管理手段,不断提高税务人员非居民企业税收的管理水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