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末大亂中,李密實力較強且有雄才大略,為何無法統一天下?

河苦


李密在歷史上有人把他比為陳勝和項羽,說他始亂終逆,是大禍根,但李密出身關隴貴族,初為楊廣重視,繼而楊素與宇文述賞識認同,從牛角掛書可見此人的不凡。後來楊玄感起兵,因父親時常稱道李密,便請他為謀主,擾亂隋朝第一功從此開始,楊玄感敗亡後,李密逃走,被瓦崗軍逮住,本來要殺他,因他及時向翟讓進言,得到採納,又打敗瓦崗剋星張須陀,翟讓大為佩服,推舉李密為瓦崗主,自己屈居其下,自此,瓦崗聲勢大振,有翱然不可複製之勢。


通過聯結周圍義軍,取滎陽,襲破洛口倉,瓦崗軍兵精糧足,李密便自稱魏公又大封諸將。(今日頭條南方鵬首發)開始圍攻隋東都洛陽,李密成了瓦崗軍之主後帶領瓦崗軍打了許多漂亮仗,偃師之戰一錘定音,奠定義軍霸主地位,《舊唐書》“世充襲倉城,密復破之。世充復移營洛北,造浮橋,悉眾以擊密,密與千餘騎拒之,不利而退。世充因薄其城下,密簡銳卒數百人以邀之,世充大潰,爭趣浮橋,溺死者數萬”。此戰攻佔偃師,這時李密擁兵三十餘萬,“東至海、岱,南至江、淮郡縣,莫不遣使歸密”。


然後,李密的進取重點便圍繞攻打隋軍重鎮洛陽而展開,他不聽柴孝和速速西進取關中的建議,也不領眾家義軍擁立他稱帝的心意,“竇建德、朱粲、楊士林、孟海公、徐圓朗、盧祖尚、周法明等並隨使通表於密勸進”。楊玄感造反時,李密對他說取關中長安為中策,強攻洛陽為下策,而自己為主帥時,卻在洛陽城下遷延日久,既不繞城西進,也不向其他方向發展,在洛陽與精銳隋軍死磕,雖然隋軍屢敗,將領換了一個又一個,但堅城依然堅挺,待到宇文化及弒殺楊廣西歸,李密便陷入腹背受敵的危局。(今日頭條南方鵬首發)


在此期間,瓦崗義軍內部發生了一件影響深遠的大事,翟讓有英雄氣讓出主位,居瓦崗軍第二位首領,卻個性貪財,自恃功高多行不法,待到瓦崗軍發展到氣勢如虹時,周圍的人便勸翟讓把權力拿回來,尤以王儒信和翟讓哥哥翟寬為甚,翟寬見弟弟不聽,還說,到時你不當皇帝也好,讓你兄長我來當,並加緊謀劃籌備。(今日頭條南方鵬首發)事情被李密覺察,決定先下手為強,以設宴慶功為名邀請翟讓一眾舊人,在會上殺死翟讓等人,單雄信求饒得免,徐世勣身受重傷被李密救下,隨後,在翟讓舊部要散去時,李密單騎前去撫慰,並讓單雄信和徐世勣統領翟讓舊部。

這次事故,是瓦崗軍事業的重大轉折,在外敵環伺的情況下內訌自亂陣腳,自此瓦崗眾將離心離德,單雄信已懷有二心,在後來李密敗於王世充時,即率部隊全軍投降可為明證,徐世勣的建議也得不到採納,還被調離前線前往看守黎陽。而李密,殺翟讓後對其舊部老人既用又防,一個佐證便是邙山大敗後不去黎陽會合徐世勣,怕他趁機報復。另一個後果是不信老人,就必須有新血補充,快速提拔新人,使老人與新人又產生矛盾,亂上加亂。待到擊敗宇文化及軍回師金墉城時,李密本人也志得意滿,無視危機四伏,以驕兵疲兵面對狡詐的王世充,終於失敗。


