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遼軍的追擊,宋真宗打算逃跑,最後在寇準勸諫下只好帶兵親征

耶律休哥雖然大敗而歸,但是遼國仍然屢次興兵南下攻宋。

公元1004年,也就是宋真宗景德元年,遼國的蕭太后與遼聖宗耶律隆緒再次親率大軍南下,他們繞開城池,迅速打到了黃河岸邊的澶州,只要過了黃河,就可直取宋朝的首都東京汴梁。此時的宋真宗有什麼對策呢?當時宋太宗已經駕崩了,繼位的是他的兒子真宗,宋朝的第三代皇帝。從真宗開始,宋朝皇帝對戰爭有一種本能的畏懼,因為他們都生長在深宮之內,由婦人之手撫養,與閹寺為伍,從小跟太監混在一塊兒,不識兵戈。遼聖宗統和年間,蕭太后、遼聖宗、韓德讓,再加上大將蕭撻凜率二十萬大軍再次南下。

面對遼軍的追擊,宋真宗打算逃跑,最後在寇準勸諫下只好帶兵親征

這一次大軍如席捲之勢,迅速打到了黃河岸邊的澶州。如果打過了黃河,那宋都東京汴梁開封府,可就保不住了。真宗皇帝非常著急,趕緊召集文武百官議事,諸速想良策,如何退敵?參知政事王欽若(相當於副宰相)是江南人,建議皇上遷都金陵,以避敵鋒。敵人打到黃河岸邊了,怎麼辦?跑啊。跑到哪兒?我的家鄉金陵。為什麼往哪兒跑呢?有長江天險啊,曹孟德八十多萬大軍都過不去,遼軍肯定打不過去。如果真宗要聽了王欽若的話,建炎南渡的事就得提前一百年發生了,那不就成南北朝了嗎?一聽要遷都,皇上沉吟,皇上的心思還真動了,開封這個地方本不適合建都,無險可守,遼軍打到黃河岸邊,枯水季節戰馬都能瞠過來,冬天黃河又結冰,此地確實不宜久留。

面對遼軍的追擊,宋真宗打算逃跑,最後在寇準勸諫下只好帶兵親征

這時,籤書樞密院事陳堯叟又向皇上諫言,不要去金陵,去成都,當年安史之亂,明皇幸蜀,“蜀道難,難於上青天”。江南雖說有長江天險,但秦、晉、隋,包括本朝太祖皇帝幾次平定江南,不都過了長江嗎?還是蜀地保險。陳堯叟之所以建議皇上幸蜀,因為他是四川人。皇上更拿不定主意了,看來兩位宰執的意見是一致的——逃跑!區別在於往哪兒跑,都想讓皇帝往自己的家鄉跑。皇上說,兩位愛卿的意見,朕一定慎重考慮,反正跑是大計已定,就是往哪兒跑的問題,朕還得徵求一下第三方的意見,因為你們倆都讓我往你們家鄉跑,朕得找一個不是你們老鄉的人,聽聽他的意見。

面對遼軍的追擊,宋真宗打算逃跑,最後在寇準勸諫下只好帶兵親征

聽誰的呢?新任宰相寇準,皇上讓把寇準叫來,再問問他。皇上想,這寇準是陝西人,八成他會讓我遷都長安吧?等寇準一來,皇上跟他說,寇愛卿,現在大敵當前,兩位宰執一個讓我去金陵,一個讓我去成都,您準備讓我去哪兒啊?寇準問,這主意誰出的?皇上說是兩位宰執,但沒點名。寇準說甭管誰出的主意,先把這兩人宰了,拿人頭祭旗。皇上一聽,好大的口氣啊,本朝從來不殺士大夫,有宋一代三百二十年,一品官就殺了倆—張邦昌和岳飛。您可倒好,大敵當前,竟然要把宰執給宰了,還拿腦袋祭旗。

面對遼軍的追擊,宋真宗打算逃跑,最後在寇準勸諫下只好帶兵親征

寇準說都城是天下根本,根本動搖,人心盡失。樹根要動搖了,樹還能活嗎?您跑了,指望著臣僚、百姓為你保家衛國?這根本不可能。國君都棄江山於不顧,我為誰留守?況且,兩條腿跑得過四個蹄嗎?就算咱跑,咱可是步兵,跑得過遼國的騎兵嗎?你跑到金陵,遼軍追到金陵,你跑到成都,遼軍能追到成都,所以必須把這兩個壞種斬首祭旗,若採用此二策,則人心崩潰,敵騎深入,天下不保。真宗雖然懦弱畏戰,但並不糊塗,寇愛卿說得對,不能遷都,祖宗基業寸土不能與人,都城是太祖太宗定下來的,怎麼能說扔就扔了呢?太祖太宗陵寢神主都在此地扔了對不起祖宗,不肖子孫,走到哪兒都得捱罵。現在最緊要的事是什麼呢?急需派一位重臣鎮守河北大名府。如果河北大名府一失陷,社稷不保。

