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視騰訊財報

透視騰訊財報

三季報終於出來了,對騰訊也一直有追蹤,由於買了騰訊股票,所以今天稍微點評一下。直接上正題吧,先給出結論:

1、騰訊利潤的水分,越來越高。來自投資股權一次性釋放出來的利潤,從15Q4佔比3.48%,持續增長到18Q3佔比37.55%。紙面富貴,無法持續。2、騰訊的增長髮動機——遊戲業務,從17Q3王者榮耀後,開始逐漸失去功效。騰訊視頻會員數的快速增長,掩蓋了增值服務原地踏步的境況,不像騰訊音樂似分拆。3、其他業務來自支付、雲計算(小程序)正在取代遊戲業務,成為集團最新增長引擎。也意味著,騰訊結束了3G、4G因技術變化,產生的遊戲增長紅利期。增長驅動力轉變為以微信(支付、小程序等)為主的變現紅利期。

一、騰訊利潤水分越來越高

先看下面這張圖:

透視騰訊財報

面的統計中,除了百分數外,其他單位均是億元

騰訊的利潤,水分越來越高,來自股權投資的歸屬股東利潤佔比(紅色部分),從2015年的Q4季度,一直持續上升到38%左右。

也就是說企鵝的利潤的提升,大幅度來自這些被投資企業的上市,一次性釋放出來的利潤,同時短期內持續的上市熱潮,大大掩蓋了騰訊實際業務的經營情況,容易造成誤判。

這個利潤,是沒有對應現金流的,屬於紙上富貴。看看經營現金流情況:

騰訊經營活動所得現金流量淨額

對比利潤,我們很明顯確定,騰訊利潤在持續增加,而經營活動現金流淨額的頂峰,卻在2017年,今年出現明顯衰退。(當然,這也和騰訊遊戲業務營收,靠賣道具帶來的遊戲玩家預付款有關)

當然,這種投資股權的利潤,也符合騰訊的戰略特徵,從某種意義上來講,是騰訊對自己流量的一種變現方式。而流量,絕大部分來源於微信九宮格,這意味著微信變現有多強,騰訊股價有多高。

比如這個Q3利潤的提升,主要來自美團上市的一次性釋放利潤。

騰訊以資本+流量,作為投資組合基金,在2010年3Q大戰後,開始大規模投資,現階段正處於果實收穫階段。

從上面的統計中,明顯發現分水嶺在2016年四季度末期。

我們可以大致推算一下,騰訊這個流量+資本的投資組合基金,在2011年後的第五年後,也就是2016年,進入大規模收穫果實階段。

可以理解為【騰訊流量+資本】基金,投資週期為五年,17、18這兩年,是收穫季節。

問題就來了,這種一次性、資本性的收益,還可以持續多久?

很明顯,一般投資性公司,資本市場不會給很高的PE倍數,因為大部分投資人認為,這不是可持續性狀態。當然騰訊有自己的特殊性質,以及佔據國內最大的流量池。

但作為研究員,不敢去預估會持續多久。我注意到的是,這家公司最終替股東的掙的錢,今年會有30%~40%利潤貢獻,來自這種投資上市後一次性果實的變現,來自公允價值的變動。

假如哪一天,騰訊投資的公司,大部分已完成上市,而股市出現系統性風險(股災),就會出現“有毒資產”。

其背後的問題:上市公司,牛市炒股,利潤提升,公司股價上漲……最後股災來臨,炒股鉅虧,以前掙的利潤,一次性跌沒了,進而呈現懸崖式的暴跌。

這是風險點,也是大家必須留意的。

總而言之,看到這個趨勢,尤其是其他收益淨額佔歸屬股東利潤的比例,最近三年提升過快,使人產生很大的擔憂。

二、遊戲不再是增長髮動機,逐漸消耗殆盡技術紅利

另一方面,我們看營收的主要構成結構以及變化趨勢:

