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去"中國企業如何"擦亮"中國形象

新華網江西頻道9月3日電(記者吳鍾昊)“走出去”企業已經成為傳播中國形象的重要載體,如何提高企業的公共外交能力,已成為重要議題。此間舉行的首屆長江公共外交高峰論壇上,眾多政商學界代表對此形成共識。

全國政協外事委員會副主任王國慶表示,跨國公司對國際經濟、政治的影響進一步凸顯。其作用也越來越為人們所重視。在國際市場上,人們通過各國企業的逐利行為,感受其所屬國的經濟、文化,進而形成對整體國家形象的認知。

“一個國家的形象,首先是由全世界老百姓看得見、摸得著,能夠感觸的東西,也就是來自這個國家的產品和服務或者文化構建的。”三一重工集團副總裁賀東東說,中國的企業走出去,把產品和服務帶出去,外國人就知道中國製造是怎麼回事,進而瞭解中國。

2014年巴西世界盃沒有中國足球隊的身影,卻處處被打上了中國製造的烙印。從吉祥物、圍巾等裝飾品,到用球、顯示屏、照明設備,再到體育場館設計建造,都可以看到中國企業的標誌,展現出了中國經濟的轉變與活力。

2011年3月11日,日本福島核電站發生洩漏事故,中國裝備製造企業無償向日方提供救援設備,並免費培訓日方工程技術人員;在智利礦難救援中,也有中國企業的貢獻。積極投身於國際救援行動,展現出中國企業承擔國際社會責任的勇氣。

企業“走出去”在中國已經成為趨勢。商務部原副部長陳健說,2013年,國內的企業在境外總共累計投資6604.8億美元,形成了3萬億美元的境外資產投資。他透露,2014年中國非金融類對外直接投資總量預計超過1200億美元。

“但‘走出去’不僅意味著資金、技術、裝備走出去,良好的道德行為和國家形象也要走出去,如此才是可持續的。”中國人民大學公共外交研究院名譽院長戴秉國指出。

與會的不少學者也指出,由於缺乏國際市場經驗,中國企業在國外的經營,以及國際交往中都暴露出不少問題。如何樹立自身良好形象,傳播中國形象,中國企業還要不斷學習和積累。

“公共外交可以洗臉、可以化妝,但是不可以整容。”中國人民大學公共外交研究院院長趙啟正認為,中國企業在向外國公眾介紹中國的時候,要學會真實、真誠地講故事。“企業家不要講套話、講政治,就講你的品牌故事,小至個人家庭,大至社會故事,真實生動。”

他同時指出,中國的境外投資企業想要樹立自己的形象,贏得當地的信任,除了尊重當地法律,還要積極展示它們與當地規範相契合,要展現出對當地價值觀與規範的真心尊重。

法國馬賽kedge商學院中國區主管、CGA主席團成員王華則從企業的文化價值取向上來分析如何讓中國企業贏得更多的尊重,從而傳播更為積極的中國形象。

“一個來自發展中國家的跨國性的公司,該如何融入到全球化的文化和價值體系中去,是我一直在思考的問題。”王華說,如果一個企業缺失普遍性的價值觀願景和使命感,就意味著沒有堅定的基石,做的僅僅是生意。“我們的企業文化裡需要體現開放、包容、共贏的理念。”

此外,奧美廣告集團(大中華區)董事長宋秩銘也指出,中國企業“走出去”要學會找到企業的價值觀與國內外潮流的結合點,不斷矯正國外對“中國製造”的過時看法。

事實上,國家形象是企業共享的,國家品牌也是是企業品牌的一部分。中國“走出去”企業在通過提升自身經營管理水平,構築良好對外關係,打造國際品牌,進而幫助中國樹立正面國際形象的同時,也能夠享受到國家形象提升所帶來的“紅利”。

廣東省社會科學院教授黎友煥分析,耐克、麥當勞、戴爾等代表了美國的品牌,而美國這個“品牌”,讓所有美國公司賺了更多的錢。“我把它叫做大潛能溢價,國家形象如果好,我們的中國產品同樣會有更好的市場。”他說。

首屆長江公共外交高峰論壇於8月31日至9月1日在江西舉辦。論壇由長江公共外交高峰論壇組委會、中國人民大學主辦,九江學院承辦,主題為以公共外交的意識和智慧推動中國企業“走出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