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他,就沒有賀歲片

2018年票房“划水”的國慶檔,為全年票房走勢蒙上一層陰影。在內容決定檔期容量的前置條件下,強片雲集春節檔,也為十一檔期的低迷奠定基調。

大勢之下,降溫的不再侷限於十一檔,傳統意義上的12月賀歲檔也日漸式微。普通觀眾對於賀歲片的概念,如今也更多傾向於春節檔上映的國產影片。

時間拉回到1995年,彼時成龍主演電影《紅番區》在春節期間上映。口碑與票房齊飛的同時,此片也正式將賀歲片這一概念引入內地廣大影迷心中。

沒有他,就沒有賀歲片

作為“華人之光”,成龍的個人魅力及影響力遍及全球。他主演的電影調性老少皆宜,與春節檔閤家歡氣質高度契合。時隔三年,自帶“閤家歡”標籤的成龍再次迴歸古裝賀歲片,其主演的《神探蒲松齡》理應被抱以期待。

國內賀歲片先驅者

個人品牌特性匹配春節檔氣質

說起內地影市賀歲片以及最初春節檔的概念,都離不開香港電影。

作為港片標誌人物“二週一成”(周潤發、周星馳、成龍)之一,成龍是內地觀眾形成賀歲片概念的啟蒙導師。

沒有他,就沒有賀歲片

1995年至1997年,成龍主演電影《紅番區》、《警察故事4》、《一個好人》在香港實現年度票房冠軍三連。三片作為賀歲片在春節前登陸銀幕,內地也是同步上映,這也給內地觀眾第一次留下了“看成龍電影過年”的印象。

其中,《紅番區》北美上映,成功打出3239萬美元的戰績,突破彼時華語片海外票房的天花板。電影不僅開啟功夫片的“黃金時代”,也讓內地觀眾首次形成了賀歲片概念。

1998年、1999、2001年成龍又推出了《我是誰》、《玻璃樽》、《特務迷城》三部春節檔賀歲片。由此,成龍鞏固了內地市場對於賀歲片的認知。此後,無論是陽曆新年,還是傳統春節,成龍主演的賀歲片成了眾多觀眾觀影片單中的一道必點“佳餚”。

《十二生肖》、《警察故事2013》、《鐵道飛虎》作為賀歲片,均有不錯票房表現。其中,前兩者分別取得2013、2014元旦檔票房冠軍,《十二生肖》綜合累計票房高達8.81億。

春節檔賀歲片中,成龍主演的《天將雄師》、《功夫瑜伽》分別獲得2015年(7天假期)、2017年檔期票房冠軍。其中,後者更是以17億的累計票房反超同檔期《西遊伏妖篇》。

沒有他,就沒有賀歲片

成龍主演賀歲片既高且穩的票房表現,既來自觀眾的熱愛,更緣於自身品牌特性與檔期氣質高度匹配。當下內地影市,真正能夠跨越歲月代溝的閤家歡影片屈指可數。

作為東方文化的符號性人物,成龍主演電影在保持一慣真實性的基礎上,也與時俱進融入當下影市多種熱門元素。對於青年人而言,成龍電影充滿對往昔熱血青春的追憶,也成為他們人生之路上的“精神導師”。

老少皆宜的個人電影品牌調性,使得成龍主演的賀歲片更符合春節檔閤家歡氣質。看成龍電影過年,也逐漸成為國人歡度春節時的習慣。

業內頭部特效團隊保障視效輸出

實力派主演陣容更易擴展受眾圈層

“我想做一個全能的電影人。”

不拘於過往,勇於嘗試是成龍電影的最大特點與賣點。隨著年齡的增加,歲月積澱的厚重感之下,反而是其角色形象越來越多元化。

沒有他,就沒有賀歲片

此次成龍主演《神探蒲松齡》,對於觀眾的觀感衝擊與其個人電影生涯,皆是一次有益嘗試。時隔三年重回古裝片舞臺,成龍對於電影必定也是有所期望。

“寫鬼寫妖高人一等,刺貪刺虐入骨三分”,郭沫若曾如此評價一代文豪蒲松齡。大銀幕硬漢形象已經深入人心的成龍大哥,與文豪角色之間所升騰出的反差感,讓觀眾充滿想象與期待。

如何不辜負觀眾觀影願景,讓受眾期待落地生根成為現實?

