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 CES 觀察|一屆“求生欲”很強的消費電子展

2019 CES 观察|一届“求生欲”很强的消费电子展

航通社作者 書航 1 月 7 日發於廣州

去年,德國 CeBIT 宣佈停辦,此前 Macworld 等展會已提前退出歷史舞臺。這就讓年初的 CES 成為目前碩果僅存的少數全球性消費電子展會之一。

大型展會萎縮的原因,一方面是電器行業創新乏力,由重大的範式創新陷入小打小鬧的“微創新”,不再有太多引人注目的“爆點”;

另一方面是主要創新限於少數大品牌,已經多年沒有挑戰者地位的硬件類初創公司出現。這些大牌熱衷於在一年中不同時間單獨舉辦發佈會,而不是扎堆在展會上發佈。

對於我們這些普通觀察者來說,報道 CES 與其說是期待上面會有些什麼新玩意,不如說是借個機會各自總結上一年的硬件行業趨勢,並預計下一年會發生什麼。

航通社本週將通過系列專題觀察 CES 的最新發布,並就 2019 年的硬件趨勢做一個展望。

春江水冷果先知

今年的拉斯維加斯 CES 展館門口,可以看到一張蘋果發佈的大幅廣告,上面寫著:“發生在你 iPhone 上的事情只會留在你的 iPhone 裡”(What happens on your iPhone, stays on your iPhone)。

( https://9to5mac.com/2019/01/05/apple-privacy-billboard-vegas-ces/ )

眾所周知,蘋果只在 1992 年 CES 上露過一次臉,此後一直缺席。但這次蘋果過來放了個廣告,而且宣傳的還不是它的新產品,而是主打隱私保護的優勢。這又是鬧哪樣——大家來 CES 看的不就是新產品嗎,關隱私什麼事?

2017 年,全球手機出貨量首次出現高位回落,終結了過去十多年的增長。手機市場到頂是一個標誌性事件,意味著帶來過去十年繁榮的移動互聯網,從增量市場變為存量市場。

隨之而來的,是今年初消費電子行業的代言人——蘋果的高位“閃崩”。目前,蘋果營收構成重度依賴 iPhone,在 FAANG 等領頭的科技股當中,不能算是非常健康的一支。

2019 CES 观察|一届“求生欲”很强的消费电子展

( https://www.visualcapitalist.com/chart-5-tech-giants-make-billions/ )

iPhone XR 被視為針對中國市場量身定製,不過原本針對的這一部分中國消費者,不是轉而選用同價位的國產手機的高檔款,就是購買二手 iPhone,導致 XR 產生了大量庫存。

蘋果將業績不佳歸咎於中國消費者“消費降級”,但拋開華為、OV 等國內品牌的發力不說,蘋果自身的決策失誤和新品創新不足才是主因。

相比喬布斯時代每次都能“自己革自己的命”,也就是完全由自家新品擠佔了原來自家主打產品線的市場份額(如 iPod 替代 Mac,iPhone 替代 iPod),現在的蘋果並沒有當年的好運氣。

庫克時代主要的產品線更新是加入了手表 Apple Watch,但這一產品線罕見的在推出後幾代更改了產品定位:由替代手機的生活助理,以及可以挑戰瑞士高檔手錶的奢侈品,轉化為一款隨身運動和健康監測工具。

產品定位的“朝令夕改”說明庫克一開始並沒想明白為什麼要做手錶。這種事情至少並未在喬布斯還活著的時候發生。

另一方面,蘋果對 iPad Pro 替代 PC 的消費者教育也不成功,最新款的硬件配置已經超越了主流 PC,但受限於操作系統,無法發揮硬件的全部價值,依然侷限於傳統的藝術創作者、學生等使用群體。“現實扭曲力場”似乎蕩然無存。

早有呼聲認為蘋果應該像微軟那邊一樣,合併 iOS 和 macOS,並統一兩個操作系統的應用商店和操作體驗。也許是因為這樣做會影響經典款 MacBook 的銷路,蘋果並未有這方面的動向。

目前,蘋果產品線多種多樣,但哪個都不願放棄,有點兒回到了斯庫裡掌管蘋果時期的樣子——但並不知還會有誰給當今的蘋果重新畫一次“四個象限”。

時無英雄,也並無豎子成名。蘋果不在 CES 亮相,但蘋果的故事可以高度概括整個 2018 年全世界消費電子行業的處境。如果連它都失去了前進方向,那其他硬件廠商就更是隻有進退失據。

中國廠商、小公司熱情減退

假如能橫向對比一下最近幾年的 CES,你會很懷念 2014 年“智能硬件”興起時的場面。

當年的 CES 是大量初次亮相的品牌的樂園,國外有 Pebble、Fitbit,國內有 iHealth、Broadlink、AntVR、歐瑞博等。

——這些中國名字曾經在那一年無比閃耀,有些也到了“獨角獸”的聲量,但現在基本都歸於沉寂。

以深圳硬件創業者為代表的中國廠商數量隨後幾年進一步攀升,根據《中國日報》(China Daily)統計,到 2016 年 CES,在 4119 家參展商中共有 1300 家中國廠商參展,其中 652 家來自深圳,比 2015 年翻了一番還多。

( https://tech.sina.com.cn/it/2016-01-06/doc-ifxneefs5595458.shtml )

一直到 2018 年初,中國廠商數量以 1551 家再創紀錄。然而今年的展會上,中國廠商的熱情已經退潮。據《南華早報》(South China Morning Post)統計,今年 CES 中國廠商註冊數量為 1211 家,也少於美國參展公司數 1751 家。

