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諸多利好A股,有的人為何不為所動?

文紹J


面對諸多利好,不止是有的人,而是很多人不為所動。因為A股積累的問題太多,所謂利好也沒有勇氣去解決最關鍵的問題,大家也就只能先看別人動再考慮動不動了。

首先T+1的交易制度就存在嚴重的缺陷。今天買了明天才能賣,在成交不活躍的市場中就使人猶豫不決,短線機會也許很有吸引力,但過了一天會有什麼情況發生呢?可能這種設計從某些方面講是為了照顧機構投資者,因為他們如果倉位重一點,要很久才能出局,他們應該就是T+0實施最大的障礙。

還有漲跌停板制度。正負10%的漲跌幅限制在1996年底推出,是對當時過熱的市場的抑制措施。後來這種交易制度也演變成機構投資者喜歡的東西,上漲時達到10%的漲幅限制,讓人慾罷不能去追漲;下跌時壓在-10%的跌幅限制,使人慾哭無淚去殺跌。現在每天都有大批個股跌停,這使得想要進場的股民望而卻步。

再有的就是大小非的清倉式減持了。2005年進行的股權分置改革,使很多上市公司的高管真正做到了利益最大化,但也使在場內運作的資金壓力山大。成本的差異使有的大股東提前拿到了也許幾十年上百年經營也達不到的收益,最近大量公司高管甚至董事長辭職也就順理成章了。而二級市場的流通市值越來越大,大家都想讓別人先進場去扛住巨大的拋盤,說明熊市產生的負面效應正在集中體現,只能等待熊市到了極致低點時才敢抄底了。

我國股市的產生就是為了解決企業融資的難題,現在也在提倡虛擬支持實體,但是這種制度設計對二級市場的廣大投資者是不公平的。誰都希望在為股市融資作出貢獻的同時,也能有一份合理的穩定的投資回報。


JohnTim2018


有人大罵“妖精”的時候,俺把“萬科”割肉了;有人怒喝“全世界都沒有”的時候,俺把“次新股”腰斬了;有人叫囂“價值投資”的時候,俺在高位騎上了“白馬”。現在,有人說“春天不遠了”,俺只好對他說,抱歉,俺不知道俺能不能熬過這個冬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