首先,以成龍為核心的視效元素,為片中神秘的東方奇幻元素質感保駕護航。眾所周知,視覺特效是奇幻大片呈現質感,最基礎、最重要部分。

成龍拍電影時,凡事都力求最好的嚴苛也體現在了視覺特效製作上。此片監製阿甘及其團隊通過多年行業經驗積累,更懂東方玄幻色彩的銀幕呈現。

拋開故事本體質量,單從特效製作層面而言,阿甘及其團隊的代表作《西遊記之大鬧天空》與《西遊記之孫悟空三打白骨精》達到了當時國產片電影特效的巔峰。前者是中國電影特效的里程碑之作,後者讓國產電影特效水準更上一層樓。

沒有他,就沒有賀歲片

沒有他,就沒有賀歲片

前者特效製作中,阿甘及其團隊從色彩、燈光照明、解剖、仿生學、流體運動學等自然科學原理入手,將片中老虎栩栩如生地展現在受眾眼前。

沒有他,就沒有賀歲片

《西遊記之孫悟空三打白骨精》整體畫面精美,充滿東方奇幻美學特質。片中小白龍每一根毛髮都清晰可見,大BOSS骷髏巨怪的打造也十分震撼。

沒有他,就沒有賀歲片


沒有他,就沒有賀歲片


沒有他,就沒有賀歲片

從《神探蒲松齡》已經公佈的海報及劇照中,不難看出影片東方奇幻元素濃厚,整體視效依舊保持了高水準。

沒有他,就沒有賀歲片

海報中道風仙骨的蒲松齡左手拿筆,右手端書,似乎在記錄著奇聞軼事。四隻形態各異、辨識度較高的東方小妖,守護在其左右。這也暗示著,故事將會以成龍與四小妖為核心,在東方奇幻場景中展開。

其次,以成龍為核心的主演陣容,更易突破受眾圈層限制。

成龍擁有巨大主流觀影人群,保證了影片票房最基本的存量市場。阮經天、鍾楚曦、林柏宏的參與,也讓影片能夠觸達的受眾年齡、類型圈層更加外擴,對於提升影片票房有著正面推動作用。

沒有他,就沒有賀歲片

阮經天曾憑藉《艋舺》獲得第47屆金馬獎最佳男主角,鍾楚曦也曾因主演《芳華》提名金馬獎最佳新人,林柏宏因《六弄咖啡館》獲得過第53屆金馬獎最佳男配。

國內“三金”之首金馬獎的提名或獲獎,皆是對演員表演實力的認可。啟用非流量但有實力的演員,可見劇組誠意十足,力求將電影最佳質感呈現在觀眾視野。

主演之間不同圈層受眾群體的錯位搭配,體現了影片出品方照顧不同受眾觀感的初心。以成龍為核心的特效製作團隊及主演陣容,讓觀眾美好的觀影願景最大化落地。

神探身份基於改編小說人設

影片檔期類型化差異明顯

在中國的小說發展史上,志怪小說是不可忽視的重要一環。蒲松齡著作的《聊齋志異》作為類型經典IP,更成為諸多影視劇的靈感來源。

90後作家騰達以蒲松齡身份切入,重新解讀“聊齋”創作了系列小說《神探蒲松齡》。電影也改編於此,以全新視角切入經典志怪故事。

沒有他,就沒有賀歲片

片名中的身份核心詞“神探”,也是由全新故事人設演化而來,將書寫者蒲松齡轉化為親歷者蒲松齡,不乏新意與趣味。影片主要講述了蒲松齡在屢破奇案、收妖揚善過程中經歷的一系列閤家歡奇幻故事。

從當前定檔片單來看,喜劇類型已成為2019年春節檔的“流行色”。目前,已經定檔的十一部影片中,有五部是喜劇類型,佔比接近五成。

而甯浩“瘋狂系列”三部曲終章《瘋狂外星人》、韓寒根據切身經歷執導的《飛馳人生》以及IP續作《情聖2》等檔期頭部大片,皆是主打喜劇類型,未來競爭也將十分慘烈。

沒有他,就沒有賀歲片

作為主打奇幻元素的《神探蒲松齡》類型差異化明顯,影片的主力受眾分流壓力較小。由於觀眾對於西遊美學漸入疲勞期以及對東方奇幻片的觀影慣性,此片也及時填補了春節檔市場受眾需求空間。

成龍的個人“閤家歡”效應+優質的主創陣容配置+巨大的市場觀影需求,使得《神探蒲松齡》在檔期內具備非常強的競爭力。此片能否拉開“蒲松齡”系列電影序幕,甚至成為春節檔“常駐嘉賓”,值得後續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