透視騰訊財報

基於上面的數據,我們發現,增值服務的絕對數額,在17年Q3之後,基本停滯了增長,始終維持在420億左右。

而增值服務,主要來自遊戲和騰訊視頻會員付費等。

而最近一年,正是愛奇藝上市的這一年,也是會員收入飛漲的一年,而根據其他信息,騰訊視頻也是類似的;另一個維度,也可以說明騰訊的遊戲業務,在2017年Q3之後停滯了增長,甚至出現倒退現象。而這個倒退,恰好被騰訊視頻的會員費收入給彌補上,使得騰訊增值服務呈現相對穩定不增長的狀態。

透視騰訊財報

上表分析中,明顯可以看出,視頻流媒體等其他增值服務,佔整個增值比例比重持續上升。

這其實也在另一角度解釋了,為什麼騰訊視頻,不像騰訊音樂那樣分拆上市。因為分拆後,騰訊的增值服務數據將非常難看。

以前不明白,騰訊視頻明明比愛奇藝好,為啥不上市呢,這個疑問瞬間解釋清楚了。

當然,另一方面說明,騰訊業績的增長髮動機引擎,在去年王者榮耀暑假後,已經發生了變化,不再成為集團的發動機,甚至出現拖後腿的情況。這也是與宏觀的國家遊戲政策,是吻合的。

當然作為投資人,我是非常肯定騰訊在遊戲方面統治力,而且認為遊戲行業,是文娛行業裡的明珠,現階段的政策,只是特殊情況,不具備長期持續性。

一句話,我個人認為,文娛行業是目前中國社會經濟主要高速增長器,無論是電影、遊戲還是歌曲,平均估算下來,都可以大致給出兩倍GDP年化的增長率。

現階段遊戲,和12、13年的“茅臺腐敗酒”那時候的氛圍,是類似的。

遊戲行業,還大有作為。騰訊遊戲的衰退,是非市場性的、非產業性本身成長造成的,衰退本身不可持續,但這場遊戲版號的風波,持續多久,這個是沒法算命的。

三、騰訊增長引擎換了,微信變現時代來臨

另一方面,我看到“其他”業務的持續增長,從15Q4的5%左右,持續增長到18Q3的25%。

其他,是指支付、雲計算等相關業務。騰訊也首次單獨披露雲計算,就是因為數據增長比較好看,目前已成為新的增長點。

在過去幾年,遊戲業務趁著3G、4G時代技術變化,成為拉動增長的關鍵因子,不過當下已經失效。而圍繞著支付、小程序、微信朋友圈信息流廣告等微信流量變現,持續增加到25%,成為新的增長引擎。下一季度,將繼續拉動公司收入利潤增長。

這個過程也是可持續的,微信在變現方面,還大有作為。

因此通過上面分析,我們可以判斷,騰訊的增長引擎,發生了變化。遊戲增值業務,由於文化政策因素,短期內(多短、持續多久,不敢給出肯定答覆)失去了引擎的作用,現階段由支付、小程序以及雲計算,也就是其他業務,成為新的增長引擎。

總結

騰訊的增長引擎,發生了可逆性變化。

由過去的遊戲增值,變成了兩架車,一是投資收益的變現,大量被投資公司上市,釋放一次性公允價值變動帶來的收益;另一個是支付、雲計算的“其他”快速增長。

而投資收益,絕大部分是來自微信流量池的變現——戰略投資,只不過現在是騰訊收穫果實的季節;另一方面,支付、小程序等快速增長,更是來自微信流量商業化變現的結果。

微信變現的強度,也許就是騰訊股價的高度。

當然,或許等騰訊這些來自投資的一次性收益釋放完畢後,可能遊戲行業的政策放鬆,遊戲再一次成為增長引擎,但這是後話。(也有可能5G、VR等新技術來臨,遊戲行業又迎來一個增速狂暴期間,猶如過於三年,騰訊在3G、4G來臨,端遊盛行帶來利潤暴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