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聯最不宜的字體是?

榜書書法


春聯是對美好生活的一種祝福,其實寫什麼字體都是可以的,黑字寫在紅紙上都是很吉祥的象徵,不過講究一些的人也會認為有一些字體並不適合寫春聯。

比如魏碑、墓誌銘,這些字體一般是給去世的人寫的,按說字體歸字體、只是一部分被用到了墓誌銘上,二者並沒有太大的關係,這些給人寫墓誌銘的書法家或許還給別人寫過喜帖,只是沒有流傳下來,但有一些人就比較忌諱這個,認為以某某墓誌銘的書體寫春聯不是很吉祥,這個也可以理解。



但是魏碑並不是放在墓穴裡的,而是立在外面的,加上一些魏碑書寫的人是佛經,比如山東鄒城的“四山摩崖”刻石,書寫出來的風格還是很吉利的,不能夠一概而論,全盤否定。


還有一些朋友會說篆書和草書不適合寫春聯,因為篆書和草書大部分人都不認識,春聯是一種通俗文化,用篆書和草書書寫會曲高和寡,這個也有一定的道理,但也不是完全不可以用篆書和草書寫。

我覺得最適合寫春聯的字體一個是楷書,另一個就是王羲之的行書了,風格妍美通俗易懂,當然這也只是我的個人觀點,你怎麼看?


不二齋


篆書草書我認為不太合適,真看不懂啊尤其狂草,只針對春聯。




李文志書法工作室


春聯屬於大眾文化,那種曲高和寡的草書和篆書確實不太合適。一般用行、楷、隸比較好。

篆、草藝術價值比較高,但能識別、賞析者寡,而行、楷、隸則易識易認。

春節屬於喜慶的節日,古人傳說貼春聯具有驅邪祈福的作用,因此家家戶戶都會張貼上流光溢彩的對子。

相對來說,使用行書書寫的對聯最多。主要是行書比較接近人們的書寫習慣。行雲流水般的字體給人賞心悅目的感覺。





清風竹影1166


春聯是中國最大節日下的產物,代表了中國人對生活美好向往的心靈寄託。紅色的紙張、吉祥的文字;加上優美的書法購成了中國一大傳統文化節日――――春節。最不適宜的字體感覺應該是草書吧,楷書、行書、隸書優之;個人觀點……






山上人46


一般寫對春聯常用的字體是楷書、行書。這兩種字體的話喜聞樂見,一般的老百姓也能認識,寫得好不好,老百姓也能欣賞。當然隸書也可以,只是書寫的速度要慢一點。

最不適合寫春聯的,當然是草書和篆書,這兩種字體沒有學過的話根本不認識,很難讓老百姓接受。







雅逸齋書法


春聯最不適合的字體主要包括狂草、篆文等不常見的字體。

春聯是中國特有的文學形式之一,表達的是人們對新春的美好祝願。春聯貼在家門口,不僅要給自己看,更多的是給別人看的。還是要讓大多數人能看懂才好。當今社會,狂草、篆文等字體已經離普通人的生活越來越遠了,只有書法愛好者還在使用,普通人已經看不懂這些字體了,所以不適合用來寫春聯。

看看這幾幅圖就知道了:

上圖經常被某些人看作是:“杜甫能動”。杜甫也很無奈啊!

這張圖經常被看作是:“婦女之寶”,估計看圖的人可能是賣姨媽巾的吧。


文史縱覽


我認為在眾多書法字體中最不適合做春聯的是瘦金體。

春聯是內容大多是對美好生活和未來的祝福,那麼在字體上就要給人一種豐滿大氣的感覺。

而瘦金體給人一種撲面而來的肅殺和蕭條,不適合喜氣洋洋的春節氣氛。



宋徽宗瘦金體作品(適合寫輓聯😅)

個人猜測瘦金體的由來是有一定的歷史原因的,都知道這是宋徽宗的獨創,宋徽宗其人愛好花鳥,統治能力極弱,統治期間,昏庸無道,奸臣當道,終成亡國之君,拋開美學和書法貢獻,瘦金體充分體現了其人格性格,字如其人是有一定道理的。這一段是個人想法,僅供娛樂。


學海寄餘生


有一句俗話說的好,羊吃苦苦菜各有心中愛。大千世界各人審美情趣不同,貼春聯就按照自己的所好吧。



睿扶璇璣


篆隸楷草都可以,稀奇古怪的字體就不宜了。



乾安001


春節貼春聯是件喜慶的事,我覺得最不適宜的字體是甲骨文、金文等古文字。


甲骨文最早是用於占卜的,金文是鑄或刻在祭祀禮器上的,有些字可能表達某種特定含義和用途,這些字用於春聯上似乎不大好。

順便說一句,安陽有一些研究甲骨文的書法家,其中一些身體不大好,甚至有英年早逝的。故有些書法家不願碰甲骨文。

此外,小篆和草書不易辨認,一般也不用於春聯,畢竟春聯是讓大眾看的,認識的人少就失去了意義。

更多文章,敬請關注千年蘭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