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讓我們向科技工作者致敬!撫順4位科技工作者的故事 詮釋奮鬥奉獻

肩負轉型振興新使命 勇做科技創新排頭兵

5月30日是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後首個科技工作者自己的節日。為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市科協廣泛選樹、大力宣傳一批勞動、奮鬥、奉獻“科技楷模”標杆典範,進一步激發科技工作者創新爭先的熱情,在新時代的科學春天振奮精神再出發。

地方要發展,產業要升級,科技是“內力”,而科技工作者就是讓這些內力變成動能的人。多年來,市科協牢記初心使命,積極為黨和政府科學決策服務、為科技工作者服務、為創新驅動發展服務、為提高全民科學素質服務,圍繞“一極五業”發展戰略,“鄉村振興”戰略和大力實施“人才驅動”戰略,創新工作思路,積極履行橋樑紐帶作用,引領科技工作者做新時代創新先鋒,為我市轉型升級綠色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在全社會高度重視科技人才的時候,適逢我市出臺了《撫順市人才驅動戰略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三年行動計劃為全社會大力弘揚中國科學家精神,營造了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的良好氛圍。三年行動計劃的實施,為市科協聚才引智,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確定了新的目標。市科協將更加努力地發揮好“橋樑紐帶”作用,積極搭建各類平臺,引才聚才,培育人才、重視人才,激勵和引導我市各類人才在加快發展實踐中激情迸發、智慧湧流、競相發展、建功立業。

今年“全國科技工作者日”活動的主題是“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弘揚中國科學家精神,爭做時代創新先鋒,為建設世界科技強國再立新功”。圍繞這個主題,市科協將在5月底至6月初,開展為期一週的豐富多彩的系列活動。包括走訪慰問科技工作者,廣泛聽取意見和建議;為科技工作者安排健康檢查活動;表彰獎勵優秀科技工作者;開展系列宣傳,廣泛營造全國科技工作者日的節日氛圍等。同時,市科協還將結合實際開展特色活動,通過“科技助推 創新爭先—學科帶頭人在行動”、“創新爭先行動—創新團隊、創新標兵”等平臺開展技術創新、技術交流等活動,樹立科協品牌。

在全國科技工作者日活動期間,市科協還將圍繞“知家鄉、愛家鄉、建家鄉”這一主題,講好撫順科技故事,講好撫順科技人的故事,激勵廣大科技工作者爭做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時代先鋒,切實擔當起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開拓先進生產力、傳播先進文化的歷史重任,為創新撫順建設貢獻力量。

研究稠油開採事業的最美工程師

——記中國石油天然氣第八建設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孫新利

今天,让我们向科技工作者致敬!抚顺4位科技工作者的故事 诠释奋斗奉献

孫新利到美國休斯敦鍋爐現場考察。

在中國石油天然氣第八建設有限公司,提起副總工程師孫新利,大夥都很佩服。因為他敬業執著、刻苦鑽研,潛心創造,鍥而不捨,為我國的油田稠油開採事業做出了突出貢獻。

1960年出生的孫新利在三十餘年的職業歷程中,一直執著於科研的探索與追求。由他主導開發的過熱注汽鍋爐技術,在國內外均屬首例。這既是對傳統理論的大膽顛覆和挑戰,又是對實踐領域的艱辛探索與嘗試。這項專利技術為我國稠油開採乃至世界稠油開發及應用都做出了巨大貢獻。

“講理想不計個人名利、比貢獻甘為苦耕黃牛。”這是孫新利的座右銘,也是對孫新利的真實寫照。他幾乎沒有節假日。儘管自己身體狀況不是很好,但孫新利從來沒有因為個人原因耽誤工作。孫新利是公司副總工程師,角色舉足輕重,但是許多工作他仍然親力親為。從設計開發、用戶回訪、現場調試、鍋爐大修,到走訪調研、公關立項、專家“會診”、組織開發……到處都有他的身影。特別是近年來隨著國內、國際油價上漲,熱採鍋爐產量的驟增,工作壓力變大,孫新利更是全身心投入到工作當中。

