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陰陽五行》的詮釋及表現

《陰陽五行》的詮釋及表現

陰陽是古人認識客觀事物的哲學概念。他們把宇宙間的萬事萬物分為陰陽兩大類:陽類代表光明,向上,生長,正面,外面,動,熱,強,男,雄.......;陰類代表黑暗,向下,死亡,反面,裡面,靜,冷,弱,女,雌........。陰陽最早出現在《易傳》的書中,上面寫道“一陰一陽謂之道”;“無極生太極,太極生兩儀”。《易經》的太極圖就是陰陽的總結和象徵的標誌。陰陽學說在國內運用廣泛,古代的易經八卦,占卜,星象,堪輿,醫藥,相術等,他們的理論核心都是陰陽學說。

五行學說是繼陰陽學說之後,古人的又一種認識,觀察客觀世界的哲學觀念。五行者,金木水火土,更貴更賤,以知生死,以決成敗。所謂相生,就是一種物質對另一種物質有著滋生,促進與助長的作用。五行相生表現為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的關係。而所謂五行相剋,就是一種物質有剋制,約束與抑制的作用。五行相剋表現為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的關係。五行相剋是因為天地之性。眾勝寡,故水勝火。精勝堅,故火勝金。剛勝柔,故金勝木。專勝散,故木勝土。實勝虛,故土勝水。

古人《陰陽五行》的詮釋及表現

五行生剋制化的各種宜忌:

金:金旺得火,方成器皿。金能生水,水多金沉;強金得水,方搓其鋒。金能克木,木多金缺;木弱逢金,必為砍折。金賴土生,土多金埋;土能生金,金多土變。

水:水旺得土,方成池沼。水能生木,木多水縮;強水得木,方洩其勢。水能克火,火多水乾;火弱遇水,必不熄滅。水賴生金,金多水濁;金能生水,水多金沉。

火:火旺得水,方成相濟。火能生土,土多火晦;強火得土,方止其焰。火能克金,金多火熄;金弱遇火,必見銷熔。火賴木生,木多火熾;木能生火,火多木焚。

土:土旺得水,方能疏通。土能生金,金多土變;強土得金,方制其壅。土能克水,水多土流;水弱逢土,必為淤塞。土賴火生,火多土焦;火能生土,土多火晦。

命運,無疑是神秘的。古人云:謀事在人,成事在天。生死由命,富貴在天。萬事不由人算計,一生都是命安排。在許多人眼中,命運是一種勢力,最虛幻又最實在;命運是主宰,最可怕又最可愛;命運是裁判,最公平又最勢利;命運是施主,最吝嗇又最慷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