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潛藏巨大人身風險,你必須知道

近期一項研究報告表明,從2011至2017 年間,全球已經有 259 人因使用手機自拍而意外身亡。

從國別看,多數自拍意外死亡事件發生在印度,其次是俄羅斯、美國和巴基斯坦。從死因看,溺水、運輸事故、高空墜亡位居前三。

最初手機是作為一種通訊工具而出現的。隨著技術發展,手機附屬功能越來越多,拍照和攝相因能讓時間定格、記憶永恆,所以這兩項功能頗受人們喜愛。

遇到旖旎奇秀的風光,見到久別重逢的故人,為了留住某個重要時刻……人們都會情不自禁拿出手機或拍照或錄影。

自拍每天都在發生,區別在於有些發生在安全環境下,另一些則發生在非安全環境下。

近年被曝光的自拍死亡事件,一些便是因“漫不經心”導致的飛來橫禍。比如,2015年日本一男子在印度泰姬陵自拍時死亡,原因是一不留神失足摔落。

更多自拍則是發生在危險環境下。比如,懸崖峭壁、高樓頂端、公路鐵軌、湍急河流、野生動物園等場所。

很多人熱衷在這些場合自拍,除了表達某種意義外(印度認為與好友在鐵軌上合拍是友誼永存的象徵),更多人則是為了追求冒險、尋求刺激。

這從259名死者性別比例上便能得到佐證。報告顯示,這些喪生者中,男性佔到了75%左右,且年紀介於20到30歲之間。

這個群體,不單是熱衷彰顯自我、展示個性的代表,還是成長於互聯網發展繁榮期以及與網絡互動很密切的一批人。

他們樂於展現自己魅力,善於借用互聯網表達自我,進而沉浸於網友點贊,並希望迅速吸粉。通過在奇峰險峻等危險之地自拍,便是滿足他們這種需求的一種方式。

自拍已成為全球另一種高死亡事件,人類該如何防止此類悲劇重演?

首先,加快立法。各國需要通過立法手段禁止人們在危險地區自拍。

目前,很多國家出於保護文物和藝術作品以及遊客安全等目的,禁止了在遊樂場、博物館、表演大廳、政府大樓等場所使用自拍杆,但在危險地帶設立禁拍區的重視程度則相對不足,立法行動也相對滯後。

其次,技術攻關。美國一家企業已在嘗試通過技術手段干預危險行為的自拍。

這家企業希望它們設計的手機軟件能第一時間監測到拍攝人所處的環境狀況,如果是危險狀況或此前該地出現過自拍死亡事件,便會強制關閉手機自拍功能。類似這樣的技術手段,科技企業應加大投入。

最後,輿論。不少人熱衷在危險地帶自拍,無非是希望收到粉絲的掌聲。

或許這些粉絲本身只關注的是自拍者“英雄了得”的一面,卻往往忽視了其背後的人身安全。這需要各國加大宣傳,讓所有人明白這些感觀刺激背後是莫大的兇險。一旦追捧者和圍觀者冷靜了、理性了,這些盲目追求刺激的自拍者也將大大減少。

當然,熱衷危險地帶的自拍者,更要有充分的自律和安危意識。生命對於每個人而言都只有一次,為了一時的新鮮刺激而賭上性命,這種冒險真不值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