在他的努力下,公司繼1983年試製成功我國第一臺FG—630/Z型油田專用注汽鍋爐,填補國內空白以後,1988年又成功試製FG—1250/Z型油田專用注汽鍋爐,該產品獲得石油天然氣總公司優秀科技成果一等獎、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994年獲得莫斯科國際博覽會金獎。2003年研製的球型汽水分離裝置解決了油田SAGD採油工藝需要高幹度蒸汽的難題,為油田新採油工藝實驗提供可靠保證依據。2007年成功開發研製50t/h、100t/h超大型油田專用渣油注汽鍋爐。2008年為中海油研製的國內首臺11.2t/h亞臨界海上注汽鍋爐順利通過廠家驗收,擴大了注汽鍋爐的發展領域。為大慶油田設計的23t/h新型注汽鍋爐滿足了用戶個性化需求。2008年研製的油田專用過熱注汽鍋爐,只是採用普通軟化水就生產出油田熱採用的過熱蒸汽,解決了困擾油田多年來無法處理的生產難題,這一工藝在國內外均處於領先地位,為我國稠油開採事業做出巨大貢獻。孫新利現在開發的不同型號的油田專用注汽鍋爐,年產已達100多臺,國內市場佔有率達80%以上,產品覆蓋遼河、勝利、大慶、河南、江漢等油田,部分產品出口老撾、哥倫比亞、委內瑞拉、哈薩克斯坦等國家。26MPa超臨界注汽鍋爐、球型汽水分離及計量裝置還具有獨立的知識產權。50t/h、100t/h以渣油為燃料的注汽鍋爐等均填補國內空白,顯示了強勁的發展後勁。

公司目前已經獲得21項國家技術專利,特別是公司自主研發的過熱注汽鍋爐已被國家科技部列入2010年國家火炬計劃項目。公司被授予遼寧省五一獎狀、“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等多項榮譽稱號。孫新利也先後獲得撫順市勞動模範、遼寧省優秀科技工作者、全國“講理想、比貢獻”活動科技標兵、遼寧省“十佳最美工程師”稱號。

作為一名國內注汽鍋爐設計製造行業的資深專家,他時刻不忘把自身所學和多年積累下的豐厚經驗無私地傳授給年輕一代。多年來,經他培養教授的徒弟已有十餘人,這些專業技術人員已充實到企業的各個崗位當中,個別人員已成長為企業的中層幹部,成為企業發展的中堅力量,為企業的不斷髮展積蓄了能量。

不斷刷新國防型號新材料的能人

——記撫順特鋼技術中心超高強度鋼研究室主任李建新

今天,让我们向科技工作者致敬!抚顺4位科技工作者的故事 诠释奋斗奉献

李建新正在觀察真空感應爐熔鍊曲線。

在撫順特殊鋼股份有限公司有這樣一位能人,他是特鋼的首席專家。多年來,他帶領團隊經過多年超高強度鋼新材料研發及推廣,實現了撫順特鋼超高強度鋼產品在國內航空航天領域市場佔有率達到90%以上,二十餘個航空航天等軍工重點品種國內市場佔有率達到100%,為我國航空、航天、兵器、艦船等軍工領域重點國防型號新材料研製做出較為突出的貢獻。他就是撫順特殊鋼股份有限公司技術中心超高強度鋼研究室主任李建新。

1971年出生的李建新,畢業於遼寧工學院材料工程系鍛壓工藝及設備專業,高級工程師,從事航空、航天等軍工領域用超高強度鋼新材料研發及生產試製。在科研領域裡,李建新傾注了自己的大量心血,也品嚐到了碩果的甜蜜。目前,撫順特鋼超高強度鋼產品研究室是國內特鋼行業唯一一個超高強度鋼專業化產品研究室,撫順特鋼超高強度鋼產品質量水平處於國內絕對領先地位,部分產品實物水平達到或超過國外同類產品。

一直以來,撫順特鋼使用的都是從國外引進的國際先進真空感應爐、真空自耗爐冶煉及鍛造加工設備。這些設備成本高,維護困難。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李建新帶領他的團隊通過消化吸收及工藝攻關,成功生產出我國超高強度鋼最大直徑Φ810mm、Φ920mm及Φ1080mm自耗錠,涉及品種主要有D406A、300M等,成品棒材規格由最初的直徑≤300mm,增加到直徑600mm。目前,上述錠型及成品棒材已經全部進入到工藝穩定、批量生產階段,保證了我國航空、航天等軍工領域關鍵型號需求及產品批產交付。

隨著我國航空領域各種新型號材料快速發展及材料國產化進程要求,航空領域高端軸承材料質量及交付問題逐步暴露出來,多種高端軸承材料依然100%依賴進口,無法滿足軍工新型號發展要求,經過李建新和他的團隊工藝攻關及市場開發,截至2017年,撫順特鋼國產航空軸承材料已經由最初的年交付量不足30噸,發展到目前100餘噸,產品質量穩定並形成批量生產能力。同時,撫順特鋼高強鋼正在與鋼鐵研究總院等單位聯合研發我國最新一代航空軸承材料,目前採用新材料製成的零部件正在進行型號臺架試驗。

