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什麼知識是你學醫之後才知道的?

作者工作十年,用生命換來的經驗,希望每個人看的時候用心記住,也許會改變你對疾病的認識,甚至影響你的最重要的選擇。

有什麼知識是你學醫之後才知道的?

1.老百姓階層挨不住一個大病。抗腫瘤靶向藥兩萬塊一針不能報銷。什麼叫老百姓階層?小康家庭及以下。

2.身上任何地方,很容易壞,而且壞了就修不好,沒地方換,一次性的。所以不要拿自己的身體作。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注意飲食結構,多運動。

3.醫療資源極度匱乏,優質的基本就是稀缺,老百姓是夠不上的。且醫護人員的整體素質不相上下。下級醫療單位,有很多都是沒有證的。而所謂三甲醫院整體水平,也是堪憂。而社會對醫生的“要求”,導致更多的人才遠離醫療行業。

4.看病最好不要光看年紀和頭銜。有些博士很厲害,寫論文很厲害,沒話說,頭銜也很多,但是真的去實戰,只能用災難來形容。你想一想,一個人一天只有24小時,他花了大部分的時間在實驗室,在論文上,那還有時間做臨床嗎?

當然也有臨床做得好論文也寫的好的,那是鳳毛麟角。我去開會,看到某教授,有幾百篇文章……而她還到處開會到處講課,我就想知道她一天能有多少個小時多少精力做這些事情,我是絕對做不到的。

5.外科醫生水平如何,問麻醉醫生。他們比外科醫生本人還了解他的水平。

6.想找北上廣名醫看病,可以在當地請他們過來做手術。某種程度上,這是多贏。你雖然付出了一兩萬的費用,但是算上時間和外地的居住成本,也差不多。他敢走穴肯定要負責,一定是自己做的。不用擔心請不到,業內就那幾個人,就算請不到最厲害那個,敢出來做的幾乎沒有差的。

7.課本上的東西,實驗室的東西跟臨床差別很大。所以會有這樣的滑稽的情況,在我們考職稱考試的時候考到本專業的題,就會很糾結,出題人照著書出題,單選題經常會有幾個正確答案,或者沒有答案。很多臨床醫生連基本的結合臨床都做不到。

比如我闌尾炎時那個內科醫生,非要看到超聲報闌尾炎才敢下診斷。轉移性腹痛,壓痛反跳痛都不懂。我們影像診斷結合臨床表現也是很重要的。一個醫生如果問你病史很仔細很有針對性,那就是個好醫生

8.臨床醫生很辛苦。我們醫院大部分科室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一線為4-5人。

什麼概念呢?就是四五天內你要上一個副班,一個24小時的班,24小時過後你還不能按時下班,遇到運氣不好的,自己的病人要上手術你還得跟臺。再倒黴的,術後病人情況不好你要一直在。也就是說你可能30+小時不合眼。

9.每個人要做的首先是預防自己生病。怎麼預防前面說了。

其次,買個醫療保險作為政府醫保的補充。每到一年的最後,就會沒有藥和耗材進醫院,不是不給報銷啊,是沒有了。

所以我們只能自己給自己加一份保障。記得買醫保不要買投資回報型的。

內容整理:振東街菠蘿包(知乎)

內容的整理傳播目的是為讓更多熱愛生活的朋友,學到有用的,最新的知識,如有侵權請您聯繫小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