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可以接受歐洲所有的國家加入,但顯然這兩個國家都是“例外”

西歐各國一直試圖在美、蘇兩極之外增強自身在國際事務中的話語權,然而任何一個歐洲國家面對二戰後強勢崛起的美、蘇兩個超級大國都無力抗衡,在這樣的局面下主張歐洲聯合的聲音開始出現。1951年4月18日法國、意大利、比利時、荷蘭、盧森堡、西德簽署為期50年的《關於建立歐洲煤鋼共同體的條約》,次年六國正式宣佈組成歐洲煤鋼共同體,這一組織正是日後歐盟的最早前身。


歐盟可以接受歐洲所有的國家加入,但顯然這兩個國家都是“例外”


歐盟可以接受歐洲所有的國家加入,但顯然這兩個國家都是“例外”


儘管歐洲煤鋼共同體本身包含有歐洲國家希望儘可能減少美國影響,爭取自身獨立自主性的意圖,但總的來說在面對以蘇聯為首的東歐社會主義陣營時歐洲煤鋼共同體極其衍生而來的歐共體、歐盟和北約一樣扮演了遏制東歐陣營的角色。

俄羅斯並非沒有過加入歐盟、加入北約的打算。在葉利欽時代,奉行親西方路線的葉利欽總統曾多次表達了這些意願。但卻受到了西方的冷淡回應。歐盟成員國一路擴張,他們囊括了東歐許多經濟欠發達的國家,包括波羅的海三國和北歐,也包括摩爾多瓦和波蘭,這些都是蘇聯的勢力範圍。


歐盟可以接受歐洲所有的國家加入,但顯然這兩個國家都是“例外”


歐盟可以接受歐洲所有的國家加入,但顯然這兩個國家都是“例外”


歐盟可以接受歐洲所有的國家加入,但顯然這兩個國家都是“例外”,歐盟不願意接納土耳其,不願意接受俄羅斯,這兩個佔有重要影響力的國家一旦打入歐盟內部,將會對歐盟的德法兩國地位造成巨大沖擊。並且俄羅斯的經濟模式在歐盟看來並不是什麼好夥伴,俄羅斯更適合在歐佩克,獨聯體等組織發揮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