南方鵬


李密確實雄才大略,整個瓦崗寨農民起義軍能夠發展壯大,成為隋末反隋勢力中的一股重要力量,李密實在功不可沒。但是,李密身上存在很多弱點,好幾個關鍵的步子沒走好,一手好資源沒利用好,最後導致他失敗。

(李密畫像)

第一,李密有一個煊赫的出身,但他沒利用好。

李密出身於“四世三公”的貴族家庭。其曾祖、祖父、父親都封公,這樣的背景,在整個隋朝末年諸侯爭霸中,是具有巨大優勢的。

李淵其實能力並不突出,但是,他就是憑藉唐國公的這個身份,身邊聚集了大批的人才,最終獲得天下。

李淵為什麼憑藉唐國公可以網羅大批人才,李密“四世三公”卻不能呢?李淵並沒有一開始就反隋,而是在幫助隋朝平定天下,攻打那些叛亂者。這一點非常關鍵。就比如三國時期,曹操、劉備這些諸侯之所以能做大,就是他們從來沒說過要造反,他們都是在維護(至少表面上是這樣)朝廷,鎮壓農民起義。後來朝廷實在維護不下去了,大家才各自做大。袁術就不是這樣操作的,他一開始就稱帝,所以袁術敗得很慘。

李密的操作方式有點像袁術,雖然他並沒有做“稱帝”一類的事情,但是,他一開始就投奔了叛變隋朝的楊玄感,接著又投奔了造反的農民起義軍瓦崗寨,後來又與殺害隋煬帝的宇文化及過從甚密。可以說,李密一開始就把自己置於不利的局面,他雖然有“四世三公”的背景,但是這個資源完全沒利用。

(翟讓畫像)

第二,李密有一幫赤誠的朋友,但他沒對待好。

李密去了瓦崗寨之後,之所以能當到老大,與他自身的謀略和戰功是分不開的。但這還不是主要的,主要的是因為翟讓把老大的位置讓給了他。

翟讓是一個豪爽磊落的漢子,他看出李密比他厲害,就痛快地把首領之位讓給了李密,而且勸說徐世勣、單雄信、王伯當等人,尊奉李密為“魏公”。這在古代農民起義史上,都是絕無僅有的現象。很多農民起義都因為爭奪老大之位,提早內訌,折損了自己的實力。比如太平天國發生的“天京事變”等等。而翟讓能夠主動讓賢,其實是很好地避免了瓦崗軍的老大之爭。

不過,翟讓的讓賢,卻也讓一些人不滿。翟讓的部將王儒信,就鼓動翟讓擔任大冢宰(相當於宰相)的官職,並藉此重新奪回權力。翟讓的哥哥翟寬更是直截了當地對翟讓抱怨道:“你要不想當皇帝,就把位置讓給我,哪有讓給別人的。”

當然了,這種抱怨也是很正常的。其實,當初翟讓在讓位的時候,李密就不應該接受。畢竟他在瓦崗寨沒有群眾基礎,他當老大實在不服眾。也是李密實在太想當老大了,一下就接受了。現在眾人出現抱怨之心,他應該做的,就是要收復眾人之心,讓大家更擁護他。誰知他卻在這時候,做了一個非常糟糕的舉動,竟然殺了翟讓和王儒信及翟寬等人,還砍傷了徐世勣。這種忘恩負義心狠手辣的做法,直接導致了他失信於瓦崗軍兄弟,最後眾叛親離。

(李淵劇照)

第三,李密有一個光輝的前程,但他斷送了。

李密雖然經歷了瓦崗寨的奪權事件,但總體上整個軍隊並沒有受到太大的影響。而且瓦崗軍聲勢浩大,李密手下猛將如雲。先後戰勝了王世充和宇文化及。可以說,李密正在一條光明的大道上往前一路狂奔。

