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平臺:讓“老農民”煥發“新活力”

黑龍江經濟網訊(首席記者 於永吉 記者 趙博言)聽水稻技術培訓、演農民新春年會……日前,在一場農民自發組織的新春活動現場上,很是熱鬧。

帶著紅色的圍脖、掛著豐收的喜悅,來自寶泉嶺管理局、建三江管理局、牡丹江管理局、紅興隆管理局黑龍江墾區東四局的30多個農場的農民兄弟歡聚在一起,學技術、演節目,這是“綠領”新型農民的“冬閒”。

說起大夥兒聚在一起的緣分,那是因為他們平時經常在“一起”聽培訓、做交流,“一起”的背後是因為有一個平臺——“智邦農業”。

微信群裡教種地,專家農戶加進來。在他們的“智邦服1群”裡,沒有“家長裡短”,都是“農情農事”。

當天上午,“群主”趙開春做了一份工作總結:“這一年,大夥“抱團”發力,統一購買物資,品質好還節省了成本。在生產中找竅門,都不同程度上增加了產量,獲得一個豐收年。”

“這次的活動都是我們農民自費‘操辦’的。”趙開春說,“不論是學習農業技術還是排練節目,大夥都非常有勁頭兒。”

“有針對性的、實用性強的課是我們農民最歡迎的。”在下午的“水稻種植技術培訓會”上,來自友誼農場的王玉清說:“現在種地不能靠過去的‘老辦法’了,不論是日常在‘微信群’裡的學校,還是這種現場的培訓,我們大夥都非常認真的拿筆記著每一個細節。”

“給大家做好‘參謀’,讓農民科學種植。”平臺的創始人穆春青是“遠近聞名”的農技專家,每當農民家稻田地裡遇到“難題”時,他總會趕到現場去,幫著“支招”。被農民朋友親切的成為“穆老師”。

“鄉村振興,關鍵在人。”穆春青說:“只有越來越多的農民在生產上有能力、在經營上有辦法、在精神上有追求,成為真正的新型職業農民,鄉村發展才會生機勃勃。”

新農民、新思路、新氣象。新的一年裡,“他們”又有了新的想法:抱團闖市場,讓好品質的水稻賣上好價格。

黑龍江省智邦農技服務平臺負責人陳彬說:“2019年,我們為農民朋友們的服務將延伸到農業生產的全鏈條過程中,從農業生產資料的購買、田間種植技術培訓到大米統一包裝品牌出售,還將提供相關金融服務,幫助農民增產增效增收。”

一天的“知識充電”,忙碌而充實。

傍晚,音樂聲響起,自排自演的“農民春晚”正上演著“今天”的豐收和“明天”的期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