在科技創新的道路上,李建新從未停歇過自己的腳步。幾年來,通過自主研發,成功生產出我國航空領域飛機用的新材料,填補了國內空白;軍用飛機及導彈發動機用的關鍵材料實現國產化並批量生產。另外,在超高強度高質量提升方面、高鐵軸承材料國產化研發和新型航空齒輪材料研發均取得突破,為我國航空領域未來快速發展並趕超國際先進水平將起到重要作用。

在與鋼鐵研究總院等單位合作,李建新通過新材料研發及工藝創新,目前已經獲得《一種具有高衝擊韌性和超高強度的中低合金鋼》等14項國家發明專利。他還先後負責並參與了國軍標“航天用超高強度鋼板規範”“航空發動機齒輪用合金結構鋼棒規範”等多項國家標準的起草及編寫;負責國家“十二五”期間8項科研項目,產品涉及導彈發動機殼體新材料、新型直升機傳動件新材料及國家“863”高速鐵路軸承鋼國產化項目等。

目前,由其本人牽頭的“李建新勞模創新工作室”2016年被評為撫順市勞模創新工作室,而2017年申報的“職工創新工作室”被評為遼寧省職工創新工作室。李建新也先後獲得國防科技進步一等獎、“神華杯”第二屆中央企業青年創新獎、撫順市“五一”勞動獎章等多種榮譽。

擁有100餘件發明專利的年輕博士

——記撫順石油化工研究院加氫技術研發中心副研究員彭衝

今天,让我们向科技工作者致敬!抚顺4位科技工作者的故事 诠释奋斗奉献

彭衝與大家討論煉廠裝置運行分析。

踏實穩重是他的體溫,溫暖著工作和生活的每個角落;朝氣蓬勃是他的脈搏,跳動在科研和技術服務的每個戰場。他是彭衝,1984年3月出生於撫順,畢業於華東理工大學化學工程專業,現為撫順石油化工研究院加氫技術研發中心副研究員,課題負責人。

參加工作以來,彭衝始終把工作放在首位,無私忘我、盡職盡責。作為課題負責人,他成功中標中國石化首批青年科技創新項目,先後承擔國家十二五科技支撐計劃及中國石化集團科技開發項目15項。通過這些歷練,他的專業技術水平有了很大幅度的提高,科研能力也有了長足的進步,共獲授權發明專利100餘件,其中第一發明人35件。第一作者撰寫英文書籍Catalysis Vol 27 第4章,發表期刊及會議論文25篇,其中SCI收錄8篇,EI收錄4篇,在國內外重要學術會議上做口頭報告6次,入選遼寧省“百千萬人才工程”千人層次人選。

他參與開發的SHEER加氫成套技術綜合能耗指標6~8kg標油/噸原料,居世界領先水平;開發的“部分自供熱”新型加氫裝置開工方法,最大程度降低了加氫裝置開工過程對外取熱的需求量;首次提出了“加氫裂化多功能反應區”的概念,開發了具有多功能反應區的加氫裂化技術,建立了相應數學模型。研究成果獲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1項、中國專利優秀獎1項,遼寧省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中國石化集團科技進步一等獎2項、技術發明二等獎1項、遼寧省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中國石油與化學工業聯合會科技進步三等獎1項,撫順市科技進步一等獎2項、撫順市青年職工創新創效成果金獎。

在眾多的科研成果面前,彭衝並沒有沾沾自喜,他反而更加努力地學習。“要麼不幹,要幹就要幹好,淺嘗輒止不靠譜。”這是彭衝常說的一句話。他利用一切空閒時間學習相關的專業知識,學習國外先進技術。彭衝十分注重技術交流,經常參加企業技術服務,展示了踏實奮進、一絲不苟的工作作風。在與國際專家“過招”“交手”的過程中更加準確地為自己定位,找到了自身的差距,明確了努力的方向。

身為一名中共黨員,彭衝是帶頭踐行核心價值觀的青工楷模。在科研一線工作,不僅要有鑽研進取的態度,更要有勇於奉獻的精神,“好學精進、樂於奉獻,幹活不分分內分外”是同事們對他的評價。在科研工作之餘,彭衝還承擔了加氫中心科研檔案管理、日常事物和部門的QHSE管理工作,無論是在什麼時候,他始終腳踏實地,勤勤懇懇,表現出了強烈的事業心和高度的責任感,為廣大青年職工做出了表率。