但是,李密在這時驕傲自大起來,自信心爆棚,並且不注重收買人心,封賞功臣。本來他殺翟讓就已經讓眾將離心離德。只不過懾於他的武力,不敢反抗而已。他卻錯誤地估判了形勢,以為武力可解決一切,沒有用收買的辦法讓大家擁護他(咱們看看李淵發了多少官帽子,收買了多少人)。因此,在最後關頭,他敗給了王世充,手下將領都不給力,紛紛如鳥獸散。

最後,走投無路的李密,只得投奔李淵。可又不甘心居於李淵之下,還要再次叛逃當老大。這次李淵不再給他機會,他也走到了人生的盡頭。


張生全精彩歷史


隋唐時期,亂世梟雄群起紛爭。有很多蓋世英雄發起農民起義,李密,王世充,竇建德,宇文化及,李淵都是幾大領導頭目了。瓦崗寨的文臣武將都是能力超強,比如徐懋雄,單雄信,秦瓊,王伯當等人。可惜,李密亞恆邙山大戰中失敗,為什麼瓦崗軍這麼人才濟濟沒有一統天下?這要說到瓦崗寨這個傳奇的地方,瓦崗寨是隋末最有實力的起義軍,大首領為崔讓,手下有單雄善,徐世勣等。後來李密逃到瓦崗,慢慢得到崔讓的信任。最後,崔讓和李密為了搶奪權利,李密和王伯當設計殺了崔讓,成了瓦崗寨最高統帥。

邙山大戰:公元618年,瓦崗軍在李密的帶領下,屯兵邙山,準備進一步攻取洛陽。可是,宇文化及發動江都之變殺死楊廣,率領10萬大軍北上與瓦崗軍對峙半年之後,由於糧草不足,被李密火燒軍營,戰敗。李密巧舌謊騙宇文化及一起合作對付王世充,趁其不備,將宇文化及打得屁滾尿流,大敗而去。這時得勝的李密可謂驕傲的不可一世,猖狂殘暴,辱罵將士,私吞戰利品。致使將士們怨聲載道,單雄信等人都想離開李密。徐世勣等人勸告李密要禮賢下士,李密不聽,反而疏遠他們。



李密在邙山直接面對王世充軍隊,想奪勝以定中原。王世充軍備強大,高枕無憂。裴仁基勸李密不可正面對敵王世充,先偷襲東都。單雄信吹捧李密應該用王者之君直接親自率軍對抗王世充,非常威武凌厲。計劃是王伯當守大本營,程知節帶兵後援,單雄信帶精銳部隊駐紮城北,包圍王世充部隊。誰知王世充帶五百精兵朝單雄信偷襲,李密大喜,命程知節追趕和單雄信前後夾擊王世充。程知節等部隊到了半路,王世充調頭直接擊殺援軍,單雄信坐而不管,其他的王世充部隊不知從何冒出,合攻程知節,程知節大敗,逃了回來,損失慘重。



第二天,所謂戰局以定,王世充部隊直接到達鄺山把李密部隊打得不成樣子。城北的單雄信還是充耳不聞,不率領援軍幫助李密,還好王伯當忠心耿耿,救出了李密,一起李淵,而單雄信投靠了王世充。



1.單雄信是崔讓的舊部,在李密麾下實屬隱忍。

2.李密不禮賢下士,辱罵將士,對將士視如草莽,讓手下將領心寒,覺得他不能成大事,都想離開他。

3.單雄信和李淵殺兄之仇,早就想要和王世充勾結對付李淵。


冠希論壇


不滿足,反覆無常,只看中眼前利益而沒有大局觀,這些使得李密成不了大事。

李密的曾祖父是八柱國之一李弼,而李淵的曾祖父是八柱國之一李虎,可見李密出身不錯,屬於根正苗紅的關隴貴族。

但是在成就大業的路上李密顯得有些牆頭草,一開始他沒有和機會勇氣自立,就慫恿楊玄感造反,楊玄感造反失敗後他被抓,好不容易逃出來投奔了造反的翟讓,翟讓在李密出謀劃策下一路進軍,隋煬帝的救火隊員,悍將張須陀都死在了翟讓的瓦崗軍手上。