該報採訪認為,中國廠商參展 CES 以往主要是為了開拓北美市場,這樣的意願很大程度上受制於中美貿易摩擦不明朗的前景。

同時,在持續下行的經濟環境和逐漸收縮的創投環境中,參加 CES 這樣展覽的費用更高,公司承擔不起。

( http://www.scmp.com/tech/big-tech/article/2180702/chinese-companies-cool-annual-ces-vegas-tech-show-amid-trade-war-and )

再說,所有這些展會上給初創公司的豆腐塊展臺,本來也就沒有任何一個有看頭啊。那種“格子間”不會引發任何大媒體的注意,也許在會上散發名片已經是參展小公司能期待的最大收穫。

今年 CES 為初創公司設置的優惠展區名叫“Eureka Park”,取名自古代物理學家阿基米德在洗澡時候發現浮力規律,興奮地跳出浴缸時說的那句“Eureka”(我發現了)。

這個區域容納了 1200 個長寬各 6 英尺(1.8 米)的“格子間”展位,位於金沙館(Sands),距離主要的展廳所在地會展中心(LVCC)有 1.4 英里(2.25 公里);距離最遠展館曼德勒海灣酒店(Mandalay Bay)(順帶一提,這是 2017 年一起造成重大傷亡的槍擊案事發現場)有4.3 英里(7 公里)。

如此長的距離,在展館間輾轉可能只能依賴步行,會極大降低來往的觀眾和媒體的興致。這可能是很多在國內“雲觀展”的人無法預計到的困難。正如連續十多年參與現場報道的 TechCrunch 記者 John Biggs 說的一樣:

“儘可能待在會展中心和金沙館,拉斯維加斯的交通能讓你跑斷腿。不信的話,你可以體驗下一個小時叫不到車的酸爽。”

( https://techcrunch.cn/2018/12/24/a-startups-guide-to-ces/ )

所以,小公司參展的效果之差可想而知。

實際上,中國企業在 CES 做宣傳以往最起效的部分,是能生成“出口轉內銷”的新聞報道給國內讀者,說明自己是一家“洋氣”的和“國際範兒”的企業。現在,這樣做的性價比還不如在國內平臺上直接宣傳或發起眾籌。

冬天來了,數量不斷減少的小公司們必須量入為出,迴歸最本質的商業規律。

是做“車展”還是做“通信展”

CES 始創於 1967 年,現在已經第 51 屆了,它毫無疑問顯出了疲憊的老態。去年會議途中,中央展廳突然停電,更是對“廉頗老矣”的生動寫照。

有很多觀察者建議 CES 搬離基礎設施老化的拉斯維加斯,去一個更具備科技氣息的城市。而更重要的是,

CES 現在需要解答一個身份認同的問題:“我是誰”

早期 CES 展示的主流商品是洗衣機、冰箱、電視機這些東西,它們定性非常明確,不可能有“消費電子”之外的展會可以安排。當然,CES 上也不可能展出通信基站、血壓計、心電圖機與汽車。

然而在 2019 年的 CES 上,一切似乎都混在了一起。

汽車和其它交通運輸工具佔據了一個完整的展廳,也會安排多個主題演講。一般認為,CES 將主要展示汽車中跟“電子”有關的部分,包括電動車技術、自動駕駛、車聯網、引入 AI 語音助手的車載娛樂系統等。

當奔馳、奧迪、豐田等老牌子和百度、英偉達、圖森、地平線等新面孔擠在同一個舞臺上的時候,它們難免會想這樣一個問題:我的星辰大海明明是在法蘭克福、巴黎和東京,為什麼我會在這個地方?

同時,在去年智能家居佔據大會主流的基礎上,今年的 CES 將把 5G 技術的應用作為一個重頭戲。4G 基本實現了“手機上網和固定寬帶一樣快”,而 5G 的目標將是“所有設備永遠在線”。

2019 年是 5G 推行的一個關鍵節點,因為多家美國運營商將推出採用 5G 商用網絡的合約機。而 5G 也將在手機之外運行於其他可移動的物件上,例如……汽車

換句話說,沒準到了 2 月份的巴塞羅那(即 MWC),我們又能看到這堆車企趕場子了。

消費電子展、電信設備展和汽車展、以至於醫療設備展等互相“打架”,恐怕是未來一段時間的常態。

但是萬變不離其宗,只要汽車依然奔馳在現在以人工駕駛為主的車道上,那麼動力性、操控穩定性、油耗等車之為“車”的屬性,就永遠比它的智能性,互聯性更受重視。

只要一臺電視機的本職工作依然是顯示圖像,一臺冰箱的作用依然是製冷,一臺音響的最重要指標依然是音質,它們就還是必須由“消費電子”方面的專家來評判,而不是看它們的“智能化”程度。

為了提升存在感和維持觀眾的新鮮感,避免成為下一個被淘汰的對象,CES 開闢 Eureka Park 吸引小團隊參加,同時更多把目光放在 5G 技術、汽車和出行方面,展現出了強烈的“求生欲”。

但在全球(特別是中國)投融資收縮的大背景下,小公司熱情必然不會特別高。至於轉型做“通信展”或者“車展”,也並不如通信、汽車行業已有的大展更具優勢,反而更可能讓 CES 偏離了設立初衷和本來優勢,而加速“泯然眾人”。

2019 CES 观察|一届“求生欲”很强的消费电子展

歡迎隨手轉發到朋友圈。尋求轉載授權,請關注微信公眾號航通社 (ID:lifeissohappy) ,並在後臺留言輸入關鍵字轉載。轉載時請保留版權信息。

記得點下面的 好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