多年的勤奮拼搏,換來了累累碩果,彭衝先後獲得全國石油和化工優秀科技工作者、遼寧省青年科技獎、遼寧省青年崗位能手、遼寧省最美青工、中國石化閔恩澤青年科技人才獎、撫順市五四青年獎章、撫順市傑出青年崗位能手等榮譽稱號。

醫本仁術 大醫精誠

今天,让我们向科技工作者致敬!抚顺4位科技工作者的故事 诠释奋斗奉献

張遷喬為患者診病查脈。

撫順市中醫院康復一科主任醫師,中華醫學會會員,遼寧省中醫藥學會、針灸學會第六屆理事,省物理醫學與康復學分會常委,省中西醫結合學會骨傷科專業委員,撫順市物理療法學會會員。這些都是撫順市中醫院康復一科主任張遷喬的頭銜,然而他最看重的是研究更多有效的方法解決患者的病痛。

“醫本仁術,大醫精誠”是張遷喬堅守的醫道真諦。熟悉張遷喬的人都知道,上班、診治病人、培養年輕醫生做科研課題……這是他生活、工作的主要內容。1995年7月,張遷喬從遼寧中醫藥大學畢業後,先後工作於撫順市中醫院骨科、針灸科、推拿科和康復科。從醫20多年來,他潛心實踐,勤於學習,善於思考,大膽探索,取得突出的科研成效。張遷喬深入研究針灸、推拿、正骨和中藥的內服外用等治療方法,在治療膝痺、項痺和腰痺等筋傷疾病過程中,融入特定穴位針刺、手法推拿,使臨床痊癒治療時間明顯縮短;針對骨折遲緩癒合患者,應用骨折外敷散結合康復療法和正骨丹口服取得好的療效;在眩暈、偏頭痛、面痛、面癱、肩臂串痛、腰痛、膝部疼痛和踝部疼痛等方面,尤其是脊髓型頸椎病、中風後遺症和強直性脊椎炎、sapho綜合徵、胰腺癌止痛等疾病的針灸治療方面,張遷喬有著豐富的臨床經驗。

康復一科是遼寧省中醫重點專科,張遷喬深知只有不斷的將本專業的新技術、新理論應用於臨床實踐,才可以造福更多的患者,在他的帶領下,科室在臨床上不斷開拓創新,近年來先後完成了《膝關節滑膜炎彈撥療法及針刺治療》《內服外敷清熱祛溼法中藥配合理療治療痛風急性期疼痛》《活血化瘀中藥外敷治療急性期腰椎間盤突出》《運用關刺法和恢刺法治療頸性眩暈》《針刺風池、風府治療頑固性膝關節滑膜炎臨床療效觀察》《蠟療法治療頸椎病對血壓的影響於中醫體質類型的相關性研究》等多項科研課題,填補了我市多項理論和治療技術上的空白。其中他主持開展的《運用關刺法和恢刺法治療頸性眩暈》項目,被評為市職工優秀技術創新成果二等獎,《針刺風池、風府治療頑固性膝關節滑膜炎臨床療效觀察》獲撫順市自然科學學術成果一等獎。

“眼裡看的是病,心裡裝的是人。”他對患者滿腔熱忱,視患者為親人;對患者一視同仁,不因病人有錢無錢、有權無權而區別對待;與患者結交朋友,拉近了醫患之間的關係。他秉承良好的職業操守,行醫多年,從未收過一個紅包。每當患者感謝他的時候,他總是對患者說:“這是我應該做的,作為一名醫生,你來找我看病,是對我們醫院,對我們科室、對我的信任,你康復痊癒是我們應盡的職責,你滿意是我們應盡的義務。”

他嚴格科室管理,處處以身作則,率先垂範,使科室形成了肯於鑽研、熱情服務的正風正氣。他的事業心和責任感都很強,每天早來晚走,節假日從來不休,年三十總是加班,二十多年如一日。張遷喬還熱心公益活動,每年都組織開展下基層進鄉村、進社區義診服務,義務指導村、社區醫生工作,幫助他們解決一些疑難病症。

多年來,他精湛的醫術、良好的醫德深受撫順老百姓的讚譽。曾榮獲遼寧省文明優質服務標兵、撫順“五一”勞動獎章、遼寧省“五一”勞動獎章、撫順知識型職工標兵、市衛計委誠信服務先進個人、撫順科學技術協會優秀學科帶頭人、遼寧中醫藥大學優秀帶教教師等榮譽稱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