面對遼軍的追擊,宋真宗打算逃跑,最後在寇準勸諫下只好帶兵親征

皇上問寇準,抵擋敵人沒問題,朕親征都沒問題,現在敵軍深入,沿途很多地方並沒有佔領,特別是河北大名府。此地必須守住,能切斷敵人的後路,愛卿你看,派誰去鎮守大名府?寇準說讓王欽若去啊,他不是主張遷都金陵嗎?先讓他去大名府鎮守。皇上召見王欽若,王愛卿啊,寇愛卿推薦你鎮守大名府,你是去呢?還是不去呢?王欽若一聽,皇上沒讓他下跪就跪下來了,腿軟了,臣是文人啊,我怎麼會鎮守大名府呢?沒等皇上說話,寇準先說現在不是臣子辭難之日,參政當體此意。王欽若沒話可說了,寇準把他推到一線,王欽若只好出任,以參知政事判大名府事,罵著娘上任去了。但是不管怎麼一級的高官,到達前線,證明朝廷對這場戰事的重視,前線宋就安定下來了。

面對遼軍的追擊,宋真宗打算逃跑,最後在寇準勸諫下只好帶兵親征

寇準心裡清楚,遼軍雖然來勢洶洶,但他們只是孤軍深入,宋朝的主要城市和軍隊還在朝廷的控制之下,所以只要宋軍全力抵抗,遼軍是不可能渡過黃河的。那麼寇準會用什麼辦法,來激勵宋軍奮起抗敵呢?這時,遼軍攻打甚急,邊報雪片似的飛到東京汴梁。到寇準那兒都被扣了下來,攢齊了一塊兒給真宗送去,厚厚一摞。真宗皇帝打開一看,我的天哪,怎麼全是告急的?沒一個報捷的。你要今天給他送一件,他一看一個小城告急嘛,沒事,別擔心。明天又送一件,昨天那個他忘了,還不著急。寇準一塊兒堆送,報憂不報喜。

面對遼軍的追擊,宋真宗打算逃跑,最後在寇準勸諫下只好帶兵親征

楊延昭在遂城打勝仗,我不告訴你,戰後再議功。給皇上的全是告急文書,江山社稷危若累卵,祖宗開創的基業就要毀在您手裡了,您說怎麼辦?真宗說,你說怎麼辦吧?寇準說,這還猶豫什麼,御駕親征,激勵六師,敵人不是打到黃河邊上了嗎?咱抬腿過了河不就能跟敵人決戰嗎?您必須御駕親征。真宗一想,事已至此,這保的是我趙家的江山,我要不做出個榜樣來,部下就不賣命,罷了,一咬牙、一踩腳、一橫心,豁出去了,御駕親征!寇準說隆下勿憂,您內穿鎧甲,外罩錦袍,金甲武士裡三層外三層地圍著您,不會有生命危險,臣等拼了性命,也會保您萬全。

面對遼軍的追擊,宋真宗打算逃跑,最後在寇準勸諫下只好帶兵親征

真宗皇帝此時也只能聽寇準的,就率大軍出發了大軍出發後沒走多遠,從東京傳來消息,留守東京的雍王病逝。真宗命參知政事王旦負責鎮守東京,他的後代王倫在兩宋之交出使金國非常有名。王且悄悄地問真宗,陛下這一走,多少天能回來?真宗皇帝沉吟不語,王旦就追問了句,十日不勝將如何?如果您十天都沒打勝仗,那怎麼辦?真宗沉默半晌蹦出了仨字“立太子”。如果十天之內打不了勝仗,還回不來,就立太子,讓太子監國。真宗皇帝感到此去凶多吉少,做好了國君死社稷的準備。大軍走了數天之後,澶州在望了,這個時候軍心浮動。

面對遼軍的追擊,宋真宗打算逃跑,最後在寇準勸諫下只好帶兵親征

又有人建議,咱們這是去送死啊,我們送死沒關係,天子萬金之體,怎麼能去送死呢?不如暫去金陵,以避敵鋒。敵人孤軍深入,走得越遠,後勤補給越跟不上,我軍越容易斬斷他。《孫子兵法》上講“避其鋒芒,擊其歸惰”,何必跟敵人爭一城一地之得失呢?真宗皇帝這個時候又有點動心,這不是朕的主意,但軍中有這樣的意見,就問寇準,愛卿你看如何?

面對遼軍的追擊,宋真宗打算逃跑,最後在寇準勸諫下只好帶兵親征

寇準說,這個時候了,“唯可進尺,不可退寸”,只可往前進,絕不能往後退。“若回輦數步,則萬眾瓦解,敵乘其後,金陵亦不可得而至矣!”(《續資治通鑑》卷二十五)您只要一回身,萬眾瓦解,都別說您是真逃跑,就是給您抬錯地兒了,駕轉了個兒了,當兵的都會以為您要逃跑,萬眾瓦解,可就沒人保護您了,誰跟您去金陵啊?敵軍要是趁勢掩殺過來,到不了金陵,咱們君臣就全交待在這兒了。殿前都指揮使高瓊也趕緊跟皇帝講,禁軍將士都是北方人,不願意隨陛下去金陵,您要非讓他們去金陵,準出大亂子。皇上一聽這個,打消了去金陵的念頭,接著往前走吧,就到了澶州。

今天小編就給大家講到這啦,歡迎大家評論轉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