翟讓看出了李密的實力和魄力,退位讓賢,最後李密還是把他殺了,這一殺瓦崗軍人心惶惶,單雄信,秦叔寶等人都起了異心。


楊廣死了,宇文士及在江都擁立了傀儡皇帝,王世充在洛陽擁立了越王,越王不甘心被王世充控制封李密為柱國,讓其討伐宇文回來後入朝輔政,李密當即同意。

李密打宇文士及連戰連勝,忘乎所以,開始獨攬戰利品,不分給瓦崗眾人,瓦崗軍離心,在回軍時又被王世充偷襲,瓦崗軍敗散,部將和李密都投靠了李唐。

李淵封了李密為光祿卿,還把表妹嫁給他,讓他去收攬自己散落的部將歸唐,半路上李密又叛變了想自立,結果被擊敗身死。



反覆無常,對部下還差的人怎麼當老大?


歷史區的哈士奇


原本是成功近在咫尺,但最終沒能笑到最後。

李密有大才,善於出謀劃策,但關鍵時候卻不自信,時常自我否定以及自我矛盾。

從楊玄感到翟讓,李密都亮點頗顯,但當翟讓辭位給李密後,李密則不堪大任。比如在根據地選擇上,他看好長安,拒絕洛陽,但他一直在洛陽附近徘徊,準備拿下洛陽。屬下建議他迅速拿下長安,進關中圖發展,李密內心是贊成的,卻遲遲不肯下決定,因為他擔心屬下大多是本地,不願意追隨他到長安,最終李密的遲疑成就了李淵,李淵太原起兵,攻佔長安。

再比如李密被王世充打敗後,李密原本打算東山再起,但屬下大多態度消極,李密也深受其影響,竟然說出“孤所持者眾也,眾既不願,孤道窮矣”的話,隨後要自殺,被攔阻後,李密投降李淵。

李密手下人才濟濟,但不會知人善用。主要體現在李密疑心極重,比如李密每次戰鬥都親臨前線,這不是他身先士卒,而是對他人的不放心。而且李密為人缺乏氣度,在與王世充作戰前,魏徵給他出謀劃策,卻被李密笑為“老生常談”。最後李密為人處理問題缺乏考慮,這便是翟讓事件。


五味社


得民心者得天下,李密雖有雄才大略,可惜躲不過色劫,以致失道寡助,最終自取滅亡。

隋朝末,可以說得瓦崗兄弟者奪天下,但冥冥之中自有天數,李唐天下受命於天,即使李密雄才大略,依然躲不過色劫,這就是天數。四十三友賈柳樓結盟奪金堤,三斧子定瓦崗,混世魔王登基只是為李唐奪天下打下最好的基礎。十八路反王聚義殺楊廣只是為李唐掃平障礙。錘震四平山,李元霸一舉成名,各路反王在鼎盛時期被李元霸打的心灰意冷,四散逃亡,從十八路盟軍到烏合之眾,反王已成不了氣候。

程咬金禪位李密,從當時看絕對是上上策,李密有才能、有謀略、有野心,很適合瓦崗。取五關奪玉璽,一切都顯示了李密的才能,可惜玉璽換妖妃,冷了兄弟心。殺翟讓,逼走單雄信宣佈者大魏國走向滅亡。

無志,玉璽換蕭妃;無義,為女人殺翟讓,無信,逼走單雄信,無德無禮,姦殺公主。亂了好多年的時代需要一位明主統一天下,李密不配,所以即使再有雄才大略,上天也會給你一個劫–色劫。讓你因為女人一無所有,甚至賠上性命。


令狐沖和喬峰


李密的素質和李淵、李世民的素質不可同日而語。李密有謀略,有膽識,是個不可多得的人才。李密先投楊玄感,由於楊玄感不能聽取李密的正確意見,導致兵敗被殺。李密被俘之後,僥倖逃脫。

