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術冠軍出身,以李連杰替身出道,曾質疑甄子丹的武打設計

說到中國武俠電影,《黃飛鴻》系列是必然繞不開的談資,影片為觀眾活靈活現地塑造出了黃飛鴻、黃麒英、梁寬、豬肉榮和牙擦蘇等深入人心的武俠形象。在黃飛鴻的“愛徒”之中,

亦正亦邪、腿功高超的鬼腳七也是不可或缺的存在,其扮演者相信對大多數功夫片影迷來說並不會陌生,他就是被業內人士尊稱為“七哥”的熊欣欣。

武術冠軍出身,以李連杰替身出道,曾質疑甄子丹的武打設計

熊欣欣出生於廣西柳州,為了躲避“上山下鄉”,十幾歲的他被家人送進了武校,一待就是八年時間。熊欣欣天生就是“習武”的材料,在此期間,他不僅拿過地區武術冠軍,也獲得過全國武術冠軍頭銜,不過彼時的他根本沒有想過加入電影圈,而是選擇在退役之後“安安心心地當一輩子武術教練”

武術冠軍出身,以李連杰替身出道,曾質疑甄子丹的武打設計

可俗話說“人的轉機有時就在牆角的拐彎處”。八十年代正值港式功夫片蓬勃發展時期,香港導演赴內地發掘武術人才的事例不勝枚舉,像當時的趙文卓就是經人介紹給了導演元奎,並以《方世玉》裡的反派九門提督一角而正式出道。而熊欣欣進入電影圈的經歷也與之頗為相似:1984年劉家良到內地拍攝《南北少林》時,需要在當地招募一位李連杰的替身演員,於是熊欣欣被師兄拉著一起去劇組面試,最後他憑藉著紮實的功夫底子“順利過關”,在影片裡做了回無名英雄。這次合作也讓劉家良對熊欣欣十分欣賞,併力邀其加入劉家班,助他開啟了影視表演生涯。

武術冠軍出身,以李連杰替身出道,曾質疑甄子丹的武打設計

80年代末期,熊欣欣又接連參演了劉家班打造的兩部《老虎出更》,雖然仍是擔綱動作配角,但對於熊欣欣來說,劉家良是自己的“恩師”,沒有理由不為他“賣命演出”。因此在電影裡他遍嘗危險特技,哪怕是需打石膏、去醫院縫針這樣的受傷也權當家常便飯。

讓熊欣欣演藝事業再上一個新臺階的,無疑是與徐克的多次合作,兩人的“結緣”,始於拍《黃飛鴻之壯志凌雲》的時候:這部戲的動作設計剛開始聘請的是劉家班團隊(主要以劉家榮為首),但因兩者在動作設計理念上的不合最後“分道揚鑣”,不過其中的熊欣欣卻被徐克留了下來,一來是他做過李連杰的替身,熟悉其武術風格和套路,二來,他的“光頭”還省去了另覓武指重新剃頭的“麻煩”,因此影片中那場經典的“竹梯大戰”,很多鏡頭都是熊欣欣代李連杰完成的(拍攝這場戲時,李連杰腿部受傷)。

武術冠軍出身,以李連杰替身出道,曾質疑甄子丹的武打設計

由於熊欣欣“能打”,再加上徐克要為《黃飛鴻》及其多部續集不斷創作出各色各樣的“功夫高手”,於是熊欣欣也從“幕後”走到了臺前,戲份更是一次比一次重要:從《壯志凌雲》裡沙河幫中的一個小嘍囉,到《男兒當自強》裡的反派九宮真人,再到《獅王爭霸》中的鬼腳七,熊欣欣終成為了“黃飛鴻”班底裡的穩固成員。特別是鬼腳七一角更是讓他家喻戶曉:他不僅演繹出了這個人物的倔強與傲氣,其常常歪著脖子比出打鬥架勢的經典造型也影響著後來“新鬼腳七”的諸多扮演者。

武術冠軍出身,以李連杰替身出道,曾質疑甄子丹的武打設計

如果說劉家良是熊欣欣的“引路人”的話,那麼徐克對熊欣欣來說那就是真真正正的“伯樂”了,在其鏡頭下,熊欣欣不僅留下了《刀》裡的飛龍,《金玉滿堂》裡的廚師黃榮以及《大三元》裡的高利泰等幾個徐克為他量身定做的經典角色,還被提拔為武術指導,像《新龍門客棧》的武術設計就有熊欣欣的重要參與,後來徐克受邀到好萊塢拍攝的《反擊王》,他也是動作設計,這也為他進軍好萊塢鋪墊了重要的道路。其中的《七劍》還讓熊欣欣斬獲了金馬獎最佳動作設計獎,這個獎項也幫助他在華人武指界站穩了腳跟。

武術冠軍出身,以李連杰替身出道,曾質疑甄子丹的武打設計

而現實中的熊欣欣也有很多武指所具有的“傲氣”。曾有記者詢問他:“你不覺得甄子丹的武術設計設計得好嗎?而他的回答是:“沒覺得,他有什麼設計(感)嗎?”也許會有人覺得熊欣欣這樣說會顯得“太狂”,但實際上他也是在做“善意提醒”,因為在熊欣欣看來,具有寫實色彩的動作設計容易被外國人(好萊塢)掌握,只有堅持對傳統武術理念的弘揚,做出自己最具特色的東西,才是別人拿不走的,也是華人武指在世界影壇安身立命的優勢。最讓熊欣欣佩服的人是成龍,因此當某些觀眾質疑成龍的動作特技是“雜耍”時,他力挺道:“如今的動作演員沒有誰比成龍更實在了”。

武術冠軍出身,以李連杰替身出道,曾質疑甄子丹的武打設計

正因為憋著習武之人的“一股勁”,熊欣欣不甘於僅做演員和武指,後來亦邁入動作片導演行列,並在2009年完成了其真正意義上的導演處女作《戰·無雙》。熊欣欣拍攝這部電影的初衷和目的,出於武打演員青黃不接的局面讓他大為感嘆,因此他想在老一輩動作演員的衰退期為功夫動作片領域發掘培養出新的“接班人”,於是他通過本片捧出了畢業於北體的女打星蔣璐霞。2013年,他又執導了劇情長片《光輝歲月》,並請來了很多武俠動作片裡的符號級演員同場獻藝,因此本片更有情懷,也更有意義:用熊欣欣自己的話來說,拍攝本片是為了向香港動作電影的輝煌時代致敬,言下之意,亦是在提醒人們“切莫忘掉和丟掉傳統武俠動作電影之精神”。

武術冠軍出身,以李連杰替身出道,曾質疑甄子丹的武打設計

如今的熊欣欣雖已經57歲,不過他仍沒有準備退休的打算,像即將播出的古裝大劇《大宋宮詞》就是熊欣欣的“武指”作品,他坦言要為這麼一部宏大的劇集設計武打特技動作是前所未有的新挑戰,但支撐他用心做好的只有一個動力:“讓自己精心設計的一招一式,漂亮的呈現在大熒幕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