李密隨後投了瓦崗寨的翟讓。隋朝官軍張須陀部前來攻打瓦崗寨,翟讓嚇得要逃跑。因為翟讓曾經被張須陀打敗過,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李密設伏打敗了張須陀,張須陀兵敗被殺。張須陀真是一個英雄。其實,他已經殺出重圍,他又數次返回營救部下。

李密後來因為內訌,殺害了翟讓。雖然翟讓自身也有問題。但是,李密從此在人品上就有瑕疵。

李密打下洛口倉,賑濟災民。從此李密聲名大震,軍隊迅速發展壯大到了一百多萬人。此時,以宇文化及為首的隋朝御林軍,殺死隋煬帝,浩浩蕩蕩從江都出發,要返回漢中老家。走到洛陽附近,與以李密為首的瓦崗軍不期而遇。御林軍雖然只有十幾萬人,但是,他們訓練有素,以一擋十。此時,李密的明智做法是讓出一條路,讓御林軍回漢中老家去。但是,李密被勝利衝昏了頭腦,堅決要和御林軍決一死戰。在離洛陽不遠的地方,雙方展開了一場決戰。只殺得血流成河,兩敗俱傷。

李密投靠李淵。後來,又背叛了李淵。被李淵殺死。

一代梟雄死於非命,令人嗟嘆。勝不驕敗不餒,方顯英雄本色。李密勝而驕,驕兵必敗。

李密臨死前發出感嘆,即生李世民,何生李密!



美食家106


李密確實擁有雄才大略,但他犯了以下致命的錯誤,使他無法統一天下。

一、團隊建設方面,他輕信謠言,輕易殺害仗義讓位予己的瓦崗寨開山領袖翟讓,在瓦崗軍裡埋下了分裂的隱患。

二、輕視對手,儘管王世充多次被李密打敗,可其主力尚存,李密在打敗宇文化及,自身力量遭到大損的情況下,輕易與王世充開戰,開戰前也不像以前一樣仔細規劃,導致大敗。

三、沒建立穩定的根據地,雖然李密在為楊玄感謀劃時,提出了取關中為上策,後來也有人建議李密立即西進奪取關中,作為根據地,可李密認為自己的將領都是本地人,遠征關中擔心人心失散。

四、識人不明,殺翟讓時留下單雄信並委以重任,可在與王世充大戰時,單雄信卻不見蹤影,最終率隊投降王世充。失敗後,又懷疑徐世績而不敢前往,卻投奔唐朝李淵。

五、分不清形勢,在投靠李淵後,還認為自己是老大,對李淵給予的官職不滿意,圖謀東山再起,不知道自己已經身在甕中。

六、沒有目標,在擊敗宇文化及後,志得意滿、驕傲自滿,不能夠仔細研究形勢,制定下一個打擊的目標,更沒有統一天下的志向,滿足於眼前的勝利,誰知失敗立即降臨。

七、看不清對手,李淵起兵太原,雄踞關中,有統一天下的志向和能力,是李密奪取天下的強勁對手。可李密先是相信李淵的花言巧語,放任李淵做大,後來乾脆投靠之,以求得棲身。


洞庭一葦1188


\n

{!-- PGC_VIDEO:{"vid": "e6e74c3b2bb1496083ba56ef59dd5e37\

繼往開來接力棒


實力較強,還不能老打敗仗,尤其是不能大敗;還得有一個穩定的根據地。河南,地處中原,屬易攻難守之地;易守難攻之地,數秦川、四川,四川出行難。因此,根據地以秦川為最。山西也比河南強。李密據河南瓦崗,此難為根據地也;與王世充較量於洛陽,被殺的大敗,無處可去,才投奔李淵,已是窮途末路。李淵的根據地在山西,天下大亂時,李淵棄山西而戰秦川,此戰略家眼光也。所以李淵能成大事,而李密不行也。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